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79W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了一個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意外死亡。過人的天賦使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縱使之後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終,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燬,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最終與船葬於海底。

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讓我們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棄那無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不是會有另一番風景嗎?

是的,一個真正會生活的人,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就應當與命運抗爭,離開井底,去往更開闊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棄生命,對世間絕望。1900本有那麼難得的天賦,有那麼美滿的感情,有那麼光明的未來。那次,馬克斯都已成功勸説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當他看着紐約這座城市時,感到十分陌生和恐懼,便又放棄下船了。他最終還是與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説:“我那時穿着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我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麼?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裏,什麼東西都有,可唯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是啊,世界的盡頭,人生的盡頭,那裏應有回憶,沒有盡頭,是因為他沒有真正活過。外面的世界,他連經歷都沒有經歷過,卻已絕望了。原本,他的過人天賦,他的美滿感情應當都是他應對世界的動力。他卻拋棄這些,寧願放棄自我的生命來逃避這個他恐懼的世界。他認為“陸地”對於他來講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他不會創作的音樂。他已喪失了生命的意識了。

他想結束生命來尋找自我的盡頭,逃避世界的盡頭。的確,世界沒有盡頭,真正的盡頭在自我的心裏,只要你經歷過,活過,就必須能看到真正的盡頭——你生命的價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間,找到自我的堅持和熟悉。當無限的世界邀請他加入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嗎?他看到天賦對於他的意義了嗎?他聽到世界對他的召喚了嗎?他感到感情的真諦了嗎?沒有。

蔚藍的大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歡樂的,充滿期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沒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許現實世界真的太讓人感到陌生、恐懼和殘忍吧。但我們這些未來的演奏者,就應當進取入世,經歷世事,認知世界。雖然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能夠改變自我,擁有強大的內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來,奏響自我的命運交響曲。

我想——海上,其實應當是鋼琴師起步的地方。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2

1900——看過朱塞佩·託納託雷這部電影后最能激起我心跳動的數字了!整部電影都象是賦予生命的海的訴説,低沉而又平靜,深邃而又執著。我似乎能聽到大海在呼喊:讓音樂奏起來吧……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雖然有點小資,雖然有着遺憾,但是更多的是感歎。我怕文字的表達破壞了心底的美感,一直小心不敢敲打鍵盤。電影中飽含的東西真的很多,可以輕鬆地看成是講述一個人的故事,可以略感煩惱地看成是選擇的深度問題,也可以讀出裏面關乎着人生確定與否的惆悵感。但這裏我只想輕鬆點,説一説我喜歡的音樂問題。

一、傳奇:

生於船、長於船、死於船這樣的經歷本就是一個傳奇,更不用説一生中充滿了諸多傳奇色彩:沒人教他彈琴,卻沒有踏上陸地半步,但能身臨其境般演奏任何一個地方的任何一種音樂,似乎與生俱來。

1900是孤獨的。雖然幸運地找到了自己一生都鍾愛的東西——音樂,可是再美的音樂都有落幕的時候。當音樂聲戛然而止的時候,聚攏的人羣散去了的時候,他還是有點小小的失落感。從他半夜偷偷地溜進操作室,隨意翻找着電話簿上的號碼,並認真撥打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想要與人交流。當然這種舉動會被“自認為正常的人”認為不正常,可交流的願望真的不願意得到這樣的結果。

二、愛情:

是怎樣的回眸看到了一個清新的笑顏,手指靈動着跳躍,舒緩的音符肆意流淌,流淌出愛的旋律。時間把握的剛剛好,從前奏到尾音都隨着女孩身影的移動而變化,那麼恰如其分。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更沒有一絲一毫費盡心思的做作,只是剛剛好渲染了當時的心境,用手指來表達,這音樂讓時間彷彿都忘記了前行。

是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要有個明確的結果呢?不,只要心裏曾經有愛就好。你也許會認為1900是膽小怯懦的,所謂幸福不都是要自己去全力爭取的嘛?可他只傻傻地生活在自己的空間中,幸福只能與之擦肩而過了。但我一點都不認為這種選擇有什麼不妥,距離就是有一種固然的美感。在每每彈奏音樂的時候,你又怎能知道1900的心裏沒有在想念某個人呢?當然,不選擇其實也是一種選擇,愛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三、純真:

1900是純真的。在別人意氣風發地想要揮灑炫耀自己音樂才能的時候,他竟然被感動地哭了。看電影的時候我也在很認真地聆聽這段激烈的音樂,可我聽到的只是跳躍的音符和張揚的琴法,那種技法我很佩服而已。

對“孤兒院”這個詞的解釋,讓我倍感到温暖。丹尼真的是個好爸爸,寬鬆的愛着這個被人丟棄的孩子,並小心呵護着他。誰説孩子是孤獨的,孤兒院就是收留那些沒有小孩的大人的。純真的美好永遠在他的腦中。

面對自己喜歡的女孩,1900是害羞而青澀的,對着鏡子一個人傻傻地練台詞只為了見面説話時更得體一些,可是話終究還是沒説出口。半夜偷偷地溜到三等倉,一個個身影地尋找,只是想要自己白日的勇敢也能那麼率真,像小賊一樣偷偷地吻了睡夢中的女孩並轉身就跑。在唱片沒來及送出去後,自己一個人懊惱得把唱片像掰一大塊巧克力一樣掰了粉碎。這個時候的1900就像個孩子。

四、生命:

如果説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種説明,那麼1900的生命就是音樂,用生命在演奏音樂,用音樂來演繹生命。雖然電影給我們呈現的似乎就是悲劇,讓人心痛於1900自我率真而又略顯偏執的執著所必然的結局,但不得不説這樣的安排才是完美的。因為尼采説過“如果沒有音樂,生命就是一個錯誤。”生命怎麼能和音樂分開呢?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3

這部影片的4K修復版最近在電影院上映,很多人都去重温經典,幾乎所有人腦海中都縈繞着一個問題:他為什麼不下船?

