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掉房子去旅行情感散文

來源:文萃谷 2.38W

當你60歲時,還有背上揹包,拉着老伴一起環遊世界的衝動嗎?2011年9月,64歲的張廣柱和61歲的王鍾津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網絡紅人,“賣了房也要去旅行”,這對“花甲揹包客”裹挾着全新理念在微博上掀起風潮,引發無數網友對生活的重新思考。

賣掉房子去旅行情感散文

從2008年至今的短短3年間,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兩位老人自助遊覽了歐洲、北美、南美等40多個國家。旅行,對於他們而言,也更是一種婚姻昇華的美好方式。

  源自“虎跳峽”的決定

退休前,王鍾津是山西社科院一名職員,而張廣柱曾是一家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後來不甘平凡,選擇下海。大半輩子裏,兩人過着平淡的婚姻生活,柴米油鹽,波瀾不驚。和大多數老人一樣,退休後,兩人在家裏幫女兒照顧孫子,偶爾跟隨驢友一起爬山户外,看看祖國大好河山。

2007年之前,老兩口壓根沒有想過有一天環球之夢能夠在自己身上實現。“可能擔心語言方面有阻礙吧。”王鍾津説道,這份浪漫衝動,源自一次旅行的偶然感悟。

2007年春節,夫妻倆前往雲南虎跳峽旅遊。在納西一家客棧中,張廣柱和王鍾津看到同在一個屋檐下的外國遊客一句中文也不會説,比劃着各種手勢照樣與當地人交流。“老外可以,咱倆為何不可呢?”老兩口頓時有些不太服氣。

而此時,張廣柱心中那個“想去阿爾卑斯山漫步”的願望再次浮現。一路上,他都若有所思。從雲南回來後,張廣柱便和妻子提出:我們也去國外旅行。

“好啊。” 王鍾津曾是北京到山西插隊的知青,年輕時的漂泊闖蕩讓她骨子裏有種“不安分因素”。此言一出,二人一拍即合,立即開始了出國旅行的籌備。

從身體到各項大小事宜,二老準備了整整一年。“財政部長”王鍾津負責查詢銀行信用卡、匯率等事務,張廣柱則從語言到路線規劃全面負責。業餘時間,女兒教會了老兩口上網打字,從“二指禪”到盲打,逐漸熟練。每天花七八小時學英語,不斷上網查閲資料,兩人忙得不亦樂乎,“出門前當然得了解當地的歷史和文化,每天我們會定時交流,互相彙報進度。”

  千山萬水,尋找重新的彼此

只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精彩的晚年生活,卻意外地踏上了揹包旅行之路。2008年3月,兩位老人背上大包,帶上LP(Lonely Planet)小本,踏上了歐洲16國的自助旅行之路,開始夢想的第一步。而後的3年裏,二老的足跡踏遍全球40多個國家。

2011年8月15日,張廣柱和王鍾津七次穿越赤道並最終踏上南極冰川大陸,完成140天“環球之旅”歸來。旅行中,他們即時上網分享着自己的旅途趣事,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這兩位老人太酷了”,“哇塞,南極都去了”,兩人的微博ID“花甲揹包客”粉絲也達到了5萬多人。

在他們的照片中,看到最多的是張廣柱充滿活力的“蹦跳”。張廣柱説,自己一點都不老,年輕人能跳,我們照樣也能。

出門在外,困難無處不在,更何況兩位語言不通的花甲老人。在祕魯普諾小鎮,因為玩得過於盡興,王鍾津因高原反應住進了當地醫院。當晚她高燒40℃,中度脱水。張廣柱不懂西班牙文,在醫院用電腦打字後翻譯交流。之後,他不僅自己背上所有的包,還給老伴熬粥補身,半個雞蛋皮都煮在了粥裏,笨拙卻温暖。“看着他揹着這麼重的包,我特別想幫幫他,我自己又一點力氣也沒有。”王鍾津心疼地説着。

因為從事經濟研究,張廣柱更加理性,而王鍾津生來有着一股浪漫感性。“以前,大家都各幹各的,平時交流也不多。”曾經八年裏,王鍾津和張廣柱一個在山西,一個在海南,分開生活,彼此更疏於溝通。“旅行彷彿讓我們重新談了一場戀愛。”張廣柱有些害羞地説着。

讓兩位老人記憶最深刻的,是澳大利亞那個篝火的夜晚。當天夜裏,兩人肩並肩坐在野外,用樹枝烤着番薯,欣賞着漫天繁星的美麗夜景。那一瞬間,所有困難的、煩惱的、輕鬆的點點滴滴都浮現在了腦海。他們猛然發現,在經歷了一段段奇妙旅程之後,彼此間的距離更加拉近了。兩人緊緊依偎,享受着他們的專屬浪漫。

