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1.06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1

蕭紅是一個命運悲苦的女性,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世俗,經歷了叛逆,覺醒和抗爭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搏擊,《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000字。祖國的災難,故鄉的淪亡,個人遭遇的坎坷,使她的作品中帶着一絲絲悽苦和憤世,甚至還有那麼一點點的鄉愁。

國小期間,我們上了蕭紅的《火燒雲》和《祖父的園子》,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蕭紅小時候居住的呼蘭河城是如此的奇妙與可愛,使人不禁嚮往它……可今天,我讀了這本書,卻明顯地體會到了這個年代到百姓們的無奈與痛苦,也讀懂了一個懵懂小女孩的心。

《呼蘭河傳》這本書一共分為六大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主線,描繪了當時呼蘭河城的`難忘人和事:不斷給人帶來災難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令人心碎的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作者通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以入木三分的筆觸,刻畫了中國的愚昧靈魂,控訴了根深蒂固的傳統封建思想,封建習俗對人們的危害,表達了作者對舊社會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否定。

在這六篇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第三章——《我的祖父》。這篇文章的文字向我們敍述了當時在幼兒時代蕭紅生活的喜,怒,哀,樂,讓人無比地嚮往和羨慕。

蕭紅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裏可謂是生機勃勃,豐富多彩,語香爛姿,鳥花絢多。花園裏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讓我感到神奇,新鮮。特別是那會呼叫,會冒煙,葉子會發光的大榆樹,讓我感到十分羨慕和驚訝。

蕭紅説,花園中的植物,動物簡直是應有盡有。“蜜蜂則嗡嗡飛着,滿身絨毛,落到一朵小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落到上面一動不動了。”這句話讓我彷彿看到了一隻毛茸茸的小蜜蜂嗡嗡飛着,落到一朵芳香四溢的花兒上,一動不動,似乎在回味着這無限樂趣。看,多有詩意呀!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天真淘氣的蕭紅竟趁外祖父拔草時,將一朵朵紅彤彤的玫瑰插在祖父的草帽上,一邊插還一邊笑。祖父更是可愛,不知真相,説了句:“今年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真香,二里路哪怕聞得到的。”我當時在喝茶,看了這句話,突然笑得哆嗦起來,實在憋不住,一口水從我嘴裏噴了出來,地上頓時濕了一大片。

這,就是童心。

這,就是童趣。

同學們,好好讀讀這本《呼蘭河傳》吧,此時此刻,你馬上就會領略到蕭紅那純潔的,又痛苦的童年!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2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着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地一聲不響地就拉着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至於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着。逆來順受,你説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

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那粉房裏的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牆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他們就是這類人,他們不知道光明在哪裏,可是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得到寒涼就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想擊退了寒涼,因此而來了悲哀。

他們被父母生下來,沒有什麼希望,只希望吃飽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飽,也穿不暖。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磨房裏那打梆子的,夜裏常常是越打越響,他越打得激烈,人們越説那聲音淒涼。因為他單單的響音,沒有同調。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3

作者蕭紅細膩地表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因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麼。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人們説拆牆的有,説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説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説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的。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裏,在這座城市裏,在舊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一個團圓媳婦死去了,還有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裏,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4

“東家西舍的也都説馮歪嘴子這回可非完不可了。那些好看熱鬧的人,都在準備着看馮歪嘴子的熱鬧。

可是馮歪嘴子自己,並不像旁觀者眼中的那樣絕望,好像他活着還很有把握的樣子似的,他不但沒有感到絕望已經洞穿了他。因為他看見了他的兩個孩子,他反而鎮定下來。

他覺得在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長的.牢牢的。他不管他自己有這份能力沒有,他看看別人也都是這樣做的,他覺得也應該這樣做。

於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負着他那份責任。”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5

有人説,它是一部小説,可是它卻沒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有人説,它是一本自傳,但又不完全像。而我覺得,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它,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蕭紅寫的《呼蘭河傳》。

