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無聲的優美散文

來源:文萃谷 2.25W

我和冷月無聲相識於1998年,當時都在某高中任教,是朝夕相處的同事。由於彼此對文學的熱愛,很快由同事變成了朋友,課餘時間經常在一起切磋創作心得。期間我一度放棄了創作,然而心中對文字的熱愛如海底的火山,雖遭遇了重重壓制,卻不肯熄滅。2007年,冷月無聲幫我註冊了新浪博客,使我斷斷續續地又開始了寫作。2015年她又幫我註冊了江山,使我最終回到了自己心愛的文字身邊。如果沒有冷月無聲的真誠的幫助和熱情的鼓勵,我可能會永遠迷失在文學的伊甸園之外。

冷月無聲的優美散文

秀外慧中、恬靜淡泊的冷月無聲,不僅在生活中對朋友傾注了真誠和真情,在散文中更是如此,“真情和愛”構成了她散文的核心,時間、追憶是冷月無聲散文的一個顯著特徵。她的許多感觸都是因時間而起,那些已經成為過去的時空使她縈繞於懷,其中濃濃的鄉情、親情、友情,以及在時間的距離中由追憶而生的傷感,對逝去的時空和當下的時空的反差中透露出的糾結與悵惘,常常疊合在一起,使她的散文情味複雜、內涵豐厚,品之如酒。

她在江山獲得絕品的散文《家鄉的社戲》,寫寒冬臘月,那些熱愛秦腔的農民們,在劇團導演的指導下一招一式,一字一句地辛苦排戲的場景,“誰的動作失誤或唱腔跑調了,引起一陣鬨笑,師傅罵幾句,指導糾正一下,再接着重來……”這些拍戲的過程,本來就是很精彩的戲,而冒着臘月很硬的寒風看排戲的大小觀眾的鬨笑,使這段文字形成了一個開放空間,其中的歡樂、愉快任由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馳騁想象。接着又寫了村裏的本家唱戲的過程,“黑瘦蒼老、老實木訥”的男人扮演“美麗鮮亮、多彩多姿的美女”,其戲裏戲外的巨大反差,又為觀眾增加了許多樂趣。村裏資金缺乏,戲服缺少,鄰村一個姓樑的裁縫師仿照成品戲服的樣子,在白布上面描畫各種圖案,自己製做戲服。就是這樣一個很業餘的“劇團”“每年過年時,還會被邀請去附近的一些村莊演唱,演員們晚上就住在村民家中,那時各村的人對戲班子的名角兒很看重,雖不及現在的粉絲那樣狂熱追捧,但也確實非常殷勤,煙酒糖茶,伺候得非常周到。”這種場景,這種熱鬧,這種喜慶是出生於六、七十年代的農村孩子幾乎都經歷過的。冷月無聲這細緻的敍述描寫,不僅表現她對故土的摯愛,對流逝歲月深深眷戀,而且引發讀者深深的追憶。“昔日那鏗鏘有力的鑼鼓聲和粗獷蒼涼的秦腔聲,似乎還在耳邊悠悠迴響,可是驀然回首,我的人生之旅卻已走過了大半。過往的一切,如一出熱鬧地大戲,剎那間繁華落幕,留給人的,只有無盡的回味和惆悵。”作者通過這種今昔對比描寫,一種厚重的滄桑感震撼人心。

《懷念老屋》從另一個角度,表現了對曾經田園牧歌式美好生活的追憶和對逝去歲月的悵惘。冷月無聲這樣寫道:“(院子的)前面就是一個用土牆圍起來的大樹園。裏面種着各種樹。我至今清晰地記得:有四棵高大粗壯的榆樹,一株歪脖子老柳樹,七棵高低不同形態各異的杏樹,一棵枝椏低垂繁花灼灼的桃樹,還有一棵枝幹稀疏果實碩大的蘋果樹。除了這些,還有大概二十來棵大大小小的白楊樹。樹園靠近門口的一個牆角處,還栽着幾叢艾蒿和席箕草;另一個牆角有幾株枝幹高聳的七葉花。春暖花開的季節,這裏花紅柳綠,蝶飛鳥鳴,一片繁盛。”“我們家是一個傳統的大家庭,家中人口最多時達到二十一人,每個屋裏都住滿滿當當的。每天,孩子的打鬧聲、大人的説笑聲、雞鳴狗吠聲……整個大院一片沸騰。”這平實而樸素的文字,平常而絕不庸常的筆意,既熟悉又不熟悉的日常生活景觀和感受,展現了中國曆代文人所追求的恬靜安逸的田園生活,體現了新散文俗常化、個人化的品質。文章的結尾,作者滿懷着悲涼辛酸的心情,寫隨着世事的變遷,那片曾承載着自己童年歡樂的家園徹底消失了,字裏行間透出一種深深的滄桑感。其實消失的何止是童年的樂園,一起消失的還有那田園牧歌式的美好生活和詩意。冷月無聲是真情為文,不事雕琢,真實地表現了當時生活,表達了家庭變遷的感慨。

