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經驗交流演講稿範文

來源:文萃谷 7.12K

數學是必考科目之一,故從一開始就要認真地學習數學。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數學經驗交流演講稿範文,希望對您有用。

數學經驗交流演講稿範文

  數學經驗交流演講稿範文1

時光如梭,轉眼又過去了一個學期。我之所以能在數學教學上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績,我想:離不開各位領導一直以來的重視和培養;離不開同事們的理解和支持;更離不開學生們的信任和好學;還有就是自己一直以來堅持了一條原則:凡事盡力而為,但求問心無愧!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問題,談談個人的膚淺看法,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規範的課堂常規,是學好數學的關鍵。

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人生。國小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我對學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會學習,會聽講,會做作業。會學習:包括仔細觀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認真做事,善於總結,不懂就問,合作學習等。課堂學習是學習的關鍵,而會聽講又是關鍵中的關鍵。所以我講課時學生不能做題,必須認真聽講。會做作業:先審清題目再做,不亂塗亂畫。我佈置作業少而精,要求書寫規範力爭全對,這樣量少學生做起來也不覺得困難,慢慢的學生養成了做題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

二、良好的班風、學風,賞識激勵,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良好的班風是學生學習的保證。我所教的班,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在班級裏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各類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同時班內對每組同學設立積分表,看誰積分最高,就對誰組及時獎勵 ,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作業中鼓勵的評語,課堂上伸出大拇指表揚,優秀作業展覽等都是我的一貫做法。偶爾,也會鼓勵學生備課、講課,讓不同的學生都嚐到成功的喜悦,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勁頭。

三、認真備課是前提

認真備好教案。先是個人備,再集體討論,最後是半小時左右的課前心備,我認為心備更詳細具體。課堂上激勵性的教學手段要常換常新,並充分利用課堂生成,及時拓展提升,滿足吃不飽的學生的需要。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反思,並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的共性問題進行透徹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注重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讓數學生活化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模式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把問題情境生活化,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利於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並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例如,教學“分數乘整數”時,正是日本地震後鬧鹽荒的時間,我就拋開教材例題,直接設計了“政府發鹽,每千克3/5元,小明家3口人共可以買3袋鹽,需要花多少錢?”的問題。同學們研究的興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紛紛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同時也對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五、認真把握好課堂40分鐘

數學課教師要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係。原則上是學生能講的教師不講,學生能做的教師不講;需要教師引導的,教師要站出來引導。上課時教師要把難點講清講透。我認為威縣人才學校要求教師總的講課時間不超過8分鐘是有道理的。其次,在課堂上以訓練為主,把學生放在主動的位置上,讓學生多動腦,勤動筆,圍繞重點進行練習。練習時,教師一定要巡視並給予必要的指導。

六、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偏愛後進生,嚴愛優秀生,博愛中等生,使各類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提高。每個後進生的背後都有許多感人的閃光的事蹟,要耐心幫助他們。從點滴入手,與其談心,有優點及時表揚,增強其自信心。

以上只是我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共同為我校成為教育強校做出自己的貢獻。

  數學經驗交流演講稿範文2

進入xx一高使我成長很多;高效課堂的平台,校段領導的支持,孩子們的配合,讓我鼓足勇氣去探索能讓孩子們快樂成長的高效課堂。

在高效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有了諸多創造;我們把枯燥的數學知識通過搞笑的話劇小品展示給大家,讓孩子們體會到數學來自生活又用於生活;我們改變了一貫的上下課用語,共同創出了:“用心學知識,一定要努力;學習要努力,老師辛苦了!”師生上下課鼓勵語!對於表現出色的孩子,我們編出了:“123,你真棒!”的激勵性口號!通過數學日記,我們進行了知識和心靈的碰撞與溝通,並把彼此心靈間的碰撞寫成了文章,張貼到了數學心語角供大家欣賞;在教室裏,我們開啟“慧姐信箱”讓彼此能更好的成長!通過我們敞開心扉的溝通交流,孩子們的笑聲多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足了,課堂紀律越來越好了,敢於認識自己並挑戰自己了!

