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詠喇叭王磐詩詞

來源:文萃谷 1.34W

《朝天子詠喇叭》是一首經典的明代詩詞,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朝天子詠喇叭王磐詩詞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朝天子詠喇叭王磐詩詞

朝天子詠喇叭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

官船往來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

哪裏去辨什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

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註釋

1. 朝天子:曲牌名。

2. 嗩吶:與喇叭相似的一種樂器。這裏喇叭和嗩吶都隱指宦官。

3. 水盡鵝飛罷:形容把百姓的財產搜刮乾淨。

譯文

喇叭和嗩吶,

曲兒雖然小,腔調卻很大。

官船來往亂糟糟,

全靠你來抬身價。

軍人聽了軍人愁,

百姓聽了百姓怕。

哪裏能辨別出真和假?

眼看着吹翻了這一家,

又吹傷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乾枯鵝也飛跑啦!

作者簡介

王磐(約1470年~1530年)稱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畫家,亦通醫學。字鴻漸,江蘇高郵人。少時薄科舉,不應試,一生沒有作過官,盡情放縱于山水詩畫之間,築樓於城西,終日與文人雅士歌吹吟詠,因自號“西樓”。所作散曲,題材廣泛。正德間,宦官當權,船到高郵,輒吹喇叭,騷擾民間,作《朝天子·詠喇叭》一首以諷。著有《王西樓樂府》、《王西樓先生樂府》、《野菜譜》、《西樓律詩》。

解讀

明朝正德年間,宦官當權,欺壓百姓,行船時常吹起號來壯大聲勢,這支散曲就是為了諷刺宦官而作。詩中表面上寫的是喇叭和嗩吶,實則處處寫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仗勢欺人。“軍愁”“民怕”説明他們走到哪裏,就給哪裏帶來災難。“水盡鵝飛”則形容他們把百姓們欺壓得傾家蕩產。整首曲子雖然沒有正面提到一個宦官的字樣,但是卻活畫出了他們的醜態,在輕俏詼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

這首散曲作於明代武宗正德年間,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宦官裝腔作勢地醜惡面目,同時也揭露了他們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從寫作上看,這首散曲可分為三層。

前六句狀物,其中“曲兒小”二句抓住“喇叭”,“嗩吶”的特徵,通過“曲兒”的“小”和“腔兒”的“大”的對比描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兒”本來很小,很細,但是聲音經過“腔兒”的放大,

就能傳揚四方。這裏借“曲兒小,腔兒大”來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態,諷刺宦官,貌合神投。宦官原屬宮廷中供使喚的奴才,地位本來低下,卻倚仗帝王的寵信大擺威風。他們一出皇宮,就狐假虎威,裝腔作勢,氣焰囂張,先前的唯唯諾諾,奴顏婢膝煙消雲散,前後判若兩人。“曲兒小,腔兒大”最能表現宦官的'無恥情態,極富諷刺性。“官船”一句抓住“亂如麻”的特點,“亂”表現了宦官酷吏的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醜惡面目。他們橫衝直撞,為非作歹,如入無人之境;“如麻”極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驕橫野蠻的情態。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抬身價”一句指的是宦官裝腔作勢的醜態。“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嗩吶”;實際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統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顯。宦官如此放肆,正因為有最高統治者做他們的靠山。這裏作者對當權者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對宦官剝削人民欺壓百姓進行了無情的揭露。進一步説明社會風氣的腐敗。

中間三句從聽覺方面分別就“軍”和“民”兩個方面剖析了宦官給社會帶來的巨大危害。“愁”是這一層的中心。“軍”為何而愁?原來,明代中葉,宦官當權,他們不僅是皇帝的侍從,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鷹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統治集團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們慣於搬弄是非,顛倒黑白。所以,士兵一聽説宦官要來,都提心吊膽,小心謹慎地恭維捧場,深怕萬一有什麼閃失,被他們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這幾種:抽丁,徵税,納捐。“哪裏”一句依前兩句而來,宦官的危害使人民聞風而“驚”,聞聲而“怕”。這樣,地痞流氓有機可乘,以假亂真,冒名頂替,趁火打劫。這一句是前兩句的延伸和總結。作者猛烈地抨擊了宦官專權的罪惡,他們把整個社會搞得烏煙瘴氣,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

如果説上面一層,作者是從整個社會這一角度來反映宦官的罪惡,那麼,最後三句是從宦官對勞動人民造成的災難來着筆的。

“吹翻了這家”是近指,“吹傷了那家”是遠指,遠近結合,可見範圍之大,危害之大。“只吹的水盡鵝飛罷”,這一句從危害的程度來説。“水盡鵝飛”這裏有兩層意思:首先,這裏是借“水盡鵝飛”比喻民財全部被搜刮乾淨,人民為了繳糧納税,已經傾家蕩產,糧無粟粒,錢無分文。其次,這兒的“水盡鵝飛”跟”竭澤而漁“是同意語,作者嚴整地警告統治者,你們這樣做,只能進一步加重人民的負擔,激起人民的反抗,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尋苦果。這一層作者從廣和深兩方面分析了宦官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諷刺了宦官在運河沿岸裝腔作勢,,魚肉百姓的罪惡行徑,傳達了人民對宦官的恨。

王磬的《朝天子·詠喇叭》託物言志,反映深刻。在結構上,全面圍繞“吹”字來組織文字,言“吹”之狀,寫“吹”之果,繪統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羣眾對“吹”之恨。層層推進,有條不紊。以“樂”聲來抒“憤”情,一針見血地揭示了封建統治者與百姓的對立,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在寫法上,運用誇張和諷刺的手法將喇叭與宦官相聯繫,“性發於此而義歸於彼”,把所詠的物於所諷的人關合的相當巧妙,使人讀後非常痛快。這首散曲取材精當,比擬恰當,很富有諷刺性,像這樣針對當權者嬉笑怒罵的作品,在曲壇上是比較少見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