該怎麼向他們解釋?陸地上的人總是喜歡問為什麼,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看完電影,在我腦海中一直迴盪着1900的鋼琴樂章,如密林流水,如大海波瀾,如智者低語,如人潮吶喊,置身其中,靈魂被其磁場吸引,一起共振起伏,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1900無疑是一個天才,而天才總是孤獨的。在其一生中,只有一艘名為virginian的郵輪,只有時而平靜時而波瀾壯闊的大海,只有熱火朝天的鍋爐房,只有一架普通的鋼琴,只有一波又一波遊客聽眾,只有一個交心的朋友,只有一個喜歡而不可近觀的女人。

膚淺的人類啊,如果1900沒有打敗爵士樂的創始人,怎會引得那麼多人肯定他的音樂才華,可見世間美好需要量化方能體現其價值。縱然你天賦過人,也得尋個舞台證明自己,經歷一場大考贏得生前身後名,方不枉來人世走一遭。

歷史的車輪轟鳴而過,新舊交替輪迴不止,智慧的人勢必善於接納一切新生事物,守舊的人在時代面前只能做出無力得抗爭最終屈服或被時代碾壓。在黑澤明的電影中,武士往往是個悲劇形象,幾千年來引以為傲的冷兵器在熱兵器面前不堪一擊,末了還要被嘲諷一句“大人,時代變了”。從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開始變得聰明,勇於接納西方工業革命帶來的先進文明,將自身的文化棄如敝履,這就是日本逐漸強大的原因,同時也是日本人漸漸喪失信仰、人性變得多樣化、人格越來越不可控的原因。從現在的香港青年身上我們可以管中窺豹。

人類發展幾千年,終於意識到,只有科技可以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給生活帶來大大的便利,實現一些夢裏才有的東西。文化和藝術,則越來越多地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保存在歷史博物館裏,或者作為激發人們靈感的工具,又或者,被某些痴傻的人畢生追求,反而成就了人生至美。

如今是信息時代,人類發展日新月異,從廣義上來説,一切機械化、電磁化、信息化的過程被稱為人工智能(AI),它將漸漸取代一切重複性、有規律可循的人類勞動,舊行業漸漸消失或者成為時代的縮影。對於時代的先驅者,我們應該緊跟他們的步伐,開創新的紀元,對於那些堅守的人,我們應該致以崇高的敬意,把他們放在Placeholder的位置。

人到了一定的歲數,就不再對山的另一邊懷有興趣和激情,山的另一邊不過是另一座山。當1900看到工業文明中的紐約高樓林立,人行如螻蟻,便不再心生嚮往,餘生有音樂相伴,夫復何求?

人活百年如曇花一現,該怎樣度過才最有意義?有過激情燃燒,遊過低谷波濤,也曾拂衣逍遙,回首往事不過拈花一笑。

現在人與人的隔閡越來越大,哪怕是坐在對面的父母與子女,雖是近若咫尺,心卻相隔天涯。90後不再瞭解80後,00後不再瞭解90後和80後。戰爭年代漸遠,衣食漸足,信息傳達漸速,傳統文化漸亡。也許有一天,性別已趨於中性化的20後小朋友看着電視上的武俠劇,會發出疑問:這些人蹦蹦跳跳的,不累嗎?

對那些曾經養育過、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是最不能忘懷,所以,最後還是要説一句:Thanks Danny!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4

每個人都有一艘船,承載着自我的夢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捨棄它的時候,就會恐懼迷茫,彷佛自我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無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太多的選取,讓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離開了自我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樂了,他的性命還有什麼好處呢。當他的兄弟姐妹聽了他最後的告白後,獨自離開,他的性命火焰隨着船的殘骸湮沒于海洋的深處。海上鋼琴師用決絕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靈魂深處。他的音樂到過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體從未離開過大海,最後,當身體沒有了能夠寄託的角落,他選取和船一齊毀滅。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自我的船,我也會恐懼,但是我不會選取和船一齊毀滅,我會選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氣應對未知的旅程。有時候,選取勇敢地生存遠遠比選取勇敢地死亡來得更難。

有些人認為,1900選取死亡是悲觀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面體,選取什麼樣的生存方式,旁人無從定論,正因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所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因此,在那裏我並不想評論1900選取死亡是對還是錯。有些時候,兩種選取方式都是對的,刻意去扭轉一些東西會浪費很多時刻,而且沒有好處。1900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姐妹,一輩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鋼琴的天賦,他從鋼琴讀懂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他用鋼琴帶給貧苦人們最簡單的愉悦,一切都是即興之作,不為功名利祿。心靈的純淨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説過:我停下來,不是正因所見,是正因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正因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的世界盡頭。這是他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在一片心靈的淨土上生根、發芽。

看了這部影片,自我成長了許多。雖然自我已經是大學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夠試着去思考,個性是自我以後的人生。但是自我卻從不認真思考,對未來也只是充滿恐懼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我就遜色了許多。起碼他知道自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堅持自我的理想,單純地彈自我喜歡的音樂,直到性命的盡頭,哪怕和船一齊毀滅,依然堅持。而我自我呢,雖然以前胸懷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再也沒有一絲波瀾。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我,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過嗎?難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嗎?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揚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敗。像《海上鋼琴師》的最後結局時,1900説:我無法捨棄這?船,我寧可捨棄自我的性命。當看到1900應對即將爆炸的船時,他淡定地笑了,那時,他的雙手還在做着彈鋼琴的動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無法忘記自我在那一刻心中曾有過的吶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為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自我吶喊。

大海,音樂,鋼琴,人生。1900以純粹的性命方式展現了自我的生命,咱們能從他的生命中受益匪淺。《海上鋼琴師》給我的性命指明瞭方向,為我的人生注入了動力,使我對性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正因我堅信只要靈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聲中,我彷彿看到了不斷前進中的自我……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5

大家都對科學實驗有一定的認識,它的目的是為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一般地是控制住一些條件使之存在,而使另一些條件不存在,然後判斷結果與這些條件之間的關係。《海上鋼琴師》不失為一次人生的實驗,最大的條件就是沒有父母,不在陸地生活,看看這樣的情況下人究竟能夠發展成什麼樣子。