人過中年之後,生我之情,我生之情,手足之情就演變成了人間第一情。冷月無聲親情篇章中無不流露出對父母、手足、子女的繾綣愛心,這愛心如裊裊炊煙,瀰漫着沁人心脾的馨香。《父親的格言》一文,通過寫與父親常掛在嘴上的一些格言相關的事,表現了父親對孩子的悉心教導。“這些閃光的話語,如同人生路上的一個個路標,永遠指引我們把握正確的`人生航向,一步步走向理性和成熟。”這樣簡潔質樸的語言中,包含着對父親的感恩和深深的思念。

《有人看着你撒潑是幸福的》寫作者看到叛逆期的兒子因吃飯磨磨蹭蹭、挑三揀四,自己説了幾句,就發狠地將一個饅頭捏碎的事,想起自己小時候,有一次,因做不出數學題着急時,母親進來催她吃飯,她一生氣就拿鋼筆使勁劃本子,本子劃破了,筆尖都折彎了。“母親當時也沒有罵我,只是默默地看着我,默默地幫我收拾好扔的亂七八糟的書本。等我情緒穩定了才和顏悦色地哄我吃飯。那時候,有什麼事都會在母親面前盡情傾訴”甚至又哭又鬧,埋怨母親自我,責怪她“既然不能很好地呵護我,那當初為什麼要生我。”作者真實地寫了自己當時的行為、心理,那種有母親可以撒潑的幸福卻從字裏行間滲出。冷月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已經去世,此時寫來,心中的自然感慨良多。何況母親在最後的歲月裏飽受病魔折磨,讓女兒有着錐心之痛,而在母親離世的時候,冷月無聲也身患重病,與死神做着殊死搏鬥,以至於未能見母親最後一面,“未能在母親靈前磕頭盡孝,這成了我心頭永遠的遺憾和隱痛”。這是長期以來困擾作者的心結,這一心結其實源自於自己無可奈何的愧疚與不甘。有名作家説“散文是血”,冷月無聲的一些散文,確實是凝結着血的作品。

散文是一種最不能迴避內心真實感情的文體,冷月無聲的直言與描寫,不僅打破了從生活到生活的寫作,也使我感受到了作者內心深處那厚重的親情,獲得了一種別樣的感動。作者在另一篇散文《如此近,又如此遠》寫了兄長對小時候自己的疼愛,對重病中自己的呵護,以及因為大家庭分家而產生的誤會、隔閡與冷漠,讀來讓人百感交集。這讓我想起倪萍主持的大型公益節目“等着你”中一個求助者説的一句話“親情大於生死”。在平安歲月裏淡漠的親情,在困難面前,在災難面前,它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生死不渝的真情。《那些沉甸甸的愛》則寫了三姐搭乘村裏的三輪車,給“我”送她自己種的瓜,為了不打攪我,她“一個人揹着那袋五六十斤重的瓜,直接上樓來了”。當作者打開門,看到渾身濕淋淋的、氣喘吁吁的年近半百的老姐時,該是怎樣的震撼與感動啊?這些深厚的感情,作者用了一個“心酸”就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出來。而在《女兒成長瑣憶》一文,則將一個充滿了好奇心和童趣的小女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女兒六七歲的時候,特別喜歡收藏各種在我們大人看來莫名其妙的東西。每天放學回來時,衣兜裏總是塞滿着“寶貝”:一束別緻的野花、色彩斑斕的樹葉、奇形怪狀的石頭、各式各樣的鳥毛等,這些在我們成人眼裏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她卻視若珍寶,愛不釋手,時時把玩。她每發現一件自認為漂亮的東西,都要驚喜地拿來給我炫耀。”

作為一個至情至性的女子,一個痴愛文字的作家,冷月無聲還有更加廣博的愛心,更深沉的悲憫。於是,在《花事》中看到她對夾竹桃、虎尾蘭、文竹和對紅的深深愛意;在《團團記事》中看到她對團團的關愛、同情;在《那些流浪狗的命運》中看到她對流浪狗命運的悲憫、無奈。一旦寫到底層弱勢羣體,她的悲憫和憤慨就不由自主地從字裏行間噴湧而出,那些樸素的文字,竟有了長歌當哭的氣勢。《撿垃圾的奶奶》寫一個步履蹣跚地的年老無助的老婆婆,整天背起沉重的垃圾袋奔波街頭,作者“不由地,想到自己那晚年孤苦、悽然離世的母親,想到許許多多已到風燭殘年卻仍然艱難地掙扎活着的老人。”這時作者掩抑不住內心的悲慨:“這實在太讓人痛心了!也許真如父親所説的那樣——現在的世道變得越來越令人可怕了?人們“孝於親”的觀念越來越淡薄了?自古以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這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社會都是大家追求和嚮往的。這既是一種個人目標,也是一種社會理想,是人類社會尊嚴和人性的體現。”這是一個有着拳拳赤子之心的有良知的作家對社會、對人類的拷問。丁一先生曾説:“一個優秀的作者,不是會寫文章,而是能夠讓讀者的思維融進自己的文章。”冷月無聲做到了這一點。

