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勵志魚優美散文

來源:文萃谷 7.39K

母親好魚,尤其鍾愛白鱗魚。每回節假日的餐桌上,白鱗魚這道菜更是必不可少。我懂事後,母親才給我講為啥對白鱗魚情有獨鍾。

母親的勵志魚優美散文

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們的生活還在温飽線以下,過年吃上魚已經算是奢侈的了,像名貴的白鱗魚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當時,村裏只有張大爺家過節能吃上白鱗魚。張大爺的兒子在縣城供銷社上班,每到節日都能帶些回來。

那時,誰家過年待客能借到張大爺家的白鱗魚,算是最榮光的了。既然是借,那就要還,所以,飯前主人總要紅着臉告訴一位年長的客人:魚要還的,不能破了身。

有一年春節,母親為了面子,待客時也借來了張大爺家的白鱗魚。那魚不知被多少人家借過,已經被油煎得硬邦邦了。但即使這樣,當魚放在鍋中油煎時,香氣還是瀰漫了整個小院。那頓飯,也許是母親忘了告訴客人,還是客人忘了這魚的特殊性,反正這魚是破了身。等母親發現時,已經晚了。

客人走後,母親守着被客人吃了一半的魚整整坐了一夜。第二天,張大爺不見母親還魚,上門來要,母親端出客人吃剩的魚,無言以對,萬分為難。張大爺不樂意了,不冷不熱地説:買不起就別借,吃不起就別逞能!

張大爺的話針刺般扎着母親的心。就在那一年,母親來到鎮上,非央求一位裁剪老師傅教她縫紉技術,受不了母親的`軟磨硬泡,老師傅收下了母親。在當時缺少勞力的家庭裏,母親的舉動,着實招來鄉親們的不少非議。但母親不管這些,即使地荒了,孩子們吃不上飯,也沒有動搖母親的學習的決心。

半年後,母親出師,回村開了一個門面,靠着加工和為鄉親們縫縫補補,招攬了不少四鄰八鄉的客户。年底,母親不但掙了不少工分,還有了不少零用錢。過年時,母親專門去了趟縣城,買回幾條白鱗魚,除了送還給張大爺兩條,我們家破天荒地也吃上了白鱗魚,成了村裏第二家過年吃白鱗魚的人家。

從那以後,白鱗魚成了我們家一道風景菜,也是一道“勵志菜”。母親怕我們吃膩了,想着法地做魚,其做魚的技術越來越好,做硬香酥可口,做軟入口可化。

每回看母親吃魚時若有所思樣子,我就想,如果不是當年借張大爺那條魚,母親不會以魚勵志,經營成後來極具規模的服裝廠,也不會拿魚説事,嚴詞誡訓,培養出我們幾個出息的兒女。

感謝母親,更感謝那條白鱗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