教育的實驗――靈性教育

觀眾都對1900在小時候突然就會談鋼琴,能準確説出娛樂大廳裏的一些人的性格、情緒、行為特點,此人剛剛發生的及將要發生的事情等等,感到非常驚訝。雖説電影是虛構的,但我們都會親見或聽説身邊一些類似的例子,尤其大家觀察嬰幼兒,發現他(她)們常常會做出一些讓人驚訝的行動或説一些讓人意想不到話,這些行為、話語首先讓人感覺就是超越嬰幼兒實際的成熟年齡,並且行動與話語往往還很有智慧。嬰幼兒究是什麼?身心特點如何?對人類來説還是一個謎,有些觀點認為嬰幼兒的那些超人的表象背後有一種身心上的靈性,如何看待、對待,或者教育當中如何培養這種靈性成為一個話題。我們來考察一下發生在1990身上的教育,全船人肯定是愛這個孩子的,但大家又各忙其事,因此1900沒有一個固定的老師,也不會有所謂的教學計劃、教育目地、教育目標等等,他也不需要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競爭等等,雖然有船員們“會按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來教養”,但整個過程來講是善意和寬鬆的。除了早期1900被教一些識文斷字,還有必要的思維步驟要求,如影片中有一個情節是,收養1900的Danny要求他把詞語聯結起來形成更全面的意義,其他之外一切都是自由的。我想1900就是通過漫畫書刊來獲得陸地生活的印象和判斷的,他也一定與人們交流過他的看法,但那樣的教育的環境下,人們往往以幽默對待,也不需要刻意糾正他,或者糾正也是一種沒有壓力沒有嘲笑的糾正。總之這樣的教育環境保留了1900的靈性。需要指出的是:在現實生活中,當兒童開始按成人的要求背詞、學琴、做算術題等等的時候,這種教育我們稱之為理性教育,並且我們往往假定兒童是一張白紙,是沒有任何經驗與感受的,一切都由教師按嚴格的技能程序來教授。因此好的教育應該是靈性不失,漸進一些理性,可能我們現實的教育是靈性全毀而理性未建。

倫理與心理實驗――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或許是作家與導演想探尋或追求混沌初開時,人最初的那種純靜、純真、純粹的道德和心理境界是什麼樣子。並認為人的靈性與純粹的道德是同一的,正象其他沙龍朋友所表達的.那樣,1900沒有名利的感覺與思想,不知什麼是競爭、爭取等,總之一切世俗人所有的自私、貪夢、虛榮、算計等皆無。然而作家與導演又想告訴人們熊掌與魚不可兼得,這樣的環境又培養了1900與世俗無法相容,無法用自己的心靈解釋這個世界,人最大恐懼來源於對事物不能解釋,因此1900寧願隨船一起焚燬也不願下船。在“嘭”的爆炸聲中,1900迴歸了本初(有説人來自於大海)。作家與導演也完成了的悲劇構思(美的事物被毀掉)。實驗結束了,但結果卻讓人生疑。從而作家與導演發出了對人類的追問:“人到底哪兒出了問題?”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6

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為觀看了一部精彩的電影——〈海上鋼琴師〉。

在一艘來往於歐洲和美國之間的油輪上,誕生了一個鋼琴天才,他是一個棄嬰,被黑人鍋爐工收養,取名“1900”。1900漸漸長大,一個深夜裏他來到輪船的豪華大廳,坐在鋼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鍵上跳動,美妙的音樂流動出來,吸引了船上的人們。從此,1900成了海上鋼琴師。從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斷的送走又迎來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過這些人看這個世界。多年過去,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他心愛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這艘比他還年老的大船也即將報廢了,人們把成噸的炸藥運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東西,準備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卻斷定1900還在船上,他固執地説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尋找,終於在廢墟中發現了1900。但是他卻拒絕下船,最後在一聲巨響後告別了這個世界!

1900沒有户口,一生漂泊於海上,又悄悄離開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和他同台演奏多年的小號手朋友知道他的存在與消失。看完這個故事讓人覺得心酸和惋惜。雖然他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人們無暇顧及他的存在,但是他的音樂、他的故事卻提醒人們這位偉大的鋼琴師曾經那麼真實地給人們帶來過歡樂。

他是那樣的善良而富有個性,他用琴聲表達着自己豐富的情感。人們是否會驚訝:這樣一位音樂天才為什麼會選擇與一艘舊船一起被炸燬卻不和好朋友下船尋找新生活呢?

我想:他從小生活在海上,適應了船上的生活,陸地上的生活對於他來説是未知的,這就是導致他選擇生命終結的根本原因。就好象從小掉進狼羣裏的孩子喪失了人的本性一樣,也許與生俱來的東西並不能代替環境的影響,1900恐懼這未知的世界。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鯊魚的故事:有一羣海上捕回來的鯊魚,兇猛異常。被關在海洋館等待馴化,訓獸員把他放在玻璃罩着的大水池裏,水池外面是另一個水池,裏面有許許多多的魚。一開始,鯊魚拼命的撞擊玻璃,企圖游過去覓食,但是每次都是徒勞。日子久了,它慢慢放棄了這個愚蠢的念頭,開始等待訓獸員的餵養。又過了很久,隔着兩個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兩個水池變成了一個,可是鯊魚卻從不肯游到那邊。可見,多年的生活環境一旦改變,適應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影片不僅構思有其獨到之處,以感人至深的友情為主線,還貫穿着優美的音樂。

當鋼琴師愛上漁夫女兒時,那段抒情鋼琴曲是最為經典的,從鋼琴師深情的眼眸跟隨女孩遊走的那一刻,音符遍如涓涓細流在鋼琴師指尖下流淌,是那麼的純淨,清新。又是那麼的纏綿,温柔。此時,無須語言,音樂表達了一切!電影結束時這段音樂再次響起,是他的小號手朋友拿着破留聲機坐在即將炸燬的廢墟中播放的,音樂再無先前那般清澈,美好。似乎預示着鋼琴師必將與音樂一起永遠消失在茫茫海上,是那樣的淒涼。給觀者傳達了無限的哀思……

無論是經典的音樂還是其故事情節,不得不説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觀看的同時我由衷的被導演與演員的音樂才華和表演能力所折服。尤其對於喜歡音樂的朋友來説,影片一定會達到引人落淚的藝術效果!因為從主人公用音樂詮釋着內心的喜與悲,讓我們能從中發現一種淒涼的美!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7

思緒太多,如亂麻在腦中糾纏,許多情節都很煽情,對於我這種一看電影就看哭的人來説,要理性客觀地評價一部電影似乎是極為困難的。首先説説我看這部電影的初衷。我很小就在表姐的推薦下看過《亂世佳人》,對於美國懷舊的電影有一種痴迷的情懷,喜歡裏面動人的音樂,喜歡裏面人的服裝,喜歡裏面人説話的語氣,喜歡英國似的強調,看到這部排在top250的電影,以及像人物傳記的電影,覺得對上我的口味,果然這部電影我一口氣看下來。

