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詩詞

來源:文萃谷 1.78W
《洞仙歌》詩詞1

古詩原文

《洞仙歌》詩詞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後,分付新春與垂柳。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譯文翻譯

江南年底,早梅花開後,分配新春和垂柳。細腰肢自己有格調風流,於是又是和身體清英很優秀。

永豐坊那畔,一整天沒有人,誰看到金絲弄晴天白天?秋海棠花還是種子、未飄散的那時,綠葉成陰,沒有一個故事、漸漸的消瘦了。又有誰是東風追逐你而來的呢,就吹散眉間皺紋一點春天。

註釋解釋

臘:古代在農曆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

分付:付託,寄意。

格:格調

骨體:骨架軀體。

永樂坊:地名。在洛陽。

盡日:一整天

金絲:比喻柳樹的垂條。

斷腸:秋海棠花的別。飛絮:飄飛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樹、蘆葦等的種子。

一成:宋時口語,“漸漸”,指一段時間的推移。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作年代不可確考,朱祖謀認為詞意與《殢人嬌》略同,把它編入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因為據《紀年錄》,這年三月一日,蘇軾在汴京與王詵會於四照亭,上王詵侍女倩奴求曲,遂作《洞仙歌》、《殢人嬌》與之。

詩文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柳的體態標格和風韻之美。起拍説臘盡梅凋,既點明節令,且借賓喚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緊承“臘盡”,寫臘月已盡,新春來臨,早梅開過,楊柳萌發。柳絲弄碧,是春意繁鬧的表徵,故説“分付新春與垂柳”。“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詞,彷彿春的活力、光彩、妖嬈,均凝集於垂柳一身,從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讚美了柳的體態。柳枝婀娜,別有一種風流,很似少女的細腰。杜甫《絕句漫興》早有“隔户楊柳弱裊裊,恰如十五女兒腰”之句。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一特點,稱頌她有合格入流的獨特風韻,並進而用“清英秀雅”四字來品評其骨相。這就寫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雋、雅潔、秀麗,見出她與濃豔富麗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質特色,從她的體態美,進而刻畫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轉入對垂柳不幸遭遇的感歎。換頭三句,寫垂柳境況清寂、麗姿無主。長安永豐坊多柳,生永豐園一角的垂柳,儘管明媚春光中修飾姿容,分外妖嬈,怎奈無人一顧。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楊柳枝詞》,據唐人孟棨《本事詩》載:白居易有妾名小蠻,善舞,白氏比為楊柳,有“楊柳小蠻腰”之句。白居易年事高邁,小蠻還很年輕,“因為楊柳之詞以託意,曰:‘一樹春風萬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坊裏東南角,盡日無人屬阿誰?’”後宣宗聽到此詞極表讚賞,遂命人取永豐柳兩枝,移植禁中。作者在這裏化用樂天詩意,略無痕跡,但平易曉揚的語句中,卻藏有探沉的含義。”斷腸“四句,緊承上文,寫垂柳的悽苦身世,説:一到晚春,綠葉雖繁,柳絮飄零,她更將百無聊賴,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減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東風的吹拂,足可消愁釋怨,使蛾眉般的彎彎柳葉,得以應時舒展。正如宋初詩人幸夤遜《柳》詩聽説:“既待和風始展眉。”這微茫的希望的霞光在何處,“又莫是”便是嚴峻而無情的回答。

全章用擬人法寫柳,垂柳是詞中的“主人公”。它身段苗條。體態輕盈,儀容秀雅。然而卻寂寞無主,被禁錮在園林的一角。感受不到春光的'温暖,也看不到改變命運的希望。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麗命蹇的佳人。詞中句句寫垂柳,卻句句是寫佳人:這佳人或許是向蘇軾索詞的倩奴,或許是與倩奴命運相似的女性。至少可以説,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飽和感情的筆墨,描寫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運多舛的少女形象,對之傾注了同情。

宋代詞論家彭孫説:“詠物詞極不易下,要須字字刻畫,字字天然。方為上乘。”(《金粟詞話》)詠物含瘟深湛,在於寄託,“貴有不枯不脱之妙。”(《蓮子居詞話》)蘇軾此詞正具有這些優點。它句句刻畫垂柳,清圓流楊,形神兼到,熨貼自然。並借柳喻人,把人的品格與身世融入對柳的形神描幕之中。物中有人,亦物亦人,既不粘滯於物,也不脱離聽詠課題。就風格而論,此詞纏綿幽怨,嫻雅婉麗,曲盡垂柳風神,天然秀美處有似次韻章質夫的《楊花詞》,而又別具一段傾城之姿。

《洞仙歌》詩詞2

蘇軾——《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敧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户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

試問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註釋】:

餘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河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歲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雲。

孟昶:五代蜀後主,知音律,善填詞。宋師伐蜀,兵敗而降。

花蕊夫人:孟昶的貴妃,姓徐,別號花蕊夫人。

金波:月光。

玉繩:星名。

不道:不覺。

【賞析】:

