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的悲鳴》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07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切爾諾貝利的悲鳴》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讀後感

“切爾諾貝利”這個詞最開始讓我們聯想到什麼?“核電廠”“爆炸”······還是“核輻射”。今天的我們對於這場人類的災難又瞭解多少呢?我不知道,但對於之前的我而言,僅僅只是從網上那些冒着生命危險的攝影師拍攝的照片中得知。照片裏的切爾諾貝利安靜、祥和。房間裏一片凌亂,陽台、窗户、沙發······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彷彿它們還在等待主人的迴歸。我知道僅此而已······但讀了白俄羅斯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的《切爾諾貝利的悲鳴》後,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切爾諾貝利。從事情參與者口中還原事情真實,感受這場災難給人類帶來的切膚之痛。

未知,對於不知道災難發生的人是幸運的,也是殘酷的。

從口述者的回憶中,在災難的最開始,蘇聯當局是隱藏核電廠爆炸這個事情的。當時正是豐收的`季節,人們在田野裏慶祝。軍隊的車從田野邊經過,軍人們揮動着鏟子將表層土掩埋,人們一臉迷茫看着。後來軍人告訴他們反應爐爆炸了,他們周圍到處都是輻射。人們不相信,對呀,電視裏沒有報道,政府沒人來通知他們。你再看乾淨的空氣,汩汩流動的溪水,透明的玻璃瓶裏還裝着剛剛醃好的草莓醬,這怎麼就有輻射了呢?

然而這是事實了,這事實要求他們搬離自己的家園,並且什麼也不能帶,因為有輻射。大人們在屋子裏收拾,孩子們仍在院子裏觀望。他們眼巴巴看着軍人們將自己最親愛的小貓小狗一一捉去。孩子們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小動物是無辜的,然後大聲對小貓小狗説:“快跑呀,別讓他們抓到你。”“別讓他們抓到你”,他們殊不知命運已經悄悄鎖住他們的喉嚨。輻射,不僅讓他們遠走他鄉,接受別人排斥的眼光,還會讓他們失去愛人的能力。愛人會變為一種罪過。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誰都不知道發生的事情究竟是怎樣的,他們在爆炸發生後幾個月才搬離,沒有防毒面具,沒有輻射計量計,沒有喝下碘液,甚至連輻射是什麼都不知道。有人説其實蘇聯政府當時有足夠濃縮碘液,只是蘇聯政府不想引起恐慌,所以他們什麼都沒做。讀到這裏,我在想如果瑞典人沒有發現,那這個會不會永運是個祕密,不只是切爾諾貝利甚至全世界的生命都被蘇聯政府放在了賭桌上。

如果説災難對於無知的人是殘酷的,那對於已知人又何不是一種煎熬與罪過。

藍色的光,在黑暗中散發出魅人的光芒,好像要把房間的每個角落都要照亮,旁邊是一支爆表的輻射計量計。教授們坐在這樣的辦公室裏,不知道在想着什麼。他們想要一個指示,就像斯大林時期那樣,一切都按照指示去做。但這次指示告訴他們什麼都不要做,像平常那樣就可以了。教授們也這樣做了,像平常那樣走在鄉間的路上,聽農民在談論豐收的喜悦,莫名在心中有種悲涼的感覺。無力感充斥着內心,無力改變這一切的無奈,對人民的愧疚都深深敲擊他們的心。

已知,不僅代表要承擔輻射的威脅,還要擔負一份對人們安全的沉重的責任。他們熱愛自己的國家,對祖國懷有一份深深的信念,對上級的指示也是深信不疑。但這一次,輻射到來的這一次,指示卻讓他們迷失,他們知道要按上級指示去做,但內心對他們人民的熱愛卻告訴他們應該要做點什麼。到底要為他們祖國和人民做點什麼?“切爾諾貝利”帶給了他們這樣的思考。

但其實不論是已知人還是未知人,他們都是“切爾諾貝利人”,承受輻射帶給他們的陰影與改變心裏與生理的痛苦。但是,請別忘了,他們也是普通人,渴望平靜、安寧的生活,希望在家鄉安穩的生活,擁有愛與生育的機會。我們無法阻止這場災難的發生,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行為去撫平他們內心的傷口。不要用“切爾諾貝利人”這樣的稱呼,要用“我們”來接納他們,來共同面對這一切的傷害。仍我們在絕望的峭壁上養育出屬於全人類的希望之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