電影很長,遺憾的是中間1900長大的部分描述得比較粗略,但是他的身世背景也算是瞭解得比較清楚了。首先他從小就在船上生活成長,擁有無私自通的鋼琴天賦。我每每會想如果他是一個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還會一輩子待在船上嗎?他會不會也想去改變自己的人生呢?其中有一個父親,他的命運可以用十分悲慘來形容,他似乎是非常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也有許多的擔心,但是當他看到大海,他開朗遼闊了,他可以放下一切從頭再來,那是因為他已經很慘了,他為了他的女兒,他有自己要去奮鬥的初衷,這是人性,人性就是為了讓自己生命得以延續,就是為了哺育下一代,他可以走出去。

相比之下,鋼琴師最終還是沒有走出去,因為他的人性沒有那麼強烈,其中有一段與一個黑人鋼琴師決鬥的片段也充分地説明他不明白競爭是什麼,但是這對於黑人鋼琴師是再正常不過,因為他是在另外一個環境中成長的,他懂得世俗的世界,他是具有非常貪婪和慾望的人性的。

1900缺乏人性的,但是確是非常理性的,他可以發現美的瞬間(一個女孩的美,確信他發現美的時候並不是人性的慾望在作祟),也可以記住美的音符,他對人性看得十分通透。他至始至終沒有參與世俗的世界,他是一個看客,這也是他為什麼不敢走下船舷的原因,不敢走進充滿着人性的世界,他害怕,他無法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裏生存。他的出生背景,他的天賦,他的才華,他的理性使他最終選擇了以這樣的方式來度過自己的人生。這也是必然的選擇。

從哲學上來講,我們都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這很像道家的無為而治,但是1900並沒有虛度一生,他一生為了別人而彈奏美妙的音符,不曾覺得厭煩,他在做他最擅長的事情,一直在做,這卻不是無為,而是堅持,堅韌,這也許正是道家所説的無為的精神。現今社會,技術上的革新使得我們感覺似乎是有許多的可能性,整天蠅營狗苟,把時間浪費在了鑽營,投機,取巧上,這正好與無為的精神相反,甚至是亂為。

這部電影也讓我想起叔本華的哲學觀點:人的意志太強大使得我們不斷地競爭,自私自利,使得生活總是充滿苦難,世間的痛苦總是多於幸福,幸福是短暫的,痛苦卻是持久的。對於幸福和痛苦的論述在這部電影中也得到充分地印證:1900似乎是超脱的,但是也有痛苦的時候,因為他突然感到了快樂(愛情的快樂),所以他體驗到了失去愛情時的痛苦,快樂是短暫的,而痛苦卻是漫長的,最終一切歸於平靜,然後亦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叔本華也提倡,美學上的體驗才是終極的快樂,這也印證了1900最終的選擇:鋼琴,在鋼琴中體驗美,體驗悲傷和快樂的美。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

每次看《海上鋼琴師》,都有一種衝動想撫摸一下我那架冷落多時的鋼琴,學習鋼琴8年之久,始終不能理解這“樂器之王”所彈奏出的音樂的真諦,始終認為那些為音樂不顧一切的音樂大師們的行為是架空世界才有的,現實中,於我而言,鋼琴就是我的任務,學鋼琴似乎變成了我的義務,8年的盲目學習、考級,最初學習鋼琴的熱情被逐漸磨滅,我始終不能對鋼琴再產生任何遐想…… 但是於他——丹尼伯曼TD林蒙1900而言,鋼琴的意義卻不是我們這樣的常人所能體會的……這麼説並不是映射那些現在把鋼琴商業化的人,而是純粹的欣賞那個叫1900的男人,他向我們所有人詮釋了鋼琴是什麼,音樂是什麼。

和大部分大師一樣,1900的身世背景並不是那麼好,一個嬰兒,被遺棄在一個雜亂的舞會上,又被一個船上填煤工人撿到。沒有任何證件,沒有出生紙,1900的童年就在這艘漂泊無盡的大船上度過,對他而言,這就是他孩提時代的大搖籃,而搖籃旁那個教他識字,陪他聊天,給他作名詞解釋的男人就是他唯一的親人,即便他作的解釋大多都是些歪理,1900也覺得很幸福。

他和鋼琴的邂逅是在孩提時代,無意間闖入一個舞會時發生的。 大家都驚歎於一個出身不明、沒有受過良好的專業訓練的孩子,竟然能夠演奏出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也許,他生下來,命中註定要永遠和鋼琴在一起,永遠和他的音樂相依為命。

短暫的27年,他一直留守在這片海域,這艘船上,無論名聲多麼響亮,甚至美國爵士樂的祖師來找他鬥樂,他也從未離開過。所有驚訝於他的一句“我想上岸”。而當他終於“追尋”到上岸的理由,當他終於提着箱子邁向大陸,望着高聳的樓層,無邊的城市,他卻停住了腳步……是的,這是他的最終選擇,他的一生註定在海上,與他的音樂相依為命。

當上岸的唯一通道被永遠地抽離,他選擇了和他的船,他的音樂,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一同沉沒於這片無窮無盡的大海,這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説都是一個莫大的遺憾,但我想,對於1900而言,這個結局或許是他想要的:一個傳奇人物,或許在他的有生之年還有人記得他,可是他卻沒有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任何可以讓人記憶的痕跡。

“我是一陣風,一陣自由之風”,記不得是從哪裏看到的這句話,細細品味,卻能體會説着句話的人的內心世界。1900説,大陸無邊無際,充滿形形色色,他未知的東西還有很多;而後,在突發奇想想上岸時,他又説,上岸只為聆聽海的聲音,只想體會在陸地上聆聽海,是什麼感覺。而如果在陸地上住上幾年,他也會變成一個完完全全的普通人。 你可以説他的想法是逃避,但這是他的原則、他的生存之道,他的生命只為他的海和他的音樂綻放,當一切不復存在,他選擇了留駐在這片海域,永遠與他的音樂在一起……最後,面對着空氣,感受着鋼琴的美妙音符,沉醉於自己的音樂中,一切語言在此刻顯得蒼白無力,船隻的巨大轟爆聲劃破寧靜……這對陸上的人們無疑是重大損失,他甚至不肯將他的音樂公諸於世。我們或許永遠也聽不到這樣震撼的音符,但他,真正獲得了內心想要的自由。

