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文合集八篇

來源:文萃谷 3.11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散文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散文作文合集八篇

散文作文 篇1

你始終出現我夢裏,愛你愛的那麼神祕,想你的時候,感覺是那麼的甜蜜,就像春風掠過心底,我許下心願在心裏,就這樣一直陪伴你。

總想從你含笑的眼睛,讀懂你捉摸不透的心,沉醉在你甜甜的笑容裏,終究沒能留住你的心,多少生如夏花的約定,總在燦爛過後,默默地凋零。少女的心,忽陰又忽晴,像無憂的風伴着伴着善變的雲,那一場忽如其來的雨 ,算不算是你最後的決定,少女的心,若遠又若近,在最真的夢裏藏着最幻的影,那一段來去匆匆的情,多年以後還留在我夢境 。多少次我一直問自己,到底我有多麼的愛你,孤單深夜裏,夢的全是你,愛你讓我忘了我自己,有時候我真想忘記你,陰暗的天空 下起了大雨,我的傘下為何不再有你,我放下了所有卻放不下你,因為你就是我生命的唯一,自從和你相遇,就把你放心裏,期待和你永遠在一起,我失去什麼也不願失去你,只想日日夜夜守護着你,未來的日子裏,身邊有我陪着你,為了你寧願犧牲我自己。

也許,是我的浪漫你不懂,也不想去懂。此時,我不再去想,也不再去張望,我只能靜默地守着我的身影,懶散地欣賞着那隻孤獨的海螺的足跡,被海水淹沒掉又清晰地劃出,那歪斜着身子的海螺隨着浪花搖擺着遠去,似乎將我的幻想和期待的夢花都平鋪在它的身上,讓它將我的心思都駝到海洋裏,真正地成為油彩的靈性,成為海的女兒的唯一。我尋處不見自己的影子,也丈量不出天國的距離,我傾斜着思緒,幾次想刪除我的文字,淺薄的文字拼湊,可是我不忍心這種淺薄的努力成為殘影下淹沒的花瓣,希望每一個冰片文字帶着淺薄的思緒能珍惜自己的今生,你不需要容顏,依然美麗,你不需要描摹,依然魅力不減。

浪漫在那個月色無聲的夜晚,是命運主宰了幸福的去向,也是去向主宰了命運的魂魄,你的笑聲漸漸的遙遠,那遙遠的聲音將你的身影漸漸的送去,看着你悄悄離去的身影,似乎有一種歎息哽咽住了我的喉嚨,難道這就是你送給我的幸福,永遠的不再見面,永遠的隔離,永遠的以思念來完美兩個人的孤寂的幸福,來符合那種殘缺的愛情完美的故事。輕輕推開心房的大門,將心門之外流浪的雲彩聚集起來,而散落下來的雨水,卻還在努力地映襯着沒有陽光的天空,等待着陽光的愛撫和光彩,這是怎樣的痴情於等待,就好似向日葵的臉一樣,無論太陽走到哪裏,它們的頭就跟隨着轉到哪裏,這又是怎樣的自然而自願的循規蹈矩。

等你,我等了那麼久,花開花落不見你回頭,多少個日夜想你淚兒流,望穿秋水盼你幾多愁;想你我想了那麼久,春去秋來燕來又飛走,日日夜夜守着你那份温柔,不知何時能和你相守,就這樣默默想着你,就這樣把你記心頭,天上的雲懶散的在遊走,你可知道我的憂愁,就這樣默默愛着你,海枯石爛我不放手,不管未來的路有多久,寧願這樣為你守候,永遠為你追隨……

散文作文 篇2

有個朋友曾經問我:所到過的地方那裏最浪漫,那裏適合倆人牽手去的地方。其實,浪漫不在那裏,而是在於你是否有浪漫的情懷。

如果要説浪漫,最佳的選擇應該是鳳凰古城了。古城到了夜晚,迷離的夜色,沱江邊飛檐翹角的吊腳樓泛着古意。酒吧不時傳來音樂聲,如夢幻般摩沙着古城的夜空。

聽着古韻的絲竹,看着煽情的文字:“守望古城,帶我走吧!”讓我深深地愛上這裏。這裏是放鬆心情的地方,是我尋覓了多年,曾經在夢境中出現過的城垣。是廊橋遺夢邂逅的開始,也是把往事的記憶遺留在這裏……古城到處都飄動着浪漫的氣氛。

