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彙編15篇

來源:文萃谷 1.5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彙編15篇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1

上學這麼多年來,尤其是中學階段,覺得所謂教育就是在學校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考個好大學就是最終的目標,大學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測,豐富多彩的,大學之前都是些小兒科。而且中學之前,更是覺得自己沒受過什麼教育,一路就這麼玩過來的。 直到今天,讀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祕密》,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童年乃至剛剛來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無時不刻在影響着我的成長,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現在的自己。其實童年時期的教育,相比與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某種意義上説,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識上的增長,科學知識的複雜並不代表教學過程的複雜;而童年時期的教育相比與成年時期,知識層面並不顯得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對一個人性格的塑造、影響與思維上的開發。

在“導論”中,蒙台梭利指出:“兒童並不是一個只可以從外表觀察的陌生人。更確切地説,童年構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一個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這不禁讓我想起蝴蝶效應的原理,也許在兒童時期的某種小的刺激,就完全改變了這個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後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鬱症甚至最早會在兒童時期就埋下了禍根。

不得不説兒童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的多,怎樣才能對兒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幼教所面對的是一個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生機勃勃,充滿動力的,卻又不善於以成年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個體。很多時候,我們對兒童的行為很難理解,甚至無法理解,也往往會對兒童的行為作出不合適的教育方法。

正如蒙台梭利指出“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工作還存在有一個明顯的差異。那就是兒童並不尋求獲利或是幫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識不到這個層面,記得在我們國小的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仍然記憶猶新,這樣的一句話就好像暗示了兒童是懶惰的,沒有主動能力的一樣。我認為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蒙台梭利指出:兒童擁有一種趨動力,它不同於成年人的趨動力。成年人總是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動,這種目的要求他奮發努力和艱苦犧牲。是的,兒童時期的活躍,或者説“調皮”都是發源於內心的,這是兒童“工作”的動力,然而成年人並不瞭解,也沒有做到很好的對兒童進行引導,

反而更加誤解了兒童。蒙台梭利進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這個祕密,他們對兒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遠不可能比過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們在兒童工作的範圍設置障礙,認為休息將是他適宜的生長的最大幫助。成年人為兒童做每件事,而不讓兒童按他所應該遵循的規律活動。成年人感興趣於花費最少的精力和節省時間。由於成年人更有經驗和更敏捷,他們就試圖給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車帶着他們到處轉。重新整理兒童的房間而不讓兒童插手。

兒童的世界非常複雜,成年人對兒童有太多的誤解,但是,讀了蒙台梭利的書,讓我收穫了很多,每天學習物理學的我,突然有一種想去研究兒童教育的衝動,我相信,只要我們成年人多一點留心,認真的揣摩兒童的成長過程,總會探索出最好的兒童教育方式。這樣我們人類在兒童時期的成長髮育更加順利,不知不覺中,當一個兒童成長為一個成年人,就會變得更加健康更加貼近與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與創造力。社會的文明也會向着更加自然與和諧的方向發展。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2

在真正從事了兩週幼兒園老師的工作以後,我才讀到了這本《童年的祕密》,多次接觸和聽到蒙台梭利的名字,卻一直都沒有讀過她的著作。讀到它的時候,才理解了為什麼她的理念得到了世界的認可,為什麼她的著作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而廣泛傳播。

書中講到了她和孩子們的真實經歷,她對於孩子心理髮展的研究,和兒童之家的初始及發展,最後在兒童之家裏面的很多問題兒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發展。

一、兒童的敏感期

不論是自然界中的動物還是人類,都有着其內在的發展規律,就像毛毛蟲會本能的爬向光亮的地方,因為在植物的頂端有它需要的嫩芽,在它長大之後,就會自然地放棄這種趨光性去追尋另一種適合它的食物。對於人類來説也是一樣,兒童天生就是愛學習的,在生命的最初階段,他不知道所謂的學習是什麼,接觸這個世界,吸收各種各樣的信息,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世界,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的本能。就像兒童天生的對媽媽的臉感興趣對人説話的聲音感興趣,這不是周圍的任何一個成年人可以教給他的。在敏感期內,兒童會表現出想要獲得某種特性,在這個時期內這種特性的發展會很迅速,行為習得特別容易,一旦完全擁有了這種特性,其敏感性也會消失,但是如果這種特沒有得到滿足或受到制約,可能引起病態反應,甚至阻礙日後的正常發展。兒童有時莫名其妙的發脾氣,可能就是這種敏感性遭到制止沒有得到滿足的表現。

想到了人們常聽到的一句話:興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是還是會有這種情況,成年人總是在猜想兒童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對於成年人來説也是一樣,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裏,其實很簡單,你關注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使人專注和愉悦的事情不就是興趣嗎?一直在尋找的事情很可能就存在於當下,存在於不知不覺中。對於兒童,我們能做的就是安靜觀察,瞭解其關注的東西,然後給予更深層次的解答。這種觀點與我國教育經典《論語》中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觀點不謀而合。

二、兒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長大了太久,成年人好像都忘記了自己的童年是什麼樣子的,自己是如何成長的,在很多事情當中,自己的心理歷程又是怎樣的。有太多的家庭,太多的家長們,在不知不覺中用和自己相同的成長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可是我們真的希望,我們的孩子成為自己生活軌跡的複製品嗎?