或許哪天,當海上再次響起那悠揚纏綿的琴音,那是1900在天堂譜出的天籟之聲吧!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9

我們生於一個追求速度的時代,忘乎了生命中所需要的平淡和悠長。遊輪始終在前進着,也曾停靠過,但他一直在漂泊。如果讓靈魂和肉體和一,想必是件偉大的事情,而我們平凡人都不曾有過,兩面三刀,左右逢源,所以我們只配稱讚偉大的樂曲,而不會創造別樣的旋律。在文章開頭,要致敬那個孤獨的靈魂和那位執着的友人。喜歡影片中舒緩的節奏,配上一杯咖啡,就更美好了。意大利電影的風格果然不同於美國大片,倒是有點像法國的,畢竟我也看過一部《這個殺手不太冷》。沒有坐過遊輪,但我也曾見識過現實社會中的等級分明,所以就會對丹尼有種莫名的好感和同情,因為我們都是弱者。不曾想到他付出懷抱是出於衝動還是憐憫,可那個大鐵鏈沒有饒過這個鏟媒的好人,他是笑着去見上帝的,因為手裏曾經呵護過一位可愛的天使,如果放在中國那就是緣分,緣來緣去無法左右。我想生活就是這樣,不經意間的一個善舉,可能演變成為一段傳奇。

1900無疑是個幸運的孩子,親生父母沒能給予應有的關愛,而鋼琴給予了他一切。擁有了28個字母組成的名字,也擁有者88個琴鍵,這一生不曾遠行,因為恐懼沒有盡頭的城市,但他在自己的疆域裏盡情的馳騁。寫到這裏,有點恨自己不懂音樂,不懂鋼琴。許多精妙絕倫的彈奏,於我如浮雲啊,音樂我聽到了,但不知所從,唯獨能夠發現的也就是他的手速了,我想自己斷然彈奏不了那麼快。好的音樂都是直入心靈,指尖的躍動,不禁然就淚流滿面,或者是引動大家翩翩起舞。我喜歡看他陶醉的樣子,那是對藝術的崇敬,彷彿忘乎了自己的存在,也忽視了觀眾的存在。人是會壓抑的,但不能一直壓抑,總要有自己的特長,總要有喜好的事物。孤獨大概是人生的常態,我們看到的熱鬧,其實中間隱藏着更深的孤獨,總是要學會享受,學會釋懷,學會去釋放或者是填滿。故事是悲情的,炸藥的光彩也是絢爛的,許多人匆匆來過,不曾記住這一切,唯獨大海不會忘記。有誰知道,那海浪裏藴涵了多少痴情的往事,那咆哮裏包容了多少徹夜的哀愁。愛情的火花稍縱即逝,就是那麼淺淺的一個吻,讓他不在孤獨,也讓他更加憂傷,好在有一張殘缺的唱片,記錄了那段温情的往事。是啊,這大遊輪上又有過多少虛情假意的送別,就像我輕輕的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也只有1900是真情實感有血有肉的,這個在花名冊裏沒有名字的人,反倒存在的實實在在,並且為遠處的社會所感到不恥。有點類似桃花園,只不過他的桃花園每次只發放20xx張門票,園子不大但應有盡有,裏面待着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其樂融融。又像倉央嘉措,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但他還是少了那份性情,去到街頭流浪,去做最美的情郎。他既是高貴的,也是懦弱的。腦海裏刻着他現在舷梯中間的畫面,那一刻遲疑了,無法去感觸他的內心,似乎有點像拋出的帽子那樣不自主。電影藝術也是引發人類思考的,如果換了我現在哪裏,一定會走下去,去陸地上看看海,去街頭或者是地下室去彈奏,勇敢與平凡總是一步之差,思想與行動也是一步之差。但他還是回去了,所以他依舊是1900,那個海上出生,海里彈奏的鋼琴師。借用幾句古詩,來再次表達對他的感情吧。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0

本片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非凡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爵士樂鼻祖傑尼聽説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後自歎弗如,黯然離去。可惜,這一切的事情都發生在海上,1900從來不願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情愫在琴鍵上流淌。他會不會為了愛情,踏上陸地開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聲驚豔世界?但這一切卻在1900看到城市後都變成了幻想,他又回到船上,直到工程隊用600噸炸藥將巨輪炸燬,他也沒上大陸一步。

影片中有幾個鏡頭讓我十分影響深刻。第一個鏡頭,當1900從甲板上緩緩走下舷梯時,畫面選擇了一種處理方式——當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時,鏡頭以同樣的緩慢和凝重由遠及近,最後漸漸定格,轉而我們看到的是從舷梯後方的角度拍攝的1900沉重的腳步,以及透過舷梯的縫隙和1900雙腳展示給觀者的紛繁而凌亂的城市。而後,我們從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個別樣的城市——張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囂着自己的浮躁,揚揚自得的伸展着櫛比的高樓和煙囱。很特別的表現手法,當影片行進到最後,Max問及1900為何不願意離開Virginian的那一瞬間,我們就不難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鍵太大,音樂無從而生;城市太大,我們無從而生……

第二個鏡頭:當1900與Max分離時,二人擁抱時,這裏用了一個十分經典的仰拍鏡頭,在這一刻,我看到了三層意思,第一層,人格的高大。1900的人格在這一刻無疑是高大的,他擁有一個對音樂十分虔誠的靈魂,他不想下船的原因幾乎全部都是從自己的音樂裏悟出的,所以説,用一個仰拍來突出一個虔誠的靈魂;第二層是Max,他對1900的成全與尊重。自己的朋友選擇了死亡,他並沒有選擇強行帶走,而是尊重與理解,這是,仰拍鏡頭將這種高尚的做法表現出來;第三層,是兩個人的友誼。Max一直相信1900一直在船上,所以不管多少人的阻攔也執意上船,説明二人的友誼已經是另一種高度,並且,Max作為1900口中的少數人,説明,Max少有能懂1900的人,所以説,用一個仰拍鏡頭,將二人的友誼體現的十分高大。

