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教育教師教學隨筆

來源:文萃谷 4.01K

在學習、工作中,説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教育教師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活中教育教師教學隨筆

“生活即教育”這句話在我們的生活中反覆出現。我們都知道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教育即生活,生活離開了教育,便不成為生活;教育離開了生活,也不成為教育。固然已有許多事實已強烈地證明需要家庭生活教育、學校生活教育、社會生活教育。教育既然影響國家社會之前途,那麼家庭生活教育在未來教育的發展與改革上,應該是全面的基本教育。

説起家庭生活教育,我們都知道它對於孩子的發展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經常會説,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時刻影響着孩子。俗話説的好,“多高的牆,多深的基。”否則,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因此,在生活中孩子好習慣的培養,應先從家庭教育入手。從事建築是如此,做人更是如此。兒時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所以,中國俗語中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之説。其含義就是從兒時的習慣如何可以推測未來。

記得幾天前,我在電視裏看到幾位專家就以家庭生活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為題展開討論。在現實社會中,為人父母的家長們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最能幹的。而當孩子沒有達到自己所期望的表現時,作為父母就會大大指着,“你怎麼連這點也做不好?你怎麼只考這點分數?人不大,脾氣倒不小等等。”這似乎都是讓父母頭疼的現象。這是怎麼啦?試想,自己有時也是如此。

其實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們父母往往只從孩子身上找原因,素不知孩子今天的行為表現,緣於什麼?

冷靜之餘,作為父母的我們想想平時的自己,是否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性格、行為表現都是後天形成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