到古城來,一定要帶上心愛的人,在小橋上緊牽愛人的手,小心翼翼地過橋。可以領着心愛的人到酒吧喝上一小盅,也可以隨着音樂而起舞。入夜,站在江邊,江邊三倆人在放河燈,河燈在夜裏閃爍。它載着祈福和心中的祝願緩緩的流淌着……

我醉了,沉浸在古城的風月之中。不時徘徊燈火闌珊中的古風庭榭,流連月光傾瀉下的小橋流水;使人油然而生一種遠離塵囂的感覺……

還來不及把夢的思緒攏回,古城已漸漸的遠去。總期盼有什麼方式把我純真的夢定格下來,即使若干年把她翻閲的時候,依然清晰可辨。總希望在夢的路上留下你的身影,可是夢漸漸的遠去。

多少次想把夢和魂一併焚燒,化作一縷青煙。因為不能污染古城的浪漫,那麼只有把你放在沱江邊,讓沱江的水把塵世的浮華沖刷。

散文作文 篇3

聽見冬天的離開,我在某年某月醒過來。我想我等我期待,未來卻不能因此安排。

學者大人應該有的動作,翻來覆去像是讓我退縮。14歲的我。

十年寒窗,是古往今來每一個學子不想經歷去不得不經歷的事。古代,為了考取功名,飛黃騰達。今天,莘莘學子依然為其不斷追求。不辜負家長的期待,老師的厚望,為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我們這個年代的學生早已被得滾瓜爛熟的一句話。

可想而知,我們的壓力之大。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早就知道了的,感覺的確有用。諸如作業之多,不免會生出厭惡之情,卻又逃不走,躲不過,硬着頭皮寫下去,竟在寫完時發現,作業的碉堡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難以攻克,其實是在自己嚇唬自己罷了。

遊樂園裏的木馬。木馬,本是沒有生命的,只因為他們旋轉了,他們才被賦予了生命。之所以有人壓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才會旋轉,才能賦予生命。我們正如這木馬在不停的旋轉,不停的成長。有了壓力,我們才會成長。

但我們也並非木馬,我們是有思想的“人”,我們會感到煩悶,會感到孤單。我們要學習,我們必須承接壓力。正如發芽的小草要隨時迎接風吹日曬,雨打霜凍,小草不會退縮,會蓬勃的生長。雖然有一部分經歷不過這些磨難,但並不代表他們無法永遠經歷這些磨難。於是就有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樣的千古名句。

我看見天空很藍,就想你在我身邊的温暖,生命有太多遺憾,人越成長越覺得孤單。我很想飛,多遠都不會累,才明白希望越高爹的會越痛,我很想飛,在我的天空飛~~~才知道要一直勇敢。偶爾哭紅雙眼,我依然會了解,我温暖的笑臉還一如從前。

壓力是一種動力,不要把壓力當作一種壓力,要當作成長的一種動力。

散文作文 篇4

《匆匆》是朱自清寫的一篇散文,作者通過吃飯、洗手、遮挽、睡覺等日常生活細節來説明了時間在不經意間一去不復返了,表達了朱自清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歎惋和思考。

看完這篇散文之後,我的腦海一片空白。或許,我的反應和朱自清是一樣的。我常常認為,人的一生很長很長,為我們的時間有很多很多,可是,悄悄地算着,人的一生不過最多三萬多天,現在,已有四千多日子從手中消失了,到現在,我連時間的半點影子都沒瞧見。舉幾個例子吧:童年生活的美好時光已從我們身邊溜走了,不知道多少時候我們沉浸在童年的無限美好之中;我們曾見天真的以為,長達六年的國小生會很久以後才結束,這不,一眨眼,我們便站在了國小生涯的盡頭了……我也常常在想,時間到底逃去了哪兒?是風兒把它吹到了天涯海角?還是雨滴把它灑遍了四方?還是薄霧將它帶到了某個地方……不知不覺中,時間又在我的遐想中流失了……時間總是那樣留不住,停不住。它伸出無形的'雙手,冷漠的將日曆一頁一頁地往後翻,人們無論用任何力量都無法鎖住這雙手。不管是面壁十年或是曇花一現,在它手中,只是輕輕的一瞬間而已。

