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隨筆範文500字(精選18篇)

來源:文萃谷 2.66W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筆記隨筆範文5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筆記隨筆範文500字(精選18篇)

讀書筆記隨筆 篇1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的好朋友。書籍就像“營養品”一樣,只有去勤讀而精思,才能汲取為自己所作為。而圖書館就是大學裏的第二課堂;是心靈的棲息地;也是益於學生豐富閲識、陶冶情操、提升修養的後台,承載着年輕人的希望與夢想。相對於師範生的我,當然更要抓住時間,好好看書,夯實專業基礎知識。

一個擁有強大內心的人無論遇到怎樣的困境都可以從容面對,泰然處之,所以看書是強大內心的方法。我愛看書,很幸運我們擁有一個漂亮大氣的圖書館,裏面的書應有盡有。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那是一個豐富的世界,書的世界值得我們用一輩子去探尋,去領會。遨遊在書海中,快樂使然,悠哉悠哉。

在__圖書館,我看了好多的書各個方面的書,讓我汲取了豐富的精神營養,也發生了好多的事,錯的對的一大堆。慢慢的學會承受學會淡然處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我最欣賞的一句名言是我院圖書館外牆上的一則勵志名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華羅庚”。這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大學生:只要我們付出一分辛勞,就能學到一分能力,那些缺乏天賦、成功條件的人,只要勤學,總能彌補自身不足,才能走向成功。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更不該去揮霍青春時光,理應珍惜最後的系統的自由的學習機會,利用閒暇時間勤去圖書館多看書,為自己充電,未免日後“書到用時方恨少”。

我希望更多的大學生能勤去多讀書,有計劃、目標的去讀書,珍惜在校有限的時光,充分利用無盡的圖書館資源,共營書香氛圍濃郁的和諧校園

“書本好比一面鏡子,一頭驢子照鏡子,絕不可能看出一個天仙來。生活在書中比生活在人當中更幸運。”叔本華的這句話很形象的説出了書本的“神奇”作用。無論是工具書還是小説書都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個相同的愛好讀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每個人都做過的事情,有許多人愛書如寶,手不釋卷,因為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讀書筆記隨筆 篇2

《綠野仙蹤》以虛構的奧茲國為背景,講述了美國堪薩斯州的小姑娘多蘿茜被龍捲風捲到了一個叫孟奇金的地方,好心的女巫指點她到翡翠城去找奧茲國大術士幫忙送她回家。路上,她先後遇到了稻草人——他需要一副腦子;鐵皮樵夫——他需要一顆心;膽小獅子——他需要膽量。他們結伴而行,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終於來到了翡翠城。由於他們的出色的表現,大術士幫助他們實現各自的願望,稻草人得到了一副腦子;鐵皮樵夫得到了一顆心;膽小獅子得到了膽量,多蘿茜也如願,帶着小狗託託回到了家鄉,回到了親人身邊。

在讀書的過程中,多蘿茜的一言一行影響着我,多蘿茜彷彿就是我好朋友,我的心也隨着多蘿茜的經歷不時地發生這樣和那樣的變化。她那勇敢的表現、善良的心地、堅強的意志,讓我感到自己很渺小,為自己的懦弱而很不好意思。因為以前,我一看見狗就害怕哪怕是個死掉的小蟲子。有時我會問自己:以前我每次到考試的時候為什麼總是擔心考不好而佔據我的腦海,佔據我整個考試的全過程,為什麼在生活中明明一個人能完成的事情總要依賴父母和他人,甚至晚上睡覺要將燈開到天亮,看完這部童話後,我找到了榜樣,多蘿茜的不懈地追求和奮鬥的精神激勵我面對各種困難,克服學習上、生活上的一切不利因素,勇敢地挑戰自我,我相信我有多蘿茜做榜樣我一定能做到!