正如我班一個孩子所寫的:“這不再是一個只有老師的課堂了,這裏老師和學生同在,不再是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呆若木雞地聽,而是互相學習,這需要的不止是勇氣,在玩中我學習了,收穫了,好有價值啊!玩和學習終於成正比了,滿分不是目標,在這裏進步才是目的,我喜歡,因為我進步了。”

記得期會考試我們班成績並不理想,讓人揪心!可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有增無減,我知道他們已經不再覺得數學是枯燥的,漸漸的對數學感興趣了;他們不再覺得課堂是禁錮自己思想的枷鎖,而是快樂求知的聖地;他們的眼神不再冷漠,閃動着求知的渴望;他們的表情不再麻木,燦爛的笑容常掛臉龐;這正是高效課堂帶給他們的快樂!雖然成績不理想,但我們卻不為失敗找理由,只為成功找方法;考試後我們對症下藥,各個擊破,討論時提高效率,點評時提高質量和速度,我們堅信這樣保持下去,一定會實現真正的課堂高效!

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我們從上次的階段倒數第四躍居正數第四;我和孩子們都很清楚,我們的課改之路才剛剛起步,但我們會一直在路上用心行走;因為高效課堂是我們快樂求知的聖地,挑戰勇氣鍛鍊能力的殿堂,用愛點燃希望的沃土,敞開心扉暢想夢想的樂園;因為喜歡,所以會用心堅持!因為喜歡,我深切的體會到教學所帶給自己的快樂;雖然我的教學之路才剛剛起步,路就在腳下,我會用心走好!為希望着色!

  數學經驗交流演講稿範文3

常言道:好教師靠一堂課成就自己,好醫生靠一把刀成就自己,好演員靠一台戲成就自己。那麼要成就一堂好課,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教學常規裏的教學六認真首先就要求要備好課和上好課。而備課是上課的前提。

1、解讀課標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是我們教學的風向標,是我們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我們教學的綱要和法典。而課標的學習不能老抱着一個老本子,要隨時關注新的修改稿。各位老師在備課前,要認真解讀和分析課標對整個國小數學階段和本年度、本學期學生的具體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除了自學之外,教研組和備課組也可以組織老師集中學習,可以一起交流,談談對課標學習的理解和收穫,也可以在備課本的前面寫下課標的具體要求,以方便隨時翻閲。

例如課標在基本理念方面,“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修改稿已經這樣敍述:“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課程目標方面,以前強調的是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修改後加了2個,一個是基本思想,一個是基本活動經驗,成為四基。以前強調2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改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程內容方面,第一學段增加“能進行簡單的四則運算”(兩步),把“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和“能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放到第二學段;

在第二學段刪掉“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和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一個點”。

增加“通過操作,瞭解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為定值”。

2、解讀教材

(1)、每個教師對教材體系要熟悉,也就是不要只關注自己所教的那一冊和那個年段,要熟悉1到12冊的內容和編排順序。要了解每課知識的前衞知識和後續知識。對教材的豐厚理解,體現在把教材由厚讀薄,這個過程,要理出教材的知識體系和主幹知識,再把書由薄讀厚,這個過程中,要讀出自己的思考,讀出自己的思想,讀出自己的感悟,要注意教材的特點,新舊教材的變化,教材的重難點,教材的考點和疑點等。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教材,不同的版本要求不一樣,放的年段也不一樣。例如《用數對確定位置》這節內容人教版安排在6年級上冊,而蘇教版安排在五年級下冊。《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人教版和蘇教版都安排在五年級下冊,而北師大版卻安排在5年級的上冊...為什麼要了解這些?因為我們所在的這個學校規格高,學生來自四面八方,他學習的版本就各不一樣,家長又特別重視孩子的學習,當家長把他的孩子帶到你面前,向你介紹他所學的版本時候,你已經胸有成竹了,就可以泰然處之,一點都不必驚慌,學生和家長還會在第一時間對你另眼相待。