最後一個鏡頭,在Virginian被炸燬的前一刻,忽然一雙手,乾枯的手,輕輕的擺放在觀者眼前,然後這雙手開始在空氣中彈奏,背景音樂是那首美妙的樂曲——1900為了心愛的女孩所即興演奏出的愛語。鋼琴的聲音,尤其是這樣以單音為主的簡單旋律,總是顯得特別的乾淨和輕靈,彷彿是1900那顆安定的心一般,平緩的旋律傾瀉着柔情,不僅是對那個曾經出現在1900生命裏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鋼琴、膜拜着音樂時,心裏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1900是個天才,他從小就會彈出美妙的音符,但他又是個孤獨的人,特別是在一艘巨輪上的天才,船上的旅客來來往往,1900羣看到的永遠都是陌生的新面孔。他們懷揣着對美國生活的嚮往,前往美國,再美好的音樂也會因為那一聲“America”搶去關注點,只留下1900那落寞孤獨的身影。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1

最近,天氣很冷。當我下班回家,我會躺在牀上看電影。我每天都看iPad。在我看過的眾多電影中,只有《海上鋼琴師》讓我久久難忘:是1900年那憂鬱而質樸的人們非凡的鋼琴天賦?這是一種為了堅守精神家園而放棄愛情的勇氣,也許是,也許不是。

影片以記憶與現實交叉敍事的方式,講述了鋼琴天才1900在遠洋郵輪上的傳奇人生。無處不在的鋼琴聲把觀眾帶到了1900年的中心。影片採用了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拍攝手法嫻熟大氣,時而華麗,時而温柔抒情的音樂,讓我這個音樂盲,在三天的時間裏,感覺很愜意。

1900年,一名被遺棄的男嬰在一艘豪華遊輪的頭等艙被人用手接水收養。因為他不知道父母的名字,他就按年齡給自己取名為1900。隨着1900在船上一天天長大,他在鋼琴方面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長大後,他在船上的樂隊裏當鋼琴師。他認為弗吉尼亞是他唯一的家。他不想從船上下去,到那艘船停靠的繁華城市。他有個朋友吹小號,名叫馬克斯,朋友多次勸他説:“你鋼琴彈得很好。”你應該到外面的花叢裏去,到地裏去。”而1900卻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走下去,甚至為此,他把一生中唯一的愛弄錯了,他拒絕下船。

多年以後,邁克爾已經離開了船。他得到了一條消息,説弗吉尼亞號遊船要被炸燬了,他記起1900是否還沒有下船。他回到船上,演奏1900年的音樂。這個1900真的從一個角落裏走出來,遇到了他。他説:“我生在這艘船上,死在船上。”它也在這條船上。我不會下去的。後來,邁克爾很無奈地離開了這艘船,眼看着1900年的弗吉尼亞號被炸成片,沉入大海。

這部電影拍得宏偉而深刻。在一些地方,人們通過美妙的音樂來表達內心的情感。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的配樂。太棒了。

這部電影的音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開始到結束,鋼琴、小號和爵士樂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電影的開頭是音樂。吹小號的麥克貧窮時把小號拿到一家商店去換一些錢。當邁克拿着錢把小號交給店主時,他幾乎半輩子都不願意跟着他的小號走。他拿起小號又吹奏了一首歌。他播放的是1900在船上錄音的時候,他突然看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他非常喜歡這個女孩。這個女孩是他生命中唯一的愛。他當時即興創作了一首歌。這是邁克爾斯知道的一個故事。他也是在船上學的這首曲子。當時他是1900年的顧問。你鋼琴彈得那麼好,你那麼喜歡這個女孩。你為什麼不下船和她住在一起呢?此外,你可以過一個很好的生活在土地上有很多錢。

1900聽從了建議,收拾好行李,擁抱並向船上的成員告別。1900下了船梯,突然看到了繁華的紐約。他驚呆了。他有點害怕。他突然發現眼前的花花世界不是他想要的;他真正的精神家園不在這裏,面對着如此遼闊的土地和如此陌生的世界,他害怕,他不知道該去哪裏。回望這艘船,這是他出生和成長的家,也是他的精神家園。這裏有他的音樂和夢想。土地是可怕的。1900年沒有下降。他把帽子扔進海里,向陸地告別。他回到船上。

回到船上,這張唱片並沒有在陸地上流行起來,也沒有發行。後來,錯誤的記錄到了商店老闆手中。店主聽了之後,你吹的小號和唱片上的一模一樣。你怎麼玩這個?把唱片拿出來,然後邁克爾發現了塵封多年的舊唱片,於是他拿起唱片,他知道1900一定在船上。他必須找到1900,播放唱片才能找到1900。1900年之後,1900年表明,生命誕生在這艘船上,而死亡就死在這艘船上。不離開船!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2

1.看完海上鋼琴師,深深留在我腦海中的一個詞是“immense”無限的,深深困惑我的問題是,我會怎麼度過這一生。地球是圓的,城市的邊緣是城市,城市的邊緣是明天的城市,繞一下,又是下一天的城市,看起來無窮無盡,但我們知道它也會有終止的一天,人的生命和地球的生命一樣,就像船頭到船尾,是有限的,生命這樣設計,設計出限度,大概是希望我們做出選擇,選擇好我們要在這有限的時光裏走哪一條路,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慢慢的每個人心裏都有答案的,只是大多數人都患了嚴重的拖延症,不敢或者已經不願去實踐,不敢邁出第一步。如果説人生就從船頭走到船尾,最終,有的人雖得善終卻心懷遺憾,因為他從未邁出一步,有的人戛然而止於開始或路上甚至船尾之前,還有的人迷失了方向,兜兜轉轉,還是在原地。其實我覺得這部影片中的1900是勇敢的,他很清楚他想要的是什麼,並且在全世界都勸他下船的時候堅定自我,因為他清楚的知道屬於他的船尾,不在那城市中,而在他所生所長的這艘船,這片海以及那些音符,紛雜的城市可能會讓他迷失自我。那麼我們也一樣,你是否有了想走的路,卻迫於自己給自己找的各種藉口,反而同那條路漸行漸遠了呢?抑或是,你還在尋找屬於你的路?總有一天我們必須選擇,留在船上,還是上岸。

2.關於鋼琴,關於盡頭,關於彼岸,這些我都不想説。我只想説説1900這個人。眾人叫他天才,眾人為之瘋狂。1900,從擁有這個不平凡的名字起,就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人。目光、掌聲和榮耀,平凡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得不到的東西,對於天才的1900就像空氣一樣稀鬆平常。