這首詞開頭二句相傳為蜀主孟昶所作,餘皆為蘇軾所續,詞的上片寫美人簾內敧枕,描繪了美人的姿質及情態。下片寫户外攜手偕行,寫出了清涼的夏夜情景和主人公的所思所感,流露出人生無常的感慨。

《洞仙歌》詩詞3

賣花擔上,菊蕊金初破。

説着重陽怎虛過。

看畫城,簇簇酒肆歌樓,奈沒個、巧處安排着我。

家鄉煞遠哩,抵死思量,枉把眉頭萬千鎖。

一笑且開懷,小閣團欒,旋簇着、幾般蔬果。

把三杯兩盞記時光,問有甚曲兒,好唱一個?。

【鑑賞】:

這首詞的作者戴復古,終生仕途失意,浪跡江湖,生活貧窮之狀況可想而知。他的詞作不多僅存四十餘首,風格接近他的老師陸游。其主要內容之一,是歌唱自己的“一片憂國丹心”(《大江西上曲》)。明代毛晉輯《宋六十家詞》,收入他的詞集《石屏詞》,毛晉在《石屏詞跋》中稱戴復古:“性好遊,南適甌閩,北窺吳越,上會稽,絕重江,浮彭蠡,泛洞庭,望匡廬、五老、九嶷諸峯,然後放於淮泗,歸老委羽之下。”可見他浪遊江湖的時間很長。足跡所至之地甚多,且多為祖國的秀麗山川。《四庫全書提要》盛稱他的《赤壁懷古》詞,以為“豪情壯採”不減蘇軾。他長期飄零在外,除了晚年於家鄉隱居,幾乎一生都“在路上”,這種體驗在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中相當普遍,無論作官,還是白衣,幾乎都有深重的飄泊感。於是思念家鄉和親人成為他們作品中永恆的主題之一。這首詞的獨特之處在於寫作者如何超脱了思鄉的哀愁。

這首《洞仙歌》寫得很活潑,運用清新俚俗的語言,以素描手法對酒肆風光加以描寫。詞中的主人公,正是作者自己,所以使人讀了之後,彷彿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聞其聲,和作者一道分享市飲酒聽曲、驅遣旅途勞累的快樂。作者長期在異鄉行走,內心深處有着深重的孤獨寂寞之情,對家鄉亦是時時想念。但作者並沒有沉浸在痛苦中無法自拔,而是力圖自我安慰,酒肆自然是排遣寂寞的地好去處。時節已近重陽,就從在鬧市上聽到賣花的叫賣聲寫起。

“賣花擔上,菊蕊金初破。説着重陽怎虛過。”這三句寫賣花人擔着初開的黃菊走來,邊走邊叫賣:“重陽快到了,不要虛過呀!一年才一次,不能錯過這麼美的菊花啊!寥寥數語,將花之美姿,人之妙語生動逼真地呈現給讀者。作者在賣花聲中點明季節,落筆非常自然。接着以”看畫城“三句,表明此刻並沒有買花,他縱目街頭,只見繁華的大街上,高樓櫛次鱗比,到處有酒店歌樓。街市越熱鬧作者越感寂寞,無處容身,不由歎道:”在這樣紅塵世界,寶馬香車,來來往往,怎奈沒有個好處所安排我啊!下片“家鄉煞哩”三句,緊接上片。作者徘徊良久,隨意觀賞了一會兒,不由排遣自己説:“家鄉可遠哩,總是想念,枉自把眉頭緊鎖,只是自尋煩惱啊!”思量到此,這才爽然一笑,趕緊找個合意的所在。下面“一笑且開懷”三句,是説自己進了個酒店,選個小閣兒,定了個雅座。很快地酒保擺上了幾盤時果和菜蔬,篩上了酒。為了喝上個三杯兩盞度過這重陽時光,作者不但開懷暢飲,還想聽支曲兒聊佐清歡。結句“問有甚曲兒,好唱一個?”把酒肆飲酒的心情,寫得極為歡暢。這在當時,非常符合作者的身份和環境,唱曲佐酒,在唐、五代、北宋時期的酒店裏,早有這種風氣,唐代的旗亭,北宋的樊樓,都是“徵歌侑酒”的場所。

南宋也不例外。歌唱者不少是民間藝人,或寄身樂隊的妙齡女郎,她們備個摺子,任人點曲,名為清唱。作者用點唱兩句,作詞的結語,使得酒肆風光,歷歷在目,而且給人以親切自然之感。

詞至南宋末,崇尚醇雅之風,戴復古此詞卻一反時尚,用了很多俚言俗語,極有生活氣息,使人備感親切有味。此外,這首詞在構思上頗為靈活,把作者在異鄉的生活、思想、情感曲折地呈現出來,顯示出一定的思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