一般來説,熱愛文字的女性心思是細膩的,心靈是敏感的,冷月無聲當然也不例外,然而她不同於一般女子之處是其曠達的人生態度。《那些共患難的姐妹們》寫作者遭遇病魔突襲,在與死神搏鬥的日子裏所認識的各種病友,有嫻靜坦然、熱愛讀書的芳姐,有開朗豁達、不屑病魔的秀姐,有剛強樂觀的老教授。作者描寫細緻,人物栩栩如生。在當時的情景下,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其必然是一個領悟了生死的智者。在《直面死亡》一文中冷月無聲更是體現了她的曠達:“樂天知命,隨遇而安。不再去想什麼治癒率死亡率之類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很白痴。那些對疾病分析得頭頭是道的專家,誰又能預知自己的生死呢?安靜地活着,做自己喜歡的事,儘自己之所能。人活一世,誰能圓滿如願、不留遺憾?但求問心無愧而已。”這種人生態度,既有儒家的積極樂觀,也有道家“無慾以靜”“清靜為天下正”的清淨無為,還有佛家“往心靜觀”的徹悟曠達。

冷月無聲的這種哲思,在《真假頭髮》《九月散記》《隨感七則》等篇章中都有體現。

冷月無聲博覽羣書,知識淵博,她的評論文章寫得十分精彩,幾乎篇篇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其中關於《紅樓夢》的幾篇,在“珍愛《紅樓夢》”網上取得頭條的殊榮。本散文集所選的《紅樓筆記七則》分別從林妹妹的赤子之心、柳五兒生死之謎、王夫人和黛玉、王熙鳳和李紈、王熙鳳和尤氏、襲人的苦心、寧榮二府的子孫等七個角度,對《紅樓夢》進行了精彩而富有個性的評析。《閒話<甄嬛傳>》則品出了戲中人物、禮儀的不同味道。《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一文介紹了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從印度機械、功利的教育制度聯想到我國的教育制度,建議“教育界人的好好看下這部影片”。真是“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拳拳赤子。《美麗的生命——夜讀張曉風散文有感》是一篇才氣洋溢的文章,不但文筆清新優美,情理交融,還給讀者以美的享受、情的洗禮、理的啟迪。《死腦筋的焦仲卿》從女性的心理角度,對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愛情悲劇進行了新的解讀。

冷月無聲不僅是一個散文家,還是一個優秀的詩人。詩歌的創作比較講究文采和意境,“詩中有畫”是對一首詩的肯定。冷月無聲散文就顯著地體現了“文中有畫”的特點,讓讀者在閲讀中獲得審美享受。

《九寨黃龍之旅》她描寫諾日郎瀑布:“水流凌空而下,銀花四濺,水聲隆隆。水從鏡海穿林過灘慢悠悠地流來,又從陡巖上猛然跌下深淵,發出轟雷般的響聲,聲勢極為壯觀。”形象生動的描寫,使諾日郎瀑布如在眼前。她寫五彩池:“色彩斑斕,明麗如鏡,波光盈盈,漂亮極了!遠遠望去,猶如一塊巨大的藍寶石一樣藏在密林之中。”她寫九寨溝的水:“有的晶瑩剔透、寧靜祥和、醉人心田;有的激流飛濺、波浪翻滾、震人心魄!一塊塊天然湖泊,在翠峯綠樹的映照下,如一粒粒珍珠熠熠生輝、美妙絕倫。”

《寧夏之行略記》中這樣描寫沙湖:“我們乘坐的觀光船,在碧波盪漾的湖面緩緩行駛,放眼望去,沙湖南面是一片金浪起伏的沙漠,它和這萬畝湖水似乎是天造地設的伴侶,相互偎依,相映成趣。在湖上西眺,巍巍賀蘭山山峯高聳,重巒疊嶂若隱若現,如詩如畫。”

《鄉村場景三題》些傍晚鄉村的景色:“豔麗的晚霞染紅了半邊天空,盛裝的雲朵為太陽做着一場華麗的送別。”“在這金色的餘暉中,一對中年夫婦手挽着手,沿着田間小路信步徐行……他們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裏,沉浸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裏。他們長長的影子印在小路上,與那些在晚風中輕輕搖擺的莊稼交匯在一起,構成一幅寧謐的畫面。”諸如此類優美的畫卷,在冷月無聲的散文中很多,在此不再贅言。

總之,冷月無聲的文章就是這樣簡潔質樸、乾淨利落,在淡定的文風中藴含着至誠至性、平和深沉的情感,讓讀者與她共喜悲,同思考。她多年來堅守着真情為文的原則,深情而從不矯情的在鍵盤的敲擊聲中探索着文學的真諦,展示着對社會、歷史、人生最本真的多維透視。她在表達自己感情的同時,也表達出了人們的共同心聲,其作品達到了代眾人立言的效果。我相信冷月無聲會用她的生花妙筆寫出更多精彩的文章。各位讀者,不妨走進冷月無聲的散文集《且行且思》,親自去體會她的深情與哲思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