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的爬蟲蟒蛇優美散文

來源:文萃谷 2.28W

民諺有語:九月九蛇進土,三月三蛇出山。為了填飽肚子,蛇不能老呆在洞裏,冬眠過後,會溜出來四處活動,這就難免與我們常在野外幹活的小朋友不期而遇。所以見到蛇和它們脱下的皮也就習以為常,但如果見到蛇正在脱皮,那就不是好事了,大人們説,那是倒黴的人才會遇到的,將會大禍臨頭,可能使親人大病一場,甚至是死人。蛇在我們的心目中有神祕的色彩,有神的成份。大人交待我們:晚上走路一定要腳下用力,震動地面,這是與蛇交流的方法,讓附近的蛇知道有人在路上行走,那麼蛇會讓出路面,爬到偏僻的地方去。

無處不在的爬蟲蟒蛇優美散文

老鼠有很多的害處——偷吃糧食和其它各種食物,啃爛傢俱、衣服,還會傳播疾病。它們繁殖很快,跑動也靈活,消滅它們真不易,而蛇能幫人類捕殺它們。所以蛇也有好處,老人們常告誡我們,不要去打它們,但也有一些調皮的堂哥們出於求剌激,見到後會追着去打,有時出手重了,將蛇打死了。如打的是小蛇,就找到偏僻處挖個洞,將其深埋,防止以後蛇爛了,其骨露出來,人赤腳踩到會爛腳

如果是條几斤重的,村裏膽大的叔叔會將蛇皮剝脱了、將頭截掉,在屋外空地上架起灶,用柴火慢慢將蛇肉煮爛,讓其從骨頭上自動掉下來,肉和湯一起送去喂老母豬,頭和骨也是深埋,蛇皮涼幹後,成了做二胡的好材料。老人説:中午的時候是不便打蛇的,會越打越多。也就是説:蛇在受到攻擊後會發出信號,附近幾公里的蛇會成羣結隊一起來,與打蛇人“拼命”,並會記住傷蛇人的氣味,方圓五公里的範圍內能夠找到“仇人”的家,在人不注意時,為同類“報仇”,所以我見到蛇只會敬而遠之,將它們當魔鬼一樣地看待。

蛇也與人類一樣,有“窩”為其“家室”,地域性也很強,往往某一地方就只有某一條蛇活動,所以人們在同一地只見到同一條蛇,也能説出它的長短、顏色和其他特徵,也能認出它是什麼名稱的蛇。它們長年累月地出現,多人見到並相互交流,這些蛇也就成為了當地的“明星”,在我們村附近,名氣最大的有兩條,第一條是在我們生產隊管轄範圍的戴家衝尾的一條“大蟒蛇”,第二條是屬我們大隊管轄的、螞蝗狹水庫尾山衝裏的一條“大白蛇”。

我的大堂哥叫興盛哥,在一天早晨,天剛朦朦亮時,獨自揹着草籃,前面趕着一頭黃牛,一前一後到了中南水庫尾處沙灘與戴家衝禾田交界的地方,突然牛停住了腳步,我哥揮動鞭子,它也還是不走,但也沒有拉屎尿的意思,堂哥覺得有些奇怪,忙上前看有什麼擋道了,但前面的沙路上也沒有什麼,再仔細往路兩旁看,只見路邊的小水溝裏沒了明鏡似的清水,只見滿是烏黑的東西,還在緩緩地移動,發出微弱的摩擦聲

我哥第一反應過來是大的爬行動物時,自然地倒吸了一口冷氣,同時倒退了兩步,瞪大雙眼,差點叫出聲來,心跳也隨即加快。強作鎮定之餘,趕快牽着黃牛調轉頭,拼命往來的路上往回跑,跑了上百米遠,回頭見沒什麼追上來才敢停下來,但心臟還是跳得很快,呼吸上氣不接下氣,黃牛也停下來回頭望望,有些呆滯,半天才敢低頭隨意叼些路邊的青草嚼嚼,給自己壓驚。堂哥回來跟我們説:那蛇身有燒茶銅壺那麼粗,有多長不知道,沒見頭也沒見到尾巴。我聽後常想:千萬不要在我身上發生這樣的邂逅,如真見了,我會雙腳發軟,哪還能跑得動呢?

村子裏的“二老阿婆”也跟我們説:在戴家衝遇到過一次“明星”,時間是十年前的一個下午,阿婆去戴家衝的半山腰的灌木叢中扒枯葉,身邊突然響起“嚓嚓”聲,阿婆伸直腰,抬頭往聲源處望去,第一反映是:有人來了,但不見影子,只見十多米遠的地方,灌木叢自動地往兩邊分開,閃出一條“走廊”來。

阿婆想:難道是野豬?但灌木分開時速度均勻,並且闢開後半天也不見合攏,頭尾越來越長,阿婆腦袋立刻反映過來了:是條又大又長的無腳的爬行動物。她感覺到了死亡威脅,出於本能反應:瞪大雙眼,丟掉草籃和扒子,悄悄地沿“明星”爬行的反方向撤退幾步,接着即往山嶺上猛跑,空手一路跑回了家,自以後再也不敢一人去戴家衝了。因為“二老阿婆”從來不吹牛講大話,所以我們相信她講的都是真的,對戴家衝也更加畏懼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