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易錯知識點歸納總結

來源:文萃谷 2.11W

高中政治科目的知識量很大,重要的知識點也很多,其中更是有部分容易出錯的內容,這些出錯點經常是我們考試丟分的點,那麼易錯的知識點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易錯知識點歸納總結

  高中政治易錯知識點

1、泰山日出是一種文化現象。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由人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成為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泰山日出是一種自然現象,不是文化現象。)

2、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

(經濟決定文化,但文化與經濟發展不是亦步亦趨的。文化具有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文明素質不會隨着經濟發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須自覺加強文化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建設。)

3、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有形的、強制的。

(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而是無形的、自發的。)

4、文化能夠促進人和社會的進步。(並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進作用,落後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起到阻礙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社會科學)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6、免費開放博物館是展示文化成就,説明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體現我國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開放博物館體現的是文化事業的發展。)

7、發展是繼承的必要前提,繼承是發展的必然要求。(關係顛倒。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8、春節等民族節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

(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注意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對應的內容不能顛倒。)

9、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始終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並非任何傳統文化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起到促進作用,落後的、腐朽沒落的傳統文化則起到阻礙作用。)

10、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主要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

(體現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先進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繁榮。

(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12、舉辦世博會,進行文化交流有利於加深各國人民相互瞭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異。(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世界文化的差異不可能消除。)

13、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教育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1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國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義中的“求同存異”,而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是“兼收幷蓄”。)

15、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原則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係,從哲學看是整體和部分關係。

(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係,從哲學看應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關係。)

17、隨着大眾傳媒的發展,舊的傳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大眾傳媒雖已成為文化傳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傳媒的出現,並不意味着舊的傳媒的消失。)

18、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是指在世代相傳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徵。

(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在世代相傳中保留基本特徵,但具體內涵又能因時而變。)

19、成功的藝術作品來源於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廣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文化創作來源於社會實踐,不是作者的靈感、想象力和創造力;人民羣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20、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進行文化創新的力量源泉。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力量源泉)

21、漢字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見證,漢字是連接海峽兩岸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

(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是連接海峽兩岸的精神紐帶。)

22、中華民族精神的全部內涵可歸納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23、文化形態的更替、文化發展的方向是由科技進步決定的。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決定着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着文化的發展方向。)

24、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推動教育信息化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25、發展文化產業必須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發展文化事業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無論是發展文化產業,還是文化事業,都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2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也是發展先進文化的目標。)

  高中政治基礎知識

一、市場配置資源

1、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即必須合理配置資源的原因):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2、市場經濟的含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3、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進行。其實質是價值規律在發生作用。

4、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①在經濟生活中,市場能夠及時、靈活的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化,傳遞市場供求的信息,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場利用利益槓桿、市場競爭,調動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説市場是調節資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場調節的侷限性:

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不能調節的領域:市場解決不了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市場能夠調節,但不讓它調節的領域:槍支彈藥及危險品、麻醉品等不能讓市場來調節。

②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的弊端。

6、單純市場調節的危害:——因此,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①嚴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安定;

②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

③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7、規範市場秩序:

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條件: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①基本標誌——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

②根本目標——共同富裕

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3、宏觀調控

①必要性:

第一、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要求)

②含義:是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③目標:促進經濟增長——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

④手段:

法律手段——立法規範、司法打擊

行政手段— 輔助手段,用得比較少

  高中政治考點知識點

(1)我國的國體和政體:

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國家職能,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並反映我國的國家性質,我國的國家職能有對內職能(依法打擊敵對分子和敵對勢力的破壞活動;組織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的穩定;組織領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教科文衞事業;搞好社會公共服務---維護安定團結和社會治安、建立健全社會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興辦公共設施和保護生態環境)和對外職能(防禦外敵入侵和顛覆,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創造有利於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積極發揮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

(2)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任免權、決定權、監督權);人民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由人民民主選舉產生,受人民監督,為人民服務,向人民負責,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憲法賦予他們特有的權利(發言表決免責權、提案權、質詢權等)並且必須自覺履行義務(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機密、密切聯繫羣眾、接受選民或原選舉單位的監督等)。

(3)我國的國家機構:

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是民主集中制、對人民負責、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廣大人民羣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其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實行依法治國的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當家作主的地位。

(4)我國的公民與國家:

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堅持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公民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原則—認真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5)中國共產黨的性質: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這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決定的,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的奮鬥目標(保證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調動各方面的各級因素);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方式)。

(6)我國剷除了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的根源,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民族關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政治、經濟、文化權利)、民族團結(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標誌之一,是民族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各民族共同繁榮(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都得到發展和不斷進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逐步消除東西部差距,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必由之路,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首先民族地區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時需要國家、發達地區的幫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

(7)我國的宗教政策:

在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活動,國家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8)當代國際社會:

國際關係是變化發展的,決定國際關係的因素主要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度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9)當今時代的主題

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和平與發展的障礙;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是基礎,科技是龍頭,各國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決定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10)我國的對外政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