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倫佐的油的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1.16W

為人父母,這個“人”就是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健康成長,父母自然是滿心歡喜;當孩子生病時,父母會着急上火;當孩子得了不治之症後,父母又該怎樣呢?

羅倫佐的油的讀書筆記

美國電影《羅倫佐的油》就講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羅倫佐是奧多內夫婦唯一的兒子。1984年初,一直活潑可愛的孩子表現出一些異常行為,愛動,有時不理人,動不動發脾氣,甚至是狂叫。夫妻倆帶着孩子去看醫生,檢查發現血濃度指標異常,疑似“腦白質病變”,罕見於5-10歲的兒童,無法治癒,而這時羅倫佐剛好6歲。

夫妻倆不願接受這個結論,便到最權威的醫院去檢查,結果確診為該病,並説明是由母親遺傳所致。

父親仍然不甘心,自己去醫學圖書館查資料,結論是該病無一例外變好。

至此,夫妻倆陷入絕望和痛苦之中。

也許是因為該病罕見無治,有的醫學研究者將此作為課題,想找到治療的辦法。其中有一個科研小組想通過改變飲食成分來減少病人脂肪酸的增加,邀請羅倫佐參加試驗。

夫妻倆有些猶豫。飲食實驗需要較長週期,而這種病發展很快,但他們又沒有其它辦法。抱着一線希望,他們答應參加。

試驗一段時間後,孩子的病情沒有得到控制,更加嚴重了。

無奈之下,他們又選擇在一家醫學院化療。每次治療,醫院都當作教學案例,請來眾多學生觀摩。眼看着孩子頭髮掉了,説話不清楚了,也不能下地走路了,當媽的心急,跟醫院大吵一架,停止了化療。

正在這時,該病的基金會聯繫上他們,請他們去參加病友互助會。他們抱着多瞭解一些情況的想法去了,其中的議題就有食療的案例。他們以自己的經歷反駁,卻遭到專家們的指責。

眼看着兒子的病情一天天嚴重,夫妻倆心急如焚,又毫無對策,結局似乎已定。

轉機出現在一閃念。

當父親凝視無助的兒子時,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目前的醫學體系,都是將自己的兒子當作研究對象,通過試驗,取得數據,探討某種治療方法。這樣一來,成了孩子在為醫學服務,而不是醫學在為孩子服務。顯然,科學家的利益與家長不同。

誰來拯救兒子?

唯有依靠父母。

問題一旦想明白,夫妻倆似乎有了無窮的動力。他們查找資料、分析試驗中的矛盾,找出重點所在,再與專家探討,終於找到了一種精煉的橄欖油,服用後效果很好,超高的指標開始下降,夫妻倆興奮不已。

當指標降到50%後,便不再降低,怎麼也到不了正常值。而這時的兒子開始出現疼痛和顫抖,癱瘓在牀,吞嚥困難,離死亡已經不遠了!

這時候,醫生放棄,護士退卻,妹妹也勸他們不能只顧小孩不顧自己,夫妻倆相互責怪,大吵一架!

之後便陷入沉思。父親想到了一個道理:解決問題,不僅要有方法,還要弄清楚其中的原理。

他又去查資料,問專家,像做學問一樣鑽研進去,併為此專門寫了兩篇論文,得到專家的認同。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兒子7週歲的晚上,父親夢見有一種酶,可以讓指標恢復正常。

他又找到一篇論文,説菜籽油中有一種成分可抵制脂肪酸。他聯繫上英國的一位老專家,請專家提煉出來,兒子用後血濃度指標逐漸恢復正常。

再之後,兒子睜開了眼睛,並可以用眼睛表示是否聽到故事,還能活動手指了。

到此電影拍攝時,羅倫佐已經14歲,恢復了視力,能簡單發聲,大大超過了同類病人的壽命。

為人父母,誰也不願意這種事情落到自己頭上。但事情一旦降臨,躲是躲不掉的。羅倫佐父母為兒子所做的這些事,足以讓人感到他們身上的潛力巨大。

恐怕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們對兒子的愛,化作一種強大的`動力,促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研究病情,弄懂機理,尋找方法,將絕望變為希望,將自己從外行變成內行,潛力之大,能量之足,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人的潛能需要激發。羅倫佐父母的潛能靠什麼激發出來?

我覺得,除了對兒子的愛以外,還有父母的責任。

他們兩次改變兒子的用油或需要增加劑量前,都諮詢過專家,專家總是不能給出確定意見。專家強調,自己的意見應建立在數據研究之上,而這種治療方法沒有先例。而作為患者的父母,兒子是他們的唯一,且時間不等人。最後就變成了專家不能做的,家長可以做!專家説要對所有病人負責,而父母只需要對自己的子女負責。

也許正是這種他人無法替代的責任,讓他們採取了積極行動,並義無反顧,執着前行,讓自己的潛能變成了顯能。這種由父母的無限責任激發的巨大潛能,不僅延長了他們兒子的生命,也推動了醫學科學走到更遠的地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