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留下的一個大棋盤

來源:文萃谷 2.31W

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庭上的幾個老神仙,對這單調的日子過膩煩了,就偷偷相約下到凡間來玩。他們從雲霄遠遠看到,在一座巍峨、壯美、葱鬱的大山下,有一條清澈、蜿蜒、幽靜的小河,河岸田園井然、楊柳依依、綠樹成陰,河上魚蝦嬉戲、微風習習、水波盪漾,非常涼爽舒暢,而且賞心悦目。

仙人留下的一個大棋盤

他們十分高興,於是停下來不走了,擺開一個大盤,開始對弈,兵來將擋、趕馬走卒,下棋的龍爭虎鬥、觀棋的'七嘴八舌,正是玩得不亦樂乎,忘了一切!突然空中天昏地暗、雷聲隆隆、閃電耀耀,緊接着衝出一羣盔甲披身、威風凜凜的天兵天將,來催幾位老神仙返回天庭,説玉皇大帝已大發雷霆,要他們馬上趕回去議事。老神仙們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裏,卻因匆匆而去,給當地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棋盤”。

這“棋盤”擺設在田壟與河道中心,其面積多達逾2萬平方米,平坦開闊、蔚為大觀,一塊塊巨石非常齊整、光滑、規範有序、大小相等(均約1平方米左右大),巨石之間的縫隙即棋路(均約30釐米左右寬)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橫豎筆直,河水不深不淺,在棋盤之間的縫隙裏穿行,長年靜靜流淌,有縱流還有神奇的橫流,卻不能漫蓋過棋盤面,令人驚訝的鬼斧神工、天造地設。棋盤分上灘和下灘,上灘有二十二縱十八橫,下灘有七十四縱四十五橫。棋盤景區與周圍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古木竹林、村舍農莊相得益彰、融為一體,風光優美如畫。

許多年以後,此奇景登上了著名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封面,中央電視台《地理中國》欄目曾給予報道,2008年國家地理“發現之旅”將其收錄在《中國最後的稀世美景》之中,被譽為“東方巨石陣”!

這就是位於田東縣那拔鎮境內,蓮花山下、靈岐河上的棋盤灘景區,它離鎮政府3公里,距縣城40公里。靈岐河是著名的“長壽之河”——巴馬盤陽河的源頭,所以這兒也是“長壽之鄉”,九十多歲乃至一百多歲的老壽星比比皆是。

蓮花山海拔1022米,是田東縣最高峯,與田陽縣、巴馬縣毗鄰。因其山形酷似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得此名。這座山也是一座神奇的崔嵬大山,山上生長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山行走向亦與別處不同;山頂是七瓣“聖蓮花”朝天怒放,相依相偎;離奇的是,山的東、西、南三面並不長樹,只有一片片鬱鬱葱葱的草甸(據傳説神仙在裏面藏有金子),僅北面是參天大樹,密密叢林;叢林裏有些竹樹竿竟是三角形、四角形。

蓮花山中曾有名剎蓮花寺,古佛青燈,香火鼎盛,梵音裊裊,遠近聞名。據史料記載,明朝崇禎乙酉年(公元1645年),右都督恢剿將軍田州領事岑庭鐸,曾“設位於蓮花寺,日三朝而三哭”以弔唁崇禎皇帝;之後便“解印致仕”,隱居於蓮花山之中。可惜後來此寺被譭棄。

我們幾人驅車到達半山腰,然後向高聳入雲的山巔進發,沿着崎嶇小道,頂着炎炎烈日,走了一個多小時,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好不容易才爬到山巔。“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從涼亭、觀音廟、崗哨舊址等處望下去,四周羣山、長空、河谷、田野、村莊,包括那棋盤灘都在腳下,極目鳥瞰,盡收眼底,陣陣涼風拂面,甚覺高瞻遠矚、風光無限,還有萬山朝拜的神聖空靈之感。

形體雄偉高大、植物茂盛的蓮花山,孕育了長年川流不息、碧水潺潺的靈岐河,誕生了景物秀麗奇妙、冠絕天下的棋盤灘。棋盤灘形成於2億多年前,是地殼運動過程中的產物,在地質學上稱為“剪節理”。我們從蓮花山上下來,就到了靈岐河畔、棋盤灘裏。

我們這幾個朋友,還有另外若干位遊客,大家在棋盤灘裏的一塊塊巨石上行走着、跳躍着,從這頭走到那頭,從上面跳到下面,廣袤的河灘、偌大的“巨石陣”,我們走了好遠、跳了好久,河水就在我們腳下不斷流過,卻根本不會弄濕鞋子。我覺得稀奇、新鮮,而且越來越興奮、輕盈了,彷彿回到了童年,於是丟掉平時裝出來的成年人的矜持、莊重、嚴肅,在“棋盤”上奔跑起來、舞蹈起來、歡呼起來,簡直是忘乎所以了。

我突然想,我們這芸芸眾生每一個人,不就是一個個棋子嘛,活動在這看似平靜、暗藏爭鬥的“棋盤”裏;而這棋盤灘地質奇觀,又是不是大千世界、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呢?

(李子遲 《右江日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