書中開始的部分,就提到了心靈胚胎這個概念。成人可以看到兒童身體的成長,更多時候的照顧是吃飽、穿暖,卻往往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兒童心靈的成長。從生命的開始,其實他們就已經有了身為一個人的情感,即使是嬰兒也有自己的情緒,會哭會笑會關注感興趣的事物,成人眼裏的世界和兒童眼裏的世界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兒童的世界裏,成年人非常愚笨,不能正確理解很多東西,從兒童的心理視角來看,成年人不夠精細,也不夠用心。”很多成年人無法關注到微小事物,兒童卻能夠察覺,兒童身體上的反應都是有原因的,而且這個原因是人們通過努力可以弄清楚的。關鍵在於,成年人是否願意以全新的態度和方法對待兒童,是否有着足夠的責任感,是否能夠以一個觀察者而不是統治階級的姿態出現在兒童的生活之中。

三、自由而守紀律

“一個人像啞巴一樣默不作聲或像癱瘓的病人一樣不動彈,這個人只能説是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個守紀律的人。”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不得不説,對我來説,真的.有些震撼,因為這是每個老師幾乎都會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們不要説話,不要亂動,好好聽課。可是,如果這種行為不是強制,而是自發的,出於尊重出於對知識的渴求,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教育的初衷是希望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好更優秀,而不是心靈的摧殘。成年人相對於兒童來説,最大好處就在於他是一個自由的人,可以決定自己想做什麼。

“只有當一個人成為自己的主人,能管住自己的各種行為,主動遵循生活規則時,他才能説是一個守紀律的人。”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説,不去做違法的事情,這是一種法律的制約,可是一個人,如果在沒有各種條例制約的情況下,依然恪守着一種秩序,並且執行的過程來自於內心的樂於這樣做,這就是道德。

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建立的應該是一種積極的有益的紀律,而不是被動的和順從的紀律。糾正和干預錯誤的行為,建立好的行為習慣,才能幫助孩子發展。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3

《童年的祕密》是探索兒童成長的書籍,從幼兒到兒童成長過程的不同階段所呈現的特點,讓讀者從孩子的角度去觀察和了解,詳細地描繪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開孩子成長的奧祕。通過閲讀《童年的祕密》一書,我們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發展的,以及應該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以下就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一些心得:

1、孩子的世界

隨着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發現了潛意識,人們開始瞭解並越來越重視它對人們的影響。潛意識是被我們深深壓抑或隱藏起來的,卻支配着我們的行動,影響我們性格的強大力量。

潛意識的形成很多都是源於一個人的童年時期,一些看似不經意的創傷,也許我們都忘記了事件本身,但是不愉快感覺都被埋在意識的底層,歷久彌新,且很難癒合。這些心理創傷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根源,而造成這種痛苦的人恰恰是與我們朝夕相處的親人。

兒童時期的生活模式決定着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覺得自己已經為整個家庭和孩子不計回報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質,甚至有些力不從心,但有沒什麼想過,你為什麼會那麼痛苦?痛苦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大多數面對孩子的好奇、需求無所適從,運用控制、恐嚇、束縛、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條約管束孩子,以愛為名義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實是在用不科學不理性不成熟的行為傷害着孩子、阻礙着孩子的發展,變向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與其用錯誤的方式讓我們的親子關係緊張,對孩子也無意,為什麼不去學習科學的方法呢?

什麼是正確的方法?首先是要用心觀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是什麼,走進他們的內心,最終達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問,打探他們的隱私。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孩子擁有不同的內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論,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因人而異。

2、照看新生兒的方式

新生兒從原本黑暗、寂靜、柔軟的温室中,經歷了掙扎、痛苦來到這個世界。一切的環境都與之前的不同,強烈的光線、噪音和陌生的場域令他們趕到恐懼,於是他們沒有安全感,大哭不止。

因此,他們需要的是安靜、舒適、温暖的環境和足夠的安撫和温柔對待,來幫助他們從身體和心理上適應周圍的環境。醫院的護士雖然經驗豐富,但是卻是機械化的,缺乏細心和温柔。孩子在出生後的一個月之內是不需要穿衣服的,衣服的作用是保持人體原有的温度,更好的是來自身體的温暖庇護。

我們都有一種守財的本能,害怕孩子弄壞我們的任何東西、害怕他們製造麻煩,我們一定想要看住孩子,不讓他們做任何的“破壞”,即使東西本身並不具有價值。

3、孩子的心理髮展過程

嬰兒的本能中,有一種叫做創造,能夠在自己生存的環境中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這個世界的過程,就是敏感期,敏感期非常重要,且隨着長大就會消失,在敏感期他們會自我調節,產生強大的征服力,掌握一些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和本領。

在敏感期,孩子們可能會產生情緒,亂髮脾氣,原因是他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產生了危險、反感、焦慮等感覺,才會發脾氣。因此,我們要弄清楚他們哭鬧的真正原因,滿足他們的需要,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他們才會變得安靜,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融洽。如果我們沒有保護好孩子的本能,他們就會變得軟弱、缺乏活力。

嬰兒有一種觀察周圍環境的慾望,他們希望看到一些能夠滿足心靈需要的東西。好的辦法是,把嬰兒牀稍微傾斜成一定角度,便於讓他們觀察周圍的環境,或者離開嬰兒牀的侷限,在花園等環境中享受鮮花的芬芳、小草的搖曳。不推薦在嬰兒牀上方懸掛鈴鐺、玩具等。他們會用不自然的姿勢關注那些搖擺不定的東西,從而對身體有害。

4、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嬰兒會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出現對秩序的敏感,他們會對東西放在了不應放的位置上或者衣服是應該穿在身上而不是搭在胳膊上或是洗澡的姿勢發生了變化或是牀沒有護欄等等而感到不適應、哭鬧,這種對秩序的需要是發自內心的,並且非常強烈。

比如捉迷藏遊戲,躲藏的意思就是能夠在同一個隱蔽的地方找到同樣的東西或人,他們知道東西就在那,即使閉着眼睛也可以找到。孩子是那麼的單純,他們正在對外界印象產生着感知。

