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世界經典記敍散文

來源:文萃谷 5.52K

有人説,當一個人喜歡回憶童年了,就説明他真的老了,但我不這樣認為。馬克思説過:“一個成人不能再變成兒童,否則就變得稚氣了。但是,兒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嗎?他自己不該努力在一個更高的階梯上把自己的真實再現出來嗎?”(《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童年滋養了我們的體魄,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培育了我們的夢想,塑造了我們的本真。活在童年的世界,我們感到寧靜、感到安詳、感到青春的愉悦與單純。

童年的世界經典記敍散文

每個人都有過自己的童年。人們常喜歡説“金色的童年”,即便不是每個人都這樣認為,但起碼也是大多數。像我這般年紀的人,我們的童年經歷過“度荒”,吃過粗糲的高粱米飯、山芋面窩頭,甚至吃過野菜,吃過芹菜葉、大葱須摻和雜豆麪烙的餅子;我們當年的“遊戲”,不過是自制木頭刀槍,在衚衕、院子裏打打殺殺,跑得滿頭臭汗。沒有今天的“麥當勞”、“肯德基”,沒有遊樂場、遊戲廳,更沒有上網打遊戲這樣的快樂。但一次與一位童年“發小”聊起兒時往事,他脱口而出:“我們的童年是金色的。”是的,我也這樣認為。因為那時雖然我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與今天無法相比,但那時我們有父母呵護、有老師指導、有同學相伴。我們沒有什麼社會身份,同時也就沒有什麼責任。我們沒有地位、沒有架子、沒有面具,所以我們也就活得輕鬆、活得自在、活得無憂無慮。

然而,人畢竟要長大,童年畢竟要悄然遠去。長大了,進入社會,承擔了社會責任,扮演了諸多角色。或為老闆、或為員工,或為人夫人父、或為人妻人母,或治人、或被治。要學會説客套話、違心話,寫官樣文、辦為難事,求權勢人、交萍水友。順應環境、揣摩人意,左顧右盼、瞻前慮後,小心謹慎、步步為營,慢慢地人逐漸變老,心逐漸蒙秋,時時感歎童年不再、童心已泯。甚至很多人忘記了自己還有過的童年,以脱去童心、掃盡稚氣——“長大成人”為自豪。其實,這種“成長”,這種“進步”,有“得”也有“失”。在某種意義上,可能失去的還要比得到的多得多。官員,在官場上得到了權勢,卻失去了友誼和真誠;商賈,在商圈裏得到了財富,卻失去了親情和安寧;情種,在情場上可能春風得意,但失去了刻骨銘心的真正愛情;學子,在學術上博取到地位功名,卻失去了健康與家庭……待到人去樓空、掌聲退去,洗盡鉛華、回首往事,一切不過如此,我還是我,本真就是本真。這時你會感到,什麼功名利祿、富貴榮華,真的都無所謂,真沒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童心更值得珍重!

所以,童心未泯、“孩子氣”,在我看來並不是壞事。活在童年裏,活在兒童般的世界裏,也許正是一個人的快樂之道、長壽之道。在我周圍的人裏,就有這樣兩位“老天真”。一位是我在大學工作同教研室的同事,一位是我上國小時候的'音樂老師。這兩位老人現在都已年過八旬,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都快快樂樂地做旁人不屑的事,快快樂樂地享受別人不屑的“快樂”。大學老師的一生最愛,是蒐集整理和自己撰寫各種對聯,出了十幾本對聯方面的暢銷書。這雖然給他帶來不少稿費,但在大學裏不算科研成果,只能以副教授退休;國小老師則熱衷組織和輔導學生合唱團,退休後到古稀之年還給一位文化名人的基金會當“祕書長”(這個職務一般是二、三十歲的小青年乾的),忙於各種社會應酬。他的最大愛好,則是與名人合影,經常以向人展示他與某某名人的合影為樂。兩位老者還都中過不少社會上的“獎項”,獲得過各種名目的頭銜、證書。一次去大學老師家,他一臉嚴肅地對我説:“我已經是正教授了。”拿給我“證書”一看,不知是哪個草台班子“大學”頒發的,肯定是花錢買來的貨色。國小老師則在一位曾經是他學生的大款的贊助下,召集他當年工作過的國小合唱團的學生聚會,為其歌曲作品“榮獲全國銀獎”慶功。再看那“獲獎通知”,也是需要作者付款才給的“榮譽”。這樣需要付款的“獎勵”和“證書”,我以前一年總要收到好幾份,都被我扔到垃圾箱裏去了。然而兩位老人都極為鄭重地接受着、收藏着。面對這樣的老人,我真不知道該説是這兩位老人太“天真”、太“童心”,還是這社會太狡詐、太奸猾?我只想對那些欺騙到老人頭上的騙子們説:“你們賺如此單純可愛的退休老人的昧心錢,於心何忍?”我也想對這兩位老人説:“你們獲得的獎勵都是真的,是你們一生心血應得的,好好享受這一份快樂吧!”

活在童年的世界,以一片童心面對世人、世事,你會少卻許多憂慮,多添許多快樂。我現在也已年過耳順,退休在家,享受無限期“休假式治療”。除了在職時未了的幾項科研課題還要繼續做下去之外,主要活動就是寫寫博客,遊遊山水。天晴氣爽時出門拍照散步,夜晚陰霾時在家上網看片,悠哉遊哉,自得其樂。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大兒童,交幾個青年網友,看幾部青春勵志片,與青年人溝通,感受青年人的心理與感情。吃吃童年飯,會會童年友,過童年式的生活,盡享童年時的歡樂。這時,我就會以那些自詡超齡不退或退而不休,依然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營營苟苟於名韁利鎖的人為不屑,甚至覺得他們有些可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