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抱窩雞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7.03K

所謂“抱窩雞”,就是能在雞窩裏孵化出小雞的母雞。每當想起抱窩雞,我就心疼、眼濕……總覺得抱窩雞儼然是一位仁慈稱職而歷盡滄桑的人母。

心疼抱窩雞散文隨筆

我生長在蘇北農村。記得孩時,家家户户都得養雞。有頗流行的一句話語:“雞屁股銀行”。可每至春夏天,雞羣裏總有一兩隻母雞想孵小雞,鄉人稱:抱窩。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那可是雞類唯一傳宗接代之方式。然而,大多數人家是不讓母雞孵小雞的,因母雞抱窩,嚴重影響生蛋,繼而影響生活之來源。所以,一旦發現有母雞抱窩,全家人都會使出渾身解數,要讓抱窩的母雞快快“醒”來。那時,“醒雞”的刑法很多,比如:“站繩法”、“插毛法”、“灌醋法”、“倒吊法”、“浸水法”等。在施刑法的同時,還要對抱窩雞斷糧、斷水,手段十分殘忍。

記得起初母雞抱窩時,往往用一塊紅布把要抱窩的母雞的頭矇住,然後,把它放在晾衣繩上晃動。隨着晾衣繩不住搖擺,母雞的兩隻腳會拼命抓牢晾衣繩,這樣,它就一直處於無比驚恐之中。也有人在抱窩雞的鼻子上插一根既大又硬的.雞毛,母雞的鼻孔不時受到疼痛刺激。還有人把抱窩雞吊到河沿的大樹上,讓母雞蹲在懸空的樹枝上,一旦蹲不住,母雞就會倒吊着,咯咯咯地狂叫,有時會掉到河裏變成“落水雞”。諸如此類,折騰幾日,母雞身心俱疲,飢渴難耐,就會忘記抱窩孵化之事。此時,抱窩雞“醒”了。沒多久,它就會繼續生蛋,增加經濟收入。

母雞要“抱窩”的前兆十分明顯。平時生蛋的母雞非常警惕與靈敏,人一旦靠近它,它會迅捷逃離。而抱窩雞則不然,它像得了“相思病”,成天傻傻呆呆,見人也不緊張,更不躲避。甚至任憑調皮孩子抱來抱去當猴耍。它只會在原地喝水、吃食或拉屎,懶得走動。母雞要抱窩時,它的被毛開始蓬鬆、脱落,體温也會上升,然後就長時間逗留在雞窩旁,最後乾脆“趴窩”不走了。“抱窩”的母雞既温柔又細心,更有較強的責任心。它會用兩隻腳小心地踩在孵小雞的蛋筐裏,然後把身體輕輕貼在蛋面上。還時不時地用嘴或腿輕輕活動一下蛋,使蛋均勻受熱。母雞“抱窩”一般都在大熱天,它在窩裏張着嘴巴喘着氣,一動不動。一蹲就是20來天,直至把雛雞孵出殼。而此時的母雞臉色蒼白,站立不穩,骨瘦如柴!就像九死一生的難產之婦!

小雞孵出來時,瞧母雞那樣子,真的是醉了!它看着一個個毛茸茸的小腦袋從翅膀底下鑽出來,那個眼光柔和得能出水,叫的聲音都是很温柔。等到小雞下地了,母雞就帶着它的一羣孩子出門,前呼後擁,興奮一團。走在前面的母雞很是驕傲,它不時發出咯、咯、咯的叫聲,輕柔地招呼着每個孩子。見到小蟲立馬彎下脖子快節奏地咯咯咯咯,小雞們圍上來一頓哄搶。遇到貓或狗,母雞脖子上的毛馬上倒豎起來,眼露兇光,張開兩隻翅膀低下頭俯衝過去,準備和貓狗決戰。貓狗一般都很知趣地走開。它們早已懂得,與這樣的“抱窩”雞鬥,只會兩敗俱傷。因再弱的“母親”也會拼死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如是碰見天上盤旋一隻老鷹,母雞立馬用警告的聲音招集小雞到自己的身體底下,用翅膀全部遮住小雞,身體縮成一團,仰頭瞅着天空,咯……咯……咯……聲音變得恐懼、悽慘而謹慎,彷彿時刻準備一旦老鷹衝下來時,首先讓它抓到母雞自己,然後與之搏鬥。老鷹可是家禽的天敵之一,比起黃鼠狼貓狗厲害多了。直至這場危險消失時,母雞才放出孩子們一路前行。

當小雞在母雞的呵護下漸漸長大並自己能覓食時,母雞不再把它們留護在身邊,而是攆開它們去自食其力。有時母雞故意躲避小雞,不與它們聚在一起;有時母雞佯發脾氣,嚇走近身的小雞。母雞之所以這樣做,並非是它“心狠手辣”,或許它亦像人類思維:孩子們一個個都長大了,不能一味地庇護在自己身邊,要讓他們走出去,不斷磨礪自己,鍛鍊自己,成長自己,他們才有獨立生存之能力。

母雞所做的一切,與人類何等地相似!自古到今,人類也一直戲稱懷孕的女人為“抱窩雞”,雖其説法不雅,但亦恰如其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