如果一個人的腦中只有一些雜亂無章的圖像,我們的生活在一個不按秩序擺放傢俱的屋子裏,生活質量必然會下降。我們的頭腦和生活也是一樣。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4

瑪利亞·蒙台梭利,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她創立的蒙台梭利教育體系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方式遍及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童年的祕密》蒙台梭利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和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説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

教師來説,一個成年人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不由自主的想控制兒童,或者以自我為中心。當兒童無法受自己控制時,很多成年人會選擇發火發怒,正是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讓很多成年人無法理解或者和兒童一起成長,結果只能使他們直接的相處方式越來越糟。所以當成年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場是來判斷兒童的行為是否正確的時候,一旦兒童偏離了成年人的軌道,就會被認為是錯誤的並予以糾正。事實上,成年人應該去理解去努力和兒童溝通他們的需求。這樣才可能給他們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使兒童得到快樂和滿足。只有這樣兒童才能自由地成長和發展。我們教師不單單要做到注意這一點,首先必須系統的研究自我,使得自己的內心做好準備。我們教師必須一開始就要研究自己的缺點,以及自己的脾氣,而不是過分關注“糾正兒童的錯誤”,必須學會如何使自己變得謙虛和寬容,這些就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

這種心理上的準備將給予我們所需要的平衡和沉靜。教師必須沉靜,這種沉靜由心靈的謙虛和理智的純潔組成,是理解兒童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在蒙台梭利建立的教育體系中有一條主線,分成三個部分:環境、教師和教具。這三個要素猶如脊椎動物的脊椎發育,一環扣一環節節攀升,逐漸顯現出獨有的特徵。《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説到這麼一個方面,我很是認同,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比別人批評提醒來的更能讓兒童接受。讓學生自己理解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但不會出現叛逆心情,還能更迅速地糾正自己的錯誤。這一點我很是認同。

《童年的祕密》這本書,還有很多小小的故事卻引發蒙台梭利的各種對教育方面的啟示,對於做教師的我,深受啟發。相信通過更深層次的閲讀,能夠讓我更真實的瞭解兒童,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徵來施教,對兒童的成長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幫助。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5

以前沒當幼兒園教師之前,認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擔任幼兒教師,但自從接觸之後才知道,幼兒教師不僅要有愛心、耐心和照顧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備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我自從當了幼兒教師之後,不斷地向同事學習他們的工作能力,而且園裏也給予我們理論上的學習。這次我閲讀了《童年的祕密》,説實話,剛開始打開看主要是寫關於幼兒一些行為及其心理理論,我心想這似乎跟我的實際工作聯繫不夠緊密,但看着看着,我漸漸感覺到這書中講的很多知識其實是我們作為老師必須瞭解的,而且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文中的第二章説道,弗洛伊德用“壓抑”這個詞來描述成人教育兒童的方式,成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當一個兒童受到成人壓抑時,他就不能獨立堅強的發展和成長。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圍的人,甚至我們幼兒老師。成人總是認為是過來人,自己給孩子做的決定是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彎路,浪費孩子的時間和我們大人的金錢,其實他們的.想法是有一定錯誤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對以後的成長和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我有個相處四年的同學,學習一直是班級第一名,老師佈置的任務從來不拖,剛佈置就要做完。同學們認為她很要強,追求進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才知道,她內心的“無目標”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知道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實際只是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學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為從小父母就是這樣教導她,什麼事情都是父母給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評價於是就成了她對自己的評價,長大以後,別人的目光和評價就成了她對自己的評價,反而失去了自己對自己的真正“感覺”。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時缺乏主見,不知怎樣去處理人際關係,甚至和陌生人説話時也會臉紅... ...這就是在成人的壓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長道路。而我瞭解的其他同學卻截然相反,不僅處事經驗豐富而且有很強的生存能力。

通過我看這本書結合我身邊朋友的經歷,讓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們老師如果給予孩子不恰當的幫助或以不科學的教養觀去教導孩子,過分地給予些什麼、看到孩子發生錯誤急着想幹預些什麼,還不如做一個觀察者,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他自然地展現和成長,還兒童一個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祕密》給我啟發當然不止只有這些,我相信通過更深層次的閲讀我會得到更多的幫助,對我以後的工作、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我也會給朋友及家人介紹讀閲,讓成人有個更好的方式來教育祖國的花朵。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6

為了發展他的心靈,兒童在他的環境中必須有一些他能看和聽的物體。由於他必須通過自身的運動,通過手的活動,才能發展自我,因此,他需要有一些能使他工作的物體,以便給他提供活動的動機。但在家庭裏,這種需要被忽視了。兒童周圍的東西屬於成人所有,併為成人所用。對兒童來説,這些東西是禁忌之物。在兒童的發展中,一個決定性的因素也就這樣確定下來了。即他不要碰任何東西。如果一個兒童成功地抓到了某個東西,他就會像發現了一塊骨頭並躲到角落去啃的飢餓的小狗一樣,從並不能給他營養的物體中尋求營養,並且還害怕有人會把他趕走。

就詞彙的運用而言,兒童並不像鸚鵡。他不僅僅模仿聲音,而且能運用他已獲得的和儲存起來的知識,兒童的模仿絕不僅僅是機械的。如果我們要更深入地理解兒童的活動和他跟成人的關係,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對成人來説,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做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的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

節奏並不只是一種可以隨意改變的舊觀念。它幾乎就像一個人的體型,是一個人的'一種內在特徵,當其他人的活動節奏跟我們的相接近,我們就會為之感到高興,但是當我們被破事自己適應於他人的節奏時,我們就會感到痛苦。

誰會想到,給兒童不需要的幫助就是兒童將經歷的各種壓制中的第一個壓制,而且這種壓制將對他以後的生活產生嚴重的後果呢?

