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散文個人讀書筆記範文

來源:文萃谷 2.78W

餘秋雨的散文追求美,見解獨到,備受萬千讀者喜愛。小編為大家力薦了餘秋雨散文的精彩讀書筆記,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閲讀!

餘秋雨散文個人讀書筆記範文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篇一

從初秋到現在的中秋,我的手裏捧着的一直是餘秋雨的散文集,從藥店到家,從家到藥店,從白天到夜晚,一有空就拿起,不捨得放下。對餘秋雨的文章我經歷了從畏懼到喜愛,又從喜愛到痴迷的一個過程,痴迷的是文中那濃郁的文化氣息,看了一篇文章,就像遊覽了一個勝蹟,又像學了一段歷史,更像是跟着作者的筆觸,穿越到了過去的幾百年,幾千年,訪問了一個個與這勝蹟有關的古人,故事。好久沒有一個人的作品可以讓我如此痴迷了。

一個秋雨連綿的夜晚,躺在温暖的被窩裏,看了這篇《鄉關何處》,這篇文章洋洋灑灑寫了近二十頁,是我看的最長的一篇寫故鄉的散文。看完之後,胸中潮落潮漲,久久不能停息。那就用我笨拙的雙手,撿拾一兩朵瑣碎的浪花吧!

文章一共七節。作者在第一節的開頭交代了《鄉關何處》的這個題目來自於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一詩中的名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然後闡述了漂泊的遊子對故鄉思念的茫然和兩重性:他心中的家鄉既具體又不具體,具體可具體到一個河灣,幾棵小樹,半壁蒼苔;但是如果僅僅如此,焦渴的思念完全可以轉換成回鄉的行動,然而真的回鄉又總是失望,天天縈繞我的心頭的這一切原來就是這樣的麼?就像在一首激情澎湃的名詩後面突然看到了一幅太逼真的插圖,詩意頓消。因此,真正的遊子是不大願意回鄉的,即使偶爾回去一下也會很快出走,走在外面又沒完沒了地思念,結果終於傻傻地問自己家鄉究竟在哪裏。餘秋雨總是能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東西,我相信這一段話就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特別是那些遊走在城鄉邊緣的人。我也是這樣的人,我離家很近,可是沒回家的時候想家,回到了家卻又急着回來,有時候回家了又對老家的村子會有些失望,覺得農村不像農村,城市不像城市,完全不是我心中的老家。有時候還會對老家有愧疚之心,覺得是不是有了新家就想忘了老家,總是不明就裏,現在才明白,原來如此。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篇二

《垂釣》是《餘秋雨散文》中的一篇,是餘秋雨夫婦在海參威的見聞,情節十分簡單。一胖一瘦的兩個垂釣老人,因為個人喜好不同,胖老人在釣繩上掛了六個小小的釣鈎,每次下鈎不到半分鐘他就起竿,次次都會掛着六條小魚,他忙忙碌碌地不斷下鈎、起鈎,從來沒有落空,落日餘暉的時候,總是快樂地滿載而歸;瘦老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的釣鈎只有一個,而且碩大無比,即使沒有大魚上鈎,他都倔強地端坐着,等着暮色蒼茫了,瘦小的身影還在與大海對峙。

兩位老者不同的性格追求,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胖老人歸去的時候已是盆滿缽滿,快樂的腳步如勝利者凱旋。瘦老人雖然用背影來鄙視同伴的淺北,但他畢竟魚桶空空,一個人在暮色漸濃的大海邊寂寞地等待,孤獨地守候!

餘秋雨在散文中説道“一個更加物質,一個更加精神”,“一個是喜劇美,一個是悲劇美”,“他們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美的人類”。的確,人類在演繹故事的時候,皆因為不同的人生觀而豐富了結局,讓旁觀者更覺意味無窮。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如果不認清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客觀條件,一味盲目地追求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目標,那種孤單寂寞的對峙並不能顯示崇高,唯有不斷地充實自己,發現自己,腳踏實地的面對和解決,才會象胖老人一樣,面對人生自如地下鈎、起鈎,而且次次都是滿載而歸,撞開人生的一扇扇希望和快樂之門!

