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酵母菌和黴菌》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7.16K

  教學目標

《 觀察酵母菌和黴菌》教學設計

  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使學生識記酵母菌和黴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知道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酵母菌和黴菌的形態結構,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生命現象的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

觀察酵母菌、黴菌,培養學生熱愛生命、樂於探索生命奧祕的探索精神。

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生物學的基本觀點,能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命世界。

  教學重點和難點

觀察酵母菌和黴菌的形態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

認識酵母菌和青黴的結構特點,概括真菌的結構。

  教學方法

實驗法、觀察法、歸納法

  學法指導

利用實物激發興趣導出主題 →學生實驗、觀察實物、培養能力,強化知識→利用實驗,使學生識記酵母菌、黴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特點→分組討論,歸納真菌的結構。

  教具準備

酵母菌培養液,培養好的青黴,顯微鏡,解剖針,載玻片,蓋玻片,吸管,鑷子,稀釋的碘液,吸水紙,放大鏡,紗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學生自帶的'麪包、饅頭,思考問題

麪包、饅頭為什麼暄軟多孔?

直接引出主題。貼近生活,使學生對本節內容產生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新課講解:

  一、觀察酵母菌

(1) 取一滴酵母菌培養液,滴在載玻片蓋上蓋玻片,用顯微鏡觀察,就能看到一個個 橢圓形的細胞,細胞中有明顯的液泡,這就是酵母菌。

(2)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對酵母菌染色,在顯微鏡下能看到酵母菌細胞中染上顏色的細胞核和澱粉粒。有的細胞上長出大小不一的突起,這是酵母菌在進行出芽生殖。

教師指導學生閲讀教材,並展示觀察提綱和酵母菌的圖片,結合實驗步驟,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觀察,邊觀察邊紀錄。

①你找到酵母菌了嗎?確認嗎? 它與氣泡有何不同?

②酵母菌的形狀 。

③酵母菌的顏色(染色前)。

④你看到酵母菌的哪些結構?

⑤你能繪出一個酵母菌的結構圖嗎?請繪出來,並註明各部分的名稱。

⑥酵母菌含葉綠體嗎?

⑦你觀察到這種形狀(帶有芽體的酵母菌)的酵母菌了嗎?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討論。並指出:酵母菌細胞上長出的突起,比母細胞小得多,好像母細胞上的一個芽體,所以叫做芽。

酵母菌的營養方式,酵母菌的細胞中不含有葉綠體,營養方式是異養,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師設計小實驗來解決這一難點,如:

在一杯温開水中加入一勺糖和適量的乾酵母,進行攪拌。將液體倒入透明的飲料瓶內,再往瓶內加一些温開水。將一個小氣球擠癟後套在瓶口。放在温暖的環境中,觀察瓶中的情況。

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瓶中有氣泡的產生,氣球脹大,取掉氣球,能聞道酒

味。説明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無氧時產生部分酒精。再啟發學生分析總結麪包、饅頭暄軟多孔的原因。

關於孢子生殖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圖片分析,不難理解。

在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時,由於酵母菌是無色的、較透明的,所以要將顯微鏡的光線調得暗一些,視野太亮不易觀察。待用稀釋的碘液染色後,再將顯微鏡調得亮一些,這樣,就便於觀察了。

  二、觀察黴菌

教師:青黴素治療某些病的效果很好,你知道它的來歷嗎?它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的,在20世紀40年代初被稱為靈丹妙藥,價格比黃金還貴,它就是從黴菌中提取出來的。

展示觀察提綱,結合實驗步驟,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觀察,邊觀察邊紀錄。

(1)從培養皿中取出一塊長有青黴的橘子皮,墊上白紙,用放大鏡觀察,可以看到一條條直立生長的白色絨毛,這就是青黴的直立菌絲,菌絲的頂端長有成串的 青綠色的孢子。

(2)用解剖針挑取少許長有孢子的菌絲,製成臨時裝片,置於顯微鏡下觀察。注意觀察直立菌絲的顏色是無色的,直立菌絲的頂端有掃帚狀的結構。

在用針挑取青黴時,除了注意挑選顏色外,不要挑得過多,以免聚集成堆不利於觀察,在剝離展開時要順着菌絲生長的方向,否則破壞了菌絲影響觀察的整體效果。

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青黴的結構圖,認識青黴的結構。

青黴的菌體是由許多細胞連接起來的菌絲構成。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青黴細胞內也沒有葉綠體,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分析與結論:

1 酵母菌細胞和青黴的細胞在結構上有什麼相同點?

2 真菌的主要特徵。

實驗結束,學生對實驗器材進行整理、清洗、擺放等。

  課堂小結

觀察酵母菌和黴菌的形態結構,概括真菌的結構: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用孢子繁殖。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