兒童對暗示的敏感性可以理解是一種內在敏感性的擴張,而內在敏感性能幫助兒童心理的發展,並可以稱之為“對環境的熱愛”。兒童是一個熱情的觀察者,他特別容易被承認的行為所吸引,進而模仿它們。在這方面,成人可能有一種使命。他可能對兒童行為的一種鼓舞,是一本打開的書。通過這本書兒童可以學會如何指導他自己的活動。但是,如果成人要提供正確的指導,他就必須始終平靜地和慢慢地行動,這樣,正在注視着他的兒童就能清楚地看到他的行為的所有細節。

當兒童企圖把意志付諸於行動時,我們應該幫助他。兒童有一種自然的慾望,要自主地掌握運用他的運動器官。如果他沒能這樣做,他就不能使他的智慧成果外在化。因此,意志不僅僅是行動的工具,並且也是心理髮展的工具。作文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7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我分享書中幾個非常觸動我的觀點:

1、當一個兒童剛出生時,所有人關心的卻是他的母親,因為她經受了很大的痛苦。兒童難道沒有受過痛苦嗎,那位母親需要專門的照顧,兒童難道不需要嗎?

我記得我家壯壯出生的前24小時是在觀察室裏度過的,現在想來他將是多麼痛苦,他剛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到這個世界,我甚至連看他一眼都沒看,而家人只顧着給他拍照,跟親戚傳達這種喜悦,而完全沒有顧及到他的感受。下面這張就是他爸爸匆忙給拍的第一張圖片。

2、要讓母親保持絕對的安靜,為了不打擾她而把她的新生兒抱走,只有餵奶時才抱回來。給新生兒穿着漂亮的'衣服並用花邊和絲帶打扮起來,這個過程頗使他心神不寧。所有這些,就相當於要母親在分娩之後立刻起牀穿衣參加一個宴會一樣。

我們大多數家庭現在都請月嫂或去月子中心,對媽媽來説真的是一個很好事情,但是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儘可能的跟寶寶同牀,雖然當時會累一些,當你後來再回想時,我保證你會甜蜜的笑出聲來。我從壯壯出生只要我不出差只要在家肯定一起睡的,下面這張是坐月子的時候牽着手睡覺。

3、外部秩序:嬰兒不能生活在雜亂無序的環境中,雜亂無序干擾了他,並使他心煩意亂,他會通過絕望的叫喊來表達自己的痛苦,甚至會採取生病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焦慮。

讀到這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一個畫面,每次我進屋拖鞋,鞋如果不是整整齊齊的放在門口壯壯肯定就會重新來放,如果地上,桌子上甚至其他地方只要有他認為的垃圾就會馬上全部丟到垃圾桶裏。看門口的鞋壯壯擺的,還有他幫我收拾其他東西的圖片。

4、捉迷藏:一個兒童當着其他兒童的面藏到鋪着長長的枱布的桌子下面,然後其他兒童走出房間,等他們再回到房間時馬上就去掀起桌布,當他們看到藏在桌子下面的的同伴時就高興的大聲叫喊起來。這些兒童一遍又一遍的重複這種遊戲,而且都是藏在同一個地方。

我想家長們都有這樣的發現吧,我記得小豬佩奇第一輯捉迷藏當中喬治就是這樣的,這也是孩子的秩序感,我家壯壯也是,跟爸爸玩捉迷藏只有一個固定的地方可以藏,如果爸爸換了地方他會很生氣,大聲喊:爸爸,快藏”爸爸每次都好無奈,我明明藏好了,哈哈。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8

《童年的祕密》這本書的作者瑪利亞蒙台梭利,是享譽全球的幼兒專家,意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醫學女博士。她獨創的“蒙氏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的影響着世界各國,她還反思了成人對兒童的教育,指出兒童的很多問題源於成人對兒童的錯誤方式以及對他們產生的壓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

本書的內容共有30章,好的觀點實在很多,我就對我感受比較深的幾點闡述一下吧。

1、成人應該受到控告—在成人中進行徹底的變革

在與兒童相處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即使他們能夠説服自己這是出於對兒童的愛和自我犧牲,但實際上他們卻在無意識中壓抑了兒童個性的發展。

2、兒童發展的祕密

兒童在敏感期擁有一種特殊的內在活力,能夠以驚人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吸收和學習。當兒童的敏感性受到外界的干擾和阻礙時,他們就會產生抑鬱或憤怒的情緒。我們不能漠視兒童的心裏發展,應該去幫助他們。這種幫助並不在於塑造兒童,在於觀察兒童心理髮展的外在表現,為兒童的心靈成長提供支持。

3、睡眠失調是兒童成長的障礙

成人應該努力去了解兒童的需要,這樣才能給兒童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滿足兒童內在的需求。不要把兒童當做沒有生命的個體,不要在他們年幼的時候隨心所欲地支配他們,在他們長大以後還要求他們惟命是從。成人必須認識到:在兒童成長中,成人只能起一種次要作用;成人必須儘可能地瞭解兒童,這樣才能給兒童提供適當的幫助。因為兒童比成人弱小的多,要想讓兒童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成人就一定要控制自己,學着傾聽孩子的心聲,並把孩子和傾聽孩子的心聲當成一項神聖的職責。請把兒童當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屬品,兒童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在社會在生活的意義上,要做到兒童與成人的平等。