但目光、掌聲和榮耀並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長久。電影裏有一個鏡頭讓我特別難受:人們圍繞在1900身邊為音樂起舞的時候,有人看見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鳥獸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榮耀也挽救不了孤獨,此刻他非天才,是個可憐的被遺棄者。

天才其實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異類。而再體面的異類都不會被人真正地愛。那些為1900的琴聲瞠目結舌的人,在琴聲終結的時候,他們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這樣的天才更像是個寵物。人們會喜歡它、呵護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馬路中間迎面馳來飛車,誰也不會撲過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大概只有小號手是願意聆聽1900的內心而非琴聲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獨立。我看到有人説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會把1900敲昏然後拖下船。我想這樣的想法也就註定他成不了那個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們較真一點,假設小號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將怎樣延伸?我們都知道,落魄的小號手沒有能力去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個琴鍵和盡頭。1900將無可避免被磨去稜角和平庸,落入紅塵變成一個凡人。

活着,還是活得安心。這也是個問題。凡人的選擇是無論如何先活下去再説,"活着"這件事情本身比什麼都重要。而天才則把心靈的舒適看得更重,生死則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卻情願玉碎。每一種人都獲得了他最看重的東西,説起來誰也不比誰虧。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3

從那個嬰兒開始,世界上多了一位沒有國籍,沒有知識,沒有見識的“三無”孩子。沒有人瞭解過他,可能愛她的“爸爸”老Danny也沒有,但從第一滴音樂流瀉出的卻是無限的美好,從一個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從這個孩子的眼中看這條船,沒有風浪,或常有風浪都是那一般怡人,從命名“1900”的那一天是否就是給了這孩子天賦的一剎那呢?我們什麼都不知道,只能聽一些他撫出的音樂才能瞭解。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麥士

可以説,這孩子沒有什麼朋友,從小到大,從來到去,最好的朋友就是這個朝夕相伴的船和這位永遠無法分開的朋友麥士,一個好朋友,一生的友誼,沒人瞭解過1900,但麥士可以,麥士“喜歡”這個和藹的孩子。其實,友誼來的總是讓我們不知所措,這一切,美而幽,有着一股心的味道。麥士最能體會他的音樂,麥士也是他最願意為其奉獻出它音樂的味道的人,一對朋友,小號與鋼琴一樣,一樣和諧的搭配,因為有了這個世界的音樂,才有了這世界上的這一段真摯的友誼。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鋼琴大師

沒有比自己更偉大的人了,自己可能很卑微,但人生是不允許這種卑微的。比賽,在1900眼中對“它”總是很陌生,讓爵士樂的始祖對自己進行次次的“侮辱”,可能在最終他才能展現出它的才華:一隻手,兩隻手的天才到三隻手,四隻手的怪才,我們漸漸承讓了這個孩子的能力,這個不會為人和感情束縛的能力,我們的語言中有對萬物的摯愛,而他能把這種感情彈奏出來,一曲又一曲,激烈而強勁的音樂,每一滴音樂都伴着每一滴汗水滑過。這就是音樂的真諦:學無止境,樂無極限,要勝利只有更棒,1900就做到了:每一滴音樂的味道,就是他從小到大的味道,一個偉大的力量,一個好似曲名的“1900”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女孩

“人生的幸事就是有了你,見了你。才知道心帶來的感情,每一滴音樂都是為你而來,為你而去,沒有你怎會有這‘柔情似水’。我1900,是無法表達愛的孩子,船是我的家,也會是我的監獄,禁錮着自由……把包含對你的愛帶入一點一滴的的音樂,我唯一的禮物,可能你不會喜歡,但這的確是我的心情,一張刻錄着我音樂的模版,我的心的模版,希望帶來快樂。我知道,我~愛~你,為了你,我向往陸地;為了你,我向往未來。但我沒有膽量,總還是迷失了,我想在愚蠢一次,做你的海上鋼琴師,但我知道,愛你是個錯誤……”1900就又遠離了即將看到的美景!“船兒,就讓你禁錮我吧!船兒……”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死亡

麥士與1900的對白是最後的訣別。樂觀的孩子知道,生在哪裏就要葬在哪裏,這就是1900的海葬,沒有一個觀眾卻有兒時的樂感,我明白了為什麼説“盡頭”是下一個“開頭”!音樂的曲調會飄揚,1900葬在了這裏。最後一曲,爆破的聲音,為他最後一次鼓掌,可能對船的依戀,可能對海的依賴,可能對音樂的痴迷讓他走不了啦,讓他留在這,每一滴音樂的味道,最終的終章,死亡……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麥士與他的故事

從樂器店出來,百感交集的麥士緩緩前進~~理解的話語“好故事值過舊喇叭”,每一滴音樂的味道都是真情實感沒有絲毫偏差,麥士與“康牌”靜靜的思念……1900在哪?

後記:沒有人能把一生過的這麼完美,友誼,對抗,愛情,死亡,流傳,我知道的,他彈奏的,一個那樣的孩子——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4

灰色煙霧籠罩的城市,高大陰冷的建築,機械喧鬧的轟鳴聲講述着工業文明時代的故事。巨大的客輪弗吉尼亞號載着一批又一批為追逐利益的過客往返於大西洋間,誰也不會為誰停留。只有一個人,一生都漂浮在這艘船上,用一架鋼琴,在生命的大海上抒寫自己的故事。

他是個自幼被遺棄在弗吉尼亞號上的嬰兒,是那個無數人都在做着“美國夢”的年代中的鋼琴奇才。他的名字叫紀念他在這一年出生。他的一生都在大海上漂泊,從未踏上陸地,直到與弗吉尼亞號一起沉落大海。他精湛的鋼琴技藝,演奏出潛藏在這艘船上每一個過客的故事,跳躍的音符,宛若他們各自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與複雜矛盾的思想。後來,他遇到了一生中唯一的知音——一個吹小號的未能永遠地陪1900在那艘大船上,他是陸地上的人,終究要回到紅塵中忙忙碌碌。而在無邊無際的大海度過年年歲歲卻是1900一生的宿命。

直到有一天,碧藍的大海上,清新的海風吹起甲板上那個少女淡金色的長髮,少女站在風裏,他透過玻璃窗看見了她,他們的目光相遇,輕柔的音樂從他的指尖滑過。這是他看到她,為她寫的曲子,娓娓道來,他與她相遇的故事——是一場充滿宿命味道的相遇,是上帝不小心的安排。