夜深人靜的時候,靜靜的翻開這樣的一本書。再去品味書中對人生、靈魂以及人性的感悟。當然會感慨萬千……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篇三

這本《名家新作》是借來的,裏面有三部長篇小説,一部散文集。散文集是餘秋雨老師寫的,書名叫《霜冷長河》。餘秋雨的文章對於我來説,常常覺得深奧難懂,因此讀得不多。拿到書後,讀了第一篇散文,就覺得讀不下去了,於是改讀小説,兩部小説,很快讀完,無非是愛情,婚姻的糾結,看完過後,覺得除了知道了一個令人感慨又無奈的情感故事外,一無所獲。百無聊賴之際,又開始看餘秋雨的散文。無意中看到了這篇《最後的課程》,竟然再也放不下,一看再看。合上書,心想,這書,終歸是要還給人家的,文章看是看了,可終歸沒有留在腦子裏,一旦沒了書,仍然是白看。於是,就想起了做讀書筆記。

家裏最近書不少,也常看,常常看的時候,感慨良多,過後什麼都忘記了。造成每次拿起書,都像是從未看過一樣,越來越覺得有做讀書筆記的必要了。就從這篇《最後的課程》開始吧。

這本書是餘秋雨為美國一位作家的書籍《相約星期二》中文版做的序。《相約星期二》是一個學生的聽課筆記。這個學生就是美國作家米奇,這個老師是他十六年前的老師莫里,莫里老師身患重病,即將離世。他提出要給他的學生米奇上最後一門課程,每週一次,時間是星期二。書中講述的是莫里老師臨終前對人生的思考。這篇序分四個部分,一,他終於來了;二,與生活講和;三,文化的誤導;四,終身的教師。與我引起共鳴的是第二部分:與生活講和。

對於一個瀕臨死亡的老人,莫里老師的心態,讓我非常敬佩。他幾乎是逼視着自己的肌體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兒,明天到哪兒,步步為營,逐漸摧毀,這比死亡要殘酷的多,簡直能把人逼瘋。他説:我的時間已經到頭了,自然界對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見它時那樣強烈。

對於別人的照顧,莫里老師是這樣説的:“我感覺到了依賴別人的樂趣。現在當他們替我翻身,在我背上塗擦防止長瘡的乳霜時,我感到是一種享受,當他們替我擦臉或按摩腿部時,我同樣覺得很受用。我會閉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顯得習以為常了。

這就像回到了嬰兒期。有人給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們都有過當孩子的經歷,它留在了你的大腦深處。對我而言,這只是在重新回憶起兒時的'那份樂趣罷了。

餘秋雨説,莫里老師的這種心態,足以化解一切人生的悲劇。莫里還對學生説,有一個重要的哲理需要記住:拒絕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因為衰老和病痛總會來,你為此擔驚受怕,還會幸福嗎?莫里最後得出結論:

你應該發現你現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實的東西。……當我應該是個孩子時,我樂於做個孩子;當我應該是個聰明的老頭時,我也樂於做個聰明的老頭。我樂於接受自然賦予我的一切權利。我屬於任何一個年齡,直到現在的我。我不會羨慕你的人生階段,因為我也有過這個人生階段。

這一段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可以説,是説進了我的心裏。我的人生信條是四個字:順其自然。為了這個信條,有人説我頹廢,不思進取,有人説我懦弱可欺。可我一直堅信,對於我來説,順其自然,是最適合我的人生法則,這個法則將給我帶來自信快樂。莫里老師的這一段話,堅定了我心中的信念。過自己的日子,享受自己的快樂,讓別人去説吧。

什麼是人生最困難的事?米奇問老師。

老師答:與生活講和。

莫里説,死亡是一種自然,人平常總覺得自己高於自然,其實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罷了。莫里在設想自己被火化的情景時,笑着説:“千萬別把我燒過了頭。”然後他設想自己的墓地,他希望學生有空時能去他的墓地,還有什麼問題儘管問。

學生説,我會去,但到時候聽不見你的説話了。

老師笑了,説:“到時候,你説,我聽。”

這是怎樣的一位老師?這是怎樣的一個人?這是怎樣的一種豁達的心態?正如餘秋雨所説:境界,讓死亡也充滿韻味,死亡,讓人生歸於純淨。

與生活講和。我原以為,我常常是妥協於生活,看了莫里的話,才知道是與生活講和。不知不覺中,我竟然也尋找到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呵呵。快樂的時候盡情地快樂,為了獲得快樂而捨棄那些難以捨棄的東西,做不了的事情從不強迫自己,功名利祿,來就來了,去就去了,儘自己的努力擁有一個好心態,快樂地生活。

我越來越敬佩這個莫里老師了。他是一個智者,他看透了這世上的一切,包括學生的心。他説:“米奇,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底層炫耀自己,也請你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無所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對整個社會。

莫里問學生:“我就要死了,是嗎?”學生點頭。他又問:“那我為什麼還要去關心別人呢?難道我自己沒有在受罪嗎?”莫里自己回答:“我當然在受罪。但給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還在活着。汽車和房子不能給你這種感覺,鏡子裏照出的模樣也不能給你這種感覺。只有當我奉獻出了時間,當我是那些悲傷的人重新露出笑顏,我才感到我仍然像以前一樣健康。”

莫里説他給自己擬定的碑文是:一個終身的教師。

看到最後,我向這位終身的教師,深深地致敬。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快樂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