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開學第一課的教案(通用9篇)

來源:文萃谷 2.15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開學第一課的教案(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學開學第一課的教案(通用9篇)

中學開學第一課的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題,培養多向思維的習慣。

2、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關心幫助弱者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2、學習欣賞文章美。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高洪波的《我的太陽》小詩導入。

(二)快讀感知課文,思考

1、文章的主人公是誰?

2、請為本文加五個小標題。形式如下:____的盲孩子。

(例:寂寞的盲孩子快樂的盲孩子見到了一線光明的盲孩子、在風雨中掙扎並得到了關愛的盲孩子重見光明的盲孩子)

(三)研讀課文

1、寂寞的盲孩子:盲孩子的寂寞體現在什麼地方?

2、快樂的盲孩子:

分角色朗讀:

(1)誰給寂寞的盲孩子帶來了快樂?

(2)影子從哪裏來?

(3)影子説這話時內心是什麼感覺?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3、見到了一線光明的盲孩子:

(1)是誰給盲孩子帶來了復明的希望?

(2)文中疊詞運有什麼妙處?(飄飄忽忽、幽幽、緩緩、小小)

(3)哪一句是中心句?

4、在風雨中掙扎並得到了關愛的盲孩子:

(1)盲孩子在風雨交加的困境中得到了哪些朋友的幫助?

(2)你覺得這風雨交加的困境是對誰的考驗?

5、重見光明的盲孩子:

(1)重見光明的盲孩子看到了周圍的哪些景物?

(2)影子最後變成了什麼?從中你感悟到了什麼?

(3)結尾説:“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這句中的“光明”的含義是什麼?

(四)互助合作,探究課文主題

1、童話中出現了盲孩子、影子及螢火蟲這三個主要形象,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2、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為何能成為好朋友?

3、盲孩子獲得了光明,影子也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孩子,從中你讀到了什麼?

(五)課外拓展,放飛思維

1、你有這種永遠不忘的朋友嗎?你有磷火一般在別人最黑暗時給他光明的經歷嗎?請你以“愛”為中心,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寫篇短文。

2、這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它有詩情畫意般的境界。課後繼續研讀課文,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些語言有什麼好處。

(六)教師寄語

做一個有能力獲得幸福也讓別人獲得幸福的人。

中學開學第一課的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2、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2、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教學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閲讀、討論與教師的總結啟發相結合。

2、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着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説到底是一個“代溝”問題,由於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悄悄的長大,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於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吧。(多媒體展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這篇文章你們看過嗎?)

1、生字、詞的讀音:

怦怦(pēng)、樹杈(chà)、攥(zuàn)、逮捕(dài)、逮着玩(dǎi)、寒顫(zhàn)、顫抖(chàn)。

2、文中寫了一隻什麼樣的木雕?圍繞它發生了什麼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1)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

(2)讓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爸爸、媽媽、“我”、奶奶、萬芳和萬芳的媽媽。

(三)問題探究

語言顯示人物性格,請同學們自由讀,選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讀出人物的個性。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並分析人物形象。(採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要求:讀準語氣、語調。)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裏,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麼不足?然後全班討論。

2、爸爸送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給了好朋友。我這麼做,對嗎?能告訴我你的理由嗎?

3、文章最後説:“這能全怪我嗎?”為什麼?如果你是“我”,你會怎樣處理?

4、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四)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通過寫這場風波,告誡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妥善處理孩子間的交際行為,尊重他們的友誼,千萬不能重財輕義。也告訴孩子做事應同父母商量。

(五)課堂拓展

1、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你的看法怎樣?

2、你遇到過類似的傷心事嗎?是怎樣處理的?如果是,現在又會怎樣處理?能告訴我們嗎?

