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47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狗十三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狗十三觀後感

狗十三觀後感1

前幾天跟同學去電影院看了電影《狗十三》,我一般不太喜歡看國產電影,一開始對這部電影就抱有期待是因為另一個去看過的同學跟我説看了之後感覺很喪。電影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只是平淡的述説着發生在一個13歲的少女身邊的事情,但卻在中國千千萬萬的家庭之中不斷的上演着。很多人説如果看完《狗十三》你沒有找到共鳴説明你生活的很幸福。

電影中李玩是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從小跟着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雖然爺爺奶奶很愛她,但他們關注的都是李玩有沒有吃飽穿暖,從來不會深入孩子的內心關注她的內心世界,她的爸爸也是,遇到問題只會用吼的方式讓她屈服。他們不理解一條狗對李玩的意義所在,甚至用成年人的方式又買了一條一樣的狗來冒充愛因斯坦。當李玩發現這個“愛因斯坦”也像自己一樣無助的時候最終接受了它,但爸爸確因為它不聽話又要把它送去狗肉店。答應李玩要去天文館卻因為應酬而爽約,在打罵了李玩之後又給她道歉展現出慈祥的父愛,就像打了你一耳光又給你一顆糖吃。

很多父母尤其是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缺失的,給你錢花,要買什麼都給你,但愛從來就不是如此的簡單,愛是陪伴,愛是理解。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想法,大人們總是習慣以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解決與孩子之間的分歧,不懂得傾聽,認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

李玩在大人的世界中一次次的抗爭,卻一次次的以失敗告終。慢慢的,她也開始改變,變成了大人眼中“懂事”的孩子,但她卻再也不是那個為了找“愛因斯坦”而撕心裂肺痛哭的自己了。或許我們有一天會在這樣那樣的抗爭與妥協中一步一步的長成了大人模樣,但我卻更希望我們永遠都不要長大。

狗十三觀後感2

每個人都有青春,由於生活背景的不同,青春也顯得尤為不同。由曹保平導演的電影《狗十三》中就講述了主人公李玩從一個13歲的少女到成年之間所經歷的殘酷變化,劇情引人入勝。這裏給大家帶來了一篇網友的觀後感,一起欣賞吧!

花了六元錢在騰訊上看了部電影《狗十三》開始以為是寫忠犬跟狗主人的故事,實際是一個13歲女孩養了條狗,後來狗丟了,一家人就幫忙尋狗,沒找到就買了條差不多的狗代替。狗主人堅持要找到原來的狗狗,説狗可以換,與狗的感情是換不了的改不了的。

父親惱火罵一頓女兒,覺得女兒不懂事,家裏能做的就只能這樣,這就是原來的那條狗,只能這樣。罵完還跟女兒道歉説自己過分了,請求女兒原諒。還説揍她是為她好,將來小孩長大就明白了。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後來爸爸和繼母生了個弟弟,故意隱瞞她,有一次英語考試全年級得了第一名大家都很開心的時候,爸爸説獎勵她帶她看天文展覽,興致勃勃跑過去,爸爸卻記錯了時間還有一週才開,藉機帶她去認識並參加弟弟的兩週歲生日會,整個場面很熱鬧唯獨她被冷落。

弟弟跟父母經常來爺爺奶奶家玩,弟弟就是小皇帝人人寵着慣着,拿着衣服叉誰都打。

打破了奶奶的腦袋,狗狗被打得汪汪直叫,爸爸卻説孩子還小不懂事,乖狗狗太兇。有一次弟弟又來打狗狗,被咬傷,繼母要爸爸立刻馬上把狗送走,送去狗肉店剁了,女兒再三懇求爸爸不用送走狗狗,爸爸頭也不回義無反顧地送走了狗狗。小姑娘瘋了似的滿大街找狗肉店找狗狗。心碎了無痕,哀莫大於心死用在此處正合適。

狗十三觀後感3

這部片子在沒開播之前,已經是好評不斷了的。於是便買了一張電影票,獨自去電影院看。

13歲的少女李玩,由於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正處於青春期的她渴望瞭解、陪伴和愛。在“要聽話”的中國式教育裏,李玩也完成了屬於她的“成人禮”。電影中,父親希望通過一條寵物小狗完成與女兒的和解與溝通,李玩為狗取名“愛因斯坦”,暗潮湧動的青春因“愛因斯坦”意外走失,開啟了它洶湧又無奈的'成長之路。張雪迎是14歲的時候飾演的,那時還是挺清純的演出了李玩的那種感覺。(雖然胡辣湯事件並不喜歡她,但這個演技還是值得肯定的)。

現在的生活中有很多像她這樣的同學,這樣的朋友,他們由於父母在外面打工,還可能是父母已經離異或是父母都不幸去世,而獨自與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甚至自己生活在家裏。試問哪一個同學,哪一個孩子不想與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呢?電影中的女主角,我相信他當然是希望與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當然之後父親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便開始通過一隻小狗來與李玩,重新建立起感情聯絡。這也告訴我們那些留守兒童,不要太過多的去埋怨父母,為什麼不去陪着你?也不要認為他們就不愛你了,怎麼怎麼樣。其實他們也只是生活所迫。為為了你的學習,為了你的生活,為了你以後更好的成長,他們只能外出打工。我也想説的是父母生你養你,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但也是倫理吧。要相信世間有哪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電影中的女主角很讓人心疼。但也同時反映,折射了我們的生活。或許,這就是最好的狗十三吧。

狗十三觀後感4

這是一部能引起很多90後女孩共鳴的電影。女主角“陳玩”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爸爸忙於工作,她從小讓爺爺奶奶帶大,身邊很少有人關心她,唯一能陪伴她的只有小狗和電視。

女主角“陳玩”真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的縮影。父母給了她充足的物質生活,卻很少耐心地對待過她的感受。“陳玩”最喜歡的小狗丟了,一家人面面相覷,卻連找都沒幫她找;“陳玩”父親為了和領導喝酒,耽誤了陪“陳玩”去看天文展的時間,結果她心心念唸的天文展沒看成;“陳玩”父親為了在領導面前有面子,讓不會喝酒的女兒給領導敬酒······這就是傳統的中國式家長的作風,他們只管你吃飽穿暖,不管你心裏是開心還是委屈,而且還一味地要求你懂事。

“陳玩“最後是懂事了,她懂得了怎麼讓爸媽開心,可是她自己卻開心不起來了,因為她失去了最真實的自己。所以最後當她看見自己最喜歡的狗“愛因斯坦”時,她不想去觸碰了,因為她的心裏再也不是敢於提要求的小孩子了,而是能夠委屈求全的“大人”。

“陳玩”所謂的懂事,只是形成了”討好型人格“,這並非真的長大了。當我們自己的真實感受不被人重視時,我們就會把真實感受隱藏起來,轉換成讓別人能接納的態度來面對別人,這樣乖巧懂事的自己少麻煩了別人,卻委屈了自己的真實需求。不敢對別人提要求,一味地委屈自己,這就是”討好型人格“的典型。

成長就是在和自己“和解”的過程,我們出生的原生家庭可能讓我們形成有缺陷的人格,比如“陳玩”的討好型人格,但是我們不能就這麼放棄自己。我們應該在意識到自己的人格缺陷後努力去糾正,學會照顧自己的感受,學會向別人提合理的要求,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大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