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百年孤獨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27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著百年孤獨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著百年孤獨讀後感

名著百年孤獨讀後感1

百年孤獨,書讀過半,孤獨之感,力透紙背。

先説説第一代人物,馬孔多的開拓者——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

不知是才智超人,還是不應該生在那個年代,這位天才人物最後被人們認為瘋了,綁在慄樹下,用只有自己聽得懂的語言和自己對話,孤單影只數十年。接近生命終點時,家人把他抬進家裏,可次日清晨,牀上不見蹤影,他又回到了“孤獨”的慄樹下。他死後,有這麼一段意境精美的文字“木匠開始為他量身打造棺材,他們通過窗户,看見無數小黃花如細雨繽紛飄落。花雨在鎮上落了一整夜……如此多的花朵自天而降,天亮時大街小巷都覆上了一層綿密的花毯,人們得用鏟子耙子清理出通道才能出殯”。不知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慄樹下幾十年是否真的孤獨,不過去往天堂的路上他一定不孤獨。

再來説説兩個個性十分鮮明的人物——麗貝卡和阿瑪蘭妲,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姐妹,也是一對情敵。

麗貝卡天生麗質,熱情奔放,但自小缺乏安全感,有吃泥土和石灰牆皮的習慣。丈夫死後,獨自居住,從不出門,所有人都以為她已經去世。但其實並沒有,當有人再看到她時,有這樣一段描寫:“鉸鏈因鏽蝕而斷裂,門板靠成團的蛛蛛網勉強支撐,窗框受潮卡死,地面長滿雜草野花,其間裂縫成為蜥蜴和各種爬蟲的巢穴,一切似乎都證明這裏至少有半個世紀沒人居住過……她穿着上個世紀的衣服,光禿的頭頂上稀疏幾根黃髮,一雙大眼睛仍殘存着昔日的美麗,只是最後的希望之光已在其間熄滅,臉上的皮膚因孤寂而乾裂……”。前書還是美少女,再現已是枯槁嫗,其情其景,震懾人心。就是這樣的孤獨,當烏爾蘇拉要接她回家時,麗貝卡斷然拒絕,不願放棄她的孤獨特權。

阿瑪蘭妲是一個思想和行動十分矛盾的人。她和麗貝卡都愛上了鋼琴調音師克里斯皮,為了阻止他們結婚,甚至給麗貝卡下毒,結果誤殺了已懷雙胞胎的嫂子蕾梅黛絲。而當麗貝卡放棄了克里斯皮,阿瑪蘭妲又拒絕克里斯皮的求婚,導致其絕望自殺。小説關於阿瑪蘭妲的死亡過程也是動人心魄的。死之前,她見過死神。死神告訴她開始為自己縫製壽衣,並説她會死在壽衣完工的當天晚上。為了拖延時間,爭取死在麗貝卡之後,她織了拆,拆了織,耗費了四年時間還沒有縫製完壽衣。但後來意識到,要將活計拖到麗貝卡死後是不可能的,於是反而加快了進度。完成壽衣最後一針後,她以最平常的口氣宣告自己將死於當晚。在四年多為死亡準備的漫長而孤獨的過程中,她獲得了這樣的領悟:“在嶄新的光芒下重建世界,平靜地喚回傍晚時皮埃特羅·克里斯皮身上的薰衣草味道,並且將麗貝卡救出悲慘的境地”,這不是出於愛也不是出於恨,而是源自孤獨中的.深切理解。

最後説説烏爾蘇拉,小説的靈魂人物,可以用很多詞彙來形容她的優秀品質——勤勞、善良、正直、實幹、睿智、富有活力等等。晚年後,她眼睛幾乎失明,在黑暗的孤獨中,她通過了表象,看清了本質,獲得了非凡的洞察力。她意識到“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並非像她想的那樣……,實際上他從未愛過任何人,包括妻子蕾梅黛絲和一夜風流後隨即從他生命中消失的無數女人,更不必提他的兒子們……”,最終她得出結論“自己不惜為他付出生命的這個兒子,不過是個無力去愛的人;對於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發現她才是世上從未有過的最温柔的女人,她對麗貝卡和情人的報復折磨,不是出於怨毒,而是無法戰勝的膽怯與恐懼;對於麗貝卡,烏爾蘇拉意識到,雖然她流淌的是陌生人的血液,從未喝過自己的奶水,但她所擁有的衝動心性、熾熱情慾、無畏勇氣,正是烏爾蘇拉的,也是烏爾蘇拉希望自己後代具備的品質。

