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是最美麗的語言散文

來源:文萃谷 2.7W

靜靜地面對着電腦屏幕,一口氣讀完了簫陌先生的散文《啞巴姥姥的酸棗樹》。立時,一個生活在鄉村、活躍在農家小院的農家啞巴老太的形象呈現在眼前……

堅守是最美麗的語言散文

這篇散文結構嚴謹,段落分明,素材的運用、取裁張馳有度、繁簡得當。語言樸實精練,運筆流暢自如,刻畫生動形象……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藴和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隨着作者的娓娓道來,我彷彿跟着作者走近了他的童年時代,走進了養育她母親的那片黃土地,走進了啞巴姥姥直到終老的、長着那棵酸棗樹的小院。

在那破敗在農家小院裏,我看到了這樣一位老人:她永遠都是踮着裹成粽子樣的小腳,在低矮的院牆裏忙碌着。枯瘦乾癟的臉如一枚深秋裏風乾的棗子,高興的時候會咿呀咿呀的笑……看到這裏,也讓我同樣想起了纏着裹腳,在故鄉小院裏操勞了一輩子的孃親,我不由得潸然淚下了!

行文至此,作者極巧妙地緊緊圍繞着啞巴姥姥院中的酸棗樹做起了文章,“只要我們靠近那棵掛滿酸棗的樹,啞巴就會揮舞着一把破舊的鐮刀踮着小腳飛也似的奔過來,有時候嘴裏還會大聲的吆喝着,啊哦啊哦的聲音,急促而尖鋭,就像是在轟趕着一羣小雞仔”。幾句短短描寫,便把啞巴姥姥敢愛敢恨、可親可敬、正直不屈、純樸善良的性格躍然屏上。福樓拜説“不論一個作家所要描寫的東西是什麼,只有一個名詞可供他使用,用一個動詞要使對象生動,一個形容詞要使對象的性質鮮明。因此就得用心去尋找,直至找到那一個名詞,那一個動詞和那一個形容詞。”無疑,簫陌先生做到了這一點,無疑,這段描寫是成功的。這也為啞巴姥姥這一文學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啞巴姥姥儘管不會説話,儘管身體有殘疾,但她就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廣大鄉村婦女的一個縮影。生兒育女、相夫教子、伺侯公婆、操持家務、春播秋種……最終無怨無悔地慢慢終老,最終化作一粒塵埃,迴歸那片生於斯長於斯的黃土地。你看啞巴姥姥,她“從三十歲就守寡,一個小腳的婦道人家硬生生拉扯大了四個兒女,娶的娶嫁的嫁,老了還是剩下一個人”,最終不也只能守着那棵自己栽種的酸棗樹艱難度日,直至撒人西去?

從文章中不難看出,倔強的啞巴姥姥寧願得罪鄉鄰,也不讓那些偷棗的孩子靠近半步。如果把這單純看作是啞巴姥姥的摳門、小氣,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這正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啞巴姥姥的大方,你看她不是“用枯枝樣的手費力的扭開玻璃瓶的蓋子,一股帶着濃郁酒氣的'棗香味兒就撲了過來,看着我使勁的吸着小鼻子,啞巴遞給我,皺皺的核桃皮樣的臉上是難得的笑容”,使童年的作者“抱着滿滿一罐酒棗,跟着姥姥慢慢的往家走”去嗎?酸棗樹在啞巴姥姥的心中,已不再是一棵普通的樹,這是她心靈的故鄉,是精神的家園,是一種心靈的圖騰和支撐。誠然,她不會説話,但卻用無聲的行動,真真切切、義無反顧地詮釋着她心中的信念、理想和希望,這是她對世間一切美好事物,對人性的一種默默堅守!

由此,這使我聯想許多,當今面對一個變革的時代,人們面對着各種各樣的誘惑,作為處於這個時代的人們,每個人是否也應從啞巴姥姥身上學到些什麼呢?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理應用良知、人性、勤勉,堅守住自己心中的那片淨土!

誠然,這篇散文也存在着某些瘕疵和不足。如整篇而言,着墨還較平淡,重點段落敍述尚顯浮淺、粗陋,有的地方交待不甚清晰明瞭。在語言運用方面,個別地方不夠準確、精練。總之,借用一句老話,瑕不掩玉,我認為,這篇散文確屬一篇不可多得、散發着濃厚生活氣息的好作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