(六)課後練筆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源於溝通和交流。週末回家與父母分享這個故事,並交流一下看法。然後,把你藏在心裏很久的話寫出來。

題目:《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説》。

中學開學第一課的教案3

【教材分析】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全文的重點—“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這對於學生來説,確確實實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審美情趣的好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有許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如“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着一層濛濛的薄霧”。

許多人習慣認為。這句話寫出了潮來前‘。睜”的特點。和‘。潮來時”的“動”形成鮮明的對照,這當然不錯。但我認為,僅這樣理解還不夠,還沒有真正理解作者寫這句話的匠心所在—那就是‘。越往東越寬”實際上是簡略地介紹了錢塘江口的地形。這種特殊的地形對錢塘江潮的形成有決定作用。為表現人潮的奇特、壯觀埋下了很好的伏筆。

【學情分析】

1.學生課下蒐集了不少潮汐的資料。對大潮有所瞭解。

2.課文描述的“潮來時”的景象。學生很難見到。理解體會起來有一定難度。可通過反覆朗讀及觀看錢塘江潮的錄像。使學生置身其中。切身感受。

3.學生朗讀描寫潮來時的語句時。可能氣勢不夠。老師應注意適時指導,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人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應重讀“白色戰馬”、“飛奔而來”等詞語。以突出大潮的勢不可擋。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錢塘江潮的雄偉、壯觀。

2.能力目標:積累運用文章中的精彩語句,如“人聲鼎沸”、‘,山崩地裂”、“籠罩”、“屹立”等詞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情感目標:通過朗讀與合作探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人好河山的熱愛、讚美。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包括觀潮錄像、課文內容)。

學生:課前查閲蒐集有關大潮知識的資料,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可以同桌一起讀,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

設計意圖:從讀書的形式到讀書的內容都給學生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讀書、去感悟。

學生可能會説自己讀愉的知識。如:“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海寧市鹽關鎮是最好的觀潮的地方;課文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敍述的……學生也可能會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這時,老師可鼓勵學生帶着疑問去探索,通過下面的學習。自己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瞭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和學習需要。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與信心。鼓勵學生以學定教。

二、仔細品讀,深入理解(一)學習“潮米時”一部分1.(播放錄像)老師範讀這一部分課文,學生切身體會潮來時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壯。

中學開學第一課的教案4

一、教學目的

1、瞭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四、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愠罔殆謂哉焉誨

2、看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五、教學過程:

A、三分鐘演講

B、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説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由此導入孔子關於學習的論述。

C、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D、朗讀指導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E、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

(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

(3)弄清虛詞的用法。

(4)補充適當的詞語。

(5)調整句子的語序。

(6)揣摩句子的語氣。

(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F、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範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後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G、指導背誦

H、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則明白了什麼是學習方面的道理。

中學開學第一課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瞭解文章主要內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親情。

2.能夠通過細節描寫,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學會賞析語言,體會語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能夠通過細節描寫,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學會賞析語言,體會語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深情導入(1min)

家,一個多麼温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温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而和親人一起散步,更是一個幸福的時刻。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莫懷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裏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散步)

(二)、整體感知、把握情節(12min)

問題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先由老師提問,學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時間?——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點?——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親、妻子、兒子

第四、散步中發生了什麼?(課文中)——分歧

第五、什麼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誰來解決分歧?——我

第七、為什麼我來解決?——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邊,她總是聽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決呢?——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以短。我説:“走大路。”

第九、最後是如何選擇的呢?——最後,我們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揹着母親,妻子揹着兒子,穩穩地走了過去。

第十、為什麼選擇了小路?——母親改變了主意。

好,下面根據上面的回答,讓一位同學概括一下,迅速組織語言,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師明確:這是一篇敍事性的散文,我們在概括的時候要注意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師明確: 時間是初春,地點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兒子和母親,我們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為我們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問題二:課文的題目是《散步》,他們為什麼去散步呢?

