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口者珍經典散文

來源:文萃谷 1.31W

在浩如繁星的歷史人物中,北宋的蘇易簡並不出眾。我記住了他,只是因為讀到過他和宋太宗的一段軼事。當時,宋太宗問他:食品稱珍,何物為最?蘇易簡説:物無定味,適口者珍。

適口者珍經典散文

適口者珍,這話説得真好。

想起那年父親行心臟搭橋手術後,元氣大傷,血壓總是很低。醫生告訴我們,要給父親增加營養。於是我們兄妹幾個煞費苦心,總是想着買各種肉湯、營養羹來給父親吃。可向來不挑食的父親,術後食慾大降,覺得肉湯太膩,營養羹又太寡,總是吃幾口便放下筷子,皺着眉頭説沒胃口,我們兄妹幾個很是着急。再次徵詢父親的意見,他虛弱地説,想吃刀削麪。父親唸叨的麪條,正是安貞醫院附近的大同削麪。每份面,不過十幾元,術前曾帶父親吃過兩回。我趕緊下樓買了一碗回來,那日父親吃得津津有味,幾乎連湯汁都全部喝掉。

用父親的話説:麪條吃着對胃。在飲食方面,我和父親有着驚人的相似,不喜甜食,不喜乾貨,也不愛逢年過節時的稀罕物,像端午的涼糕、臘月的臘八粥、中秋的月餅、過年時的炸油糕……雖然母親和哥哥姐姐們總是滿懷期待,但我和父親幾乎不嘗一口。對於我們來説,最好吃的是家常便飯,那些造價很高、做法繁複的東西,甚至不及一碗麪條來得實惠又合味。

適口的,才是最好的。食物如此,其他亦然。

當年,在青城讀書時,有一男生曾經對我有意。四年中,我們並未説過幾句話,他老實得近乎木訥,而我也靦腆得頓輒臉紅。他曾寫過長長的情書,被我投到了火爐裏。直至畢業我回到了家,他來信還在徵詢我的意見,説他能將我留到青城。我再次堅定地回絕了他。有同學曾問我:可以留青城,多好的機會,為什麼不考慮考慮?我淡淡一笑:他與我不合適,我對他毫無感覺。參加工作後,姑舅嫂子曾為我介紹過一個對象,對方的條件可以説是相當不錯,人長得高高大大,有着令人羨慕的工作,他的父親是某局的領導。可是,我和他在一起,總是覺得不自在,他的盛氣凌人讓我壓力很大。最終,見了幾面後,我主動退出。哥哥嫂嫂們很是不解:這麼優秀的後生可不多,你還挑什麼?我説:恰恰是因為他的條件太好了,所以我們並不般配。生於農村的我,固執地認為,門當户對的.婚姻才會幸福,灰姑娘的故事只存在於童話中。不適合我的感情,我絕不強求,更不會拖泥帶水。

在讀書方面,我也矯情地有着難以入流的精神潔癖,內容不健康的書籍幾乎沒觸碰過。這倒不是由於我自己思想覺悟多麼高,只是相對來説,自己幸運地生在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年代。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沒有什麼圖書館,能讀到的除了課本就是一些類似於故事會的小雜誌。1992年,我國中畢業後來到青城,從此,開始了真正意義的讀書生涯。當時校園內盛行讀世界名著,我也被不自覺地影響,列夫·托爾斯泰、高爾基、福樓拜、莫泊桑、雨果以及國內的一些大師們的作品,都是在那個階段讀的,而且作過詳細的筆記。讀名著的好處在於,你不用花時間去甄選,它給你提供的絕對是健康的營養,即便是關於情愛的描寫,也是含蓄而唯美的,像《簡愛》《苔絲》《茶花女》《傲慢與偏見》《安娜·卡列尼娜》以及三毛與荷西的故事……並沒有過於露骨的描寫,甚至沒有太過於起伏的情節,但那些文字卻像藤蔓一樣,緊緊吸附纏住你的心,令你欲罷不能。現在,已過了談情説愛的年齡,小説閲讀得少了,開始傾向於一些温暖慰藉心靈的書籍,而那些靠渲染色情博取眼球、靠杜撰離奇故事譁眾取寵的書,就像是刻意炒作的娛樂緋聞一樣,無論多麼熱銷,都讓我唯恐避之不及。

朋友,也要講究對味兒。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不是主動示好者,就會成為你的朋友。有的人,突然闖了進來,帶着炭火一樣的熱情,令你感動噓唏不已,就在你準備投李報桃時,卻因為莫須有的誤會,心生罅隙。從此,又陌如路人。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朋友,她陪你走過一程,起初親密無間、如膠似漆,最終漸行漸遠又陌如路人。我得承認,我不是一個善於交友的人,從國小到現在,與同學和同事大都淡淡相處,最好的朋友也只是同學或同事中的一員。即便是她們,與我起初也不是一見如故、一拍即合,而是隨着時光的流逝,逐漸吸引、慢慢靠近,直至無話不談、惺惺相惜。曾讀到這樣一句話:人與人之間想要保持長久舒適的關係,靠的是共性和吸引,而不是壓迫、捆綁,奉承和一味的付出,以及道德式的自我感動……真正的朋友,不論出身,無關年齡,但絕對是人格平等、志趣相投、脾氣對味,也許平時的交往並非多麼緊密、頻繁,甚至平淡如水,但情誼卻如酒一般,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醇厚醉人。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尋覓與選擇的過程。只是愚痴的人,常常為了那些並不適合自己的東西,白白浪費精力與時間。懂得取捨,適時把握,方為智慧的一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