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的孩子隨筆

來源:文萃谷 1.59W
聽話的孩子隨筆1

諸如“好孩子”“聽話的孩子”“懂事的孩子”,我們從小就被各種標籤標榜着,然後這些標籤統一歸結到一個人身上,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絕不是網絡惡搞,我相信這是大家共同的經歷與痛楚,除了少數優秀的孩子和一些懂教育的家長。我們都曾經歷過比較,我們也厭煩着比較。

聽話的孩子隨筆

然而最近看的一個報道讓我感覺我們如此幸福,儘管我們犯錯,我們有很多問題,但我們的家長既仁慈又開明,他們只是恨鐵不成鋼,只是在教育我們,敦促我們,我們被罵被比較,但在他們心裏依然是最好的兒女,獨一無二的寶貝。我們不可以受到任何傷害。

而有些孩子就不那麼幸運了,在看到那個報道之前,我無法想象還有如同敵人集中營般的矯正學校存在,在豫章書院裏,有一羣所謂的問題學生,第一課便是要在一個沒有窗的小黑屋裏關七天禁閉,這是坐牢嗎?牢房每天也要有固定的放風時間吧,牢房也有窗吧?這是對人權最基本的尊重,也有助於身心健康。而這間書院呢?七天在這暗無天日的房間裏接受身心的摧殘,意志的磨滅。犯了錯誤不是講道理,而是輕則戒尺,重則用鋼筋抽打。這是怎樣的一副畫面啊!孩子們是俘虜嗎?怎樣下的去手呢?更可恨的是還有連坐機制,我國廢除了多少年的殘酷機制被一個學校拾起,怎樣?要當做傳統文化弘揚嗎?真是太奇怪了,別人犯錯,知情人全部要受罰,直到有人舉報為止,這是什麼行為?教育每個人都要學會發掘別人的`錯誤,來打小報告,以求自保嗎?

我不懂為什麼會有這種學校存在,打着矯正青少年問題的幌子,用殘忍的方式牟取暴利,用暴力當做教育。我更不懂這些家長們如何能狠下心來將孩子送入這牢籠,讓孩子飽受折磨,他們或許有問題,他們有網癮,他們早戀,打架,抽煙,但他們沒有犯罪啊,他們就是孩子,一羣需要關愛的孩子,家長們可曾關心過他們為何會不聽話?是否做到了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陪伴?是否找過自身的原因,家庭的因素?這些又真的是問題嗎?這不過是叛逆期很多人都會犯的錯,因為懵懂,因為好奇,更因為沒有家人的關懷,想博取家長的關注。而你們卻把他送進了“牢房”。

是啊,這所學校或許“教育”的很有成效,他們改造成功了,回來的時候變成了“聽話的孩子”,但這些家長可曾想過孩子所受的身心創傷又有多少?他們的天性磨滅了是小,人性扭曲了是大啊。他們回來了真的還是你那叛逆卻純真的少年嗎?他們的人格正在遭受着裂變,變成了聽話的孩子真的就是好事嗎?是你們想要的結果嗎?

好在這個書院已經被查辦了,教育是讓孩子們釋放天性,尊重個性,包容自由,每個人都是值得尊重的,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健全人格品質的人,而不是暴力。我相信沒有問題少年,只有沒找對問題所在的家長。

聽話的孩子隨筆2

過去聽主的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前聽黨的話,有穩定的工作有前途發展快;今天提倡技術創新,觀念更新,不受舊觀念約束,開拓思維,發散思維,解決問題不拘泥只有一個思路;聽話,聽老人的話,聽父母的話,就是與樂意與父母、老人、單位領導(父母官)合作,借鑑長處,發揮優勢,那個聽話的孩子有福了,學業、工作穩定,發展進步大,早一步佔據關鍵崗位,成為國家單位的中流砥柱;相反那個叛逆的孩子,卻因為自卑膽怯唯唯諾諾,難成大器,或者在泥濘的人生路上蹣跚、鬱悶,少朋友,孤單前行。

教育孩子是個技術活。做父母的,僅有好心還是蠻不夠的。那個父母不是希望孩子走正道,早日成才,接過自己的事業,做個成熟的大人;那個父母不是無私奉獻給孩子,孩子有求必應,甚至一點家務活都不讓孩子插手,怕燒着了,怕燙着了,怕累着了;那個父母不是期望孩子找個好工作上個好大學買個好房子,有病了上個好醫院看個好大夫,找個好對象,父母的願望都是好的,但是願望就是願望,失望該來的還是照樣來了,有的孩子任性、有的孩子蠻橫,有的孩子懶惰,有的孩子沉湎遊戲,缺點一大堆。這時間父母恨鐵不成鋼,交給主吧,父親是父親,母親是母親,兒子是兒子,女兒是女兒,兩個平行線似乎沒有相交線,找不到溝通點,找不到共同利益,找不到那個實現冤枉的管道,失望、抑鬱、無奈,無可奈何花落去,腳大了不由鞋,兒大了不由爹。管重了,怕傷害心靈,不管怕任性自留墮落。父母的那個心情孩子,哪裏會理解?哪裏會明白?只有等到孩子,有了孩子他才會理解。一個常人孩子成長就不容易,急病奪命、溺水而亡、車禍猛於虎、肥胖心臟病心肌梗塞而去、自殺、跳樓,能夠存活下的就是精英。適者生存。

叛逆成才的孩子更需要能量。因為他走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有許多的未知,有前人沒有積累經驗的原始大地原野,越挫越勇,興趣是前進的好老師,同伴是戰友。比如馬雲18合作伙伴創建淘寶網。

聽話的孩子,揚長避短。長處就是繼承了父母、長官意志,受到周圍人際關係最大支持,缺點就是求穩心態限制了創新思路,受到父母舊有觀念束縛,難以超越父母。有的孩子一輩子都在父母懷抱裏享受蔭惠,平凡一生。吃老啃老由此產生。父母的乖孩子,看着舒心喜悦,美中不足缺乏動手能力,缺乏開拓精神,難以擔當重任。做個助手、配角還是可以的。

孩子問題每個人都會遇到,尤其叛逆的孩子遇到的更多一些。孩子人格要獨立,心裏需求不同於父母,差異導致矛盾,不一致。為了孩子好,常常是父母的託詞,其實質還是為了自己,為自己建立一個環境,只不過是把孩子也囊括進來罷了。孩子其實就是一個子,為自己養老的棋子,利用孩子而已。其實孩子有他們自己的生活,該放手就放手吧。學學西方教育孩子觀念,18歲就放生吧,剩餘的就是幫助義務了。孩子結婚成家就更是放手分水嶺了。

比如孩子心理需求是找個高大上男生,父母心裏找個有房子有車子有票子的女婿,差異明顯矛盾產生。隨他去吧!

父母要開始自己的生活,不要總是干涉孩子自由,需要時就幫一把。各自過各自的生活。

那個聽話的孩子有福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