我喜歡《綠野仙蹤》,它讓我找到了好朋友———多蘿茜;我喜歡《綠野仙蹤》,它給我帶來快樂;我喜歡《綠野仙蹤》,它給我帶來勇氣;我喜歡《綠野仙蹤》!我要把這本書介紹給所有以前和我一樣自卑,懦弱的少年朋友。

讀書筆記隨筆 篇3

學習是科技工作者創新研究方法、擴大研究視野、提高個人修養的重要基礎。選擇學習就是選擇了進步,選擇讀書就是選擇了睿智。這次利用全院組織讀書活動機會,我廣泛涉獵,開闊了專業視野,淨化了心靈,促進我對科研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在初步的實踐和探索中主要有三點體會:

體會之一:讀書應該"志存高遠",方能持之以恆。"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為總覺咫尺遠。"凡勤於讀書者,都是志存高遠者。周恩來曾教導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循着古人的足跡,聆聽偉人的教誨,如沐春風,我深深認識到,只有把個人志向和國家命運結合起來,讀書才能有不竭的動力;只有把學習當作提高修養、昇華人格、增長見識、啟迪智慧的必要手段,才能在社會建設中有真知灼見,始終走在時代前面。相反,有些科技工作者認為自己已是"車到馬頭船到岸",生活目標缺失,精神空虛,失去了學習動力。即便偶爾讀書,也是淺嘗輒止、隔靴搔癢。既不能解決科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也不能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多讀書、讀好書,既是勵志需要,更是做人的良師益友。清代學者陸隴其説過:"讀書做人,不是兩件事。將所讀之書,句句體貼到自己身上來,便是做人的法則。"可見讀書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影響之大。讀書進一步堅定了我做科研工作的志向,也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本領恐慌和能力危機,不斷鞭策我多讀書、常讀書、讀好書。

體會之二:讀書應該"學習致用",方能活學活用。讀書的目的是學以致用。讀書應該解決科研中的實際問題,把握生活中的幸福感覺。因此讀書應該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隨時發現科研選題、試驗設計、項目推進、技術總結中的不足之處,多積累資料,多讀一些科技前沿書籍,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攀登科技高峯的道路上充滿荊棘,但知識猶如推土機,耕耘出一條踐行的路。作為一名農田草害領域的科研新兵,讀書不僅能讓我漸入佳境,時常也能帶給我花開有聲的驚喜。

體會之三:讀書應該"深入思考",方能融會貫通。"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重在讀、貴在思。讀書者,應該常思考工作廉潔,抵制誘惑,以平常心,做老實事;讀書者,應該常思考工作進展,細心觀察,見微知著,創新方法,做好團隊合作,推動工作再上新台階;讀書者,應該常思考生活和人生,給心靈讓出一份寧靜,讓生活增添一份樂趣,享受閲讀的樂趣,正確處理好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關係。思考給讀書插上了翅膀,它山之石、芝麻之門,不斷叩開科研殿堂,理論與實踐交融並進。總之,"知識就是力量",要真正發揮讀書的力量,就必須靜下心來,沉下身去,反覆閲讀,深入閲讀,真正心無旁騖地"學而時習之",力求在學習中增長才幹,在學習中磨礪意志,在學習中陶冶情操。

__曾經説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作為農業科學工作者,我們要常讀書,常思考,並結合到實際工作中去,爭創佳績,去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峯!

讀書筆記隨筆 篇4

《高效課堂22條》從題目來看,就覺得教育理念新穎,貼近教育教學工作,是我們一線教師的指路燈。回顧新課程改革以來,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進行了新課程培訓,也搞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無論是教師主角的轉換,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課堂模式的構建無不是為了掀起教育的另一番新天地。

高效課堂主張把課堂還給學生,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是主體,學生卻成為了真正的主角。他們組成學習小組與對子,在自學的基礎上再經過羣學,討論,每個人都對知識有了相當的掌握,於是學生接過了教師的擔子,走上了講台,大膽的表述着自我的觀點,從容的講述着解題的思路。一堂40分鐘的課,以前教師可能講30分鐘或40分鐘,在高效課堂,這一情景完全相反,一撥又一撥的學生走上了講台向自我的同學授課,教師坐在了學生的位置,要麼給予引導、要麼向學生學習。能夠説,在這個課堂上,“教”與“學”真真切切到達了教學相長的效果。

而高效課堂上,學生跟教師則是平等的關係,學生有跟教師一樣的權利,他能夠講課,能夠對教師的做法提出自我的看法,師生共同探討。教師説的學生並不是完全認同。出現疑問的時候,學生會大方的跟教師説:教師,我認為這道題應當這麼做。即使講錯了也沒關係,因為這是“我的課堂”,所以“我做主”。

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儘管自我力求轉變新的教育理念,可當遇到困難時,自我卻退縮了,前功盡棄了;反思自我的課堂教學,儘管自我力求把學習主權還給學生,但當遭遇學生的沉默時,遭遇時間的緊迫時,遭遇教學成績的影響時,自我卻又沒能在這條路上披荊斬棘,堅持下去。

作為新課改時代的教師,我們應當堅信,課改任重道遠,但讓我們一齊勇挑重擔,向目標出發,努力使自我在教育這塊沃土上盡情的發揮所長吧!

