一個轉身,瀟灑地跌倒散文

來源:文萃谷 1.15W

一個秋末冬初的午後,一家人坐在院子裏享受温暖的陽光。四歲的侄兒穿了一件咖啡色方格子呢子大衣,新的,襟前兩個方形明兜,小西裝領,樣子酷酷的。小傢伙兩手插在兜裏,很紳士。經我們一誇讚,心裏的美意騰空而起,侄兒一個轉身,瀟灑地跌進了檐前的排水溝裏。所幸的是,溝並不深,半尺模樣,溝裏也乾乾淨淨的,只有幾片飄落的樹葉。小傢伙起來後,羞澀地擠出點笑容,我們卻忍不住笑得個前仰後合地。在我們的笑聲中,小傢伙若有所思,自此再也不會站到排水溝的邊上了。

一個轉身,瀟灑地跌倒散文

記得上高中時,政治課上,老師為了給我們闡明間接經驗的重要性,就給我們講了一個發生在他家裏的小插曲。當時剛剛時興用高壓水壺,壺頂的按鈕輕輕一按,熱水就從壺嘴裏流出。新壺剛買來,灌滿了開水,老師就循循善誘地警告家中小兒:壺裏是開水,不能把嘴直接伸到壺嘴上飲水。可是,孩子就是不肯相信這一間接經驗,親自嚐了一下梨子的味道,結果把嘴巴燙豁了。

如此看來,間接經驗確實十分重要,但是如何讓人樂於接受間接經驗,並且行之有效地指導自己的實踐呢?在這方面駕駛教練們很有一套。

教練車開到了一個人村子,公雞、母雞帶了一羣小雞,浩浩蕩蕩地在壓馬路。小雞們時不時地這邊啄啄、那邊看看。徒弟把小在路中覓食。徒弟問:“師傅,怎麼辦?”師傅説:“嚇(he)嘛。”徒弟急忙丟開方向盤,像展翅的老鷹一樣,尖起嘴呵道“哦噓,哦噓……”師傅扶穩方向盤,臉上堆滿了笑容。雞們離開了車道,車繼續前行。一輛手扶拖拉機轟鳴着在路中央搖晃,對教練車的`喇叭充耳不聞。徒弟只得再次請教師傅,師傅説:“喊嘛。”徒弟清了清嗓門,扯着嗓子喊:“讓開,讓開!”拖拉機依然我行我素,徒弟一生氣,打開車門,探出半個身子,嚷道:“死拖拉機的,讓到一邊去。”拖拉機開到了一邊。師傅不緊不慢地説:“徒弟呀,以後駕照拿到手,是不是聘請我幫你扶方向盤呀?”徒弟啞然。

師傅帶了一批新徒弟,有一個挺勤學好問地,看見前面路邊走着總會有行人走着,就問:“師傅,要不要按喇叭?”師傅説:“為了省喇叭麼,可以不按。”

學徒駕車總是丟三落四的。師傅打了右轉向燈,將車靠邊停放好,讓徒弟上車學習。徒弟坐上車,調整好座位、後視鏡、倒車鏡,掛檔起步。師傅説:“方向往右打。”徒弟滿臉寫滿了莫名,看了師傅一眼。師傅表情肅然。徒弟只好向右打了一點。師傅還説:“往右打。”右前輪爬上了綠化帶的邊,車不動了。師傅説:“往右打嘛,怎麼不往右打了?”徒弟臉紅得像關公。師傅才説:“你打了右轉向燈,不往右打,往哪打?”徒弟一看儀表盤,右轉向燈標誌還在調皮地眨巴着眼睛。

我們也經常埋怨孩子“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可是我們卻不曾想過,如何讓我們的“老人言”深深地烙在孩子們的心裏,並且內化為他們自己的語言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