旅途中,兩人也會爭執拌嘴。每當王鍾津一生氣,張廣柱就趕忙向老伴賠不是。“他一鬨我吧,我就沒招。”王鍾津話語中帶着甜蜜。

  窮遊也智慧

今年端午,張廣柱和王鍾津在哥斯達黎加吃上出門4個月最貴的一頓飯:一盅米飯、兩片黃瓜、一個炸香蕉、一個烤芭蕉、兩片蛇皮果、生菜和一塊醬汁牛肉,總價17630克朗(摺合人民幣不到250元)。

出門旅遊,老兩口奉行一條“窮遊”原則。“花最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平時,他們住在機場、青年旅舍、揹包客棧等地方,用自帶的小鍋煮食,比手劃腳和當地人聊天。在亞馬遜,他們坐了6天慢船漂流。曬脱皮的老人睡着甲板吊牀,吃着不易下嚥的'當地食物,“可是我們體驗到了當地人的生活,很有意思。”

“在外旅行風險無處不在,一定得特別注意。”南美的治安不是很好,兩位老人一般下午五六點後很少出門。怕被搶劫,在亞馬遜的12天,老人一直將單反相機藏着沒有拿出。

“簽證會隨時遭遇‘杯具’,隨時需要進行路線更改。”張廣柱告訴記者,就因為簽證難辦,這次南半球14個國家才穿越了7次赤道,“隨時做好改變的準備。”

“雖然辛苦,可我們放寬了視野,當越走越深,也就無法留下腳步。”張廣柱對記者説,也因為如此,他們對世界的觀點也為之改變,“那時就覺得,對生活的熱愛才是最重要的。”

豁達的老兩口總是思考周全,他們每次出門都會詳細立好一份遺囑,並告知女兒:“如果我們失蹤了,不要來找我們。”生命對於他們,更在乎意義和精彩,而不在於它的長短。

  幸福是什麼

張廣柱和王鍾津的環遊故事在網絡上廣為轉載,受到越來越多的媒體關注。2011年8月,兩位老人在北京接受了央視《看見》欄目的專訪。在節目中,主持人柴靜問老兩口“錢花完了怎麼辦?”他們脱口而出:“我們賣掉房子去旅行。”

接受《家人》記者採訪時,老人表示,這只是一種假設,雖然這3年旅行已花去老兩口大半積蓄(每趟約一輛中型休旅車價值),現實中還並未賣掉房子。若有一天,積蓄花光還想旅行,他們會這樣選擇。“就像我們在舊金山遇見的一位華僑所説:‘錢是花的,不要帶去天堂。’”跟中國大多數老人的想法不同,王鍾津和張廣柱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兩口過好自己的日子,不必過多地攢錢留給兒女。

王鍾津和張廣柱的獨生女兒十分支持父母的旅行。當老人外出時,女兒不顧工作忙碌,每天穿梭大半個北京城來看管兒子。同時,受到父母生活態度的影響,一有閒暇,她也會帶着兒子在近處走走。2008年,女兒還讓老人帶着孫子去了趟俄羅斯旅遊。從此,小孫子也愛上了旅行,“總比待在家裏玩遊戲強吧。”

王鍾津和張廣柱的獨生女兒十分支持父母的旅行。當老人外出時,女兒不顧工作忙碌,每天穿梭大半個北京城來看管兒子。同時,受到父母生活態度的影響,一有閒暇,她也會帶着兒子在近處走走。2008年,女兒還讓老人帶着孫子去了趟俄羅斯旅遊。從此,小孫子也愛上了旅行,“總比待在家裏玩遊戲強吧。”

語言的障礙、家庭的羈絆、工作的忙碌、經濟的限制……在對“花甲揹包客”大量讚美豔羨的背後,透露的往往是更多現代人無法實現環球夢的無奈。

其實,關於“生活”,各有追求。正如網絡流傳的一段話:“只要半平米的錢,日韓新馬泰玩一圈;一兩個平米,歐美列國歸來……全世界玩遍,可能還沒花完一個廁所的錢,但你世界觀已改變。”王鍾津和張廣柱告訴我們,只要你有勇氣和信心,一切都不是阻礙!

如凡爾納所説,張廣柱和王鍾津這兩位“花甲揹包客”在環球之旅中或許什麼也沒有得到,除了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