讀書筆記隨筆 篇5

無論是在《偉大的復興》還是《新工具》等著作裏,培根,這位偉大而又傳奇的筆者以他永不言敗的鬥志書寫了一篇又一篇的動人的樂章。

他以筆代戈,以熱血鑄劍影,在中國近代,無疑只有魯迅先生才有資格與他相媲美。

在這五十多篇的隨筆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論美》這篇文章。這是一篇圍繞“美”而談天説地的佳作。讀完它,我恍然大悟,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我們每個人的理想與目標不同。所以,每個人所追求的果實也各不相同。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我們應該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為將來未知的旅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美才是永不凋謝的美。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外表,而行為是指舉手投足間的動作神態。這才是真的美。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在的美麗,卻忽略了內在的美麗,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心,光有外表,也不過只是個軀殼,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一個不漂亮卻有美德的人才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培根一生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的進步思想一直推動着社會的進步。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隨筆》正是像這階梯一樣,推動着人們一直向前進。

《培根隨筆》——我人生的導師。

讀書筆記隨筆 篇6

《培根隨筆》共五十八篇內容涉及人類的方方面面。人們可以在《培根隨筆》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懂得更多的道理。培根在《談諍諫》一文中寫道;“多讀書是有好處的,尤其是讀那些在公眾舞台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人寫的書。”而培根就是在公眾舞台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人,而他寫的書則是一本好書。《培根隨筆》中的名言就足以證明它是一本好書。“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這不就是我們學校現在所倡導的做好時間的計劃師嗎?“天賦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學習來修剪。”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但是我們要從多個角度看這本書。有在當時缺乏科學知識,所以培根的一些觀點是錯誤的,他在《談無神論》中寫道:“誰否認神誰便毀滅了人類的尊貴。所以名人所説的話也不一定正確。隨意我們不能盲目地崇拜名人。在生活中有很多同學認為名人所做的事就是正確的,名人所説的話就是對的,於是我們就用名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向名人學習,把名人作為自己的目標這本來是正確的,但是我們要明白名人之所以被稱為名人,是因為他們在某些方面和某個人領域有着過人的才能和成就,因為”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所以我們在學習名人的時候一定要學習他們正確的一面,不要把學習名人變成一個錯誤的行為。

世界有光明的一面也就有黑暗的一面,事物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我們一定要從多個角度看世界,只有這樣我們看到的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讀書筆記隨筆 篇7

人們常説“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卻認為與其坐在船中,不如縱身躍進學習的大海,與知識的海水來個親密擁抱。

在學海中游泳,能讓我們懂得更多,能讓我們知道我們欠缺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努力,怎樣面對生活。

在學海中游泳,是對自己的技能與耐力的磨練和考驗,只有你堅持,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在學海中游泳,在知識的天空中飛翔,在學習中尋找快樂,在學海中游泳,讓我變得聰明無比,讓我知識淵博,讓我體會到生的喜悦與生命的意義……在學海中游泳,讓我變得沉着、冷靜、成熟、禮貌……

在學海中游泳,雖然是好的,但是在學海中游泳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在學海中游泳要學會技巧,還要有一顆上進的心……

在學海中游泳,你會發現學習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其實學習是簡單的,是快樂的,是能提高自身修養的。

即使在學習的海洋裏被嗆幾口又苦又澀的海水,但是有了老師春風化雪般的關愛,但是又算得了什麼?

讓我們在學海中游泳,迎長風,破巨浪,經歷過風雨後,我們終會體會到學海的色彩斑斕,明白“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嚴峻,品味“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友誼領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諦……

眺望遠方,有一個彼出現我的眼前,我決心遊過去,我知道,這將比前面的路更崎嶇,更加的困難重重,可,我能做到!