師引導:文中説,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應該讓母親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關愛,如果把母親一個人留在家裏,母親會覺得很孤單。一家人一起散步,會讓母親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説,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説明母親的心裏是期盼春天的到來,希望出去走走。

師引導:春天總算來了,“總算”説明了什麼。母親熬過了一個嚴冬,“熬”反映了什麼。

(朗讀指導:“太遲、太遲了”、“挺不住”、“總算”、“熬”)

師明確: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親也熬過了一個嚴冬,出去走走還可以喚醒母親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為什麼要寫散步這件這麼簡單的事呢,它究竟表達了人間的什麼情感?下面讓我們先來看看作者與他的創作背景,思考以上問題。

(三)、作者與創作背景。(2min)

莫懷威:筆名 周平安、章大明。現任重慶師範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園落日》等。本文創作於1985年,創作的契機在於作者與來西南政法學院進修中國民事訴訟法的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相熟後,常就中西文化的異同進行淺層次交談。出乎意料的是他對中國文化中的“孝“大加讚賞,説中國人的敬老愛幼,是“文化的精髓”。而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在追求對外開放、大力提高經濟水平時代所丟掉的,發達國度的人卻拾起來,如獲至寶,這使作者感慨不已,開始重新正視這份看起來很陳舊已無什麼油水的民族遺產。寫作的念頭就產生了。作者想通過此文呼籲人們撿回失落的親情,多關心自己的親人。那麼下面讓我們細讀文章,體味文章的親情。

(四)、品讀課文、分析人物、體味親情(14min)

教師:剛才大家説到文中有四個人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是怎麼樣呢?首先,看看“我”,同學們説説文中的“我”這個人怎麼樣?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

關於“我”:[5分鐘]

你認為“我”是怎樣一個人?

(孝順,善良的人)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我”孝順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為母親的身體着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裏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説:‘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背起了兒子。”)

(板書:“我”:孝順善良)

關於我的母親:[4分鐘]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奶奶善解人意,愛護小輩的段落或語句。

(五)、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文章只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但卻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板書:小事情表現大主題)。所以同學們對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其實,在我們經過的平寫出凡日子裏,都藴涵了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轉瞬即逝一幕幕將永遠留在我們心底久久回味,從而使我們更愛自己的家人,更珍惜親情,珍愛生命.

中學開學第一課的教案6

教材解讀:

《白鵝》是著名漫畫家,作家豐子愷先生描寫動物的一片佳作。作者描繪了一隻白鵝,從剛抱回家開始,就給人留下了性格高傲的印象,繼而又通過白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細緻刻畫了這一特徵。文章語言幽默、詼諧,極富情趣,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生命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

設計理念:

努力做到“求真、求實、倡簡”,注重三維目標的整體融合,緊扣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體會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並重視語文實踐應用,在聽、説、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提高語文能力。充分發揮“導”與“學”的功能,讓學生在師生共建的自主、互動的情景中學語文,用語文。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3、學習抓住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4、學習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時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觀察鵝。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直奔重點

1、通過上一節的學習,大作家豐子愷筆下的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同學們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白鵝的特點,真的不錯。其實,文中有一句話就告訴了我們白鵝是一個怎樣的動物,你知道詩哪句話嗎?

3、學生交流。引出中心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指名讀,齊讀。(板書:高傲)

4、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白鵝的高傲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用課文中的話説一説。 “白鵝的高傲,要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

(板書:叫聲,步態,吃相)

(2)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呢?情大家聯繫上下文體會一下。

(3)小結:這是個過渡句,不經承接了上文“好一個高傲的動物”,還引出了下文“鵝的叫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表達自然,條理清楚。

二、自主閲讀,感受高傲

課文就是從白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幾方面寫出了鵝高傲的特點,請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在你感受深的詞句上畫記號。

三、互動交流,品讀高傲。

根據學生彙報情況,隨機調整教學流程,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找到的重點語句。

1、品讀叫聲的高傲,

(1)指名讀句子,談理解。(板書:嚴肅鄭重,厲聲呵斥)

(2)交流想想,如果鵝也會説話,你們猜猜他會説什麼?

(3)練習朗讀句子,讀出鵝叫聲的高傲。

(4)小結:正因為鵝的勇敢盡職,它的高傲才顯得可敬,怪不得作者説:“好一個高傲的動物”(齊讀)

2、品讀步態的高傲

(1)指名讀句子,交流:白鵝走路有什麼特點?

(板書:傲慢從容,大模大樣)

(2)你認為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白鵝走路的特點的?