蕭紅出生在一個叫呼蘭河的小城,這個小城是寂寞的`,也是單調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等,這些都是每年必不可少所舉行的。瞧,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病了,引來大家的轟動;看,磨館馮歪嘴子忽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可不久老婆又去世了……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受到蕭紅當年的寂寞。但這所有的寂寞都未能阻止蕭紅的調皮之舉:用鏟子把穀穗割掉,留下一大片狗尾巴草,讓祖父哭笑不得;玫瑰花開時,將玫瑰插在祖父的帽子上,讓家人大笑。

這本書裏,令我最感傷的就是文章的“尾聲”了:“以上我寫的並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着我幼年的記憶,卻忘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從那一個個文字中,讓我感受到蕭紅回憶這段時光時,她的心情是怎樣的寂寞!

讀着她的書,我也漸漸沉浸在呼蘭河城的故事中。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每天都生活在快樂之中,有美味的食物吃,有許多的夥伴玩耍,可有時還覺得自己的童年不夠精彩。如果蕭紅能生活在現在這種環境中,一定會感到十分滿足;而對於我們,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童年,好好地保存這一段美好的記憶,不要讓它隨着時光匆匆流逝!

讓我們一起享受這精彩的童年,讓它成為我們永遠的美好回憶!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6

《呼蘭河傳》這本書也是關於童年的回憶,但比起《城南舊事》又大有不同,“城”的回憶大多是童真純樸的感覺,而“呼”的童年卻沒有林海音的眾星捧月之感,但在祖父的庇護下,童年也是快樂的成長。

呼蘭河的故事是東北1920年左右的故事,其中雞犬相聞的生活氛圍很濃,是熟悉的農村生活的寫照。跳大神等雖然我沒見過,不過倒是聽長輩們講過若干迷信的故事。對封建迷信的批判在蕭紅的筆下淋漓盡致。

其中三個人物的生活給我的印象最深。

團圓媳婦,被定了娃娃親,七歲的時候被五兩銀子定下了。到了婆家被活活折磨死。積極活潑的團圓媳婦在小小的年紀,卻被封建所壓迫,把一個正常人迫害致死。婆家人都打他,説是給下馬威,想想令人脊背發涼,或許像金鎖記一樣了,一代人迫害一代人,從受害者成為的施害者。看到用烙鐵烙團圓媳婦的腳底時,我看到喪心病狂的迫害,從未想到會有這種滅絕人性的`事,到底是什麼樣的思想可以讓一個人這樣迫害自己的家人呢?而且是一個小小年紀的人,或許在他們的眼中,團圓媳婦並不是一個人,是五兩銀子和傳宗接代的工具。

有二伯和老廚子都是小偷,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一個偷的小心翼翼,聲稱未偷;另一個賊喊捉賊,五十步笑百步。對有二伯其實是有一點點同情的,又有一點點討厭的,同情是因為在日俄戰爭中被嚇破了膽的小平民,討厭的也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馮歪嘴子是比較正面的形象了,不為生活所擊倒,獨立且自強,有自尊心,或許有原則且堅守的人都值得尊重吧。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7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後,我覺得這篇文章非常的特別,跟別的小説明顯的不同,文中的人物都非常的愚昧、無知,對生活一點都不積極!我非常的不喜歡他們。

此文圍繞着呼蘭河邊的小村莊來寫,開始寫了村莊裏的大泥坑,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好的家禽都死在了裏面,可是周圍的人們只是在想怎麼躲開它,而不是怎麼解決它,哎,真是替那時候的人們悲哀啊!思想簡直是太落後了,一點都不積極向上,好像天天就是為了活着才活着的!

還有一個跟我一樣大的小姑娘,本來是同樣的十一二歲,我還在上學,她卻早早的給人當了媳婦,而且被她的婆婆又打又罵,還被用熱水燙了三次,最後一次被活活的.燙死了。好好的童年就這樣失去了,我真的開始痛恨那個社會了,要是我在那個年代,我不瘋了才怪呢!

