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2.34W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1

米開朗琪羅是痛苦的,因為無休無止的工作,使他陷入了一種迷茫的狀態,一切都使他不安,他猜疑所有人。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

他自稱“憂愁與瘋狂的人”。這足以證明他的痛苦,他是孤獨的,亦是絕望的。他竟從痛苦中覓得一種悲哀的樂趣。

社會上的所有人都為米開朗琪羅的天才所歎服。但這隻使他更痛苦―――因為嫉妒而疏遠。因為利用而憤怒。

米開朗琪羅曾座名為《勝利者》的石像,勝利者已征服了,但他又被征服了。這不就象徵着米開朗琪羅自己嗎!這種孤寂和痛苦是英雄式的天才所共有的。

羅曼。羅蘭在逢場作戲米開朗琪羅併為其痛苦憐惜的同時,不也暗暗隱含了自己對人生的感慨嗎?

首先,他在撕碎米開朗琪羅被王公貴州所欺騙的情景時,就表達了自己對社會的不滿和對當權者的憤怒。

其次,他在描寫米開朗琪羅的死亡時,對他的解脱是欣喜的―――米開朗琪羅終於休息了。

羅曼羅蘭評價其一生是:這便是神聖的痛苦的生涯。朱開朗琪羅自己所説:多麼想望而來得多麼遲緩的死―――對於不幸的人,死是懶惰的。“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2

陰沉的宮殿,矗立着崇高的塔尖如長矛一般,柔和而又苦索的山崗細膩地映在天際,崗上搖曳着杉樹的圓蓋形的峯巔,和閃閃作色、波動如水浪似的橄欖林;

熱狂、驕傲、神經質的氣息,易於沉溺在一切盲目的信仰中,守着一切宗教和社會的狂潮聳動,人人是自由的,人人是專制的,生活是那麼舒適,可是這裏的人生無疑是地獄。

就在這個天堂般又魔鬼般的地方,升起過一輪紅熱的太陽,明媚,刺眼。他從沒有落過,隨着時間的推移,一直懸掛在我們頭頂,發光發熱,直至永恆。

他,就是米開朗基羅。

他狂野,他不羈,他高貴。他欣賞自己,讚賞自己,他不答應別人把他當藝術家來看到,他認為,天才這個詞都不配於他。

天才,總有過人的品性。他的意志簡直是一無所能;甚至可説他的精神與他的心也是一無所能。這是一種狂亂的爆發,一種駭人的生命,為他太弱的肉體與靈魂所不能勝任的。“他在繼續不斷的興奮中生活。它的過分的力量使他感到痛苦,這痛苦逼迫他行動,不息地行動,以小時也不得休息。”他寫道;“我為了工作而筋疲力盡,從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地工作,我除了夜以繼日地工作之外,什麼都不想。”這種病態的需要活動不特使他的業務天天積累起來,不特使他接受他所不能實現的工作,而且也是他墮入偏執的癖性中去。他要雕琢整個的山頭。當他要建造什麼紀念物時,他會費掉幾年的光陰到石廠中去挑選石塊,建築搬運石塊的大路;他要成為一切:工程師、手工人……他要獨個子幹完一切;建造宮殿、教堂,由他一個人來。這是一種判罰苦役的生活。他甚至不願分出時間去飲食睡眠。

他的父親也勸告他不要勞作過度,但是勸告業不起影響。他從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極少的麪包與酒來支持他的生命。自然,他的健康狀況每日愈下,他的精神因他苦難的生活也極度悲觀起來。他猜疑,他不安,他孤獨。他甚至説過:“我的快樂是悲哀。”沒有一個人比他更不接近快樂而更傾向於痛苦的了。他在無垠的宇宙中所見到的所感到的只有它。世界上全部的悲觀主義都包含在這絕望的呼聲,這極端悲傷的語句中。

他也是孤苦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愛人;他不被人愛。人們對他又是欽佩,又是畏懼。他孤獨地生活着,他孤獨地思考着,他孤獨地工作着,他孤獨地看着這個世界,他孤獨地看着自己。死對於他來説是一種解脱,一種快樂,但更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因為他還有意志,又思想,有追求。

也許,孤獨可以讓人靜靜地審視自己,審視世界,它幫助我們驅除世俗的嘈雜,給我們一片靜謐的森林。也許,孤獨讓我們更能堅定自己的意志,讓我們變得更堅強,好讓我們在苦海中尋找救命的稻草。