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到陸地上尋找這個與他擦身而過的女孩。他穿着Max送給他的新大衣,戴着黑色的禮帽,一步步緩緩走下舷梯。

然而——他停住了——在舷梯的正中停住了。此時此刻,廣闊的天地間彷彿只有他一個孤單的身影。他雙眼迷茫地望着眼前這個陌生的世界——霧靄籠罩的城市,離羣的鳥在高樓間盤旋,交錯縱橫的街道,永無止境地延伸,遠遠望不到城市的邊緣……他像一個孩子一樣無助,始終不能再下一個階梯。他的腦海中做着複雜的鬥爭,何去何從,彷徨無措。最後他把頭上的禮貌摘下,奮力扔出——他似乎在玩一個決定命運的遊戲——帽子穩穩地落在了海面上——他最終要留在海上。生於海,死於海。

生命的時光對1900來説就像為少女演奏的那首曲子,舒緩,輕柔,深邃。在那金迷紙醉,物慾橫流的年代裏,唯獨他找到了自己的世外桃源,他用八十八個琴鍵演奏生命的絕唱。他是一個優雅孤寂的男子,更是在大海中感悟生命,看到世間繁華蒼涼的鋼琴師——儘管他從未踏上陸地,他通過自己的音樂而敏鋭地洞察到人生況味。我曾一直固執地認為,是那艘對於時間來説過於渺茫的船禁錮了他的思想,他從不願踏上陸地,因為他害怕,他迷失了方向,他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後來,我終於明白了,不是他的懦弱,而是他的覺悟太高。

在將要與船一起在大海中永遠消失的時候,他對Max説:琴鍵有始有終,並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你能在琴鍵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鬆應對。而你現在讓我走到城市裏,等着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琴鍵,我又怎能再這樣的琴鍵上彈奏呢?那是上帝的琴鍵……

面對已不能用固執形容的忍着淚水走下即將引爆的破船。

帶着俏皮的口吻與他訣別。那一刻,我幾乎忍不住淚水——生死契闊,會和無際。我看見最後的1900緩緩抬起手,在虛無的空氣中彈奏,那首喂少女而作的曲子彷彿再一次從他的指尖汨汨而過。他抬頭望了望上方——

此時此刻,海面上一艘破廢的輪船發出爆炸的轟鳴聲……

破碎的唱片上,少女的曲子嘶啞地演奏着;古玩店裏,Max將要賣掉曾與他一起合奏的小號,他向店主講述了這個故事;天堂裏但願他成為上帝的樂師,永遠舞蹈在八十八個琴鍵上。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5

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這一點在影片中被充分地體現出來。首先,因為1900是個棄嬰,沒人知道他的生日、出生地、原父母,他沒有身份證、出生證明等等一切正常公民應有的證件,因此在這個世界看來,他可以説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並不存在與所謂的人間,他更像是一個誕生在大海上的精靈,與世俗的人們截然不同。

這樣類似於神話的元素在影片中有更多體現。當幼年的1900透過舞廳大門看向舞廳內時,他所看到的場景是模糊而迷濛的,彷彿是尚未接觸過人間的精靈(我並不同意稱他為天使)撥開朦朧的雲層,或是滾動的海水第一次看向人間。既然人們眼中的神怪世界是虛幻朦朧的,那麼反過來,從神怪,或者1900這樣的精靈的角度,人類世界必定也是一片迷幻而不真切——“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出自《莊子》)

第三處神話元素是這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邁克斯與1900的相遇。初次登上輪船,因為途遇風暴,受不了船隻的顛簸而頭暈目眩的邁克斯為了找個可以嘔吐的盆跌跌撞撞地摸索到了有着鋼琴的舞廳附近。接着邁克斯的頭頂傳來一個聲音:“嘿,康恩牌,怎麼了?”在這裏,我認為1900對將邁克斯小號的品牌名用作邁克斯的稱呼很巧妙,因為尚未密切地接觸人間的1900心中幾乎只有大海與音樂,而當他逐漸與人間建立起聯繫後,“康恩牌”就變為了“邁克斯”,直到最後他親自斷絕了與人間的聯繫後,“邁克斯”又變回了“康恩牌”。

聽到聲音,邁克斯抬起頭,發現一位從未見過的青年衣冠整齊,在不斷搖晃的地板上站得筆挺,臉色還掛着愉快的笑容。在這之前,邁克斯就聽説過關於海上鋼琴師的傳聞,但此時在陰暗空曠的舞廳裏,伴隨着窗外的電閃雷鳴,眼前的人比起鋼琴之神,更像是幽靈。隨後1900帶邁克斯走向鋼琴,1900步伐輕快而絲毫不晃動一下,邁克斯卻踉踉蹌蹌,幾乎站不起身來。這鮮明的對比正反映出1900不同於常人之處,彷彿有什麼超自然力量讓他對滔天巨浪的搖撼無動於衷。

還有很值得一提的是一個重要的意象——煙。影片中,邁克斯以及意大利農民都為1900遞過香煙,並都被拒絕了;1900走下舷梯準備迎接陸地時,畫面也給了足夠的空間呈現出緩緩上升的黑煙;1900與傑尼“鬥琴”時,香煙作為一種比賽道具頻繁的出現……無數個關於煙的鏡頭,我認為這大約也反映了1900“不食人間煙火”般的特殊,不知這是否有些牽強。

諸如此類的鏡頭都指明:1900並不是活在世俗中的“人類”,他是一個由海洋與音樂組成的純粹的精靈,不受半點塵世裏追名逐利風氣的污染。當人們的眼中都投射着城市林立的大廈時,他的雙眼中是海洋起伏的波濤。他以旁觀者的視角俯瞰在人世掙扎的芸芸眾生,他可以為貧民帶來快樂,也可以犀利地洞察富人內心的祕密(他對所有人類並沒有憐愛或同情,這也是為什麼他不能被稱作上帝或天使)。他曾被吸引着踏上陸地,但人間的複雜與污濁讓他透不過氣——人們在無限的慾望和利益中掙扎,因此永遠無法得到無限的幸福。於是他返回了自己的海上世界,將與生俱來的純粹延續至生命的盡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