例如四年級在學習了《乘除法的一些簡便算法》後,讓學生計算36×25=?有的同學説,可以先把一個數分解成兩個數的乘積,再用乘法結合律進行計算,於是36×25=9×(4×25)、36×25=2×25×18、36×25=6×25×6或者36×25=36×5×5等;有的同學説,可以先把一個數分解成兩個數的和(或差),再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於是36×25=(30+6)×25=30×25+6×25或者36×25=(40-4)×25=40×25-4×25;有的學生説,可以根據積的變化規律進行計算,把36縮小到原來的4倍,把25擴大到原來的4倍,積不變,於是36×25=(36÷4)×(25×4)。

學生得到這麼多的簡便算法後,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哪一種方法最好?後進行總結點撥:你們探索的每一種方法都很好,但我們大家要根據計算的實際,選擇適當的,你最容易懂的簡便算法進行計算。鼓勵學生勤於探索算法的最優化。讓他們從小感受“多中選優、擇優而用”的數學思想方法。

又如學習第五單元“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時就可以開展探索性學習活動,先提供長短不同的若干小棒,提問“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嗎”,讓學生通過操作得出結論;進而再問“為什麼有的可以圍成三角形,而有的不行呢,三條邊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可以先猜測,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實驗、探討與交流;接着可以運用具體的事例,如判斷“三條線段分別長3釐米、6釐米、2釐米,3+6>2,所以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是否正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含義,找到判斷的簡便方法是:只要把最短的兩條邊相加就可以了。

説到這兒,就想起來我剛畢業第一次教六年級《圓柱的認識》,我反覆讀書,反覆讀教案,説真的,坦率一點,當時離開教案好像不太能備出好課。我把難點落在了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書上説,沿着高剪開,會得到一個長方形。教案上補充,當底面周長等於高時,會得到一個正方形。得到長方形的圓柱模型好找,(我孃家是開商店的,有這種圓柱形的商品,上面的商標紙剛好能用於演示),可是要得到正方形的實物還真不好找,於是我找來礦泉水瓶,剪去瓶頸上面部分,用一張正方形紙去圍,再做上2個圓粘貼上,一個成功的教具做成了,可是我還不滿足,目光盯着模型,想,沿高剪是直着剪啊,能斜着剪嗎?我試了2次,成,還可以展開是平行四邊形啊,呵呵,別提我有多高興了。第二天上課,有教務主任和教研組長聽課,還好,一切按照我的設計順利進行,學生操作自己帶來的實物,進行展示,交流,總結,我展示圓柱側面展開圖還可以得到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情況。我暗自得意,感覺自己還不錯,就在快下課的時候,一隻小手舉起來,我心想,可別給我添亂啊,果然,這個孩子膽怯的説:“老師,我不沿高剪,也不是有規則的斜着剪,而是左右亂剪,會是怎樣呢。”如果是今天,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應該很簡單,可是當時,我真的沒有什麼教學機智可言,一下懵了,在支支吾吾的時候下課鈴響了。課的結尾雖然有瑕疵,但是沒想到,聽我的課領導一再表揚我,説我對教材理解透徹,是真正的吃透了教材,也許有了他們的鼓勵和指導,在成長的道路上我一直孜孜不倦,努力追求。

(2)重組教材,補充知識點。

我們在上新課的時候,發現例題偏難或是順序不合適,就可以調整順序,重組教材,例如6年級上冊分數除法的解決問題,我們覺得第一個例題不適合學生第一課時用,我們就重新編寫例題,舉出學生生活中的例子,並適當降低難度,這樣學生易於接受,然後再學書上的例題,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又如6年級上冊14頁例5的第3個算式,(1/2+1/3)*1/5○1/2*1/5+1/3*1/5,雖然左右兩邊答案相等,看起來也非常符合乘法分配律,但是我們覺得運用運算定律的目的就是使計算簡便的,於是我上課的時候修改為:(1/2+1/3)*18○1/2*18+1/3*18,在驗證後,讓學生覺得運用乘法分配律是一種需要,而不顯得那麼牽強。

