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師郎曉峯的夢想散文

來源:文萃谷 2.78W

從歷史故事《將相和》到神話人物《雷公》;從瑞獸《蟾趣》到寓意“天地英雄”的《雄鷹》;從文學作品《愛蓮説》到工藝小品《卓別林》等,這一件件出神入化、栩栩如生、不拘一格的玉雕作品,異彩紛呈地出現在郎曉峯20多年的玉雕世界裏。

玉雕大師郎曉峯的夢想散文

郎曉峯,北派玉雕傳承人,曾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姜文斌先生。其作品風格既具有北方玉雕的雄渾大氣、莊重規範,又有南方玉雕的儒雅輕緩、飄逸靈秀,在當代青年玉雕名家中很有代表性。

玉雕,是指在玉石上雕刻形象、花紋的藝術,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刻技藝之一。現代玉雕品種很多,既有人物、器具、鳥獸、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別針、戒指、印章、飾物等小件作品。中國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譽。2006年、2008年、2011年多種流派的玉雕技藝先後被列入國家級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除了做玉雕,我別無選擇”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國中畢業後夢想被迫中斷,陰差陽錯地學習了幾年玉雕技術,之後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名玉雕廠的技術工人。”8月28日,在位於北京朝陽區呂家營的一家玉雕工作室內,郎曉峯用類似自我介紹的方式向記者聊起了他的成長故事。

出生於20世紀七十年代的郎曉峯是地道的北京人。他從小就喜歡老北京的故事,喜歡北京這座城市的濃濃的文化氛圍,曾經夢想成為像齊白石、徐悲鴻那樣的國畫大師。上國小時,他接觸到了讓他受益一生的美術,從此開始熱愛畫畫,他甚至把畫畫的最高境界當成自己人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從國小到國中一直喜歡畫畫,就想將來能在這方面有成就。”後來,因為文化學習成績不好,國中畢業後沒再上高中,郎曉峯被父母送進北京玉廠技校,接觸玉雕就從這時開始了。

“雖然走進了技校,但中央美院的夢想始終裝在我心裏。那時候我就想,如果以後有機會一定要爭取。”在技校學習四年後,郎曉峯進入北京玉器廠工作,並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從到玉器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要面對現實,心中的那個夢想只能永遠藏在心底。當時,除了做玉雕,我別無選擇。”郎曉峯説,通過幾年的技校學習,以及對玉雕行業漸漸深入的瞭解,此時的他已經越來越喜歡玉器廠的這份工作。因為他很喜歡看着手中一塊普通的玉石被雕琢成美玉的過程,這種藝術創作的過程是他充分闡釋自己創作理念的過程。

“當時年輕嘛,有熱情,喜歡終歸是喜歡,真正深入到創作中去,才理解理想與現實是有距離的。”早年在玉器廠出的一次小事故,讓郎曉峯徹悟了玉雕創作的真諦。“那是在做一個叫做《仕女》的人物,不小心把仕女的頭做壞了,沒加思索我便把仕女的頭切掉了,心想剩下的料還可以做成別的東西。帶我的老師傅是一位有祖傳手藝的老人,他對玉料看得很重,對我的做法很生氣,並當眾責備了我。”郎曉峯説,師傅在眾人面前讓自己難堪,心中很不是滋味。後來,師傅告訴他,在對玉石進行雕琢的過程中出現失誤在所難免,如果不是很嚴重,就應以保料為主,只有在不過度傷料的前提下,才能賦予玉石最美的藝術形象和最高的收藏、售賣價值。

在後來的工作中,郎曉峯也曾出現過很多失誤,這讓他一度糾結自己當初的選擇。“有時候做夢都會夢見自己把東西做壞了,又受到師傅批評,心裏很難受。”但郎曉峯不是輕易説放棄的人。他説,“每個人的成長和成熟都是在不斷戰勝自己的過程中完成的,只有在失誤和失敗過後認真總結,堅持下去,才能不斷地超越自己。”

正是憑藉着堅持,郎曉峯經歷了心理、技藝的磨練,逐漸成熟,終見彩虹。“1990年進廠,1991年我的第一件瑪瑙作品《將相和》以及1992年的瑪瑙作品《雷公》都獲了當時輕工業部的大獎。之後,幾乎每年都有作品獲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我創作的玉雕《蟾趣》獲得‘中國玉器百花獎’金獎,同年這件作品還獲得第四屆北京工藝美術展的特別金獎。”郎曉峯説。

“在他們身上,我可以實現我的夢想”

在玉器廠工作的十幾年,郎曉峯蓄積了藝術創作的蓬勃能量。“玉雕作品講究神韻。以前做玉雕只能做到形似,很難做到神似。尤其在刻畫人物表情的時候,喜怒哀樂、嬉笑怒罵能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就要看玉雕師傅的美術功底和綜合素質了。”郎曉峯説,這麼多年來,他從未放棄學習美術,因為美術是創作的基礎,而且美術的一些表現技法也是隨時代發展變化的,他對“藝術當隨時代”這句話有着深刻的理解。

通過多年的`實踐和研究,郎曉峯在傳統雕刻技法的基礎上,把素描、雕塑、寫實等現代藝術表現技法用到傳統雕刻上,使得雕刻出的各類器物立體感和美感非常強,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也形成了他獨有的藝術風格。

“雖然現在不在玉器廠幹了,但一些喜歡我創作風格的人還是會找到我這兒來,他們對我的這種表現手法很認同。”郎曉峯説,正是那些突破以往雕刻技法的大膽嘗試,讓他看到了自身的價值,看到了老手藝在創新中煥發出的光彩。

“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沉澱,你才會有厚積薄發的能量。你要給別人一杯水,你肚子裏必須先裝滿一桶水。”為讓自己多年來的玉雕手藝能夠得到更好地傳承,郎曉峯辦起了自己的工作室,招收了幾位學生。

“這幾個學生都是美術院校畢業的,對玉雕有着濃厚的興趣,他們都有很好的基礎,在這裏,我可以把我的所學、所悟手把手地傳授給他們。儘管我沒有上過大學,但在他們身上,我可以實現我的夢想。”郎曉峯説,這些學生在這裏學習,不但管吃管住,還有工資拿,最重要的是,這裏為他們提供了難得的實踐機會。

古語云“玉不琢不成器”。一塊好的玉石,只有經過人工雕琢,才能賦予其新的魅力和價值。“在這裏學習的孩子們就像一塊塊璞玉,只要我把多年積攢的經驗傳授給他們,在他們前進的路上給予指點,他們都能被雕琢成一塊塊精美的玉石,都能成為傳承和創新玉雕工藝的接班人。”郎曉峯説,這就是他創辦工作室的初衷。

“這麼多年來,我已經習慣了和身邊這些形狀各異的玉石對話,只有把心真正沉下來後,你才會心有所悟。看着這些玉石的顏色、質地、形狀,在腦海中完成初步構思,然後將想法繪於紙上,直到定稿,然後,在雕刻中再經過無數次修改和根據材料變化不斷調整思路等。”每一件玉雕作品的雕琢過程,都是同樣的周折和反覆。郎曉峯已經習慣了這種操作技法與感情的糾纏,他説,只要付出了努力,每一件作品都會呈現出獨一無二的藝術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