(3)指導朗讀

①見過淨角出場沒有,淨角就是京劇裏的花臉(教師表演淨角走路)

②想象鵝就在你的眼前踏着這樣的步,讀出它的高傲(指名讀,評價)

(4)小結:你們看,這鵝連走路的樣子都那麼高傲,難怪豐老先生要感慨它是(齊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3、品讀吃相的高傲

(1)作者説:“鵝吃飯,常常使我發笑。”鵝的吃相怎麼會高傲得使人發笑呢?請大家默讀5—7自然段,把你覺得有趣的地方畫出來,想想為什麼喜歡,然後再續讀。

(2)説説你喜歡哪些描寫?為什麼?

四、體會情感,總結寫法

1、學了這篇課文,你從字裏行間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2、作者這麼喜歡這隻白鵝,為什麼還要説它鵝老爺,架子十足,高傲,厲聲呵斥,傲慢從容,三眼一板?,

3、小結:作者用這些似乎有貶義的詞語寫白鵝的個性,更讓我們感覺到作者對鵝的喜愛,這種運用反語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4、文中除了用這種寫法來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外,還用了什麼方法呢?

(引導學習發現擬人,對比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

這篇課文又很多有趣,生動的語段,同學們可以積累在你的摘抄本上,可以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同時,也可以觀察椅子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採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篇觀察日記。等學完這組課文之後,我們要比一比,看誰寫的'小動物能靈活靈現地展示在我們面前。

板書設計:

姿態:伸長頸子,左顧右盼

步態:從容傲然

白鵝——高傲可愛

叫聲:厲聲呵斥

吃相:三板一眼

中學開學第一課的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儲備點:

(1)積累重要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積累語言,揣摩語言

2.能力培養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提高閲讀能力特別是品味鑑賞語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4)夾敍夾議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文中藴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重點、難點:

1.重點:(1)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2)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學資源:

1.多媒體設備

2.音像資料:歌曲《致愛麗絲》《常回家看看》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環節:

1.朗讀課文,自己查字典,解決字的讀音,找出課下注釋中沒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詞,整理在筆記本上,小組同學之間交流字詞整理情況。

2.朗讀課文,感受親情的和暖。用一句話説説你讀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討環節:

課堂導入:

記得周國平説過,家,是一隻船,是避風的港灣,是遊子心中永遠的岸。家庭中,正因為有了父母堅強的臂灣,有了他們無微不至的噓寒問暖,我們才感受到無盡的温情與和暖。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再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着他們走進暖暖的春天,去共享親情的無限。

(一)初讀入情整體感悟

1、配樂朗讀。

閲讀提示:(1)播放樂曲《致愛麗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家庭的親和力。

(2)思考:課文向我們講了何事?何人?何景?(2)從文中的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反饋、點評、小結:(1)我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裏散步。

(2)師生明確:“和美”的家庭。

(二)研讀入境合作研討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1、展示題目:

(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什麼?(小組口頭表達)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説了算?假如是父親或母親,當尊老愛幼不能兩全時,你會怎麼做?(班上書面交流)

2、研讀要求:

(1)小組內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2)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反饋、小結。師生明確:

(1)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樑柱,他一肩挑兩頭,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育子女,責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條綴接而成的。

(3)家和萬事興

(三)美讀入理品味意境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敍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賞析本文語言特色。

1、提示:(1)你喜歡文章哪幾個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2)師生明確: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3)集體朗讀,注意讀出初春的生機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1)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麼樣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讀品味

(3)學生簡談文中寫景的作用。(點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對生命的禮讚,同時渲染一種和諧而充滿生機的氛圍。)

(四)賞讀入心學習技巧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有些句子雖然不是寫景,但我喜歡)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請學生猜老師喜歡的原因?