4、兒童的教育—“兒童之家”的三條準則

兒童只有生活在一個不受約束的環境中,即在一個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環境中,才能使他們的心理生活自然而然地獲得發展,並展現他們內心的祕密。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食物的需要更為強烈。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項:通過孩子的內在力量來達到自我的學習。兒童應該得到成人的愛,而不是成人忙於生活所殘餘的愛。兒童心靈上的許多烙印,都是成人無意間烙下的。

5、偏離正軌的兒童(神遊、牴觸、依附、佔有慾、支配欲、自卑感、恐懼、説謊)

當遊移不定的心靈找不到可以停靠的對象時,就容易被圖像和符號所吸引,一旦兒童發生這種心理失調,就會坐立不安、到處亂動等表現。這些孩子看上去活力充沛、難以控制,但他們進行的活動卻毫無目的。他們可能剛剛着手做一件事情,但沒過一會就將其拋之腦後,又開始幹新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心思分散到許多不同的事物上,無法集中在某個對象上。對於兒童由於心理失調錶現出的這種散漫和不守規矩,成人可能會進行懲罰或者耐心地容忍對待,但實際上,對兒童的這種幻想,我們是持贊成和鼓勵的態度的,並把它視為兒童創造性的表現。

6、父母的使命

父母不是孩子的創造者,只是他們的監護人。父母應真摯地關懷孩子,將保護孩子作為崇高的使命來履行,為了這個使命,父母應該將落到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愛孩子的本能上的灰塵洗滌乾淨,努力去理解這份愛的本質。父母對子女的愛,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深刻情感的外露,而不應存在有任何私心或懈怠。這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應引起父母的重視,父母也應為了兒童的權利而抗爭。

通過讀閲《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讓我頗受感悟,從中認真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便有很多錯誤的方面。日常生活中運用大人的權力去抑制了孩子的自發性活動,孩子是獨立而特殊的存在,他有權接受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以及有權享有促進身體、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權利。面對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像蒙台梭利那樣,學會觀察、學會引導、學會等待,用“有準備的”適宜環境引導孩子的內在生命力,並耐心的等待孩子完成其內在的心理變化,而不是用我們成人自以為是的“對孩子好”去打擾其破繭而出的過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長”的嚴重後果。特別是在今天我們國家的教育環境下,為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除了考試、作業之外還要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家教等等,試問小小的心靈是否能承受呢?我們是新一代的家長,我們中間很多人接受過高等教育,反思一下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是父母之命?有多少是自主權利?所以當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我們要給我們的孩子創建一個與他年齡相適合的環境,使他們的心理生活自然地發展,傾聽孩子的心聲,把理解和傾聽孩子作為一種職責,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9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現代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1936年7月在英國牛津召開第五次國際蒙台梭利會議之際出版的。

在這本書中,蒙台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的著作。

在“節奏”一節裏,蒙台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為的外在目的,並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確定採用何種方法。對成人來説,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引導他運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沒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間就可以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這時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這是因為成人不理解兒童在活動中需要運用他的手,不把手的運動看成是兒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現,就可能成為兒童工作的`障礙。

無論是做為家長還是老師,我都曾因為看到兒童試圖去做一些在成人看來似乎是毫無必要的活動而去阻止他,甚至變得惱怒,如果兒童企圖反抗,結果往往是以兒童“不聽話”而告終。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使自己的內心作好準備。必須系統地研究自我,以便發現自己身上某些具體的缺點。而不要只注意兒童的壞脾性和如何糾正童錯誤的行為。教師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後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10

童年的祕密是什麼?蒙台梭利認為體現在:兒童是一個“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過人的教育,這種胚胎才能發育成一個健全降的“精神世界”;兒童心理的發展有各種“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細節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而導致兒童心理變異的表現,主要是心靈的神遊、心理障礙、依附、佔有慾、權力慾、自卑感、恐懼和説謊。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通過蒙台梭利對幼兒之謎的探索和解答,父母和教師可以清楚地意識到:兒童並不是一個只能從外表上進行觀察的陌生人。實際上,一個人的個性正是在他的童年時期就形成的。正因為如此,父母和教師必須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認識的兒童,並把他從所有的障礙物中解放出來。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和教師能從本書的許多具體事例和理論闡述中得到啟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書中所列舉的許多例子,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

童年的祕密是蒙台梭利對幼兒之謎的探索和解答,記錄了她在學前兒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闡述了幼兒教育的原則和方法。在“導論”中,蒙台梭利指出:“兒童並不是一個只可以從外表觀察的`陌生人。更確切地説,童年構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一個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為兒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誠的努力將使我們能夠發現人類的祕密,正如科學的調查研究能使我們洞察眾多的自然祕密一樣。”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的著作。在書中,蒙台梭利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開兒童成長奧祕的***性觀念。它讓世人瞭解到,兒童具有豐富的潛能,但兒童只有在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適應的環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地發展,並展現他內心的祕密。而有些兒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發育和成長,主要是因為受到成年人的忽視和壓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兒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應是理解、尊重兒童,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為兒童實現自身的潛能提供所需的幫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如過分強調工作對兒童身心發展的作用,而輕視遊戲的作用,把遊戲僅視為閒暇時的一種快樂的消遣;過分強調教具的價值,而貶低玩具的價值;具有神祕主義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們在學習和借鑑蒙台梭利教育理論方法的過程中,應本着一切為了孩子的宗旨,結合具體情況加以利用、改造和創新。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11