糊糊塗塗的年代,簡簡單單的歲月,一點色彩都沒有的日子,讓我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為我們的現在慶幸、自豪吧,我們應該好好把握現在,擺脱那種年代的愚昧,為了我們自己的未來,加油努力!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8

《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錄,關於故鄉,關於童年。如蕭紅所説,它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而有娓娓道來的敍述;沒有纏綿悱惻的情節,而有充滿童真的想象;沒有長篇大論的説理,而有細緻入微的描寫;沒有華麗辭藻的修飾,而有樸素情感的流露。讀來感覺像偶爾聽到的老人之間聊起家常,瑣碎而又生動;又像看了一部畫質極好的兒童動畫,每一幀都是那麼鮮活而富有色彩。起初,作者花了不小的篇幅介紹着呼蘭河的街道及街道上的一切,無所謂手法和構思,就那麼一一鋪排開來,好像長鏡頭緩緩地推進。後來,作者介紹着後園及後園的一切、家人及周邊的一切人,也無所謂手法和構思,就只是想到哪裏寫到哪裏,又好像短鏡頭根據需要隨時切換。就在長短鏡頭的交替中,我們得以走進這段回憶。

關於平靜

這回憶,關於平靜。小城並不大,只有兩條街、一個十字街口,街上的金銀首飾店、布莊、油鹽店、茶莊、藥店、扎彩鋪就可以滿足日常所需。人們“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着季節穿起棉衣來,脱下單衣去的過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生不響的默默的辦理。”他們的物質生活並不富足,豆腐和麻花不是天天都能吃得起,要是偶爾遇到掉進泥坑淹死的豬,就能吃到便宜豬肉,就會讓他們感到無比快樂和滿足。他們的精神生活也並不貧瘠,每年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娘娘廟大會等,就是精神的盛舉。“他們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沒有什麼關係,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着。這有什麼辦法,誰老誰活該。 病,人吃五穀雜糧,誰不生病呢? 死,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親死了兒子哭;兒子死了,母親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孃家人來哭。 哭了一朝或者三日,就總得到城外去,挖一個坑就把這人埋起來。埋了之後,那活着的仍舊回家照舊地過日子。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他們過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頭的生活,是凡過去的,都算是忘記了,未來的他們也不怎樣積極的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的平板的,無怨無尤的在他們祖先給他們準備好的口糧之中生活着。”這座城幾乎沒有時間和悲喜的痕跡,夜以繼日地重複平靜的往昔。

關於温暖

這回憶,關於温暖。這裏有給了作者最多愛的人——祖父,這裏有留下作者最多歡樂的地方——後園。在孩童口吻的生動敍述下,我們彷彿能看到後園的一草一木和四季氣象,彷彿能聽到歡聲笑語和祖孫倆有愛的日常對答,也彷彿能嗅得到滿園的花香、草香和泥土香。在一個小女孩一天都跟着祖父在後園裏邊,依樣學樣,裁花、拔草、種菜、鏟地、澆菜,但是搗亂比幫忙多的時候;在她給祖父插了一草帽的.玫瑰花,澆水往天上潑,大叫下雨了、下雨了的時候;在她踢飛了祖父剛播下的種子,除掉了韭菜留下了雜草的時候.....很多個這樣的時候,都會令我感到無比動容,越是瞭解蕭紅後來的顛沛流離,越是感動她曾經擁有的短暫温存。同時,我也總是會對號入座,換了時空與對象,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然後又開始瘋狂地想起我和我的祖父、外祖父發生了怎樣温暖的故事,然後不自覺的紅了眼眶。蕭紅後來説起,“祖父時時把多紋的兩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後又放在我的頭上,我的耳邊便響着這樣的聲音:快快長大吧,長大就好了。二十歲那年,我就逃出了父親的家庭,到現在還過着流浪的生活。’長大’是’長大’了,而沒有’好’。可是從祖父那裏,我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外,還有温暖和愛。所以,我就向着這’温暖’和’愛’的方面,懷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關於悲涼

