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美德的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1.12W

小榮的博文中,有一篇是我經常拿出來反覆閲讀思考的,竊以為這一篇是他思想和價值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基石,即《十年記夢之二:榮譽與美德》。

有關美德的讀書筆記

此文伊始,談到了一個表述得很老套的問題——我為什麼活着?人為什麼活着?到底人在世上追逐什麼?他的答案乍一看也很老套可笑,也許立馬讓人聯想起標刻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印記的紅色時代,並且由於這個時代的沒落與逝去,連帶着他的答案也易令人產生出一種對不合時宜的“過時貨”的輕視與嗤笑。他寫道,他在本科時代,答案是“人活着是為了周圍的人,是為了別人,為了他人的幸福”,接着他解釋了這種想法:“我死了,別人還活着。所以,倘若我的一生能夠有助於改變這個社會的某些方面,能夠使他人和後來人少受一些痛苦,使可憐者不再那麼可憐,無助者不再那麼無助,愚昧者不再那麼愚昧,那麼我的一生也不算白過。”也許看到此處,先前嗤笑的看客會收起剛才的輕視,心中多出一份敬重,但仍然不免帶有一份不置可否,或者將他貼上“理想主義”“聖母”的標籤。然而他是何等聰慧之人,雖然一直保有一顆赤子的誠摯之心,但世事的通透與對人性的複雜的領悟,絕不會低於任何整日浸淫於社會沉浮於弔詭生活之人,這樣的答案並不能令他滿意。

接着他談到了自己剛來中大時的生活,瑣碎繁雜的柴米油鹽,讓他“心中就有這樣一種強烈的淒涼:讀了二十年書,曾經那麼多輝煌遠大的抱負,到頭來,還不是拎着個飯盆,和這些大媽大嬸一樣的過日子。這世上還有誰記得我,還有誰在乎我?”“同時,一種強烈的感受湧上心頭:原來,我並不必然比別人高貴一些!如果我的願望是為他人做些什麼,那麼,他人是些什麼人?是那些過日子的人!我是什麼人?我也是過日子的人!”

那麼這個時候,當他明白自己不是站在高處俯視眾生的`神明時,或者説明白之前所謂拯救他人的崇高想法頗有一種自我滿足感和優越感的一廂情願時,他最初的問題“人該怎麼活,到底人在世上追逐什麼?”是怎麼樣被重新打量和思考的呢?

我想至少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有兩點可以從此處找到根源。第一點是關於“對立性”,這個問題在他另一篇博文《敵人》中有所論述,他常説“消滅敵人,並不能使自己免於罪惡,因為製造敵人的材料,同時也就是製造自己的材料;在敵人身上存在的惡,一定潛藏在自己身上。”另一個觀點,就是此文的中心了——榮譽與美德,以及之後延伸出的“別內外”。

榮譽與美德,便是人類或者追逐的兩個目標。

“榮譽,我曾給他下了這樣的定義:個人基於特定的角色或地位所獲得的優勝而得到的一種社會性的表彰。”

“從榮譽觀來看,人類在物質上,精神上所獲得的所有的優勝而帶來的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因此,追求榮譽的根基,在於謀求優越。什麼是優越?就是甲勝於乙,所以優越本身立足於人與人的差異,由於差異,所以產生由上往下的優越感,產生那種由榮譽帶來的‘虛榮心’,一種務外的虛榮,不是一種為己的自足而是一種為人的偽詐。”

“美德,比起榮譽的喧囂來説,恰恰在於,它似乎是屬於一個人的安靜。我曾經把美德定義為:美德是人身之神性。或者説,美德是在一個文明內部所肯定和提倡的那些具有超越性的永恆價值。美德專著於或者服從於對內在的某種原則的遵循。”

“這些美德,可以是儒家的仁、知、勇,可以是亞里士多德的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可以是基-督教的十誡,可以是我們一般意義上所説的剛毅、寬容、正直、誠實等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