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明珠隨筆散文

來源:文萃谷 7.11K

每當我徜徉在校園美麗的香樟小路,流連往返時;每當我沉醉在浩瀚的書山學海,怡情養性時;每當我獨坐在靜謐明敞的教室,刻苦讀書時,驀然回首,想象着七十餘年前的湖大風物。

麓山明珠隨筆散文

我是幸運的,得以進入這所歷史悠久、底藴深厚的大學學習。我喜歡這個詩情畫意的校園,她是如此婀娜多姿,又是如此生機蓬勃。一條香樟小路承載着莘莘學子五彩斑斕的夢想,寄託着遊子深深的故鄉情緣,繼承了千年來優秀燦爛的傳統。一所飽經滄桑的古老大學,即使風塵僕僕依舊容光煥發。春的明麗,夏的火辣,秋的繁華,冬的靜謐都集於這座校園之中。走過無數個春夏秋冬,這座校園就像服下了長生不老之藥,永葆青春。可有誰會想到,70餘年前的校園是怎樣一派觸目蕭條之境,硝煙、淚水、鮮血是代名詞,日本侵略者無情地踐踏着這美麗校園。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中國的舞台上開始上演一幕幕壯烈的歷史史書。作為長沙地區唯一一所國立大學,湖南大學很難倖免於難,這座千年學府七次毀於戰火,轟炸,西遷,再轟炸,那是外邦強敵強加給我們的永遠的痛。七十多年以前,日本轟炸機多次空襲長沙,摧毀校園,如秋風掃落葉般留下滿目瘡痍。學校着手西遷,將貴重儀器和珍貴書籍先行裝箱分批運出。然而,日軍不僅要踐踏我們的國土,還要摧毀我們的高等教育,湖南大學這座以嶽麓書院為前身的悠久的教育聖地首當其衝,圖書館被炸燬,珍貴書籍被焚燒,儀器設備被震毀……為揭露日寇摧毀我高等教育、屠殺居民的罪行,國立湖南大學向中外文化界發表了宣言,學生自治會和校友會發出快郵代電,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全國共有20家報紙予以轉載。湖南大學國外通訊工作團出版《The Student Voice》,寄贈世界學聯,以英、德、法、日四種文字向國外廣泛宣告,使各國人民瞭解日本侵華暴行,以及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引起國際間廣泛的同情與支援。1938年10月中旬起,湖大師生歷盡艱辛,分批到達辰溪隴頭堖。初到時,擠住幾棟舊房內,露天上課、吃飯。稍後,食堂、浴室、實驗室等次第建成。平整校區道路,安裝電燈、電話各項設施,雖則簡陋,漸臻完備。隴頭堖上,充滿了活力,成為戰時後方的大學城之一。

不難想象,曾經的湖大校園瀰漫着滾滾硝煙,耳邊充斥着悲愴的哀嚎之聲,曾經的教學樓被夷為平地。御書樓被炸燬,文廟大成殿被炸燬,孔子像被炸燬,整座校園都惶惶不安。然而那又怎樣,即使生不逢時也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這就是湖南大學,一棵烽火中堅強挺拔的樹。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開學府,濟濟滄滄。就是這樣一顆挺拔的樹歷經百年,矗立在麓山腳下、湘水之濱,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國之棟樑。經過戰火的洗禮,這顆麓山明珠依舊光彩熠熠,朗朗書聲穿越紅塵,槐市風騷不減當年。

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實事求是,敢為人先”,這是湖南大學的校訓,亦是它作為千年學府不可推卸的責任。湖南大學曾經遍體鱗傷,但仍肩挑教育乃國之根本的重擔。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學習西方先進科學,培養新時代人才,一直是她責任和信仰。華與實兮並茂,蘭與芷兮齊芳。湖南大學臨江而建,眺望日出,等待破曉的黎明,登高必自卑,望麓山雲海……

楚才蔚起,奮志安攘,振我名族,揚我國光。作為新時代學子,我們肩負着繼承聖賢之道,傳承華夏文化的崇高使命。我們這一代生活在偉大的復興時代,作為“恰同學少年”的當代青年,我們的責任與擔當關係着祖國和民族的未來。梁啟超説:“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到的.,我對於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於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於自己加一層責任。”

湖南大學秉持着從古至今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理念,以培養“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的優秀人才為己任,成為中國教育中一顆閃亮的明珠。時代要求我們負有責任和擔當,我們必將“九死其猶未悔”。如果説,我們的學校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那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就是雨露,如此方能使之盛開於羣芳之中;如果她是一艘遠行船隻,那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就是征帆,如此方能使之徜徉在海德懷抱。作為湖大學子,我們不僅要有紮實的知識水平,更要強化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提升母校形象,讓這顆明珠持續光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