(3)在國小中高段,數學知識要進行必要的拓展,不能只滿足書本的知識,也不能讓學生只會做數學題,而是對學生要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和感染。如一、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三、對應的思想方法 ;四、函數的思想方法; 五、極限的思想方法 ; 六、化歸的思想方法; 七、歸納的思想方法

例如到了6年級,也要聯繫以前的九義教材的一些知識點,例如解決問題中的行程問題和工程問題,就得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加以補充,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來提升學生的考試力。

説到這兒,想到5月份的一個晚自習,第一節剛下課,一個叫謝洪福的學生拿給我一道題{XY=209,X-Y=8。他説,這是我出去考試的一道題,我做不出來,家裏的人也都不會。大家一看就明白,二元一次的,一計算,就會變成一元二次的,還真的難為孩子了。我對他説,這雖然是中學的題,但是我們用國小的知識能解決的,你信嗎?當我和他一起分析並找到答案時,他不僅是開心,還對老師充滿欽佩之情,當然我也沒忘記誇獎他愛研究,愛學習。

3、解讀學生

有效備課必須以學生的“學”為根本出發點,認真研究學生在學習中要“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怎麼學”三個重要問題,(我的學生在哪裏,準備把他帶到哪裏,用什麼樣的方式把他帶到那裏),並且科學設計教學流程和具體環節,力求通過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實現在這三個方面的預設目標。

對於一節具體的課來説,老師要了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還有哪些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所教授的新知識哪些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哪些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瞭解了這些“學情”,教師就可以確定哪些知識可以略講甚至不講,哪些知識應重點進行輔導,從哪個地方入手比較好,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的過程。

(1)、備學生的基礎和能力發展,瞭解學生知識儲備和理解

(2)、備學生的經驗、思想和生活關注點?

(3)、備學生情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會學習樂趣?

想起5月28日下午,四川省教委組織的全國國小數學名師在廣元的廣師禮堂進行示範課教學和講座。記得第一節課是借我們學校的三年級一班學生上課,和其他專家一樣,江蘇海安縣實驗國小的副校長許衞兵老師,和學生談話拉近距離之後,他的大屏幕上就打出了小數的認識的課題,問學生,你們見過小數嗎?生:見過。再問:你們知道什麼是小數嗎?生齊刷刷的回答:知道!師誇:啊?你們這麼厲害啊。一部分生:我們學過了!全場聽課老師的心一下就緊了,許老師愣了一下,馬上低頭找出課件《分數的意義》,很快進入了正常的教學,整個課堂特別的精彩。而且不太注意的人好像根本看不出什麼來。我很感歎,專家就是不一樣,有備份,而且一直那麼從容,要知道,我們台下的老師坐無虛席啊。所以我覺得,每一次的教學,是為學生而來,不是為自己的表演而來,每一次的學習,只要用心,總會有不同的收穫。

4、充滿激情和智慧的上課

備出了一堂好課,已經成功了一半,但是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上,常言説,行家一張嘴,便知有沒有。

我們上課的時候,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因為課堂是學生張揚個性的地方。”

數學學習應該是快樂、和諧和充實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營造一種民主的,人文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提供適宜的“温度,空氣和陽光”,讓學生的心靈快樂成長,讓學生的情感禁區流淌,讓學生的智慧自然生成。

例如學習了黃金數,告訴學生,哪裏有0.618,哪裏就閃爍着美的光輝,知道媽媽為什麼穿高跟鞋嗎?就是為了體現黃金比例啊,學生一下就樂了。

又如,“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4條腿;兩隻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膾炙人口的兒歌《數青蛙》在課堂上響起,這是一堂語文課嗎?不,這是一堂數學課---《用字母表示數》。

