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行為學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1.12W

引言:為什麼醫院裏的護士有那麼豐富的工作經驗卻沒能考慮到揭繃帶時應該使用的正確方法?

怪誕行為學讀書筆記

- 這是“羊羣效應”,包括他人羊羣效應和自我羊羣效應,在所有人都認為是對的的時候,一個人很難跳出這個圈子去質疑他的正確性,在自己多次實行這種方法之後,自己便會習慣性地繼續使用這種方法而不是考慮換一種角度來解決問題。

2 錨定:你第一次看到的價位和所得到的開價,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你之後購買各種物品的“價位錨”,當你所購買的物品的價位比“錨定”的價格表下降,可能造成你不理智的瘋搶;而當你所購買的物品價位比你所“錨定”的價格表上升,那麼想讓你購買這件商品則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哪怕它只比你的心理最高預期高出那麼一點點。

- 無論是銷售者還是消費者都要注意“錨定”給自己產生的影響,初次“錨定”的價格是否過高?從一個物價高的地方轉移到另一個物價低的地方,或者反之,是否該重新界定自己的一切消費水準?是否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與先前毫不相關的消費預期表來控制自己的非理性行為?我自己恰好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我試圖售出一小批茶葉,初步定價為50cent(這是我自己心裏的錨),並且進行了一定量的試銷,認為還算是有市場的,於是開始考慮進貨。但開始考慮進貨時我驚訝地發現,進貨價遠比我想象得要高,不把價格開到1歐以上,我是沒有任何利潤的。但這次試銷已經將我自己心中的“錨”加給了看到該帖的一切消費者和潛在的消費者。“錨”一旦加定,又該如何改變呢?這將成為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3 “噪音實驗”的變式

- 書中提到了一種叫做“噪音實驗”的東西,其實驗目的是為了驗證“錨定”,但我卻想到了之後所説的另一個非理性行為,也可以在此進行實驗。實驗過程是,告訴聽噪音的人,這些噪音是一種新型的搖滾樂,在搖滾樂界已經受到了長期的好評,現在想請一些消費者來進行試聽,看看它是否能有市唱—將一件要付費使他人進行的折磨,轉換為一件讓他人付費來購買的服務——人們往往就是這麼的賤,你告訴他這東西值得你花費一些代價來購買,他可能就真的會為受折磨埋單。反之,我們該如何避免為“受折磨”埋單呢?鍛鍊身體和幹體力活,為什麼一個要讓人付錢,而一個卻是付人錢呢?有不少人會回答,因為後者是機械的,不由自己選擇的;或者因為後者是被-迫的,休息與否不是由自己決定的;或者因為前者是有選擇、有目的地鍛鍊肌肉,而後者只是一種消耗運動;等等等等,諸如此類。但實際上我們冷靜下來回答問題,能想到的是,因為先期預期的不同,導致了我們對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兩種環境下的價格錨定有了天壤之別,在德國,一年的健身房卡要300歐左右,而消耗相同的體力去掙錢,你卻能掙到上千歐的工資,在生活中多對這樣的事情反思幾遍,好避免自己為了受折磨埋單。

4 “羊羣效應”打破錨定

- 在羊羣效應中,提到了錨的重新定位問題。要使人改變自己心中的錨定,必須要提供相較之前足夠優質的服務,使人們甘心為這種服務支付更多的錢——值得注意的是,服務質量,實際上是沒法被確切地轉換為實際的價格變化的。怎樣的服務值50美分?為什麼同一個服務員提供的服務,有些人願意付10歐的小費,而有些人吃完飯抹嘴就走?在許多人看來,他們的“錨”並沒有被重新設定,而是用多餘的錢來購買了更優質的服務而已,因為他們並不願意從星巴克回到鄧肯甜甜圈店裏去喝咖啡,服務被標價了。但這還只是初步,當星巴克經營到一定時刻的'時候,即使他們將咖啡豆換回和鄧肯甜甜圈店一樣的劣質咖啡豆,由於人滿為患,客人不得不將咖啡帶走喝,而不能坐在店裏愜意地消耗一個半天,人們依然會為了品牌而購買這部分多出來的“服務費”,換言之,就是羊羣效應帶來的“品牌費”,這時候,“星巴克”的顧客“錨”就被打破並且重新設定,成功地高出了鄧肯甜甜圈店好幾倍。

5 湯姆和籬笆牆,聽丹唸詩。

- 人是多麼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的一種動物埃我們完全可以再做一個假設,《怪誕經濟學》是一本非常非常爛的書,但由於朋友們相信我在看書和聽歌方面的品位,我給大家推薦了它,於是或許還真能有不少人津津有味地讀完這本書並且大加讚賞,這真是本好書!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而當你並非從我口中,而是從你母親或者你老闆口中聽説了這本書,他們告訴你,好好地給我讀這本書,讀完了以後寫一篇讀書筆記,我給你10刀!你又會是怎麼想的呢?你又要花多長時間才能看完這本書呢?人為什麼總是如此地受心態的左右,而不能站在一個超脱前提的環境下單純地完成一件事情呢?就拿聽丹唸詩來講,如果是丹單純地站在路邊唸詩,或許會有人往他的帽子裏扔上幾枚硬幣,或許會有人對着他大嚷,惠特曼的詩從你口中念出來簡直是一種侮辱!他們能有各自的,客觀的評價。但當丹提出付錢讓他們來聽自己唸詩——A組,或者收錢來讓他們聽自己唸詩,得到的顧客預期則完全不同——B組。我們做個假設,丹唸詩的質量,既不值得別人付錢聽他念,也不至於差到他要付錢請人聽自己唸的地步。那麼——A組的心理預期,是一次心靈的折磨;B組的預期,會覺得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但當他們聽到丹唸詩時,A組會説,還好吧,雖然不算好,但付我1刀讓我來聽實在是賺到了,付我30cent我就願意來!而B組會説,唉,這玩意根本不足以讓我付1刀來聽!最多值個30cent!——儘管如此,錨定已然在那,正一刀和負一刀,再怎麼折中,也不可能回到0的價位上。從此我再引申到“敝帚自珍”的問題上——從一個實驗中,我們往往可以推斷出比實驗內容本身更加豐富的實質——當有人問起他們這次感受,讓他們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