讀書筆記隨筆 篇8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童年的事,許多已經忘卻了,但讀的書中給你的智慧卻記憶猶新。一本好書能讓人領略到人生的真諦,《培根隨筆》就是這樣一本書。

培根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培根隨筆》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之見。

《隨筆》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説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這個暑假我讀了這本書,它的確有着非凡的魅力,一篇篇小短文中所藴含的這裏讓我受益匪淺,如《論家庭教育》這一篇,其中講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如果不當可能會讓孩子誤入歧途。

這就告訴了我們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就是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它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夠決定人一生的方向,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説理、迭出的警句,讓人在哲學與知識之間遨遊時流連忘返。相信它也能給你帶來人生的智慧。

讀書筆記隨筆 篇9

“名著”之所以能稱其為“名著”,是因為它具有不朽的品質。而《培根隨筆》這本書就真正詮釋了名著的含義。

《培根隨筆》就像是一座綿延不斷而又輪廓清晰的精神山巒,而它是由一部部文化經典構築而成的。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論真理》這篇文章。

“真理是什麼?”猶太總督彼拉多曾向耶穌嘲諷地提出,這想必許多人是無法回答這個看似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的,我也為此困惑了很久。終於,我從這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真理赤裸如日光”!是啊!曾和許多人一樣,認為真理十分深奧,只有偉大的人才能領悟。

但讀過此篇,我知道了,只要努力地去實踐、體驗,而就算再平凡的人也能體會到真理的真諦。富蘭克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大膽的推測曾被一度認為是無稽之談,但是他絲毫沒有放棄,勇敢地進行了著名的“風箏試驗”,用行動否決了人們的冷嘲熱諷,創造了又一項偉大發明。

但現實生活往往是殘酷的。更為可怕的是,人們常常將謬論誤認為是真理。在我看來,追求真理的道路很艱難,而真理本身又修正了人們的妄想,但是謬誤恰恰迎合了某些人的惡劣天性,從而備受青睞。

我相信,無論人類社會多麼無知,多麼腐敗,真理的力量必定取得最終的勝利。追求真理的美好,理解真理的本質,將是體現人之本性的最高境界!

讀書筆記隨筆 篇10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老師去講太高深的知識孩子云裏霧裏,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啟蒙階段教師傳遞知識的準確性,每一個讀音、用詞都會深深的影響到學生,我覺得這更考驗教師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日常説話通常是自然而然的,出了問題自己都意識不到,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讀書筆記隨筆 篇11

《培根隨筆集》是英國作家弗蘭西斯·培根大半生的思想精華,它們以一篇篇的隨筆的形式存在着,被世人品味着,散發出濃濃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人。

《培根隨筆集》中的隨筆,篇幅又長又短,內容各不相同,而句子也是經過斟酌後的最精簡的句子,我們可以通過這一篇篇的隨筆,用培根的眼睛看到培根的那個年代,用培根的思想感受到培根對那個年代的感悟,使讀者讀起來更為有趣,不至使這本哲學書那麼死板、枯燥,這不僅展現了作者的知識面之廣,而且也展現了作者學問淵博,且對所讀的書的內容都經過思考。而譯者對原着的頻度、回味、思考,是這本書得以更完整、原貌地呈現的在我們的面前。

在其中第七篇《談父母與子女》中,所寫的內容確與現實相同,可見,從某些方面來看,無論事前還是現在,都是相同相通的。另外,在《談養生之道》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影交替才用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不過應傾向更宜人的一種,如時而節食時而飽食,但更多時是飽食;時而熬夜時而早眠,但更多時是早眠;時而靜養時而運動,但更多時是飽食;諸如此類,無一而足;這樣生理機能可得到呵護,同時亦可防止疾病。”

由此可見,似乎以前和如今的養生之道都不甚相同。而由此又可以看出,這本書不僅有深奧指出,也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課間,作者並非只是一個書呆子,而是一個對生活有着很深瞭解、體會的活生生的人。

讀書筆記隨筆 篇12

睿智的人在許多事上都有與常人不同的見解。培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近,我讀了他所著的《培根隨筆》一書,對於培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瞭解和感悟。

培根的一生為哲學和文學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本《培根隨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首先,在觀念和視角上它具有獨到之處。對於死亡,培根告訴人們不要心生畏怯,凡是堅定執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都能避免死亡的痛苦。面對日趨嚴重的宗教衝突,他希望人們能以和平為本,對血腥的戰亂説“不”。

我相信,倘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讀過這本《培根隨筆》的話,就不會讓巴以衝突日益惡化了。對於生活中的艱難挫折,他總是把它們當做上天給予人的磨礪白己的機會。他相信不懈的努力總能將厄運變成好運。面對許多人的迷信和盲從,他大膽提倡無神論,希望他們用理智和親情戰勝心中的專制統治等等。

