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隨筆無處安放孩子?

來源:文萃谷 2.13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説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班主任隨筆無處安放孩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班主任隨筆無處安放孩子?

曾幾何時,總是聽聞家長們這樣説:“老師,孩子交給你,我們放心”、“孩子就聽老師的話,不聽家長的,希望老師多費費心”、“我們文化程度也不高,不知如何教育,就交給老師啦”、“以後我家的孩子你該打打,該罰就罰,我們不會生氣和護短”。不知從幾何時,我越發有這樣的感慨:現在的家長真得太忙了,忙得無暇照看自己的孩子,就這樣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拋給了老師。作為班主任的我,深感責任之重。而作為家長,他們到底有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到底有沒有參與孩子教育的意識?

記得那次,當看到我們班李秀柘的作業寫得錯誤連篇,亂七八糟,甚至還有家長簽字的時候,氣不打一處來,沒想到:就這樣的作業,家長竟然還簽上了字。於是,立刻把他叫過來,先是訓斥了一頓,然後開始詢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原來,這簽字是午託部老師給籤的,哎,早先教一年級時候早已經領教過午託部老師的不負責任,更沒有任何可追究的慾望。不過,更讓我覺得驚異的是,家長給孩子報得周託,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週末在家,其爸爸媽媽從來沒有過問孩子的學習和作業。這也許不全是孩子的錯,我不禁開始後悔剛才批評孩子了,甚至覺得這個孩子真得好無辜啊。孩子在平時得表現不錯,總是顯得乖巧,不苟言笑,性格拘謹,從來沒有違反紀律,就是每次作業書寫太難看。沒有父母的陪伴,卻依然能每天交作業,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已經算是很好的孩子啦。從那次以後,我不會因為作業再批評他,開始嘗試鼓勵他一次一次把作業寫好。對於他的家長,我打了幾次電話,便已然心灰意冷啦。

沒有家長陪伴的孩子,我覺得可憐。而有家長陪伴的孩子,卻放任不管,亦或是管不住。無處安放的孩子就像一個皮球一樣,徘徊在家長和老師之間來回旋轉,卻沒法安定下來。

記得上週五佈置的家庭作業,週一升旗儀式之後,收作業的時候,就查看誰沒有交作業,開始向那沒交作業的孩子索交作業。我們班某個學生就告訴我説作業忘記在家啦。我對這個孩子説:“中午你在午託部,下午才能回家,週二一早你再交過來就行。”可是,週二學生還是説忘記帶啦,我不禁多想了一點,開始懷疑到底有沒有做作業?終於,在我再三盤問下,孩子承認沒寫完。我於是給家長打電話,就把這個事實告訴了家長,家長只是開始解釋由於家裏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沒有時間檢查孩子作業,一時沒有顧及到,回頭把作業補上,就這樣就不了了之啦。其實,在我心裏隱隱約約地感覺到這樣的情形下次肯定會出現。

那到底怎樣才能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樑呢?到底怎麼樣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合作,達到更有效的溝通呢?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參與教育的意識需要提高

有句話説:“意識改變行為,行為改變習慣,習慣決定命運。”很多家長也許就沒有參與教育的意識,在他們眼裏,自己的事業,掙錢,工作這些都比自己的孩子重要,當然不排除一些確實為生活、家庭所迫的影響。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地蜕變,這話對於任何人都適用。作為老師,或許能為家長們推薦一些家庭教育的書籍,如《我的孩子我來教》《卡爾威特的教育》等。也可以利用班級微信羣,讓孩子們分享下自己的教育方法,交流自己的'教育觀念,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或許可以這麼認為,對於這些有待改進的學生,其家長更不可能做到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只能進行面對面的溝通,瞭解在家裏的情況,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而已。

二、增進親子關係,更新教育方法

也許是現實所迫,家長們的壓力也很大,會因為自身的一些原因,會產生情緒不穩定,對孩子很急躁,孩子一點點的問題就可能被無限放大,從而影響到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很緊張,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便少而更少。孩子們會因為畏懼,或者逃避懲罰,不敢以真心示人。當然,也存在一些家庭裏面,一大家子圍着一個孩子轉的現象,這樣的親子關係,也是一種不好的現象。

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只是關心則亂,心太過急切,卻總是劍走偏鋒,雖然也去教育了,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孩子需要家長的陪伴,理解與支持,更需要家長更多參與到孩子們的活動中來,與他們一起成長。

記得前年聖誕節,當時我帶得還是一年級,因為要舉辦聖誕節晚會,我和家長商量裝扮教室和活動的一些具體事宜。看到家長帶着孩子幫我裝扮教室,忙碌的瞬間,孩子們臉上也洋溢着幸福與快樂。活動結束後,家長也説道:“和孩子們一起很開心,彷彿自己回到童年了,平時總是很忙碌,沒陪伴孩子做遊戲,沒有仔細詢問過孩子真實想法。真是希望能多點時間,多陪伴孩子,多一些美好的記憶。”

三、老師和家長各司其職,誰都不會累。

有時候我在想,所謂家庭作業,顧名思義就是應該在家裏完成的作業。那麼,至於完成沒有完成,第一責任人家長應該是最早知道的。可是,現實偏偏顛倒了,家長總是最後一個知道孩子情況的。每次都是老師通知到家長你家孩子的作業沒有完成、你家孩子的作業寫得質量太差等等。對於,那些沒有完成,沒有交作業的,由於有的學生沒有自覺性,老師還要一次次地要作業,真心覺得累。

作為老師來講,其每週的工作量並不小,除了平時上課、備課,改作業、寫教案,還有隊會活動,教研活動、校本課程,以及其他會議和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即使如此,每一天還得浪費一些時間跟家長溝通孩子作業的問題。家長與老師就像一個天平,只要其中的一個心不往一處使,另一個就會覺得費勁兒。只有家校之間真正平衡,孩子才能真正安定下來,不再浮躁。

總之,家校之間有了良好的溝通與配合,才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良好的教育執行力,從而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