這回憶,也關於悲涼。“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家裏寬房大屋,童年仍算圓滿,作者卻不止一次地説到“我家是荒涼的”,是因為周圍的人吧?租户們的心很小,因為採到雨天屋頂長出的蘑菇就高興的不得了,他們的心又很大,眼看着房子逐漸傾倒,也能安然的在屋子裏睡覺。漏粉的喜歡唱歌,拉磨的夜裏通夜的打着梆子,養豬的常常聚在一起唱着秦腔、拉着胡琴,只是“那唱不是從工作所得到的的愉悦,好像含着眼淚在笑似的。”“雖然是拉胡琴,打梆子,歎五更,但是並不是繁華的,並不是一往直前的,並不是他們看見了光明,或是希望這光明,這些都不是的。他們看不見什麼是光明的。”小團圓媳婦被跳大神的活活送了命,馮歪嘴子的女人在詆譭和飢寒中死去,有二伯脾氣怪,對人説怪話卻對地上的磚頭和天上的鳥説正經話......透過作者兒童的視角、懵懂的語言,就算寫的是有趣的事和熱鬧的場面,也讓我們感覺到一個個真實的人物,他們活的艱難,艱難的讓人心疼,似乎就是我們身邊的某某。“他們不知道光明在哪裏,可是他們實實在在的感到寒涼就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想擊退了寒涼,因此而來了悲哀。”“他們被父母生下來,沒有什麼希望,只希望吃飽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飽,也穿不暖。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你説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

回憶越是鮮活,越是反襯現實涼薄。蕭紅形容“那粉房裏的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牆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恰如她的文字,越是生動,就越讓人感到她深入骨髓的寂寞。寂寞的人總是會用心的記住他生命中出現過的每一個人,於是蕭紅才會意猶未盡地想起呼蘭河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節日,每一個與自己有過關聯的人,甚至蝴蝶、螞蚱、蜻蜓,甚至黃瓜、倭瓜、櫻桃。人們懷念過去的原因無非兩種,一是時間不夠久,二是現在不夠好。《呼蘭河傳》是蕭紅1940年於香港創作的,此時已接近她生命的最後時光,距離她的童年,説長不長,説短也不短。但是祖父死了,蕭紅的童年也隨之結束了,此後,她經歷了出逃、飢寒、戰爭、背叛,一直到孤單地在異鄉等死。她終其一生都在渴望温暖和愛,可惜求而不得。在生命的最後,她心有不甘,卻只能憑着這回憶,在每個星光隕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數着自己的寂寞,一遍一遍與曾經美好的時光道別。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9

這是蕭紅對童年生活的自我回憶,也只限於童年生活,幸福的童年、苦悶的童年,童年的“我”眼中的其他人。

父親、母親對“我”不好,對“我”很冷漠,祖母還用針扎過“我”,因此“我”不喜歡祖母,“我”唯一的幸福就是從祖父那裏得來的。其實,説祖母拿針扎作者,這算不算對作者懷有噁心呢?原因是,“我”調皮搗蛋,喜歡用手去戳祖母房裏的窗紙,一排排戳過去。而祖母是個有潔癖的女人,潔癖還相當嚴重,因而用針懲罰了“我”。我不瞭解蕭紅小時候的經歷,因此這件事在我看來,只是簡單的,小時候的作者比較記仇,只記得祖母用針戳過她,因此她不喜歡祖母。

印象比較深的是,作者對東二道街上那個大泥坑的描寫,粘性極強,總能淹死幾個人或牲畜。在貧窮的年代,人們吃不起肉,每當有瘟豬肉賣時,大家都一窩蜂地去買便宜豬肉。可是,人怎麼能吃病死的豬肉呢?有這大泥坑就不一樣了,豬是溺死的,不是病死的,人的心裏過得去這一道坎,吃溺死的豬肉也比較衞生,這肉就能吃了。貧窮使人們顧不上有病沒病,吃了沒病則下去繼續吃,萬一有病也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肉太珍貴了呀!錢太難得了呀!命算得上什麼呢?!