當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一隻青蛙...兩隻青蛙...三隻青蛙...”的時候,當學生正在為逐漸增加的數感到思考越來越費力的時候,老師話題一轉,説:“同學們想想,可以用一個什麼來代替越來越龐大的數呢?”於是,班上熱鬧了,學生開始爭先恐後的發言。最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創編”了一首新的兒歌---“A只青蛙A張嘴,2A隻眼睛4A條腿”,自然而然地引進了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用字母表示數。 此時,老師恰如其分的表揚學生:“現在你們感到自豪吧一首讀不完的兒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其中的數量關係,結果一句話就可以讀完了。”

大家應該比較熟悉華應龍老師,他就喜歡“刷新”,賦予課堂新的生命力。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內容,在坐的老師們好多都上過,而且也聽過不少這節內容的公開課,課一開始,不是分蘋果、梨子,就是分月餅等等。

華老師想:怎樣才能較以往有新的突破呢?能不能改變一下呢?於是,他從測量導入新課。

師:喜歡聽故事嗎?那我們一起來聽個有關大頭兒子的故事吧。

旁白:天熱了,小頭爸爸到商場買涼蓆。到了賣涼蓆的櫃枱,他遇到了麻煩......於是給他的大頭兒子打電話。

小頭爸爸:兒子,我忘了量牀的長了,你找把尺子量一量牀的長。

大頭兒子:噢。

旁白:大頭兒子在家裏找來找去,就是沒找到尺子,怎麼辦呢?(停了5秒)突然,他想出了好主意。

大頭兒子問:爸爸,你今天打領帶了嗎?

小頭爸爸:打領帶?噢,真是個聰明的大頭,快量吧。

旁白:大頭兒子拿來一根爸爸的領帶。他用領帶一量,嘿!巧啦,牀正好是2個領帶長。

大頭兒子:爸爸,牀是2個領帶長。

小頭爸爸:兒子真有辦法!我知道了。唉,兒子,再量一下沙發的長度吧。

旁白:大頭兒子再用這根領帶去量沙發,可是沙發沒有一個領帶長。怎麼辦呢?大頭兒子把領帶對摺量。唉,沙發又比對摺的領帶長。大頭兒子再想辦法,他將領帶對摺再對摺,一量,巧了,沙發正好有3個這麼長,大頭兒子真高興,可是他也碰到難題了。

大頭兒子(自言自語):我怎麼跟爸爸説沙發有多少個領帶長呢?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助大頭兒子解決難題嗎?你有辦法表示出這樣4份中的3份嗎?

(學生在紙上創作,教師巡視,指名展示)

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教學的生命力不是“複製”,而是“刷新”。這也正是新課程對廣大教師的要求。

舉這個例子,不是要老師一定照着他這樣去上《分數的初步認識》,但是他卻帶給我們啟發和思考,智慧,不是簡單的知識累加,而是需要獨立思考,去探究和創造。在課堂上,教師的激情可以激發學生的激情,老師的智慧可以生學生的智慧。

三、讓學生在你的課堂上享受成功的喜悦

新課標指出:“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也就是讓學生人人享受成功,人人學有所得,人人有進步。

要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悦,就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性的正確評價,讓學生有繼續奮進的動力、願望和信心。

1、一般情況下,我每新接到一個班,我會指導數學科代表設計三張寫有全班名字的表格,名字分別為“XX班數學表現星”“XX班數學作業星”“XX班數學智慧星”,把它們貼在教室的數學角。

“XX班數學表現星”主要是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的表現,例如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學困生按時交了作業的,根據情況小組長彙報科代表可以加星,老師也可以隨時加星,例如表現特別的,名字寫在了黑板右下角的表揚欄裏的。

“XX班數學作業星”主要是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而加,我給學生設計的課堂作業要求獨立完成,不商量,不討論,這個作業我全部自己批改,全對的加星一顆。還有周末作業,每週科代表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家庭作業收到我的辦公桌上,根據作業的優劣決定加星的顆數,這時候要適當照顧學困生,如書寫工整,錯題比前一週少,都可以獎勵的。不然有的學困生一學期都得不到作業星的,家庭作業全對而又書寫好的,我會讓科代表整整齊齊的把試卷貼在教室後牆上,這些學生會感覺特別榮耀,連續三週的又加星一顆。無論誰走進我們的教室,都會感覺眼前一亮,數學的氛圍特別濃厚。