時間這條長河,無人能控制它永恆的流動,天地宇宙是它的流域,浩瀚人心是它的河牀。該去的留不住,該來的阻止不到!由此可見,時間是多麼的短暫與寶貴啊!

時間長河緩緩而飛速地流動着,於是——玩耍的時候,日子從笑聲中溜去;寫字的時候,日子從筆尖流過;看書的時候,日子它靈巧敏捷地從一行行字中穿過;跑步的時候,它又隨着輕快的腳步奔遠了…… 時間總在不經意間中消失了……就如朱自清的感慨吧!——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我不知道,人們是怎樣看待時間的!有的人不放過一分一秒,努力闖出一番大事業來;而有的人呢?常常沉迷於網遊、賭博中,浪費着自己的花樣年華。前者是真正想在有限的時間裏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才會如此珍惜時間;而後者,是完全沒有意識到時間匆匆無影無聲,所以,才會沉迷於其在無法自拔!

時間帶走了人生的每一場片段,使記憶漸漸模糊。每當

想起哪場片段時,只有在記憶深處慢慢摸索了。有時候,不知怎地,我也總是莫名其妙地想,當時間如《匆匆》裏所描述的一樣來無影去無蹤時,當我們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幹許多有意義的事而珍惜時間,一切,會不會,只是剩下徘徊中的匆匆無影無聲呢?……

散文作文 篇5

鄰居爺爺名字叫成柱,記憶裏是胖胖的身子,胖胖的臉,大大的眼睛只有,據説另外一隻是小時候因為嘴饞,自己去掀正在火上蒸着的饅頭鍋,鍋蓋邊滴出來的水進到了眼睛裏,眼珠被燙流了,所以那隻眼沒有了眼珠,只有深陷的眼皮。也因為這個,幾代的小孩可能都知道這位成柱爺爺,因為他的名字經常會響在孩子的耳邊,母親都會説,小心點,離鍋遠一點,燙到了就變成成柱爺爺的眼睛,眼珠流掉很痛很痛,還難看。所以鍋裏的包子饅頭快熟的時候,我就遠遠的站在牆的一角,眼睛盯着那口大冒狼煙的鍋,是迫不及待,也是把娘危言聳聽的話,反覆掂量,反覆想象燙到眼珠流掉是怎樣的疼痛,想到成柱爺爺。

成柱爺爺,在我最早記憶裏是個小老頭,堂屋偏房加起來好多間,房子多,地皮也多。除了很多房子佔用的地皮 ,還有很大的一個棗樹園子,還有莊基加棗園子前面的很大的一個葦子坑。小時候我還見過洗洗長長的葦子上頂着白色的葦須呢。

成柱爺爺有這麼大家產,我的記憶力就他一個人,家裏沒有奶奶,更沒有小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娘跟我説,爺爺曾經有過一個老婆,可是後來不知咋的不跟他過日子就走了。

之前我曾經寫過,成柱爺爺在我兒時記憶裏,炒菜特別的香,吃起來也好吃。很多個爹孃下地晚歸的傍晚都是在他家裏吃的飯,有時候也會睡在我家沒有的放在街門下的竹子牀上,等娘回來再抱回去。

長大了,就很少去成柱爺爺家中,那些讓我感覺很神聖的多多房子,也變得老去了,用土坯與泥巴堆起藍轉包邊的房子也顯得很舊很矮了。還有門也顯得很小了。當然成柱爺爺也顯得老多了。

成柱爺爺,總是樂呵呵的。多次聽他在街頭閒談時對鄉親們説,他絕對不會像老李,老張想不開時喝農藥,上吊死掉的,有啥過不去的坎,我這一隻眼睛還沒看夠世界呢,成柱爺爺還説他娘給他算命過,能活到八十八呢。

