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命科學知識學習的收穫-隨筆700字

來源:文萃谷 1.08W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對生命科學知識學習的收穫-隨筆7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對生命科學知識學習的收穫-隨筆700字

王開嶺先生有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人對自然的閲讀,是大自然以其神奇作用於生命的一輪撞擊。它意味着一場相遇,讓我們有機會和生命完成一次對視。對於生命科學知識的學習亦復如是,我在與新知識接觸的過程中不斷感受到:生物體擁有着多麼精巧的構造,每一個微小的結構背後都有其複雜的道理,在龐大的生命體系面前,我們人類所知道的也僅僅是冰山一角。就像是草履蟲如此簡單的結構,卻能在一個細胞內靈巧、完整地通過纖毛的運動和食物泡的形成完成攝食等複雜的功能;一粒小小的種子,卻把保護、營養、生長的工作部分劃分地如此清晰。

在上這門課之前,我對生命科學的概念很是模糊,只是覺得這門課就是一門記錄生物的特徵、再把它們分門別類的學科;在選課時,我也以為課程主要會是認識生物的名稱、類似動植物保護這樣的內容。在後續的學習中,我才漸漸發現這門課其實是研究生命活動的本質、特徵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很嚴謹、很細緻的。所以我們不僅僅要學動植物微生物,還要學習比細胞層次更微觀的知識;不僅要了解動植物的組成結構,還要學習它們生命活動的規律。像沼蝦的'附肢,不僅有着殊異的形態,與其相對應的功能也會有所不同。

而從一名醫學生的角度而言,生命科學的內容與醫學生物學的內容會有很多的重合,也互為補充。特別是分子生物學部分,核酸檢測中所檢測的質粒DNA在生化課本上不過是簡單的一句話帶過,但在這門課程中我對質粒DNA的三種形態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對於DNA分子超螺旋結構的意義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在動物學板塊提到的微生物引起的各種疾病,也是我平常沒有涉獵的知識盲區;尤其是在介紹屠呦呦先生研究瘧原蟲過程的時候,我感到特別的感動,或許我不能到達她的境界,也不會有與她相像的經歷,但是沿着她的研究軌跡一起演繹一遍,也能讓我感受到那些偉大的人在為人類事業做貢獻時付出的辛勞和勇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