或許,孤獨創造意志,而意志,則創造英雄!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3

《米開朗琪羅傳》主要寫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一生的傳奇經歷。

他一生忍受了巨大的病痛以及所有的刁難和盤剝。儘管他經歷了各種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直到生命的最後一秒仍在頑強地抗爭着。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韌而果敢,那麼就一定會衝破一切束縛。他一生醉心於雕塑創作。他在生命的89個春秋中,給人們留下了許許多多表現了真善美的不朽傑作。如《大衞》、《悼念基督》等。最終成了巨人。

讀完以後,給我的啟示很多。他的這種精神——自強不息、永不滿足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學習。因為,他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狂熱、彼此猜忌、容不下任何自由思想的時代。而他卻是胸懷寬廣、豪放不羈的人。在重重打擊和百般刁難的環境下,他都能堅持下來,沒有消沉。不息地創作他的藝術。正如他説:“越使我痛苦的就越讓我喜歡。”

而現在的人們呢?住大房,開靚車,已經很幸福了。他們非常羨慕偉人的不朽的藝術作品,卻無法感受到偉人的艱苦。其實,艱苦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每個人都會遇到苦難與挫折。我們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的精神,鋪設走向成功的道路。無論失敗了多少次;無論有多艱苦,有多累;無論怎樣的困難。只要你努力奮鬥,總會成功的。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4

“他不幸的關鍵,他一生的悲劇之所在,是缺乏意志力和堅定的性格。一直到死,他都在自我掙扎,卻無力抗爭。他活了九十歲,一輩子沒休息過一天,沒享受過一天真正的生活。”他,就是米開朗琪羅。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出生在加森汀省的卡普雷塞鎮,他父親是卡普雷塞鎮和丘烏西的最高行政官。米開朗琪羅六歲喪母,幼時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那裏。後來,他打趣説,皆因吃了這個乳母的奶,他才選擇當雕塑家。

1495年春天,他雕塑了著名的《熟睡的丘比特》,被時人評為頗具古派的狂熱。隨後,他又雕塑了《醉酒的巴克科斯》,《垂死的阿多尼斯》和巨型的《丘比特》。而在《耶穌之死》中死去的耶穌躺在永遠年輕的聖母膝上,似乎睡熟了。

1501年春,一塊巨型的大理石交給了米開朗琪羅,碩大的《大衞像》由此誕生。

1508年,教皇命令這位根本不懂壁畫技術的畫家,去畫西斯廷教堂的穹頂。因為教皇的固執,他只好讓步執行。在工作疲勞與焦慮之外,還有家人那些可惡的糾纏。他們全家都靠他養活,濫用他的錢,拼命壓榨他。

就是這樣一個薄情寡義,充滿妒忌的環境,一邊是毫無見識,只知盤剝他的家庭;一邊是不斷窺伺他,期待他失敗的頑強敵手。米開朗琪羅只能在其間掙扎苦鬥。在這段時期,他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

可他付出了何等絕望的努力!

西斯廷工程大功告成後,他回到佛羅倫薩。在這相對平靜的時期,米開朗琪羅製作出他最完美的作品:《摩西》和現藏盧浮宮的《奴隸》。

1544年夏天,他深切愛念的人——維多利亞去世了。在這嚴肅而平靜的友誼中,米開朗琪羅完成了他最後偉大的繪畫與雕塑作品:《最後的審判》,保利內教堂的壁畫和尤利烏斯二世的陵墓。

嚴格的僧侶般的生活,固然使他保持了結實的體格,卻未能免除疾病的入侵。1544年和1546年兩次患惡性瘧疾以後,他一直沒有復原。結石,痛風,各種各樣的痛楚使他生不如死。

但是他一直工作。1564年2月12日他站了一天,做他的《聖母哀悼基督》。14日他發燒了。他的朋友勸告他不要外出,他卻回答説:“有什麼辦法?我病了,而我不論在哪兒都得不到休息。”

直到去世的大前天,他才答應躺在牀上。當着朋友和僕人們,他神志清楚地口述了遺囑。他將“靈魂交給上帝,肉體留給塵土,”他要求“至少死後回到”他親愛的佛羅倫薩。接着,他“從可怕的暴風雨轉入及其甜美的寧靜。”這是二月的一個星期五,約下午五時,正是日落時分……

他終於休息了。他達到了他所企盼的目標:超越了時間。

羅曼·羅蘭將他比喻成一座巍峨的高峯。“聳立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我們從遠處就能望見他險峻的輪廓,隱沒在無垠的天空。”

我若是他,會有怎樣的宿命,他艱辛痛苦的顛沛流離和他的美德,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福運。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5

米開朗琪羅一生痛苦,但他仍把全部的生命獻於事業,米開郞羅琪一生聖神,因為他偉大的心靈雕塑了永恆的靈魂!米開羅琪是一個工作狂,一腔熱血的不停工作。他沒有歡樂,只有超乎常人所能承受的痛苦,他也因此變得憂鬱,孤獨,脆弱,但他還是為了繪畫和雕刻傾盡一生,儘管換來的總是希望的破滅和意志的摧殘,但那是一個偉大的靈魂!

