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書共處的日子-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1.58W

光陰如梭,時光荏苒。一晃二十年過去了。那個浪漫的、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女孩經歷了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已成為一位淺嘗人間滄桑的少婦。雖然在這些歲月中我充分的領略了大千世界中的假醜惡,但更讓我難忘的是人世間的真善美。雖然心靈也曾被不善良的人深深傷害,但我依然能懷着一顆悲天憫人的愛心對待周圍的任何事,並依然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其中的最大原因是我有一位始終不離不棄的朋友——書。而書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在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與書共處的日子-散文隨筆

特別是從進入清華中學以後,身邊都是來自全縣各個地方的教學能手,個個都有自己的獨特教育風格,令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危機感。

同時現代的學生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活躍,出現的問題越來越棘手,也讓我越來越感到了力不從心。迫於這些情勢,我開始閲讀了部分教育教學專業書籍,希望能從專家名師們那裏尋求一些良丹妙藥。這個暑期閲讀的高萬祥的《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程紅兵的《做一個書生校長》、劉彭芝的《人生為一大事而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家長》等對我的教育思想影響較大,並從中獲益匪淺。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我常常無奈的把學生當作加工對象,在教學過程中甚至在教學方法上都追求一種規範統一、精確。在語文課上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被肢解、切碎。最開放、最有創造性的學科現在統統變成一個模式,學生的靈氣都被磨掉了。看了高萬祥《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後,我對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才有所領悟。理應以“人的發展和幸福”為其終極目的,越是尊重人性的教育,其培養的人就越能適應於尊重人性的社會,所以語文教育尤其要突出其人文性。而讓學生博覽羣書則是實現這一目的最重要手段。

高萬祥有一個夢想,有一個從書香校園到書香社會的夢想,有一個造就書香中國、文化中國的教育夢想。他以高瞻遠矚的境界認識到了閲讀關係到個人的生存發展,閲讀能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閲讀可以激發知識分子的社會良知,使人講真話實話,辦真事實事。在此理念下,他紮紮實實開展了“一二三四五”人文教育工程:三年高中,讓學生人人有一副好的口才,人人會背二百首古典詩詞,聽三十場名人報告,讀四十本文學名着,看五十部經典影片。追求的是讓學生用高分去升學,用智慧去成才,用語文走遍天下。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以他為追隨者時時刻刻將對學生的人文性教育放在首位。

還有一位讓我仰慕的女教育家是中國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先生。讀了她的《人生為一大事而來》後,我震撼的不僅是她作為女性校長所特有的對學生更細膩的愛,更因為她有着一雙比男性更高瞻遠矚的慧眼,有着用世界眼光來辦中國基礎教育“成就世界一流學校”的大氣胸襟。不説她辦的超常教育班已使大批莘莘學子遍及世界各名校,成為國際人才;也不説她給學生一片自由放飛的天空,以伯樂識千里馬的慧眼不拘一格地錄取了一批雖文化成績不過關可在個性特長上尤有天賦的追夢少年,使他們在人大附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至今活躍在國際的藝術大舞台上,單是她重視通過勞動技術教育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做法,就讓人感到了她的超人智勇了。

她以發展的眼光看到了中國傳統教育面對時代與社會的劇變所顯現出的缺失和滯後,我們的教育侷限於書本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於是她提出成立了人大附中科技辦公室,以勞技課為抓手,動用大筆資金先後建立了十幾種科技專用教室,高薪聘請校外的專業科技人才,親自帶領師生走出一條紅紅火火的科技之路。她認為,在中學階段讓學生養成一種善於動腦、勤於動手,無拘無束地去暢想、去探索的習慣,將來才有可能成為一代巨人。

只有創新才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才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通過閲讀她的《人生為一大事而來》使我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讓我明白了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僅以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優差的教師才是一個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而能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目的培養的教師才稱得上是優秀的教師。

在暑期那段與書共處的日子裏,我切實的感到了與教育家們心與心交流的快樂,是他們的先進教育理念引領着我,使我逐漸走出了許多教育教學的誤區,逐漸成長為一名較成熟的教育工作者。同時我也越來越感到了自己專業知識的貧乏,教育思想的落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將讀書視為人生的第一要務和享受,永遠和它不離不棄、廝守終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