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到醍醐春近暮經典散文

來源:文萃谷 1.59W

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食用白酒的濃度在60度,一般低於60%以下,白酒的的品種很多,有白酒、紅酒、黃酒。又分甜酒、米酒、啤酒、青棵酒、山渣酒等等。酒,是糧食製成。酒在中國厲史遠久。酒在歷代文人墨客中是“相思之愁”。范仲淹的《蘇幕遮》中“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張先的《天仙子》中“《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宋祁的《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話照。”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又如晏殊的《清平樂金風細細》“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酒到醍醐春近暮經典散文

杜康,是中國釀酒業開山鼻祖,少年的杜康以放牧為生,帶飯進山,並將食物掛在樹上,常常忘了吃,有時找不到。一段時間後,少康發現掛在樹上的剩飯變了味,產生的汁水竟甘美異常,這引起了他的興趣,就反覆地研究思索,終於發現了自然發酵的原理,遂有意識地進行效仿,並不斷改進,終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釀酒工藝,從而奠定了杜康中國釀酒業開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為“杜康酒”。杜甫之為“杜酒頻勞勸,張梨不外求”的自豪,宋代理學家邵雍“吃一輩子杜康酒,醉樂陶陶”的絕唱。

酒,在歷代文人墨客中就是沾滿了憂愁味、想思痛,讓人肝腸寸斷、滴淚如血、不能自持。古代詩人借酒興詩,借酒揮墨。如杜甫的《杏花村》、李白的《將進酒》、陶淵明的《飲酒》。

酒,在當今社會中,酒多作為“交際喜慶”之寓出現在蒼穹之下,這和宋詞中“憂愁”意象,是對立的。而交際之中有很多是樂極生悲。

酒,為什麼不能把它當作《水滸傳》中“英雄豪氣”的意象那?我非常成在新文學中,酒成為一種“不醉的豪爽”意象,我認為這才是我們炎黃子孫的血脈。

酒,“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酒是人際交往的最好的潤滑劑。陌路相逢,一杯酒下肚,就算相識。三杯酒下肚,就是朋友。一場酒宴下來,就是老朋友。

酒,走進中國百姓人家由來已久的,凡事都可以和酒掛着邊,這裏不必介紹。因為喝酒又冒出多少英雄豪傑、大凡武林高手、忠義之士都與酒沾着邊,歷代的.文人墨客早就總結的非常完善了。因為喝酒鬧出的奇聞佚事也可以尉然成觀。半過世紀以來,喝酒喝出的社會問題也是不少,以前聽説俄羅斯的男人經常能喝得酩酊,鬧出很多國際新聞,中國人歷來講求剋制,不大能幹出什麼出格的事。近幾年來,中國改革開放,與世界接軌,什麼都跟洋人學了些,喝酒也一樣,外國人喝酒能幹出點事來,中國人一定能幹出點“明堂”來,而且乾的一定不會比別人遜色。這等讓我也有些自豪,畢竟這也能算做與國際慣例接軌了。哈哈

中國男人的交情,大多在酒台子上喝出來的。一桌子認識或不認識的男人湊在一起,幾杯紅白下肚,心頭熱了,性子猛了,肩一搭,手一勾,一頓吆五喝六,張三李四就都成了朋友。從古至今,概莫如是。君不見汪倫一句“十里桃花,萬里酒家”就誆來了詩仙李白,杜甫,陶淵明,還有鼻祖杜康,得美酒佳餚招待,杜甫不僅不惱,臨別還作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他。李白與孟浩然成為知交,“勸君莫拒杯,春風笑人來。”君若不飲酒,昔人安在哉。卻與杜甫疏離,固性格使然,“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感歎,也有老杜不好杯酒的因在。

中國男人的前途,又大多跟喝酒掛着鈎。你看領導的左膀右臂,哪個不是召之即來,來之善戰,戰之能勝的海量?沒有過硬的後台背景或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撐,能喝敢喝不失為寒士布衣們平步青雲的捷徑。

如今歌舞盛世,男人鬥強好勇的天性沒了戰場,酒桌轉作男人上演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舞台,自然女人便淪為秀色可餐的一道佈景。羞答答頷首輕言我不會,這是女人天經地義的權利。酒不醉人人自醉,你一口橙汁他一口茅台,男人既顯了紳士風度,又顯了超然酒量,不亦悦乎?可酒台之上也有例外,偶爾出個會喝酒的女人,用“海量”都測不出她的底兒來。若是宴請的領導帶了女助手來,你可要小心了,“扮豬吃老虎”十有八九是今晚上演的戲碼。等你酒過三巡,她那廂娉婷而立,上好的五糧液,一倒便是滿杯,不足半斤,也有三兩,先乾為敬,再拿着剪水的大眼瞅着你,你喝還是不喝?男人的出路不外兩條:要麼繳械投降,要麼集體趴倒。所以酒台上如果女將出馬,一般都是無往不利的。酒中女傑,男人是又敬又怕,女人是又羨又妒。卻不知,她的辛酸更甚於不得不喝的男人哪!