其次,在此書中,作者不僅提出了獨到見解,還引用著名文學作品中的經典語句加以論證,這大大提高了文章觀點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培根隨筆》語言優美,層次清晰,讓人讀後有一種回味無窮之感。

出於對培根本人的敬仰,我在閲讀此書時十分專注,也從中受益匪淺,特別是在思想觀念方面發生了極大的轉變。讀罷此書,我發現:其實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解決不了問題的人。只要有對待問題的正確態度,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讀書筆記隨筆 篇13

讀了《童年》這本享譽全世界的名著,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主人公阿廖沙那活潑淘氣的身影時常在我的腦海中閃現。

《童年》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以後,隨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期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的童話故事的薰陶,同時也目睹了兩個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已經在他細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們也伴隨着阿廖沙慢慢地長大。

拿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比對,那就是天壤之別。阿廖沙生活在19世紀末沙皇統治下的黑暗年代,保守、自私、貪婪、庸俗的習氣處處可見。小市民常常暴飲暴食,彼此吵架揭短。而我們現在生活的地方是那麼和平、美好,大多數的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文明的素質,高尚的情操。我們也都豐衣足食,不必小小年紀就為生存四處奔波。

雖然我們過着美好的生活,可也常常不懂得珍惜。記得好幾次吃飯,遇到我們不喜歡吃的東西,就整碟倒掉。還有一次,我把爸爸給的零花錢隨意揮霍,買了好多好多的零食。而阿廖沙可能此時連飯都吃不飽呢!

在這世界上還有很多的地方的環境像阿廖沙他們生活的地方一樣糟糕。所以我們要好好地珍惜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

讀書筆記隨筆 篇14

在世界文壇裏,總有幾顆屬於中國的繁星在熠閃耀。星星終會隕落,但您――魯迅,卻活在我們心中。讀着先生的文章,感覺就像看到一把智慧的利劍,鋒利的解剖出當時國民的奴性和愚性,一路用劍刃的鋒芒披荊斬棘。有幸讀過您的一些文章,但令我感觸頗深的還是《吶喊》。

《狂人日記》描寫了狂人――“迫害症患者”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深受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束縛和壓迫,造成了對社會的恐懼心理。他認定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制度,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着“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吶喊聲。因為孩子是純潔的,沒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所以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藥》描寫了華老栓一心想花錢買人血饅頭,並在革命者夏瑜被殺的時候得到了人血饅頭,“藥”並沒有挽救小栓的性命,小栓還是死了。這篇文章反映了羣眾的麻木、冷漠,人們不但對革命者被殺害不同情,相反,還讚揚告密者,咒罵革命者。最後出現了暖心的一幕――革命者的墳上出現了花圈,這説明了什麼?革命者為革命犧牲,自然有人發出內心的敬意而去拜祭!

我們也能發出吶喊,喚醒自己,珍惜現在,為祖國建設做充足的準備!

讀書筆記隨筆 篇15

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目睹並感受了那麼多的醜陋、污穢和殘忍,即使是一個成年人的心靈也會受到腐蝕和摧殘的。但是,阿廖沙並沒有被這些黑暗的醜事所壓倒、所毀滅,反而鍛鍊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富有同情心的人。這是因為,這個社會除了黑暗勢力,還有許多正直善良的人,正是這些人,給了阿廖沙力量,給了阿廖沙温暖,使他看到了光明,哺育和培養了阿廖沙對生活得積極態度和勇敢的反抗精神。

書裏對阿廖沙成長最重要的一個人物,就是他的外祖母,善良、勇敢、樂觀的外祖母,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豐富的內心生活,她信奉上帝,相信一切事情均有因果報應,相信無所不在的上帝會保佑她的粗暴、吝嗇的丈夫,相信上帝會使她的兩個兒子改邪歸正。正是這位外祖母,用無數優美動人的童話、民間故事培養和陶冶了阿廖沙的高尚情操,“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是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除外祖母外,還有那個善良、樂觀的“小茨岡”,(可憐的小茨岡最後被十字架壓死),那個忠厚老實的老長工格里高利,(可憐的格里高利最後兩隻眼都瞎了,無法工作,流落街頭成為乞丐)那個獻身科學的戴着眼鏡的“好事情”,(最後他被外祖父解僱了離開了當地)。還有那可憐的早逝的父親和母親。