蕭紅説“都是自由的”,真的自由嗎?悲慘的命運大概因為她實在太小,便從她身邊略過,到別處去了。看看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被婆婆打得精分了。夜晚睡覺也被婆婆的鞭打嚇醒,便一直嚷着要回家,大家於是就認為她被鬼魂附體了,請人來跳大神,這一家提供一個偏方,那一家提供一種法子,活生生地把一個好好的十二歲的孩子給逼死了。中國似乎總有這樣一種傳承,女人老了,總要將以前在婆婆那裏受過的`委屈發到自己的媳婦上。也許不能説是撒氣,年輕時可能認為自己應該承受一切,那是婆婆的教導。讀後感·因而如今痛打媳婦也是應該的,合情合理的,竟也沒人反思。甚至説,“有孃的,她不能夠打。她自己的兒子也捨不得打。打貓,她怕把貓打丟了。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打豬,怕豬掉了兩斤。打雞,怕雞不下蛋。唯獨打折小團圓媳婦是一點毛病沒有,她又不能跑掉,她又不能丟了。她又不會下蛋,反正也不是豬,打掉了一些斤兩也不要緊,反正也不過稱。”就像我上面説的,聽起來可能有些荒唐,但確實存在,人算得上什麼呢?

再説呼蘭河城裏的人們,凡是遇上投河跳井的,或是上吊的,看熱鬧的人特別多,之前用滾燙的熱水從小團圓媳婦頭上澆下去,圍觀的羣眾無一不是看熱鬧叫好的,等人實在只有一口氣了,才起了一點同情心。這個行為時中國長久以來一直改不過來的,大家無聊慣了,冷漠慣了,自我慣了。

有人説蕭紅是“不朽的作家,幾百年都不朽”,我想這個評價是不是過高了,不是想拿她和誰比較,單從我看過的幾部作品裏,這固然是一位難得的有個性、有思想的女作家,“不朽”可能還是有些抬高了。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10

主要內容:呼蘭河雖然並不繁華,但在單調中卻藴含着生機,也夾雜着一絲絲悲涼。在那兒有東二道十字街上拔牙的洋醫生,有衚衕賣麻花粉坊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懇老實的馮歪嘴子,有“我”跟着祖父學唐詩、學下地,還有因為呼蘭河居住的人太相信迷信,如團圓媳婦就是被糟蹋而死的。

團圓媳婦才十二歲,就被人招來做媳婦,因為她很高,就告訴別人自己十四歲。她的婆婆認為媳婦越打越聽話,於是她便經常打團圓媳婦。後來,她因為夢到婆婆打她而驚醒,於是,她被她的'婆婆請來的胡仙在水裏煮了三次而死了。

這一件件,蕭紅都用童真的語言描繪的無比生動,尤其是蕭紅和祖父的事情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裏,不知不覺,便拿自己的童年和蕭紅比。童年在蕭紅的筆下是快樂的,也是寂寞的,在蕭紅看來,這些故事並不美。可在我們看來,讀了《呼蘭河傳》更讓我們感到童年的幸運和快樂,從而更珍惜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11

《呼蘭河傳》是蕭紅在80年代的一部長篇小説。故事發生在蕭紅小的時候,優美感人,是蕭紅憑記憶寫出來的,讓人從書中感受到舊社會人們的生活是多麼艱苦、寂寞。

這本書中令我最難忘的還是小團圓媳婦。她12歲就被迫去當老胡家的童養媳,剛來老胡家時,她笑容滿面。可不久就因奶奶婆婆常打她、罵她,讓小團圓媳婦生了一場大病。由於婆家人的迷信,再加上都不愛小團圓媳婦,不給她治病,只給她跳大神、抽貼、燒"替身",還讓她吃黃連,還當着眾人面給小團圓媳婦洗燙水澡,不但沒治好病,反而把她折磨得奄奄一息,成天昏睡,連辮子都掉下來了,不久便死了。她死時,年僅12歲。我非常同情她,因為12歲應該是無憂無慮的時候,而她卻因為舊社會的愚昧而被折磨而死。

