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心情散文

來源:文萃谷 1.8W

端午的心情

端午的心情散文

端午節,應米舒老師之邀,和幾位文學同道好友聚會聊天,聊文學,歷史,民俗.....頗為快意。米舒老師一直強調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這對我的讀書與寫作都有極大的啟發。他發表過一千多萬字,是通俗文學的名家,是獲得過韜奮新聞獎的優秀編輯家,但他依然謙遜低調,為人平易正直,讓人感佩,實乃謙謙君子也。

回程時經過長寧民俗博物館,得一意外驚喜,那裏正在搞慶端午民俗活動,包粽子,編織香包,做香囊,玩遊戲,還有“龍舟”,很是有氣氛,尤其感動的,是發現了“屈原”。他在人羣裏走來走去,也是想回到人民羣眾中吧。

這兩日,讀了一些關於端午的詩歌和散文,它們和粽子,菖蒲,艾草,香囊等一樣,都慢慢化成了我精神的營養。現代詩比如大衞的《懷鄉》,谷禾的《端午,懷念一個人》,敕勒川的《端午》,張琳的《前世》,韓玉光的《九歌.汨羅江》。尤其是張琳的`《前世》,最讓我感動,典雅而深情。古典詩詞比如,李之儀的《南鄉子.端午》,楊無咎的《齊天樂(端午)》,劉克莊的《賀新郎.端午》,蘇軾的《浣溪沙.端午》,王之道的《南歌子》,歐陽修的《漁家傲》,王充的《滿江紅.端陽前作》。尤其是王之道的《南歌子》,我極喜歡:

南歌子(王之道)

角簟橫龜枕,蘭芳掛艾人。

一尊菖歜泛清醇。

好在佳人如玉,映長春。

冰徹杯盤瑩,香和笑語薰。

蓮花衫子入時新。

掛起南窗一榻,晚風清。

讀之,彷彿齒頰生津,內心清明而温暖也。遂也把自己昨日隨手所寫之句貼在這裏共温也。

《又是端午忽然裏》

又是端午

艾草總要插上兩根

雄黃酒沒有,黃酒就喝上一點

不去汨羅,不去賽龍舟

屈原總要懷念一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吶

長太息以掩涕兮吶

沒有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的勇毅

就好好做個順民

劃個小舟

看看蘆葦

還有蘆葦裏的愛情

或者 釣釣魚 遛遛鳥

養養花 皆是美妙的事情

像姜子牙那樣是不容易做到的

當然

如果一場暴雨來襲

你也會生髮太多其妙

例如

去復旦大學

在雨中抓到一條紅鯉魚

就不是玩笑或傳奇

其實

我也看到了

站在你身邊的愛情

所以 別説你的青春無聊或

無悔

用了心的

都是美麗的

如果實在不願出門

那就宅成一個雕像

把屈原伍子胥曹娥

都紀念一番

等有一天你去了汨羅江

錢塘江和曹娥江

你就會多一份親人般的親切

那些游魚一定會來問候你

背誦幾首關於端午節的詩吧

像個詩人的樣子

搖頭晃腦不必

長袍馬褂也不必

不歎息

也不無聲無息

至少這一天

你不是生活的機器

你跑步的心

開始步行 可不可以

事實上

完全可以

就這樣

就很美麗

當讀一些端午的詩文,不讀一種學問,而讀一種傳統情懷的時候,節日就有了特別的意義。於是在生活的細節裏就往往就有了主動的探尋。

昨晚黃昏,晚飯之後,就帶着小寶去菜市場買艾草和菖蒲,那個賣這些的阿婆很有耐心的和小寶講着它們的象徵:你看着菖蒲像不像一把把劍呢?,像,很像。它們是能辟邪的。噢。艾草可以驅蟲驅蛇。恩....我想這樣的對話比我講無數遍屈原的故事要有意思的多。回來後我很隆重的把它們綁在了大門上,一方面我是想讓小寶記下今天的對話,更進一步的,我越來越覺得“多識植物少識人”的重要。

自己的少年生活是粗糲的,對於端午的真正認識也是來了江南之後,我不曾有過於丹那樣的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包粽子分享粽子的喜悦,那時候也吃粽子,母親也煮鹹鴨蛋給我們吃,但一點也不隆重,很多時候,我和哥哥在節日裏是在水田裏勞動的。

現在我越來越重視端午,一個是因為氛圍好了很多,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文學,因為詩歌,因為屈原。我的讀書與寫作不能只是紙上談兵,還是需要真實的歷史知識下的人文感覺,還需要對生活細節的理解和提煉,所以詩人大衞舒婷鄭愁予等在洛陽師範學院搞活動提倡在端午節設立詩歌節我是舉雙手贊成的。

當然,端午節需要紀念的人還有很多,例如伍子胥,例如曹娥。這些人身上都有我們民族特別優秀的美德,需要我們傳承之光大之。我們可能不能把日子過程一首詩歌,但至少,我們在這一天,可以在懷念先人的時候,讓我們更堅定要過好自己心靈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