初讀《童年的祕密》,剛開始打開扉頁一看主要是寫關於幼兒一些行為及其理論,我心想這似乎跟我的實際工作聯繫不夠緊密,但看着看着,我漸漸感覺到這書中講的很多知識其實是我們作為老師必須瞭解的,而且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比如,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裏,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説非常值得一看。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説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説,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閲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並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仔細想一想,我們成人確實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並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閲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遊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繫,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實際上這本書裏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12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百年前風靡歐美的有關兒童教育的書,對書中內容欽佩的同時,不由得想到了那時的中國兒童。當時已提出了“少年強則國強”,但直到百年後的現今,這句話在更多人眼中還是做為口號的意義更大些。特別是對做為孩子第一老師的父母而言,在如今社會的浮躁中很難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如何及怎樣讓“少年強”以及更深層的源由,更不要説從中反思其對成人世界潛意識層面深遠影響。

而本書作者從實踐中總結與思索後,在百年前已指出了一條值得探索的路,並形成理論有效踐行,使其理念廣泛傳播延續至今。以蒙台梭利命名的兒童之家、幼公園遍佈世界。但書中有部分宗教類講解,只能是仁智各有所見吧。

成人的世界碌碌匆匆茫茫然,兒童的世界充滿活力熱情和歡快,叫成人怎能不對其念念不忘。可每個成人都是兒童成長起來的,為什麼就變成兩個“世界”的人了?其實就像兒童的眼晴,那麼清澈透亮,讓人看一眼都幾乎能忘了憂愁,多麼美妙多麼神奇。可隨着成長,如寶玉蒙塵,變得渾濁變得灰暗,早已不知初心,成了世界規則的傀儡,任其擺佈。所以偶爾對童年的回憶懷念都是一次拂塵的機緣,可以讓你去尋覓人生的源頭,瞭解人生與自我的成長祕碼。

曾經對“三歲看一生”這句老話很不解不屑,但人好像就是不斷在推翻自己的觀念中成長的,所以説“打自己臉”是成長。打得越深越狠成長越多,不過必須適度因為臉會腫的。或者説就是因為怕腫就拒絕了成長。

其實童年對人的影響雖緩慢但卻深刻持久,而成年人的性格在很小的時候就已成定局。但孩子長大後已記不清兒童時期的性情,而長輩也只説些浪漫誇張的所謂趣事,所以個體很難自我驗證這句老話的道理。不過自有一種模糊的意識在內心深處告訴你這是非常正確的。雖仍不認可“定局”二字,但這個模糊的意識讓我有一種明悟,懂得了很小的時候對人生會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並且神祕而悠遠。

所以回顧本書會有一種探索人生為何會如此的感受,拂去無數塵埃,揭開一層層面紗,向着那清澈透亮追尋而行。回顧就從成人對兒童的不理解説起。

每個人都是從兒童成長而來,為什麼卻不理解兒童呢?因為不想!或者説不值得!這是一種成人專有的傲慢。人們更困惑更無知的地方還有他們意識不到兒童同樣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並在自行慢慢完善,而這需要時間去完成。可這期間,成年人就會喜歡憑藉自己的經驗來教育兒童,他認為自己是完美的,只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塑造出來的兒童才是完美的,完全忽略自己本身實際的現狀。只要兒童的行為偏離了成年人的方式,那麼就會被認為是錯誤的.、是不能原諒的,會被要求立即改正。這就是成年人教育兒童的方式。縱然他們説自己為兒童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實際上這種所謂的付出式教育只不過是壓抑了兒童的個性發展。

這種錯誤的主要原因就是成人對兒童的輕視,這種不理解的輕視是因為兒童會有很多沒有明顯動機的行為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但大人們卻從來不去深思兒童為什麼會這樣。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認為兒童是內心空白什麼也不懂,需要被教育被填充的對象。

而不懂兒童心理的成年人,在與兒童交往時,更常會以自我為中心,而且還變得越來越自私,越來越霸道強制,並且都會以為孩子好為名義。孩子這時是弱勢的,即使不滿也只能妥協。這就為日後的叛逆埋下了伏筆。而將來孩子的叛逆有多嚴重,就知道父母曾經有多麼的自私霸道。

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個弱者,孩子要依據自己的內心來發展,父母就要學會控制自己,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把理解孩子作為自己的責任,這也是教育的起點。

所以回顧探索童年的祕密,第一步是要去理解兒童,也是瞭解曾經的自己與成人的關係,而這首先需要成人以平等的心態與兒童去形成溝通。理解只是開始,之後是更深入的認識那些成人失去了又懷念不已的兒童的神奇。

我們對兒童表現出的驚人的征服力早就習以為常,使得我們對兒童身上發生的“奇蹟”都熟視無睹。我們都知道,一個成年人學習一門新語言是非常困難的,成年人去適應一個新的環境也是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行。那麼一無所知的兒童是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呢?如何自然而然地學會説話,並且學會所有説話的細節呢?r這就要説到兒童的敏感期。兒童在這個時期不但會自學新的東西,而且會自我調節。就像自備能量源,能源源不斷地提供新的能量。

很多兒童的敏感期能從出生一直持續到五歲左右。這個時期是非常神奇的,兒童會用驚人的方式感知外界環境。在這個時期內兒童會有充足的內在活力。它能讓兒童輕鬆地征服事物,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的知識。但是如果這個時期裏兒童的敏感性被阻礙,無法發揮出來,兒童的心理就不會正常發育。兒童的心理會發生紊亂甚至是扭曲,造成心理上的重大創傷。但人們對這種心理上的傷害卻瞭解很少。事實上,兒童心理的大多數傷痕是由於成年人的疏忽而不知不覺造成的。

其中秩序敏感相對最典型突出。秩序對兒童和成年人來説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秩序能帶給成年人一種外在的愉悦。但卻是兒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同魚與水一樣。孩子不能語言表達時經常莫名的哭鬧,往往是他心中的秩序被破壞了。如水瓶經常放在那裏,在孩子心中形成印象後,就不能換位置,否則就會不高興甚至哭鬧。