小團圓媳婦的`故事使我想到了自己:在學校裏,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裏,聽老師講課;在家裏,爸爸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我身體有一點不舒服,爸爸媽媽更是細心的呵護我、照顧我,甚至連班都不去上。可小團圓媳婦,12歲就被迫當了童養媳,天天捱打、捱罵。現在我們都是靠高科技生活,住的都是高樓大廈。而舊社會的人們,住的只是破舊的平房。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呼蘭河傳》讓我更加懂得了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珍惜和同學、朋友相處時的美好時光,好好學習,長大後努力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12

之前沒有讀過蕭紅的文章。在圖書館躊躕時,看到很多她的書。便選了一本呼蘭河傳來看。

看起來,才發現她的文風乾淨利落,且輕快幽默,當然其中也少不了蒼涼。既然是一個城的傳記,文章中大街小巷都寫的透徹,大到十字街,小到賣豆腐的串的小巷。細細的描寫卻不覺着瑣碎,比如五個小孩子買麻花,在筐子裏挑來揀去,形象憨態可愛。

本來以為作者會主要些十字街道,文中也提到東二街道和西二街道店鋪很少,且“灰禿禿的”,然而她卻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東二街道上的大泥坑,一個普普通通的泥坑也變得趣味橫生。比如 雨後在泥坑沿上走過時情景,如臨大敵,卻又幽默風趣。

對於民生的描寫,寫實的筆觸不帶半分煽情。想想人生不就是如此嗎?“天黑了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着季節穿起棉衣來,脱下單衣去的過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響的默默的辦理着”。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天亮了去上班,天黑了下班回家,雖説日子每天有些不同,昨天和前天具體有何不同又説不清楚。生老病死,正常人還是正常的生活,就算為此拖累,世界好像也沒什麼變化,照樣太陽升起天亮,太陽落下天黑。照樣是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們,別人過的怎麼樣,又有誰在乎,自己過的也是麻麻木木,一天一天。不知我們這一天天都奔着去做什麼,但時間卻不停息,我們是跑不到它的前面的,只能被拉扯着向前。似乎某天會有個停歇,然而沒有。

看到唱大戲這段,不禁想起小時候,縱使是小村落的大戲也感覺比過年還熱鬧。我們幸運一些,不用遠遠的看。我們可以幸運的坐在小板凳上,仔仔細細的聽,雖然小村子的戲台簡陋,道具簡到不能再簡,小孩子的興致一點不減。唱到好時,也有不少人喝彩。小孩子就覺着戲裏的故事也是惟妙惟肖,記得看了還魂的戲,我回家還會做噩夢。那片段也是在我幼小的心靈久久沒有離散。

後園的生活大概是蕭紅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了。五歲的時光描寫的的那麼清楚,五歲的光輝事蹟記錄的如此細緻。這都是五歲的小朋友真真正正會做出的事情,比如”拿起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上一揚,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比如“把玫瑰花插到祖父的草帽上; 還有在儲藏室裏探尋。那麼多時光,那麼多歡樂都是和她的`祖父一起。童年的時光在作者的描寫下躍然紙上,這裏的文字不帶一點悲傷,全是嘻嘻哈哈,整天樂呵着。這樣的快樂怎麼能不記一輩子,往後的人生苦短,若是沒有這些快樂怎麼堅持。正是因為有了那麼多快樂無憂無慮的時光,就算作者在那麼苦的日子裏,寫出文章雖然底子是悲涼,文字確是輕快的。作者沒有把筆墨分給父親,母親,似乎是忽略了,似乎是不存在。童年雖然歡快,但是也寫到自己玩累了在屋檐下睡覺,在蒿草裏睡覺,若是父母手裏的寶貝,怎麼會讓孩子這麼做。

團圓媳婦的章節,實在不忍看,從這裏開始作者的筆觸開始悲涼了。雖文字裏不易察覺。

有二伯也是可愛,可憐,可悲,可歎。不盡想起孔乙己,雖然完全是相反的人物性格,孔乙己帶着魯迅刻意刻畫的迂腐作態,有二伯卻更貼近生活,更加立體有血有肉,可愛,可憐,可悲,可歎。