他在極度痛苦煎熬中卻還能把他的全部奉獻給工作,他一生經歷過無數的挫折,然而總是沒有什麼能將他打到。我們的挫折,在他眼裏不過是一顆沙子,小小的沙子比起沉重的巨石,還算得了什麼?根本不值一提。我相信,只要我們經受住了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難,就一定能收穫成功的果實,而不會像米開朗琪羅那樣直到死後才“從可怕的風暴中回到甜美的寧靜之中。”勇敢承接挫折。人不怕跌倒,就怕站不起來。

但要想勇敢地承接挫折,還要有堅定的信念。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一定能越過挫折的考驗!米開朗琪羅絕望過,但他總能在絕望中找到信仰。我們怎能不行?

米開朗琪羅是為痛苦而生,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而承受極端的痛苦,我們是為換了而生,我們完全能以天天開心的狀態度過一生啊!只要我們承受住了那一點點的磨難,生活中不就處處春暖花開了嗎?我們的生命多麼美好!

懷着堅定的信念,勇敢的承接挫折,以快樂的心態面對生活,就可以盛開生命之花!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6

“他中等個子,肩膀和背部很寬,手腳有力,肌肉發達。由於過度勞累,背有點駝,走路的時候,抬着頭,彎着腰,挺着肚子,”“從面貌上看,他始終充滿憂傷和懷疑。”

這是羅曼·羅蘭為我們描述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雕刻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形象。在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活的生命,一個真實的米開朗基羅。他把無以倫比的藝術天賦和創造力全部獻給了藝術,他追求藝術真善美的表現力的執着與忠誠更是感人。但他的一生充滿了孤獨、坎坷和痛苦,他是一位孤獨的英雄。

他狂野,他不羈,他高貴。他欣賞自己,讚賞自己,他不答應別人把他當藝術家來看到,他認為,天才這個詞都不配於他。他是一位貴族,並且抱有一切階級偏見,他甚至説:“藝術應當由貴族不是老百姓去搞。”他總是生活在無止境的狂熱中。他有一種駭人的生命,猛烈地爆發,使他太弱的肉體與靈魂有所不能承擔。“我疲憊不堪,從來不曾有人像我一樣不停地工作,”“我任何事情都不考慮,只想晝夜不停地工作。”在藝術創造的不斷衝動中,他什麼都想做:工程師、操作工、鑿石工,他樣樣自己動手,什麼都想讓自己一個人完他除了夜以繼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麼都不想,他在繼續不斷的興奮中狂熱地生活。

他孤獨,他無奈,他痛苦。因為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存在,他承載着與生俱來的'痛苦。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愛人;他不被人愛。人們對他又是欽佩,又是畏懼。他孤獨地生活着,他孤獨地思考着,他孤獨地工作着,他孤獨地看着這個世界,他孤獨地看着自己。他説:“叫我痛苦吧!痛苦吧!在我這一生中,我找不到那一天是完全由我自己安排的。”死對於他來説是一種解脱,一種快樂,但更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他歎道:“我愛死亡,我的生命就在其中。”他一生致力於藝術的創造,試圖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恆,他在令他痛苦的折磨中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有名的作品,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藝術瑰寶。

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説,“偉大的心靈就像崇山峻嶺,我並非説普通的人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自己離永恆更近。隨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平地上來,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在我心中,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是真一位真英雄。在欣賞他偉大藝術作品的同時,他人生的經歷也給我很多的啟迪: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所以,挫折並不可怕,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勇敢地朝着自己的目標堅定地走下去。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7