讀書筆記隨筆 篇16

近日,我剛剛讀完一部精彩的書籍——《童年》。這是高爾基的一部自傳體小説,高爾基以自己為原型,詮釋了自己童年的不幸。整本書的內容讓人感到非常的沉重。

文章寫了父親去世的主人公小阿列克謝跟隨母親來到了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是一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兩個舅舅貪婪、殘暴、為爭家產而時常打鬥。只有外祖母和“小茨岡”給“我”帶來了一絲光明和温暖。

“小茨岡”勤勞能幹、聰明勇敢,是一個天性活潑、善良開朗的孩子。在“我”遇到外祖父毒打時經常替“我”受罰。但卻在舅舅們的慫恿下養成了偷竊的壞習慣。最終慘死在了沉重的十字架下。

與他們的童年相比,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就要幸福多了。

而後,兩個貪得無厭的舅舅終於如願以償的分了家。外祖父也開始變老,雖然脾氣依舊暴躁,但也有其可愛的一面,他也會教“我”認字。儘管如此,“我”對外祖父的恨意仍不減。最後,母親又再嫁人了,外祖父家也開始衰敗。繼父的行為導致母親的脾氣也越來越越暴躁,甚至只會與我“動粗”。母親去世後,“我”幫外祖母掙錢,在她的影響下,“我”成長為一個堅強獨立、永不服輸的少年。

想想我們的童年,都是快樂無憂的,偶爾父母責備,老師批評,我們還會覺得自己很“可憐”。讀了《童年》後,我知道了我們應該要珍惜現在的生活,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要勇敢堅強地面對。

讀書筆記隨筆 篇17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三部曲之一。文中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12歲之前的童年生活。

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並不幸福,在他幼年便失去父親。正因為這樣,他不得與母親一起投靠祖母。在祖母家中,有暴燥。一心只想分家的兩個舅舅,和兩個卑微、忍氣吞聲的舅母。還有小氣、暴燥的祖父和慈祥的祖母。

在這個大家族中,阿廖沙生活得並不幸福。他常被祖父毒打,也常目睹舅母遭毒打。而他只能與表兄弟們躲在廚房中。

之後,阿廖沙的母親嫁給了一個愛動用的人。在與自己同母異父的弟弟出生之後。母親便遭毒打逝去了。而不久之後,自己的弟弟也死去了。

在這一部小説中,我們會思考很多。我們的生活對於他來説太過安逸幸福了。然而我們仍在抱怨我們的生活不知他人,而心中不抱一絲愧疚。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便會退縮,遭遇不幸便輕易落淚。但阿廖沙無論遇到任何事都勇敢堅強的面對與處理,無論是母親去世,還是靠拾破爛維持他與祖母的生計。這些,也許都是我們所做不到的。

在另一方面,阿廖沙非常有孝心。他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想到非常愛他的祖母,在與祖父分家後,仍與祖母相依為命。

阿廖沙的品質,我們可以學習的有很多。所以我們更應該把握我們的機會,努力地學習!

讀書筆記隨筆 篇18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童年》,它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這本書是是寫了高爾基的童年。

我們的童年即是美好的,又是快樂的,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但高爾基的童年並不是那麼快樂的,而是悲慘加淒涼的。在這本書中,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父親在他的童年時就去世了,而且死的很悲觀,這給阿廖沙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失去了家庭的支柱,只與母親和外祖母相依為命,後來跟隨外祖母來到外祖父的家裏。

但在這,阿廖沙並沒有過上好日子,他在這裏看到許多醜是,舅父們為爭財產而互相反目為仇,愚弄弱者,毒打兒童……。但他卻受到外祖母的同情,外祖母經常給阿廖沙講許多好聽的故事,阿廖沙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故事的薰陶健康的成長,不像他的舅父們一樣。

阿廖沙從小就喜歡讀書,他渴望讀書、拼命讀書的精神使人感動,但他也為這吃了不少的苦頭,經常為受到的屈辱、欺凌而落淚。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讀書。與貧窮的勞動人民接觸,深入社會,如飢似渴地從書籍中吸取知識養料使他真正成長起來,並最終成為一位文學大師。

從這本書中我覺得高爾基小時侯對小市民惡習的痛恨,對自由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才會使他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和高爾基簡直是天與地的區別,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我覺得我們擁有一個比高爾基幸福的童年,我們一定也會有比高爾基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