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試題及答案

來源:文萃谷 1.67W

七年級的學生就快要面臨厲害考試了,對於不喜歡歷史的學生來説,複習的時候看書是沒用的,還是做題比較實際,也比較輕鬆有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把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1、秦代萬里長城和隨大運河都是古代的偉大工程,對於歷史的發展影響巨大。二者歷史影響的相似之處是( )

A.有利於民族間友好往來 B.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

C.促進了邊疆地區的交流 D.加強了南北經濟的發展

2、圖中是我國古代一項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

對它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①該工程是元世祖下令開鑿的

②開鑿的目的是方便南糧北運

③該工程以洛陽為中心

④它是古代最長的運河

A.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盡到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材料中的河是指( )

A.黃河 B.淮河 C.大運河 D.長江

4、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認識,主要源於對下列哪一歷史事件的深思( )

A.春秋諸侯爭霸 B.漢末軍閥割據

C.魏晉北民南遷 D.隋朝暴政而亡

5、某同學利用下邊的行政系統簡表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 )

A.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西漢強化監察制度

C.唐朝完善中央官制

D.明朝加強專制統治

6、“風吹金榜落凡塵,三十三人名 字香。”“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上面的詩句反映的現象與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關?( )

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禪讓制

7、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在評價中國某一制度的作用時指出:中國沒有世襲的官吏和貴族,皇帝通過考試等途徑選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論出身如何,都有經過考試成為官吏的機會。該制度( )

A.削弱了封建政權的統治基礎

B.不利於尊師重教風氣的形成

C.為普通士人提供了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的機會

D.提高了高門權貴子弟的地位

8、史料載: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間,天下大理。這裏的“上”指( )

A.漢武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9、“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是郭沫若對下列哪一帝王功績的正確評價(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10、“開元年間,左右藏庫,財物山積,不可任數。四方豐稔(ren),百姓殷富。”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開元年間( )

A.政治清明 B.經濟繁榮 C.民族團結 D.文化昌盛

11、圖中所示為我國古代發明的一種工具,“形似紡車,四周縛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轉,轉動時,低則舀水,高則泄水,晝夜不息,並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

A.交通運輸

B.紙張印刷

C.農業生產

D.陶器製作

12、唐朝僧人玄奘曾遊學天竺,並由其弟子以其親身見聞寫成的一部重要書籍是( )

A.《馬可﹒波羅行紀》 B.《金剛經》

C.《大唐西域記》 D.《西遊記》

13、下列歷史人物與相關史實的`搭配,正確的是( )

A.唐太宗——任用姚崇、宋璟為相

B.唐玄宗——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玄奘——到天竺學習佛經

D.畢昇——編著《本草綱目》

14、下列關於唐朝盛世經濟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業工具 ②飲茶之風在全國盛行

③唐三彩聞名於世 ④唐都長安是當時國際性大都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唐代有一位詩人,其詩雄奇飄逸,詩情一瀉千里,筆勢靈活矯健,充滿大膽和奇特的想象,人們稱他為“詩仙”。該詩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蘇軾

16、“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那個複雜、動盪的時代,被人們稱為“詩史”。這位詩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17、趙州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這座橋修建於( )

A.秦朝 B.漢朝

C.隋朝 D.唐朝

18、圖中是唐鹹通九年印製的《金剛經》。印製這部經書運用的技術是( )

A.拓印刻石

B.雕版印刷術

C.活字印刷術

D.套色刻印

19、據新華網2013年5月15日報道,文物專家在唐加寺發現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吐蕃時期的壁畫,這些壁畫對研究下列哪個民族的歷史有着重要意義( )

A.蒙古族 B.維吾爾族 C.藏族 D.女真族

20、小奇同學進行研究性學習,他蒐集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玄奘西行”“鑑真東渡”的相關資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課題是( )

A.政權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華文明的起源

C.統一國家的建立 D繁榮與開放的唐朝.

21、唐元和年間(806——820),主管財政的宰相奏請減少內外官俸,詔書下達後被大臣崔祐駁回,皇帝最終採納了崔祐的意見。崔祐所屬機構是( )

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吏部

22、中國古代歷史上曾多次出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局面。例如:唐朝時期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些盛世局面出現的前提條件是( )

A.國家統一和社會的穩定

B.統治者的勵精圖治

C.國內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D.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23、唐朝時期出現的新的生產工具是( )

A.鐵器、牛耕 B.秧馬、曲轅犁 C.曲轅犁、筒車 D.牛耕、筒車

24、改變自古以來“貴中華,賤夷狄”觀念,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被北方各民族尊奉為“天可汗”的古代皇帝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5、現在各國人把中國人稱為唐人的原因是( )

A.中國人是唐朝人的後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聲望

C.唐朝時中國才開始對外交往

D.中國人具有很高的製糖技術

二、非選擇題:

26. 閲讀材料,回答問題:

(唐太宗的話)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未足,徵求無已,亦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至之滅。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

(1)根據材料一説明隋朝滅亡與“貞觀之治”局面的出現有否關係?理由何在?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人主,可不畏懼!

(2)材料表明唐太宗意識到了什麼實質問題?他説這番話的意圖何在?

(唐太宗對大臣的訓示)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

——以上摘自 《貞觀政要》

(3)根據材料,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後,他對親近的人説:“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

——選自《中華上下五千年》

(4)吐蕃是今天哪個少數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誰?文成公主入藏有何意義?

27.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唐人趙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羅籠絡的意思)”

——唐太宗

請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長策”是指什麼制度?______________

這種制度開始於什麼朝代?______________

什麼朝代逐漸完善?______________

最關鍵的人物是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唐朝時最重要的科目是什麼?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獲得第一名的叫什麼?______________

什麼朝代被廢除的?______________

②從材料看,這種制度獲得收益最大的是誰?

③這種制度有什麼影響?

28、唐朝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政策開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聲名遠播四海,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有關唐朝歷史主題的探究並回答相關問題。

[對外開放]

圖一 圖二

(1)圖一人物名字是_______________,他東渡日本時在們的唐朝皇帝是___________。圖二他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中國的_____________,他把西行途中見聞口述下來,則弟子整理成書,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學生應該學習圖中人物的什麼精神?

[貞觀之治]

君之所以明着,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徵

(3)貞觀之治時期的皇帝是誰?上則材料反映了貞觀之治哪一方面的內容?

[技術創新]

(4)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請依據圖中所示分別寫出當時便於耕作和灌溉的生產工具的名稱。

29、隋朝大運河

填空:

三點: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四段: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大水系: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大運河通航後,起到了什麼作用?

  七年級歷史試題答案

BDCDC CCDCB CCCDA BCBCD BACCB

(11分)26、(1)有(1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勵精圖治,從而出現政治清明的“貞觀之治。”(2分)

(2)意識到人民羣眾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調整統治政策,以緩和階級矛盾。(2分)

(3)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利益。(鞏固統治)(2分)

(4)藏族;文成公主;(2分)

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2分)

(13分)27.(1)科舉制度;隋朝;唐朝時期;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進士、明經;狀元;清朝。(每空1分共10分)

(2)封建最高統治者皇帝。(1分)

(3)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便於在全社會範圍內選拔人才,為人們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推動了一系列改革,開創出政治、經濟、文化及民族關係的嶄新局面,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2分)

(10分)28、(1)鑑真;唐玄宗;玄奘;《大唐西域記》(4分)

(2)不畏艱難,持之以恆(言之有理即可)(2分)

(3)唐太宗;善於納諫(2分)

(4)曲轅犁;筒車(2分)

(14分)29、

洛陽;涿郡;餘杭。

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