“XX班數學智慧星”主要是針對優生,我在小黑板上每天出思考題一道,或者一週三道。學生有專門的數學筆記本,除了做重要的筆記,就是來抄做思考題。前5名自己做出來的拿到我這,每題加星2顆,鼓勵會做的當小老師,不會的有同學講懂的做了也算,只要在我評講思考題之前,都可以由課代表或者我加星一顆。有好多同學喜歡數學,喜歡研究,連飯都不想去吃,我還親自去催。

這三張表一般是周評和月評,由科代表和小組長管理和評價,我親自設計了喜報,其實也就是一張小獎狀,學生很在乎這個,家長看到這個也就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了。

2、課堂作業本的評價

把課堂作業單獨列出來,足以説明其重要性。

(1)每次的第一堂課的第一次作業,首先提醒學生把封面上的班級、姓名、學號寫清楚,寫工整,寫漂亮,如果是一年級小孩子,還一個一個親自指導,個別的還得代寫,告訴學生,作業本的封面就是他的臉面;接着一定是耐心的講清作業本的書寫格式,翻開第一頁對摺,讓學生注意摺痕,摺痕的左右都得空一個字的位置不寫,做作業的時候大番號,小番號寫清楚,每個小題做完了,空一行再往下寫,這樣看起來會更加清楚、流暢。再就是一定要求學生,別亂塗,弄成黑疤,別亂畫大方框,大斜線,但是學生不出錯不可能,怎麼辦?我的要求就是錯了打個小“X”,在下邊接着寫,一點不會影響美觀。往往有這樣的孩子,你不讓我弄黑疤,我用改正液,結果弄成了白疤,還有現在流行的粘膠布,技術不好的弄成空洞了,本子都爛了,還不影響美觀嗎?

(2)課堂作業本用筆的思考

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我新接的六年級班了,發現學生做作業還在用鉛筆。我問:為什麼?孩子們説,錯了好改啊。想想也有道理。可是,深入的思考後,我認為,這樣做的後果是弊大於利。其一,孩子不認真讀題,審題,思想鬆散,導致做題方法錯誤,因為錯了可以改,其二,不認真書寫,因為反正用橡皮擦的頻率高,不清楚的可以修改,其三,不認真計算,鉛筆的'顏色本來模糊,再心裏不重視,答案錯了也可以改。其四,在反覆用橡皮擦的過程中,時間也消耗掉了,到最後就沒時間改了。檢查和改錯是對學生的一個習慣培養,是對作業的一種補充訂正。如果作業全把希望寄託在改錯上,就成本末倒置了。

於是我建議,其三我的班就是這樣的規定:1、2年級的作業本用鉛筆,從3年級開始,必須用鋼筆或者中性筆做作業,培養學生,好的讀題、審題習慣,做到下筆就力求準確。

(1)批閲作業本

現在的新課程下,相信在坐的各位老師都和我一樣,早已經不用紅紅的“X"來 評判學生的作業了,取而代之的是等級和符號評價了。這個低、中、高段的備課組長分段統一就行。例如低段可以用小紅旗、小星星來代表等級,特別優秀的也可以加個大拇指或者笑臉娃娃,小孩子很喜歡這個。中高段可以用字母ABC來表示等級,不過建議慎用C等,少用B等,其實也可以在A上區別出三個等級的。這樣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的,話説回來,筆在你的手上,提高一個等級只會讓孩子更有自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高段的作業後的評語,有着無窮大的作用。例如一女孩子題全對了,書寫卻不美觀,你寫上“恭喜你,題全做對了,要是你的字和你一樣美麗就更好了!”,另一害羞的孩子,題一般,但是課堂上卻發了三次言,你寫上:“你今天好棒,課堂上回答的問題全對了,還超過了你同桌的發言次數了!”等等,這樣和學生用心的交流,他們會期待作業本。