孤獨之詞,聽之慼慼,實則有靜心思考,深度反思之意,當珍惜尊崇。最後引用叔本華的一句箴言作為結語一起分享:沒有相當程度的孤獨就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

名著百年孤獨讀後感2

我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對抗虛無,卻渾然不知這就是虛無本身。

最近在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在大學時看過,只是模糊的記着一代又一代人命運的輪迴,在當時年紀,只是對布雷迪亞家族命運魔幻般的相似好奇,但當最近生活漸漸的感到無聊時,不知怎麼又想起了這本記憶中有趣的書,買了回來。剛讀之初,還是能被那種命運的變幻而吸引,可讀着讀着,心中生出越來越多的沉重,彷彿看到了這個家族都男人、女人們的瘋癲都是在對抗些什麼?而腦海裏總能回起他們平靜的時刻:阿爾卡蒂奧在被執行槍決的時候,他放下了一生的恐懼,可以平靜的去回想自己的一生;貝麗卡當丈夫死去,將自己關在黑暗的屋子裏,不再出門時,她也彷彿在那個暗無天日的地方找到了平靜。那麼又是什麼讓他們的瘋癲迴歸到了平靜?

借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這個人物,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馬爾克斯是這麼描述借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早年沉迷於父親留下的實驗室中,熟練掌握了金銀器的製作工藝,後來參加革命軍。他發動過三十二場武裝起義,無一成功。他與17個女人生下17個兒子,一夜之間被逐個除掉,其中最年長的不到35歲。他逃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伏擊和一次槍決。他有一次被人在咖啡裏投毒,投入的馬錢子足夠毒死一匹馬,但他仍然大難不死。他拒絕的共和國總統頒發的勛章。他官至革命軍總司令,從南到北,自西向東都在他的統轄之下,他成為了最令政府恐懼的人物,但從不容許別人給他拍照。他放棄了戰後的退休金,到晚年一直靠在馬孔多作坊中製作小金魚維持生計。經過了這一切,留下來的只有一條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馬孔多街道。”是的,他一生中留下的就是那些傳奇的故事和一條他的名字的街道,再無其他。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就足夠了,功名偉績,不足以嗎?可是,如果我們想象着進入到上校的內心,去品味他的靈魂,我想,有一種味道是最重的,那就是孤獨!而且貫穿了整個家族一百年的歷史。這也是馬爾克斯想要表達的,或者是他的人生感悟:百年孤獨。

我們在上校的一生中,看不到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我們看不到那種在關係中體驗到的狂喜與平靜,而是由上校或者説他的家族在一代代的複製的過程中演繹成了瘋狂。其實我們內心尋求的很簡單,就是在愛人的懷裏瘋狂,哪怕只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擁抱。在兩個相愛的人的生活中,這種瘋狂最終會被軟化,變成柔情、温情,生活的點滴,卻處處發着璀璨的亮光。

也許會有很多人反駁,上校離開他的村子,去建立馬孔多,不就是一段不被接受的愛情嗎?可是,讓我們來看看。他和烏拉爾從出生起就被認為要在一起,並沒有彼此的相遇時刻,彷彿就應該那樣。而且在他們的一生中,唯一保持理智的就是烏拉爾,而上校一直瘋狂着,以至於烏拉爾説出:“忘了你那些瘋狂的新鮮玩意吧,還是管管你的孩子吧,瞧瞧他們,自生自滅,像驢子一樣。”當何塞、布雷迪亞照妻子的話做了,向窗外看到了兩個赤腳待在陽關裏暴曬的菜園裏的孩子時,他感覺從那一刻起他們才開始存在,從烏拉爾的咒語中誕生出來。”足以看見,上校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那個世界中沒有一個人,哪怕是自己的兒子。而他將一生都在這樣的世界裏度過,這樣的一生只能用兩個詞來概括:瘋狂與孤獨。並且像一個魔咒般在他的家族中延續着。他們越是瘋狂的對抗虛無,他們越會感覺到孤獨,世界在他們心裏其實就是虛無的,因為他們的心裏沒有一個愛着的人居住着。或者説,其實在這個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唯一存在的只有人: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情感關係才是真實,其他的一切都是虛無!權力、金錢、豪宅、美女無一例外,如不相信,去問問那些時日無多的人,他們這一生,最看重的或者説最遺憾的是什麼,他們的答案一定與某個人有關。

我想,馬孔多的百年孤獨,有時也是我們的百年孤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