可是成柱爺爺的死,卻是很悲慘的,是很可憐的。

那一年我都上國小六年級了,那是一個剛進入秋但夏未退去的秋老虎天的日子裏,聽説那一邊成柱爺爺七十七歲。幾天沒見成柱爺爺揹着雙手溜達街頭了。聽大人們説成柱爺爺生病了,可能是腦血栓,癱瘓了,不能出門了。

成柱爺爺的妹妹來看他,要送醫院救治,可是早就定好的管爺爺養老送終的遠方侄子不同意,説在家找個醫生輸幾天液就好了,平時都沒生病過,沒什麼大不了的。老妹妹畢竟也上了年紀,自己身體都不好,如果住進醫院白天黑夜的侍奉也吃不消,所以就沒堅持。

成柱爺爺雖然人不能走,可是不是肚子裏的病,還是跟好的時候一樣大碗吃飯。

老妹妹有事一走,輪到遠方侄子照顧了。他們一家人也會每天買了吃的拎過去。出來的時候就把街門鎖掉,説是怕家裏沒人丟了東西。

直到有一天,成柱爺爺家裏有人吵架,人們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原來爺爺家的門一鎖,鄰居都不好再進去看了。只有爺爺的那個相好的不放心,偷偷的從爺爺的破牆頭爬了進去看看爺爺。

不巧被爺爺的侄子發現了,老太太在喂成柱爺爺吃飯,爺爺狼吞虎嚥的吃着,還用不太清楚的話表示這幾天根本就沒吃過東西。侄子一見惱羞成怒,就罵老太太不要臉,這麼大年紀了還不嫌害臊找野男人。。。。。

老太太也不示弱,説侄子心太黑了,為了早點得到遺產,居然要餓死這叔叔。

後來有人捎信給他的老妹妹,老妹妹來了,證明老太太説的是真的,那個遠方侄子夫妻,每到吃飯的時候就會,拿着東西送過去,但是飯是放到桌子上的,身體不能動彈的爺爺,怎麼能吃得到。屋子的角落裏還有一隻乘着倒了很多次的飯的塑料桶。

老妹妹餵了老哥哥一次飯,油條吃了三根,麪條吃了一大碗。老妹妹又被侄子趕走了。

第二天成柱爺爺走了,永遠的走了。

侄子説是添了新病突然沒了。可是鄰居們能猜出點什麼了,他們説爺爺是幾天沒吃東西,一下子吃那麼多撐死了。

不管怎麼樣,成柱爺爺離開這個世界了,還沒活到八十八,今年是七十七歲呢?是算命先生瞎蒙呢?還是算錯了?還是她的媽媽記錯了?怎麼就相差十一年的壽命呢?

這是一個孤寡老人的命運,這不是單一的例子,這是很多孤寡老人最終必須的結局。無奈呀,誰讓他們沒有妻兒老小呢?誰讓他們不是為國立功的功臣呢?儘管多少老人不都是活活餓死,可是每個村子數數這樣的孤寡老人有幾個不是類似結局?

這僅僅是繼承者的狠心不仁道嗎?政府有沒有真正的為這些最底層的弱勢羣體想個法子呢?

什麼敬老院,老年幸福院蓋了幾年,住進去沒有,住進去的又是什麼樣的人?

如此生命的結束,算不算謀殺,還是要冠冕堂皇的找個理由這是自生自滅呢?還是把責任推卸到當事人那裏誰讓你沒出息沒有生兒育女呢?