名人傳中,介紹了三位偉人,分別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米開朗琪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米開朗琪羅,他是最純粹的天才。羅曼羅蘭形容他的創作靈感就像天才爆發一樣,幾乎不需特別的觸動和培養,就擁有了長流不竭的創作潛力。然而他一生都受人擺佈,在各種紛爭中苦苦掙扎。儘管在繪畫和雕塑上,他的成就稱得上驚人的偉大,但就自身的想法來説,他並沒有將自己頭腦裏最完美的構思予以真正的實踐,身外之事總是制約着他的創作藝術,很多作品都是草草收尾,這對一個追求完美的藝術家來説,無疑就是一種失敗。米開朗琪羅的一生可以説是屈辱和矛盾的一生,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不因屈辱而沉淪,那麼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

米開朗琪羅一生是勞累的。他不斷給教皇當傭人。教皇們讓米開朗琪羅為了他們自己的慾望修建 。但卻不給他一分錢,迫使他無法 ,家庭破裂,父親、哥哥一直逼着米開朗琪羅把在佛羅倫薩的財產全部分給

米開朗琪羅身上所體現的堅持、忍耐的精神是我們所需要的。有時候,忍耐是最好的選擇,有時候堅持你自己的方向,也會成功。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8

在弗洛倫薩國家博物館,有一尊米開朗琪羅稱之為“戰勝者”的大理石雕像。這個疑慮的英雄形象,這尊折翼的勝利之神,是米開朗琪羅所有作品中,唯一一個直到他逝世之前都一直留在他的工作室中的作品,——這就是米開朗琪羅本人,是他整個一生的象徵。

米開朗琪羅是個十足的天才,尤其是他偉大的創造能力,他通常會有一種異於常人的稟賦。而且他也是一個“工作狂”,孤獨,軟弱以及與他形影不離的痛苦都不能將他打倒,擊潰。是藝術的狂熱頑強的支持他,使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藝術史上的鉅作。

米開朗琪羅出身高貴,但卻有着強烈的個性。他的家人都希望他能出人頭地,但他卻要堅持自己的追求。

米開朗琪羅出生於1475年3月6日生在卡森蒂諾的卡普雷寨。他的父親是那裏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個脾氣暴烈,煩躁“好怕上帝”的人。他的母親在他6歲時去世了。他們一共是5兄弟。

在他出生後,就被送到了塞蒂涅阿諾的一個石匠的妻子那兒餵養。後來他經常説他的雕塑家的志向源於這石匠妻子的乳汁。然後,他上學了,喜歡上了素描。因為這個,他的父親和叔伯們瞧不起他,而且常常挨他們的打。

但他的固執戰勝了父親。13歲時便到佛羅倫薩畫家中最大最多的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當學徒。他最初的幾件作品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據説老師竟因此嫉妒起他來。所以,一年後,師徒就分手了。

他已對繪畫感到厭惡,他又渴望一種更了不起的藝術——雕塑。

一腔熱血的米開朗琪羅又輾轉進入了一所雕塑學校。但不久,由於宗教信仰的衝突,他又離開了那兒。後來,他先後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因此,他的雕塑水平大大得到了提高。

1505年5月,他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召去羅馬為他建造陵墓。但遭到了布拉曼特的陷害,還險些喪命。

米開朗琪羅對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都十分投入,然而命運給予天才的恩賜實在是太過吝嗇,它總是以幻滅的苦澀,希望的破滅,意志的摧毀作為對天才努力的回報。米開朗琪羅正是因此而變得沉默和日趨憂鬱,未能完成的作品正是此時他心力崩潰的外在表現。

身為充滿偏激,狂熱和激情的一份子,米開朗琪羅始終堅守着民主與共和的信念,而佛羅倫薩的最終失陷,使得米開朗琪羅同當時的大多數人一樣,迅速跌落到崩潰的深淵。這是一種比什麼都更致命的打擊。在這樣的絕望下,米開朗琪羅選擇了逃避與退縮。

但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使他這棵飽經風霜後的枯樹重新煥發出盎然生機。優美的十四行詩,還有計劃中的雕像也相繼完成。可是後來,維多利亞死了。

自從維多利亞死後,就再也沒有任何偉大的愛照亮他的人生了。在那之後,他又相繼失去了自己的兄弟們和最好的朋友們。

對於一位飽經痛苦的天才藝術家而言,死無疑是最好的解脱。終於,久盼不來的死神終於來了。頗值得回味的是,在他彌留之際最牽掛的是未能完成的作品,而守候在他身邊的人則眼巴巴的等待着遺囑和遺產。這到底是是一代偉人的不幸,還是常人的悲哀?

那個二月的一個星期天,大約下午5點鐘。暮色降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也是和平的天國的第一日!......”

他終於安息了。

“幸福的靈魂,時間在其中不再流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