2、反饋: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

4、深情賞讀:領讀輔之以跟讀,評價。

5、師生一齊朗讀最後一段,感悟最後一句的含義。師生明確:以小見大,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

中學開學第一課的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現代詩的閲讀方法與技巧,提高閲讀水平。學習借物抒情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覆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情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維護祖國統一的思想意識。教學重點:

1、朗讀,把握節奏,重音,體會詩歌的意境與情感。

2、探討詩歌的主題。

3、品味詩歌的感情,學習抒發抽象情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深層理解文本,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的具體含義。

教具安排:

ppt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

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思鄉歌曲,創設情境:

導言:同學們,每到週五,你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如果將來你遠離故鄉,遠離親人,在遙遠的異地工作生活,最容易產生一種什麼感情?

(思鄉之情)

“遊子思鄉”是中國詩歌一個永恆的話題,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騷客抒發過這種美好的情愫。那麼,請同學們回顧你曾經學過或讀過的作品,説出有關描寫鄉愁的詩,詞,曲。

是啊!遊子思鄉,故土難忘。抹不去的相思,揮不走的鄉愁,牽動着多少遊子的心!風流少帥張學良,困居台灣幾十年,有多少離愁別恨,客死他鄉,團聚夢難圓?多少年來,由於歷史的原因,台灣人民與大陸兩地相隔,飽受相思之苦,因而對鄉愁有着其他任何時代不可比擬的深刻的理解。其鄉愁詩也是異彩分呈。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

二、分析本詩的寫作特點。

1、比喻新奇,把這種難以言盡的抽象的鄉愁寄託在四個具體形象上。(借物抒情)

2、結構整齊,且成功運用反覆手法(鄉愁是在這頭在那頭)和疊音詞(小小的,窄窄的),使詩歌富有音樂美,好讀易背。

中學開學第一課的教案9

教學目標

描繪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理解春天的各種景色及特點,把握作者情感。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體會本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體會字裏行間濃郁的情味,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領會作者細心觀察、生動描寫的抒情方式,學習抓住事物,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和多種修辭手法寫景狀物。

教學難點:

提高朗讀領悟能力,在朗讀中感悟文章的音樂美、語言美、圖畫美、情感美。

教具準備:

學生預習生字詞,查找作者背景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聆聽春天

多媒體課件展示冬春對比動態畫面,以《藍色多瑙河》作為背景音樂。提問:聽完有什麼感受?讓學生了解經典名曲中所表達的,人們在飽受了寒冷的嚴冬之後,對春天的到來充滿了期盼和喜悦。同學們能大聲説出關於“春”的名句嗎?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都是古人對春天的描寫的讚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天的讚美的散文。

(二)師生誦讀,感知春天

聆聽錄音,感受春色之美。

解決字詞,交流背景。

(1)在預習基礎上排除生字詞,學生競讀。再次感受文章語言美和情感美。

(2)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朱自清的資料,師生相互補充。強調基本常識。

點撥:補充朱自清其他代表作及寫作風格。

理清思路,總觀春天。帶着以下問題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

(1)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文章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春”?

點撥:文章圍繞“春”字,分別寫了盼春、繪春、贊春三個部分,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三)合作探究,剖析春天(小組討論)

提問:盼春、繪春、贊春重點描繪了春天哪些美麗的景色?

點撥:春草、春花、春雨、春風、迎春五幅美麗的畫圖。

生齊讀春草圖,思考:(1)説説哪些詞語或句子寫得好?可不可以替換?為什麼?

(2)作者從哪些角度,抓住了春草的什麼特點來寫?

(3)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什麼情感(4)如何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優美?點撥:分析出“偷偷”、“鑽”寫出了小草在春的催發下,不聲不響地生長以及頑強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等詞語從色彩和質地表現出春草嫩綠的特徵 ,“坐”、“躺”、“踢”、等動詞,以及人的感受“輕悄悄”、“軟綿綿”等形容詞來體現對春草的喜愛。體會採用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優美的效果。

分析春花圖,指名學生有表情地朗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開展議論。如思考: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順序地描繪這幅春花圖的?

(2)繪景時哪些詞用得精確,哪些句子寫得生動形象?

(3)作者是怎樣通過對春花的描繪表現出早春的季節特徵的?

學生自由發言,其餘同學作扼要記錄,學生評論作者自己補充修正。

點撥:指導學生評論,指出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確,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夠。

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説説原因。並仿寫一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