更典型的比如孩子總是將玩具玩完後弄得滿屋都是,有時還不讓收拾,只有等其睡覺了才可以收拾。這其中的原因是,在他心中對此形成一種秩序印象,就是孩子本身就是負責玩後面自會有大人收拾,第二天一切都會恢復好,這樣孩子繼續玩並繼續弄得滿屋都是,如此在他心中才算正常。

還有如小孩子愛玩的捉迷藏,特別是他們較小時,他們的玩法總讓我們感覺不理解感覺幼稚。因為他們會看着其中一個藏到桌布下面,然後一起關門出去再進來,之後掀起桌布後就找到了,這時他們就非常高興地一起蹦蹦跳跳,並且會持續玩下去玩得樂此不疲。這些讓大人很費解,或者直接認為孩子可能就是這樣幼稚的。

其實不然,東西被兒童找到的時候,並不是他最快樂的時候。也就是説,真正吸引兒童的不是找到東西,而是在物品應有的地方找到它。這就是孩子敏感的秩序性。

這樣就知道孩子的行為大多是其自我秩序的一部分,而秩序的形成是兒童對外界的觀察與模仿。成人將物品亂拿亂放全無定性,兒童自然會學到。而最可歎的就是,成人的説一套做一套,讓孩子如何如何,自己卻説過即忘。其實孩子從家人身上學到的基本都不是用語言來傳導的,而是行為。所以當你發現孩子答應你一件事卻又不去做時,就一點都不需要驚訝了。

成人應該要更多的瞭解與重視兒童對秩序的敏感,並且要明白秩序敏感只是敏感期的一小部分。這樣就能理解孩子很多莫名其妙的行為,也能讓孩子更自在更快樂。

探索的第二步,是要明白孩子的敏感期就是那個三歲看老的源頭。會決定一生啊!如何重視都不過份。可惜有太多人的敏感期是被忽略甚至阻礙的。而且越瞭解敏感期的神奇,就會心存敬畏,所以與孩子的關係不是平等就可以的了。

性情在敏感期有所成型後,下面就是看其與外部的融合與對抗後的成效。

一個動物所處的位置和性情,一出生就已經決定了。例如:羊羔性情温順,獅子性情暴虐。小螞蟻是勤勞者的象徵。與動物不一樣,兒童的心理本能是不會立即表現出來的。兒童不受既定本能支配,這個事實證明,他有更寬闊、更自由的發展空間。每個兒童以後的發展都不相同,這就跟其外部環境緊密相關,而成人是這外部環境的主導。當成年人看見兒童在付出很多的努力後,仍然沒有取得什麼成效的時候,自然有種想要幫助兒童的衝動。r兒童對瑣碎又無聊的事情有極大的興趣,並且會付出自己大量的精力去做,最後也不會有什麼意義,這在成年人看來實在是奇怪。一個兒童拿起衣服開始往身上穿的時候,這種可貴的行為不但不會得到成年人的讚揚,反而會招來一頓批評。因為成年人覺得孩子不可能快速把衣服穿好,而自己可以幫孩子快速穿好,於是就替孩子穿衣穿鞋。r可是穿衣這個簡單的活動只是兒童進行的嘗試,是個體會快樂的過程,是自我成長。而當成年人走過來奪過衣服,替孩子做時,在孩子眼中,成年人如同巨人一般,讓孩子無法抗爭。

這種匆忙霸道讓兒童無所適從,當然成人匆忙霸道的原因大多還會自以為是為了孩子,但卻實打實的本末倒置。

第三步就是充分認識環境對兒童的影響,更多的讓孩子自然的接觸外部環境。並逐步瞭解孩子們在沒有利益驅動,並且也無明確目標的情況下,他們學習努力的源動力是什麼。這個源動力很可能是成人與孩子的差距所在。

總體來看對童年的祕密的回顧探索,首先要以平等的心態才能理解兒童,才能反思本身的成長困惑;之後發現兒童敏感期的神奇並知曉了性情的產生根源,就要對孩子敏感期的發展心存敬畏,對自我性格有一個溯源認知的同時也要反省督促自我治癒與成長;再後就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並尊重孩子的自然性發展。經過這些的探索回顧,對兒童成長祕密有了一些領悟。

這之後可以明顯的看到兒童已越來越接近成人的世界。這時候人性的基本規律就會漸漸佔據上風。愛、依賴、佔有、控制、牴觸、自卑等等人性的基本點都一一登場。這時成人又會想當然地以為很明白這些並給予孩子指導,但千萬不要忘了這些的根源忘了其發生成長的過程。

父母家長應該牢牢記住,我們的孩子是多麼愛我們,他們愛我們勝過一切。在孩子這樣對你最尊崇的愛的目光下,希望成人們都要明白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需要家長創造一個儘量最少限制又充滿愛的環境,期間再儘可能少的加以有益引導。如孩子們能擁有美好的兒童時光,他們就會帶給我們驚喜,乃至再次延續他們敏感期的神奇。這將會讓孩子終生受益無窮。

最近看的一本書中備加推崇一種成長型思維,並稱之終身成長,我本身也很認同。但這種思維在孩子面前就幾乎是個笑話,因為孩子的一哭一笑一舉一動都是在自然性的成長,根本不需思量更不用費勁什麼思維模式,孩子本身就是成長。而之所以這種思維大行其道,是因為太多人的成長早就止步於兒童期。所以與其説是家長成人造就了兒童,還不如説兒童是成年人的老師,而且是最接近完美的那個。

最後雖然讀此書已百年後,但願學無前後,達者為先。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13

這本書説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過對本書的閲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的,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認知的提升!我想,這時,孩子的心裏肯定是最輕鬆愉快的,而我們知道快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動接受教育,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説是孩子了!

