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中師情散文

來源:文萃谷 1.09W

三年的中師學習畢業後,同學們走出校門,踏上了工作崗位,那時也就20歲上下。畢業10年班級曾聚會一次,也許工作繁忙,也許尚不覺得同學之情有多深,只來了一半。一晃30年了,年到半百,見面機會漸少,聽説再次聚會,個個興致很高,都想看看彼此。

濃濃中師情散文

聚會地點在母校,昔日的校園轉給實驗國小後,幾乎全部重建,好在還保留了最後一學期所用的一幢樓,曾經的教室就成為我們相聚的場所。每個人都在記憶中努力搜尋,試圖還原當時的情景,回想那食堂、宿舍、琴房、禮堂,乃至那口井。歲月不饒人,已在我們這些青春年少、略顯稚嫩的臉上,刻上了道道皺紋。有的已認不出;有的雖認識,但一時叫不上名字。冬日的暖陽透過玻璃窗灑滿教室,泛着融融春意,更添無限温情。班長用原來的學號點名,一下子把我們拉回到學生時代。翻看着精美的《30年中師情》紀念冊,記錄了三年的師範生活和這些年間每個人的變化,圖文並茂,往昔歷歷在目,十分珍貴。班主任更是煞費苦心,精心製作了專題片,一幅幅泛黃的照片訴説着悠悠往事,一個個懷揣舊夢的場景縈繞心田。片中還採訪了幾位同學,回憶起那段歲月的酸甜苦辣,有美好的記憶,也有生活的感悟,無不為之動容。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為了發展基礎教育,會考後,第一批錄取的是中師,而不是現在的重點高中。所以,這批人都是成績佼佼者,把優秀之人培養為國小教師,但也破碎了許多人的大學夢。改革開放之初,農村還是較為貧困,父母拼命勞作,供子女讀書,目的就是期盼子女早日跳出“農門”,不再種田。因此,能考上師範學校,成為“國家户口”,簡直就是喜從天降,父母的`心願終於實現,整個村子也為之沸騰。如今30年過去了,絕大多數同學還堅守在教育一線,也有的當上了校長,大家幾十年如一日,為了教育事業,始終心存那份執着與信念,辛勤耕耘,默默奉獻。

看完專題片,每位同學作簡短的發言,回首往事,爆料趣事,從苦練“三字一話一琴”(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普通話,風琴)基本功的過關,到學洗衣服、縫被子等生活技能。男同學回想最多的是吃不飽,因為上師範以後,國家供應糧食和生活費,但當時正值長身體,每月28斤米根本不夠吃,時常感覺餓。難得回家一次,因家境較窮,也沒給零花錢,只是帶一點吃的東西。雖然一再要求發言時間控制在兩分鐘,或許是當年的生活太值得懷念,或許是這個年齡更容易懷舊,個個如數家珍,意猶未盡,不覺已過正午。

聚餐是少不了的,按上學時的小組入座。班主任作了簡短的開場白後,開始相互敬酒,送上誠摯的祝福,人人興致勃勃,連我不勝酒力之人,也開懷暢飲。喝到情深處,有的同學高歌一曲,直抒胸臆,每一句歌詞是那麼親切,每一節音符是那麼純真。大家心潮澎湃,三三兩兩,再次回味校園的生活和情誼。有的合影留戀,有的激動得淚花盈眶,彷彿又回到了青葱歲月。平時教書育人,要學生堅強,可此時誰也無法堅強,內心異常脆弱。一杯杯老酒、一首首老歌,似乎只有這酒、這歌才能代表此刻的心情,這是人生的盛宴,這是一場心靈之約,願時光就這樣靜止。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相聚的時分又如此匆匆。大家緊緊握手、相互擁抱,讓温暖與温馨不斷傳遞。一聲聲珍重,一句句祝福,同學們久久話別,依依不捨,期待再次重逢。

霜花始染鬢,我們已不再年輕。悠悠三十載,綿綿同學情。時光催人老,不老的是友誼;世事總在變,不變的是情誼;冬去春會來,同學情常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