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泡者言的經典散文

來源:文萃谷 1.65W

哈哈,楊老師真的是童心不老,對一樁花邊舊聞興趣濃厚。可是讓我來寫這一段風花雪月的故事註定讓老師和同學失望。當年由於志趣性格所囿,非情場中人,對同學們的你情我愛打探關注甚少,所知者無非是未經我允許而擅闖眼簾者。比如,當我一人獨自在教室枯坐,阿軍與阿豔相擁而來。他們座位就在我前方,觸手可及,但他們忍能對面秀恩愛,視燈泡為無物。而我竟然不願與人方便,或許是次數多了,總沒有他們來我就得迴避之理吧。總之,面對他們的摟摟啃啃我該幹嘛幹嘛,相當鎮定自若,熟視而無睹。只可惜當年沒有拍照手機,否則説不定我會在羣內發些偷拍小視頻,以饗同學了。阿慶也多次提及類似情景,想來阿軍、阿豔不只是不避我了。

燈泡者言的經典散文

前兩天,讀了宗璞的紀念母親的散文,其中有一段講其父馮友蘭生病,她母親做得一手好飯,每天送往病房,父母的朋友見了説:“吃了馮太太的飯,馮先生的病都會好。”剛好,阿慶進羣,聯想起當年情景,於是戲謔其一把,問他:“掛麪荷包蛋能治病否?”同時,想到兩口兄弟曾説過的頗有宿命色彩的話:女追男隔層紙,男追女隔座山。初聽這話我將信將疑,男女心理果真不同耶?此後,經過三年驗證似乎靈驗,大家看看,跌宕曲折,先苦而後甜如小剛者;痴情專注,卻無斬獲如兩口者;一役受挫一厥不振,常吟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如馬部長者。而阿軍和阿豔,kiss和阿麗兩對,似乎是一拍即合,且三年如一日,他們屬於男追女,還是女追男,當年未知其詳,在此想問一問當事人,望如實道來,那樣則足以給愛情心理學研究者留下彌足珍貴的真實案例了。唯有這個阿慶,一貫叛逆。阿慶呀阿慶,你説説兩口的話到底合不合你身?

其實所謂“送掛麪荷包蛋”一事,曾轟動一時,知之者甚眾,既然楊老師點名,我就將我親眼目睹之情狀白描於下,至於幕後花絮及後續之故事還望知情者添油加醋,使事件能完整呈現於楊老師之前,也望有妙筆生花者能將之加工演繹成一段讓人感慨噓唏的悲劇或喜劇,使天下人也知我中文二十三班曾發生過感天動地之愛情。

那是發生在班中愛情之花已蓬勃盛開的大二季節吧。阿慶得了重感冒,也許是沒去上課,也許是有卧底的通風報信,讓有心人也知曉了。那天中午吃過了午飯,大家都回到宿舍,象往常一樣在閒聊中準備午休。突然傳來消息説阿翠要來給阿慶送飯了。阿慶在我上鋪,此時正擁被而卧,阿慶有裸睡的習慣,那天不知裸了沒有。阿慶吃飯了沒,也記不清了,應該沒吃吧。我們一面向他傳達消息,一面起鬨要他準備接駕。阿慶無語而傻笑,象遭遇到伏擊一般沒有選擇,逃無可逃,只得整裝恭侯。不久,女主角阿翠出現,扈從者好象還有兩三個阿翠的閨蜜,印象中都為開朗而能言善道者,到底是誰記不準了,望當事人能出來證實。我想説不定這幾人就是阿翠的幕後高參,實施“美食計”的推手。

我們這些男生中的好事者自然以熱烈的方式表示歡迎,同時以極大的熱情圍觀這一出前所未有的好戲。阿翠端了飯缸送到阿慶面前,打開蓋子,正是傳説中的香噴噴的掛麪荷包蛋。面對潑辣主動的阿翠,靦腆的.阿慶,笑容可掬卻顧左右而不敢看一眼眼前的阿翠。阿翠沒有放下飯便走的意思,大夥便起勁地要阿慶當場將病號飯吃下去,阿翠的閨蜜們也堅持要阿慶乘熱吃了。無奈的阿慶,只得在眾目睽睽之下,一口一口地吃下去。飯吃完了沒有,記不清了;阿翠們説了什麼也記不清了;她們如何道別走的也記不清了。只記得可憐的阿慶全程只是笑,間或結巴似的説“啊,嗯”之類單字。

錢鍾書説過:人們哭的原因都一樣,笑卻各不相同。阿慶你為何就不説話而一直憨笑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