蕭紅説,她最大的悲哀是她是一個女人。然而是女人本沒有錯,只是她生錯了時代。她的離家出走走出了文壇的洛神,不知她那與她矛盾重重的父親又作何感想。雖聽到她的死訊沒有任何表情,但是否背後也有流過幾滴眼淚。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13

《呼蘭河傳》讓我覺得的,是一種冬天的感覺,一切都是蕭瑟的,正如作者反覆用到的詞:“荒涼”。

完全是平易的語句與語調,好像都是不經意的。但是有一種東西扎人心肺。那就是呼蘭城裏人們的合理卻又荒謬的生活邏輯,人是沒有價值的`。人不如老母豬,不如小雞仔,甚至不如一塊豆腐。令我震顫的是這種邏輯的“合理性”:人又不像豬,打兩下又不會掉斤兩,因而動物是要好生伺候的,而人可以隨意地打;打碎了一枚雞蛋,一枚雞蛋可以換三塊豆腐,因而就等於踩碎了三塊豆腐,三塊豆腐值好多錢呢,因而一定是要好好地打一頓教訓教訓的。這種生活的邏輯你無法用哲學的人的主體性來反駁,對他們來説,那有什麼用,能賠我豬肉來?能換我豆腐來?因為生活的邏輯,就是金錢的邏輯。

也正因為如此,更為令我恐怖的事情是:這種狀況在似乎啟蒙了的今天並未消失掉,甚至並不曾減弱。今天的人們依然用這種邏輯來生活,並且他們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看着院子裏滿地爬着的髒兮兮的頑童們,看着母親們追打着因為將一口飯掉在地上的孩子,看着小街上一羣一羣的大媽大爺們毫不避諱地談着張家長李家短……

我不禁疑惑,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究竟進步在哪裏呢?我們與那呼蘭城中的平民百姓們究竟有多少不同呢?“人是目的”,這句話在生活面前是不是永遠蒼白無力呢?渾渾噩噩地生,渾渾噩噩地死,這種狀況要如何才能改變呢?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14

童年,他充滿了快樂,充滿了幸福。所以人們常説,童年是人們最難忘得日子。我想作家蕭紅也是這麼覺得吧。

在作家蕭紅的`筆下,他爸爸對她很冷淡而媽媽對他很兇祖母更是對她不好,她的童年裏最快樂的時光是與花園祖父在一起。因為在這花園裏,她很自由,想幹嘛就幹嘛,院子就像是她的一樣,而祖父很慈祥,永遠不會耐煩。

《呼蘭河傳》 讀書筆記15

回過頭看我的童年,都像是上輩子的事,如今那片美麗的地方已經被一片高樓大廈壓碎,童年回憶都是回憶是快樂的,不懂成年世界裏的冷暖和嘲諷,總和一羣小朋友做遊戲,在外公家的時候,和大家去田埂上奔跑,在花叢裏打滾,伴着傍晚快要天黑的夜,歡快地回家,看七點半的動畫片,然後準時睡覺,從來不失眠,六點起牀也從來不賴牀。這個記憶裏有外公,他很慈祥,一想起他我還是很想哭,他還沒看到我讀高中就去世了,很想念。

文中的那些故事在我看來是很殘忍的,迷信,愚昧,無知,封閉禍害了多少的人,小的來説是一個人的幸福,大的來説是人命。文中團圓媳婦,有兒伯,歪嘴子都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為了充盈那枯燥的生活沒了同情心,殘忍的就像劊子手,而不自知,看一個人死就像看一場戲一樣,還想要戲儘量曲折,想人家受到挫折從此一蹶不振,好滿足眾人的推理,這樣我猜有很多人看到歪嘴子老婆死了還有人打賭他會不會自殺了。人心冷淡。是人性如此,還是因為某些侷限性造成了這種現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