3、月考的評價

我們一般每月有個測試,成績下來後我會根據分數的多少獎勵作業星的,例如98--100加三顆,95--97加2顆,90--94加一顆,其他分數根據孩子的基礎和進步來加。另外根據成績的優秀和進步情況發喜報,尤其是進步的方面,有的學困生考的不及格,只要比上次有進步,都可能得到喜報,但是有的孩子本身基礎好,也可能考了92都還沒得到喜報,而這些得到喜報的孩子我都會提前一天晚上在超市用自己的錢為孩子們買禮品,如真知棒,巧克力,大白兔奶糖,喜之郎果凍等,雖然是很小的禮物,但是學生卻很盼望和珍惜。

這樣的評價,也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卻能讓一個教室的各種層次的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進步的開心,於是我知道了,“笑着做老師,把陽光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蹲着看學生,學生會回報你每天的驚喜”。

四、一定要讓學生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展示數學文化的魅力。”

因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數學老師就為孩子們要展示數學文化的悠久歷史,要展示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展示數學家的探索精神,要展示數學文化的美學價值。

想想世界上的語言、文字、宗教、黨派都有地獄之分,但世上只有一種數學,數學定理又能萬世流傳。所以説數學最具有文化特徵一點都不過分。歷史充分證明:落後的數學文化會拖拉數學的進步,而先進的數學文化就會推動數學的發展。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數學文化,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數學時尚,例如《九章算術》就是當時管理國家而需要丈量田畝、徵税、糧食分配比例等的官方文書。它是一部非常傑出的數學專著,對我國數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古西臘時代的數學是比較嚴密的推理,牛頓時代就是演算,而20世界下半葉對數學應用就有了重大發展了。數學文化還涉及到方法論的問題,比如《紅樓夢》的作者是誰?這本身是一個文學的問題,陳大康先生運用現代數學的方法統計出每一回虛字出現的頻率為47個,然後把它作句類分析,結果劃出一條線來,這條線的上方是前80回,下方是後40回,這顯然是兩個人所作。真的很神奇,中文裏能研究《紅樓夢》,數學裏面也可以研究《紅樓夢》,這就是不同的數學時尚,也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從演繹邏輯的角度看,儒家文化與數學也有密切的聯繫。我們如果只看到數學的邏輯層面是不夠 的,它還有創造的一面,世界強國必然是數學強國。所以,我們數學老師不僅關注學生的好勝心,更要關注學生的好奇心。有一次我們學校應聘數學老師,有一位讀了四年數學本科的大學生,題做的好,卻覺得高中數學可以不學,因為和大學沒聯繫(這個學生認為),中外數學名家僅知道蘇步青(還是支吾了半天才説出),這種現象真的值得我們去思考。

數學文化和數學素養的,做了一下幾件事情:

1、講數學家的故事 2、寫數學日記 3、猜測或者編寫數學謎語 4、辦數學小報

記不清從哪裏看到這個故事,説愛迪生用了99種材料來做燈絲,結果他失敗了99次。第100次,他用了鎢絲,這一次,他成功了。愛迪生卻説自己成功了整整100次,前面的99次,他成功地發現了那99種材料都是不能用來做燈絲的。這個小小的故事一直激勵着我,不是因為主人公是愛迪生,也不是驚歎這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而是愛迪生孜孜以求的生命態度,,是愛迪生看待成功與失敗的胸襟與高度。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就算失敗,也要繼續,因為心中有一個樸實的信念: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位真正優秀的教師,要以學生生命成長的高度去思考我們的數學教學。

最後我想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詩句與大家共勉:古今之成大事業者,必經過三種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他把此句解釋為: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着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瞭解事物的概貌。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他把此句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隨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直至人瘦帶寬也不後悔。第三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把此句解釋為:做學問、成大事業者,要達到第三境界,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覆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發明,就能夠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路就在我們的腳下,請記住:善於奮飛的人天上有路,敢於攀登的人山中有路,勇於遠航的人海里有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