散文作文 篇6

那是一個黑色的日子,爺爺在宜昌被診斷為肝癌晚期,我們被醫生告之他老人家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整個家中被籠上了一層陰霾。

昏暗的燈光下,我看到爺爺曾經明亮的雙眸里布滿了血絲,似乎是準備宣佈一個重要的決定,他的喉結上下移動着,用不大但是異常堅定的語氣説到:“我要回湖南!”爺爺的故鄉在湖南,他在那方土地上生活了五十多年,那裏有他所有的青春記憶,前些年他是為了照顧我,才離開了故鄉,來到宜昌的。爺爺説:“離開老家十多年了,我也該回去了。人和樹一樣,總是要落葉歸根的。”

第二天,我們全家一起,陪着爺爺回到了湖南老家,爺爺每天都是清晨早早起牀,很晚睡覺,搬來一把躺椅放在老屋前,坐會兒、躺會兒,仔細而安然地看着周圍的事物,偶爾和村人聊幾句,從日出到日落,到滿天星辰,那樣地關注着一切,彷彿要把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映在眼裏,永不忘卻……

有一天,爺爺説:“我感覺到我的日子不多了,我想最後一次到村子裏各地去轉轉。”於是我扶着爺爺出門,他帶着我走到了一塊山坡地上停了下來,他看了看周圍的山林,看了看遠處他和奶奶住的老屋的方向,緩緩地對我説:“乖孫女兒啊,你記好了,這片山是村裏分給咱們家的,這山上的樹都是我和你奶奶年輕時候栽的呢,我以後走了,你們就記得把我埋在這兒啊……”他語氣平靜,感覺不到一絲哀愁,我卻失聲痛哭。霎那間,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根?“根”就是你今生無論走多遠,無論經歷怎樣的兜兜轉轉,你在心中最牽掛而最終都會回來的地方。

爺爺最終還是離我們而去了,我們遵囑將他埋在了指定的地方。悲傷的嗩吶吹起了催人淚下的別離曲調,那樣嗚咽、哽塞。墳旁有一棵大樹,樹葉正一片片離開它所留戀的枝頭,隨風飄落卻最終落在了大樹的腳下,如此情形讓我更明白了爺爺對於自己歸宿的安排,那就是一種綠葉對根的情誼!

散文作文 篇7

“咚”一聲鐘響,似是從那模糊的遠方傳來,又似是從心底傳出,這似乎不僅是聲音,還是一股意境,如洪鐘,如流水,似剛似柔,或許,這便是“禪”。

中年時期的林清玄曾出過家,不知是什麼原因,但我認為,絕對不是林清玄自願的,沒人會願意去當和尚,或許是被逼無奈,或許是厭倦凡塵。總歸是有原因的。但這也造就了林清玄那充滿着韻味的文章。

林清玄的散文,或多或少,都是帶了點悲愁的情緒,是我的理解出了問題嗎?恐怕不是的,為什麼那麼多僧人,不跳出來寫這些文章,恐怕是因為對滾滾紅塵徹底無望,便轉身遁入空門了吧,或許看透了一切,但對我們還抱有希望,便拿起筆,寫出一篇篇文章,由此來拯救我們,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人。從這點來看,林清玄散文帶來的憂傷之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這是,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林清玄先生可能是有心,也可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但無論如何,至少讓我明白了,我們所行走的世界,是有很多沙子的,雖然是我個人理解,但這,便不正是讀書的真生意義嗎?

一篇《放生的麻雀》講的是作者在林間走過時看見地上的麻雀屍體,經瞭解得知這是近期剛被人從籠中放出,因為忘記了飛翔的動作或是失去了一顆想飛的心,從而落在地上餓死,冷死。很顯然,所有人都能看出,作者在這將麻雀比成我們,而籠子又比做成了什麼呢?是囚禁我們思維的阻礙嗎,我想不是的,這籠子,指的便是那些千篇一律,毫無意義的生活,這會使我們忘記了拼搏,忘記了如何熱血的向前進取!受到了世俗的影響,受得了世俗的囚禁,受到世俗的思維,受到了世俗的行為,如若再不行動,便會像這可憐的麻雀一般,默默的在林間滅亡。

一篇《更恆久的價值》告訴我們,什麼是價值--用的久嗎,實用嗎。追潮流,追時尚,舊東西什麼的,統統拋掉,這便是現在人們的思想,這不也是受到影響的一種嗎?

