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你準備好了嗎隨筆

來源:文萃谷 8.81K

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可能會説,做父母還要準備什麼?太多的人想做父母就做了,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做父母還要準備。

做父母,你準備好了嗎隨筆

我懷大寶的時候,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第一次思考這個問題是在生了大寶的第二天,我家大寶正因黃疸被送進了NICU,那時候我的情緒低落到極點。剛好隔壁病房住着一個兄弟姐妹,他家孩子晚一天出生,我老公過去看完之後回來説:“唉,咱們生孩子生得太早了,根本就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只是一點點小問題,咱們緊張成這樣,人家就不會。”於是,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確實,在懷孩子的時候,咱們只是單純覺得咱們需要生一個孩子了。之後在最開始養育孩子的幾個月裏,我深深的感覺到,什麼叫做“沒做好準備”。我不止在心理上沒有準備,在生理上和撫養技能上方,也遠遠沒有做好準備,我一邊看書,一邊瘋狂的上網學習。就在孩子的一歲的時候,我進入了一個恐慌期,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的孩子已經長大到不能只管他吃喝拉撒了,該怎樣教育他,我十分茫然,於是那段時刻,我一本接一本的看育兒書籍,慢慢地,我開始找到了做父母的感覺,開始感覺我正在成為“父母”的路上。

以前在網上看到一段話,孩子從沒有出生開始就由父母掌控的,父母決定了他們什麼時候出來,決定他們怎樣成長,決定了他們就應成為什麼樣的人。卻沒有人問過孩子,他願不願意?那麼,為了孩子,咱們是不是最起碼就應做好準備迎接他的到來呢?我覺得,這個準備是務必的。

國外的準母親懷孕之後,都會有系統的孕婦課程給準父親和準母親們,包括如何抱孩子,如何餵奶,如何給孩子換尿布,如何給孩子洗澡和護理等等。而且,他們都覺得父母是需要學習的`,因此,很少有看到有母親在孩子出生之後手忙腳亂。而在中國,養大孩子之後還不知道如何給孩子洗澡和餵奶的父母比比皆是,我身邊很多新手父母不會給新生兒洗澡,要麼請月嫂幫忙,要麼花錢去外面專門的嬰兒游泳中心請人來洗。這是多麼嚴重的缺失,不管是對父母,還是對孩子,我覺得都是十分不好的。我算是比較用心參加孕婦課程的,中國的孕婦課程都是走一個過場,我參加的一個是專門宣傳臍帶血的,有一個是專門講孕期檢查重要性的,都沒有涉及新生兒的餵養。咱們有的,只是老人家靠經驗告訴咱們的一些可憐的、並不科學的知識,因此,新手母親多是惶恐的,她們害怕自我做不好,害怕孩子出什麼問題,害怕自我不是一個好母親。因此,很多人患上了產後抑鬱。去網上搜索一下,近幾年報道的患上產後抑鬱並自殺的新母親就應不在少數。還有未成年少女,懷上了孩子還不知道,直到把孩子拉在廁所裏,惶恐不已,只好把孩子直接沖走,這是網上看到的真實的新聞報道。大多數人看到這樣的新聞覺得惋惜,卻沒有人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

那到底,咱們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我認為最起碼就應要有最起碼的養育技能準備和心理準備。

1、養育技能準備

國內鮮少有準母親課程,但是並不會沒有,我覺得即使學習的條件有限,咱們也能夠自我來彌補。例如,找一些養育的書籍看看,也能夠找有經驗的長輩請教一下,買一個專業的娃娃玩偶回來,讓長輩指導你如何給孩子洗澡等等。至於餵奶,書本的知識真的太抽象了,推薦你能夠到你剛剛生了孩子的兄弟姐妹或者親戚家裏,親自感受一下,看看人家怎樣做的,我覺得會有比較形象的體驗。而在這個過程中,我期望的是,準父親也一齊參與進來,正因母親生完孩子之後要坐月子,還是要以休息為主,父親會承擔着比較重要的主角,即使你們家的老人家再能幹,也不好完全交給老人家,正因這樣的養育和學習是讓你進入“父母”這個主角的過程,沒有了這個過程,你和孩子之間也就失去了一些連接。孩子都會依戀照顧他飲食起居多的人,最初的這種依戀會讓你慢慢進入“父母”這個主角。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些都很簡單,不需要專門去學習,我認為這個學習的過程,首先是準母親建立與孩子連接的一個過場,其次是,有了這些準備,你心裏就“有底”了,這使你即使在產後的激素影響下,也不至於緊張焦慮,覺得自我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讓你最起碼能夠體會到你身為新手母親最初的成就感。

2、心理準備

這個説起來比較空泛,我把這個心理的準備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備孕或者剛剛懷上孩子

大多數母親在這個階段並沒有太多的感覺,有母親會一向説:“我懷上孩子了嗎?”有些母親會有比較強烈的懷孕反應,那些反應其實不止讓你們身體有了準備,同時也讓你的心裏開始準備,提醒你,你已經成為一個準母親了。而對於沒有任何反應的人,或者準備懷孕的人,我想,心裏面最起碼就應有個意識:“我已經不是一個人了,我的肚子裏有個新的性命,在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就應要思考到他的感受。”

第二階段:孕期中

從孕中期開始,就應要做好迎接孩子的準備,除了剛剛説的養育準備之外,在心理上,要和孩子多一些交流,胎教由此開始。

第三階段:孩子出生之後

孩子出生之後,作為父母,你務必要理解的是,你不可能還像原來那麼自由自在,不可能維持自我的任何生活不變,更加不可能不承擔撫養孩子的義務。因此,坦然地理解你生活的變化,這是你需要做的心理準備。

聽過一個兄弟姐妹在抱怨,我婆婆一點都不好,我讓她幫我帶下孩子她都不肯,就顧着自我玩。很多人聽了之後可能會跟着譴責這個婆婆,而我不這麼想,這個媳婦的怨氣並不來源於婆婆,而是她並沒有理解孩子給她帶來的生活的變化,沒有做好接納孩子的心理準備,因此,她在抱怨的是,對自我生活的不滿,對老公失職的怨氣。而從婆婆這個方面,我想問的是:婆婆有什麼義務必須要幫你帶孩子,孩子是你生下來的,承擔養育的職責是你和孩子父親的義務,不是婆婆的,婆婆不帶在情在理,幫你你就應感恩,不幫也是天經地義。不好拿着道德武器綁架任何人,不好説正因你要上班沒有空,為了生活沒有辦法,任何事情都不能成為你推卸養育職責的藉口。太多人想要的太多,又想要自我生活不改變繼續工作,又想要兒女承歡膝下,又想要有個聽話的婆婆能夠幫你分擔,咱們換個角度來想,等你老了,你辛苦了一輩子,想要好好休閒休閒,卻被要求過來帶孫子,你樂意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自我都不願意強迫自我的事情,就不好強迫別人去順應自我的要求,到頭來只能自尋煩惱。

總而言之,世人都在説父母不易,為母則剛,如果做父母真的如此容易,把孩子生下來就好,那就沒有那麼多人説這些話。既然選取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那你就務必接納,你的世界裏多了一個他,多了一份你就應承擔的職責,理解孩子給你帶來的幸福的“麻煩”,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進入“父母”這個主角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