日前,在國內某論壇上出現了一個名為《美女灌酒!實拍某政府考察團酒桌驚人一幕》的帖子,説外省某區考察團到雲南省紅河州綠春縣考察時,當地政府熱情接待的同時還清來了酒店小姐陪酒助興,並貼出多張敬酒圖片為證。

燈火闌珊,杯盤狼藉之後,歌舞昇平之時。滿城繁華,處處衣香鬢影,燈紅酒綠。男人若喝得意猶未盡,需找個助興的節目,自然是KTV裏繼續瀟灑。大凡麥霸,多自我感覺良好,而非真的堪比天王。半醉半醒裏,十分得意也好,萬千不快也罷,都化作嘶聲竭力的一聲吼,不吼不男人,管它着調不着調。真正唱功了得的,倒不疾不徐,不慌不忙,眾人唱罷方登場,一曲震四方,足已。故而不論是酒台上雄風無敵還是縮頭萎尾的,到了這裏,便如魚得水,樂不思歸。

酒,走進了百姓人家,以酒助興,婚喪嫁娶,生兒育女,壽誕之期,喬遷之時,都少不了酒。即使平時,走親訪友,席間一壺酒,就能營造出來許多歡愉的氣氛來;清明時節,牧童遙指杏花村;重陽佳節,把酒話桑麻,別有情趣在心頭啊。酒的藴涵也是豐富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道出了一種情趣;李白《斗酒詩百篇》體現的是豪放,他主張“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詩仙彰顯的是灑脱,強調的是盡興;還是范仲淹高風亮節,雖“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仍然不忘抒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志。大家都會侃侃而談。

酒,作為一種食品、飲料、“助興劑”,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國人有一句諺語:無酒不成席。將酒在國人生活中的地位描繪得入木三分和淋漓盡致。三個字“不成席”道出瞭如果沒酒此頓美餐即使是山珍海味也會讓人味同嚼蠟而食之無味。酒,隨着歷史的演繹,已經被學者視為一種文化進入國人的生活中,酒在國人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的提高了。

中國人對酒情有獨鍾,古今因酒而留下的佳話佳句數不勝數。有“斗酒十千恣歡謔”的詩仙李白,他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豪情壯志傾倒了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有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一代梟雄曹操,他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讓人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奈對誰都是公平的。有甘願清貧,不為“五斗米折腰”把酒“隔籬喚舍翁”暢飲自家佳釀的陶淵明。有“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一生鬱郁不得志的詩聖杜甫,在窮困潦倒之時憂能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呼聲,景陽崗飲酒十八,醉酒經過崗時打死一隻斑斕猛虎。讓後人為之敬仰。中華民族的歷史可以説與酒息息相關,酒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也許酒文化由此而來。

筆者不是學者也不是專家,酒究竟應不應該作為一種文化筆者不敢妄言,暫時權且當作一種文化。在推杯換盞之際,在觥觴交錯之時,各種酒相就展示在眾人面前,通過酒品,人的真實品德就會無意地流露出來。也許一個人人品的真情流露和表現有時只有藉助於酒才能窺探一二。酒品之一,滔滔不絕的演説者。酒品之二,逢人必敬酒者。酒品之三,借酒撒潑耍賴者。酒品之四,只説不喝者。酒品之五,只喝不言者。酒品之六,喝了矇頭大睡者。酒品之七,滴酒不沾者。因酒識人,因酒品人。通過酒品,我們能夠看到一個人性格中的本來面目。

酒,可以使人陶醉於自然,樂以忘憂。酒,能使人沉醉,也能使人顛狂。酒,能使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而悟人生之真謗。酒,能使人精神豪爽,放蕩不羈,能使人抒發平生壯志和抱負。酒助其威,詩以助興,詩人因酒而使思想奔放,情感激怒出來。酒使詩人增加了無限想象,就有了許多千古絕唱的名句。

詩文使酒揚名。詩文存之,酒就乘風而來,詩文去之,酒就飄渺而去。文之巧也,總有許多顛言狂語,使人處於朦朧之中。人們透過酒氣朦朧的句子,找出無限生機,以悟人生真諦。文之拙也,雖字字珠機,句句得體,然讀完就完,缺乏韻味。當然,事物相依,總有限度,酒量過大,使人酒醉厲害,滿篇酒話瘋話,又何來美文哉?請記住,歐陽修先生醉翁亭記中的話:“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山水之間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