文章不同,卻同樣有一種看破了一切的無拘無束,林清玄並不指望我們能夠跳出紅塵,這是不可能的,光明在前方,世間路要走,無拘無束的走下去。

散文作文 篇8

很多年來,遲子建作為一名小説家頗受文壇重視和關注,遲子建散文讀後感。但當我讀完《假如魚也生有翅膀》後,我認為遲子建也是一個十分優秀的散文家。

《假如魚也生有翅膀》全書分六輯,共73篇散文。自序是一首《致愛人》的詩。“你離去了/從此環繞我的河流/就是兩條了……”這悽傷優美的歌,彷彿以里爾克式痛苦召喚人性復歸神性的語言,青銅般地唱起了序曲。我把她寫在第一輯《春天最深切的懷念》裏的篇章,視為通過語言而進行的一種很內在的心靈歷險和疼痛。的確如此,遲子建在愛人出車禍去世後,經歷了“最殘酷、黑暗、絕情”的日子。那日子儘管悲痛,但遲子建是堅強的。為此,她有了對生命無常的更深切的感悟和對親人刻骨銘心的懷念。當然除寫愛人的篇章之外,遲子建在此書所涉及的題材頗廣。其中有對童年生活的追憶,對出訪國外的隨想,對小動物的遐思,以及閲讀札記和寫給同行的印象記。通讀全書,你會呼吸到一種大自然與作者和諧之美的氣息。比如:《中國北極的天象》、《女人與花朵》、《魯鎮的黑夜與白天》等,既以女性獨特的視角,闡述了自然萬物的生長與變化,又道出了人在大自然中滄海一粟的哲理。

遲子建是才華橫溢的女作家。她在寫小説之餘所寫的散文,是真情的流露。讀者很容易用心靈去感覺、觸摸、溝通和接近一個真實的她。她是孤獨的,又是安靜的。她唯一的嗜好是創建精神之塔。她説:“創作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消蝕的過程,讀後感《遲子建散文讀後感》。我們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消蝕。” 遲子建寫作就是渴望一種生命的超越,一種整個人生境界的昇華,一種寒冷中的燃燒。她的長篇小説《滿洲國》是這樣,這部《假如魚也生有翅膀》也是這樣。該書第二輯《時間怎樣地行走》等22個短文,便是她寫得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所謂:“辭達而已矣”也。

《會唱歌的火爐》是一篇描述作者少年時代,在大興安嶺度過的時光。它讓讀者跟隨着他們姐弟三人,推着空車上山拉柴火。“那裏生長着的鮮樹,比如落葉松、白樺、樟子鬆是絕對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樹,只有枝椏縱橫的柞樹和青色的水冬瓜樹。冬天的時候,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氣温,是司空見慣的。”這篇散文以大興安嶺寒冷的冬天為背景,寫出了在艱難生活中親情的温暖。

文中説:“在山裏呆得時間久了,我和弟弟都覺得手腳發涼。父親就會劃拉一堆枝椏,為我們籠一堆火。潔白的雪地上,跳躍着一簇橘黃的火焰,那畫面格外地美。我和弟弟就湊上去烤火。因為有了這團火,我和弟弟開始用棉花包裹着幾個土豆藏到懷裏,帶到山裏來,待父親點起火後,我們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當火熄滅後,土豆也熟了,我們就站在寒風中吃熱騰騰、香噴噴的土豆。”也許正是因為小時候有這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時光,遲子建的筆底便有了東北風景的蒼茫與壯美。

《木匠與畫匠》是作者愛人去世後,裝修新居時的隨感。遲子建的散文大多與童年生活有關,這篇也不例外。她説:“童年的時候,我覺得木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我們那時用的傢俱,哪一個不是木匠親手打出來的呢!想着木匠能讓椅子長腿,能讓桌子鑲上抽屜,就覺得他們是有道理牛氣的。”

倘若你縱觀遲子建的這本散文集,你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風光的融融暖意,可以體會到一個藝術家、文學家或思想家的成就最終都是孤獨所取得的成就。孤獨的堅守,才能創造精神之塔。拿《莊子》的話形容,則是“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遲子建正是這樣一個孤獨的堅守者。因此在熱鬧的羣體中,她特別醒目地擁有了她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