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

來源:文萃谷 1.21W

《百年孤獨》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學鉅著,它掀起了中國文壇向拉美文壇學習的熱潮,對新時期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百年孤獨的1000字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一

前幾天讀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直打算寫篇讀後感,苦於無從下筆。一方面是對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亂以至於理不出頭緒。

一直深刻贊同王菲的《我也不想這樣》中的反正最後每個人都孤獨,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戀還是相愛,到最後會發現不管是需求還是被需求,心靈永遠都要有自己的空間。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難免孤獨。你我都是一條直線,有人與我永遠很近但永遠不能相交;而相交後的兩條線必然愈行愈遠。

對我而言,單從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覺來説,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與以往容易入書入戲的我不同,百年孤獨裏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牆。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因為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因為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歡熱鬧以至於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梅梅;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比如阿蘭瑪塔;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比如烏蘇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絲;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後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比如我的上將奧雷良諾。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着着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苔絲的蘿莉像被作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後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貝卡執着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000人生命騷亂的阿卡迪奧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們都是人羣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對於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羣裏讓它保護你回家,週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週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曬曬太陽,曬曬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週期性的抑鬱,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麼想的。

我相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於此。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二

《百年孤獨》,作為為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名作,它無異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彩小説。不少人分析這部作品,説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等等。我沒有足夠的知識供我寫下如此深刻的評論。因此只能作為讀者,去講述這部小説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兩位迥然不同的女性。

“烏爾蘇拉象丈夫一樣勤勞。她是一個嚴肅、活躍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堅強,大概一輩子都沒唱過歌,每天從黎明到深夜,四處都有她的蹤影,到處都能聽到她那漿過的荷蘭亞麻布裙子輕微的沙沙聲。”

比起那個無比經典的開頭,我想這句話要顯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這是這本書中出現的第一句正面描述烏爾蘇拉的話語。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烏爾蘇拉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女人,她的勤勞和堅強是她身上最為耀眼的閃光點。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無論是她的丈夫為怪異的學術痴狂之時,亦或是發現她的子孫陷入了怪誕的命運之中,她都不懈地與命運抗爭着。試圖讓困境得以扭轉,讓人與人之間多一絲聯繫,統一起分散的力量。

儘管最後這種嘗試仍以失敗告終,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帶來的模糊黑暗和過於長久的歲月所致的逐漸衍生的的孤獨感中度過。但她的熱情堅強,在一堆性格孤僻怪異的族人中顯得尤為珍貴難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幾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獨》中最為幸福美好的場景。

阿瑪蘭塔·布恩迪亞,烏爾蘇拉的小女兒,這位面容嬌俏的少女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

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壞表親麗貝卡與他的婚姻,直到無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賢淑的蕾梅黛絲。強烈的悔意與仇恨交織,扭曲了她的心理。她與皮埃特羅交往,但卻又拒絕與他結婚,使得皮埃特羅為此自殺。出於悔恨,她故意燒傷一隻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

但內心的孤獨、苦悶讓她難以忍受,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即便如此她始終無法擺脱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對布恩地亞家族來説,孤獨是一種通病。或許即使不存在皮埃特羅,阿瑪蘭塔的結局並不會有多大差別。在不斷重複的命運裏,皮埃特羅是一個起點,讓阿瑪蘭塔告別了少女的活潑純真。她一生都在渴望愛情,同時一生都在排斥愛情。在這種矛盾的煎熬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烏爾蘇拉和布恩迪亞經歷,可以説是《百年孤獨》中,本恩迪亞家族命運的影射--註定與無法擺脱的孤獨相伴而老。小説中的魔幻色彩,使得家族的經歷被冠以“命運”一説。但實際上許多事物的轉變是有跡可尋的:出於人性的貪婪、嫉妒,挑起了戰爭,引發了死亡;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個人逐漸變得孤僻而與羣體失去聯繫,因而使得這個家族七代人始終徘徊在這種孤獨中度過了漫長的一百年。願像結尾的寓言所説的那樣,此後不會再有這樣一個家族,要揹負百年的孤獨。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三

“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題記

我始終都記得這樣一段短小卻深刻的句子,在小説的開篇帶着我們走入一個魔幻現實主義世界的未來、過去和現在的三個時間層面,龐雜紛擾,眼花繚亂。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説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這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給《百年孤獨》的頒獎詞。《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百年孤獨》通過革命軍總司令奧雷里亞諾·布恩地亞上校一家七代人的經歷,描述了整個家族百年的興衰、榮辱、愛恨、福禍和文化與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獨。當第七代繼承人被螞蟻吃掉時,他的父親終於破譯出了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的題詞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這手稿記載的正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在他譯完最後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兒馬孔多鎮颳走,從此這個村鎮就永遠地消失了。

像七代人循環往復使用同一個名字一樣,循環出現的情節與敍述,整個馬孔多被嚴密的包裹成一個環形廢墟。然而,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孤獨的,沒有一刻感受過家庭的温暖,這個家族實際上是分散的,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辦法抵抗孤獨,參加革命,反覆做手工活,沉迷情慾,讀書翻譯……卻始終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逃不過家庭分崩離析的命運。這個家只是一個家,一個房子,一個載體,而不是一個給人以心靈安慰和温暖的港灣。除了貫穿全文的靈魂人物烏爾蘇拉,所有的人都不懂得愛與被愛,他們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填滿自己的空虛和私慾,以致終身活在執拗與孤獨中。

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就是一部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那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説,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這之中始終浸淫着的孤獨感,是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現代文明世界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又是拉美大陸獨特的生命力和生存狀態的認知和渴望走出孤獨的倔強。這不僅僅是敍述一個家族,更是對一個民族的自我反省。

作家是在用一顆悲愴的心靈,去尋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園。

如同我們現在,在高樓林立,速度多元的時代,我們失去了方向,陷入了百年孤獨。越發感覺到一種冷漠在蔓延,侵蝕着我們脆弱而敏感的心,愛與美好,成了奢侈的字眼。

然而真正的孤獨,不是寂寞、無助等淺顯的意義,是停留在人內心的冷淡。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孤獨,無論是我們出生、成長、相愛還是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時不時地出來提醒你一下它的存在。孤獨的存在,提醒我們珍惜眼前,督促我們體驗人生,讓我們在成功的時候可以清醒,在失敗的時候淡然一笑。

抬頭仰望星空吧,去審視自己,去認知社會,去擁抱他人,向陽而生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