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學習對幼兒進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我們教師對幼兒的引導將會遊刃有餘,還怕孩子調皮,會造成教育失敗嗎?長我相信,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家長,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兒童內心的真實景象,它與我們對兒童習以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這就是“童年的祕密”。

《童年的祕密》這本書,對我的思想觸動極大。以前我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學生,根本不瞭解學生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間產生衝突。實際上,我們瞭解他們愛的方式嗎?我們瞭解孩子真的需要什麼嗎?這就使我們要完全拋棄自己的想法。用最客觀的心去觀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環境,使幼兒更好的隨着其自身的規律發展壯大,生命更加充滿活力。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裏面的所有東西都要對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為教師要想把課上好,首先就要把課設計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興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説的客觀的心理。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觀察,少去説、去批評!孩子不喜歡一個愛嘮叨的教師。

最後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常化邁進。即學會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及喜歡學習。

關於這本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的知識與內容,雖然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教育中未必實用,但卻提高了我對孩子教育的認識,在今後的實踐中應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14

《童年的祕密》是20世紀意大利傑出的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在書中,蒙台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提示了成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生動之作,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慢慢研讀。雖然我看了一遍現在還未能完全理解,但書中的許多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導論中,蒙台梭利指出:“兒童並不是一個只可以從外表觀察的陌生人。更確切地説,童年構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一個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不得不説,兒童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的多,怎樣才能對兒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幼教所面對的是一個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生機勃勃,充滿動力的,卻不善於以成年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個體。很多時候,我們對兒童的行為很難理解,甚至無法理解,也往往會對兒童的行為採用不合適的教育方法。

在“秩序”一節中,蒙台梭利指出兒童對外界秩序有一個敏感期,這對我們來講似乎有點奇怪,因為通常認為兒童的本性是無秩序的。但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使我們明白了兒童對秩序的敏感,即使在他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就已經可以感覺到。當一件物品被置於不恰當的地方,是兒童發現了它,並且把它放到應該放置的地方。兩三歲的兒童會注意最小的細節上的不協調,而成人和更大一點的兒童都不會注意到這一點。

例如,在小班,我們經常發現兒童會有把一把放在不恰當地方的椅子搬到桌子邊,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放進籃子等行為,而這些並沒有老師的提醒。看到某些東西放置零亂,這似乎相當於一種刺激,也是使兒童活動的信號。秩序是生命的一種需要,當他得到滿足時,就產生了真正的快樂。在幼兒園裏,中大班的孩子做完練習後,會把器械等東西放回過去習慣安置的地方。這是他們所執行的一個最高興和自發的任務。

蒙台梭利還認為,兒童跟成人的衝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因為在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過程中,成人始終像“一個擁有驚人力量的巨人站在邊上,等待着猛撲過去並把它壓垮”。在成人眼中,孩子熱衷於一些十分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成人們會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並且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而且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是對於孩子來説,這些探索確實很有益的,而且是有趣的。他們能夠從中得到滿足感。如成人看到兒童試圖自己穿衣服或繫鞋帶、梳頭時,他知道兒童不可能迅速地完成,也不可能成功地達到他的標準。這時,儘管兒童正在進行一種令人欣喜的建設性活動,但成人走過去強制地“幫助”他完成,兒童所有的企圖都受到阻攔。

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老師,我都曾因為看到兒童試圖去做一些在成人看來似乎是毫無必要的活動而去阻止他,甚至變得惱怒,如果兒童企圖反抗,結果往往是以兒童“不聽話”而告終。蒙台梭利正是很好的重視兒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訓練,專門做了用於訓練兒童係扣子、繫繩子的工具,這些蒙氏活動材料,讓孩子在“工作”中探索發現和創造。教師作為孩子活動的間接指導者,並在適當的時候提出糾正幫助,更多的以兒童為中心,以培養幼兒獨立的人格和個性。

讀到《愛的智慧》這一章時,給我的觸動是非常大的,書中列舉的孩子與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因為在我和兒子之間也曾經有這種情形。例如:星期天,本想好好地睡一覺,可一大早就被孩子叫醒了,你是不是也會覺得很討厭呢?我們來聽聽蒙台梭利是怎麼説的:早晨,兒童進入父母的房間喚醒他們,這是件令父母極討厭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愛,還有什麼東西會使一個小傢伙一醒來就去尋找他的父母呢?黎明,當一個兒童去找他的父母時似乎是要説:“天已經亮了!是早晨了!”但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為了去教導他們,而只是去看他所愛的那些人。

看到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裏有一種温暖的東西在湧動?蒙特梭利對兒童的細微觀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讓人佩服。也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一些固有的觀念,我們是否真的瞭解兒童,是否知道他們的心裏在想些什麼?我們真該適時的轉換一下角色進行思考,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地理解兒童的世界,瞭解童年的祕密。由此再引申到我與班級裏的孩子,仔細想想一些孩子平時的表現,在當時可能會覺得不耐煩,但現在再好好想想,就會知道那是孩子一種愛的表現了。感謝蒙台梭利告訴了我們這種愛的重要價值,今後我要向孩子們學習,學習這種愛的智慧。

這真是一本偉大的著作,通過這本書讓我更加了解孩子的世界。我相信,只要多留心,認真揣摩兒童的成長過程,一定會探索出最好的兒童教育方式,使得兒童時期的成長髮育更加順利,從而成長為一名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活力創造力的成年人。

童年的祕密讀書筆記15

《童年的祕密》中有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裏,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説非常值得一看。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説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説,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閲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並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仔細想一想,我們成人確實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並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閲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遊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繫,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實際上這本書裏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