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區域地理複習課的設問策略與思維訓練

來源:文萃谷 1.99W

區域地理內容是近幾年來地理大學聯考組卷的重要素材,在課堂上如何對其進行有效地複習,是每個教師必須考慮的。現以我國“西部”區域內容為例,重組教材,以下是具體的設計。

關於區域地理複習課的設問策略與思維訓練

一、側重區域特徵,凸現區域差異

大學聯考內容中解決問題的前提背景,一是據卷面提供的信息,二是預設學生已有的某些知識經驗。後者主要是來自課本,所以要對課本內容進行全面系統地複習。但複習不是炒“冷飯”式的再重温一次,而是為了知識的昇華、能力的提升,那麼作為複習的“問題”必須具有典型性、綜合性和啟發性。

1.設計典型“問題”,把握區域特徵

我國西部地區是由三個次一級的區域組成的,區域不同其自然要素的地域組合以及受其影響的人文特徵也是各具特色的,如西北內陸區具有“幹、風、沙”特點,青藏高原區有“高、寒、變”特徵,西南區“複雜”性突出等。在複習過程中,要設計出有代表性的典型問題,把這些區域特徵有機地融入其中,並通過對問題的解答充分掌握。例如:①近幾年來,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面積不斷擴大,以致沙塵暴頻發,受災區不斷擴大、東進,試分析其成因及治理措施。

②新疆的瓜果稱譽天下,現在在本地都可以買到千里之外的東西,這是得益於什麼技術條件給我們帶來的口福?新疆的瓜果質量為什麼會這樣好?可否進行大面積種植來提高產量,增加經濟收入?

③新疆位於非季風區,降水稀少,荒漠廣佈,但為什麼在天山地區卻有降水,有森林和草場分佈?其水汽是從哪裏來的.?降水是怎樣形成的?

④青藏高原區為什麼多地熱、水能、太陽能等潔淨能源?其開發程度為什麼較低?

⑤我國少數民族服飾豐富多彩,現以“藏袍”款式為例,談談它的功能、效用與氣候及生產活動有什麼關係?

⑥西南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分佈最多的地方,其民情風俗多姿多彩,請從自然特徵方面分析其原因。

2.用“問題”作紐帶,進行東、西比較

設計出帶有比較性質的“問題”,來體現不同區域人地關係的主要問題,説明發展西部經濟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併為學生能嫻熟地運用區域比較法創造條件。例如:①西部與東部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方面有哪些不同?請羅列。

②西部地廣人稀,東部人多地少,西部能否大量吸引、容納東部人口西遷?在進行西部大開發的同時,西部的人口為什麼還是不斷地東移?請談談自己的看法。

③從區位條件看,重慶與上海比較各有什麼優勢?應如何相互取長補短?

④讀“我國一月均温分佈圖”,找出拉薩、重慶、武漢、杭州4地的温度值,試分析為什麼4地緯度相當,氣温卻差異很大?

二、側重區內聯繫,彰顯區域共性

地理環境是由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各個地理要素所構成的整體。把我國“西部”作為一個大區域、一個整體,教師要設計出能反映此特點的一些問題,來訓練學生聚斂性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例如:

①西部三個區域的地貌有哪些共同特徵?這對西部交通運輸工程的建設和發展經濟會帶來哪些不利的影響?

②常説西部大開發,請問西部可開發什麼?(或問:西部潛在優勢有哪些?)

③目前,西部大開發存在着哪些不利因素?(或問:目前,發展西部經濟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④如何合理地對西部進行開發?(或問:用可持續觀點説明西部大開發目前應集中做好哪幾項工作?)

⑤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在自然、人文景觀兩方面有哪些共同之處?

三、側重區際聯繫,建立相互關係

一個區域的發展變化,必定會給其它區域帶來一定的影響,“西部大開發”,需要東部沿海地區的大力支持,也必定給東部進一步發展帶來契機,因此要處理好東、中、西三大區域的關係,做到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縮小差異,共同富裕。這些觀點在複習的過程中要有所體現,例如:可以設計問題①西部大開發給東部的進一步發展帶來哪些契機?東部有條件在哪些方面給予西部大力支持?

②以“西氣東輸”或“西電東送”為例,請同學們談談該項工程給東、西部及沿線地區各帶來什麼好處?

③“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後將對長江中下游防洪抗旱起怎樣的作用?對上游的航運起什麼作用?

四、拓展區域範圍,進行跨國聯繫

沿河流的流向、山脈的走向、交通線的延伸方向、氣候區的延展方向等,把區域範圍由西部向國外擴展,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觀、全球觀。例如:①布拉馬普特拉河在我國境內稱作什麼?它的源頭以什麼補給類型為主?它流經的地區有哪些著名的農產品產區?

②當南亞進入雨季時,雲南的南部地區盛行什麼風向?

③亞歐第二大陸橋的開通,便利了我國西部與中亞直至歐洲地區的聯繫,這對西部開發有哪些好處?

④我國西部陸上鄰國眾多,民族複雜,請從政治地理角度談談西部大開發對安定邊疆地區的意義。

⑤阿爾泰山經過哪些國家?其西南面的額爾齊斯河在俄羅斯境內流經什麼大平原?最後注入什麼洋?該河流有凌汛嗎?請分析原因。

五、進行圖文轉換,建立空間表象

空間位置是區域的重要地理特徵之一,而表現空間分佈的主要手段是地圖,地圖也是大學聯考試題組卷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複習過程中,要加強圖文轉化、多圖綜合、一圖多用等設問,使學生能夠清晰地建立起西部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表象,以加深對西部區域的自然、人文特徵的理解。例如:①對照中國地形圖,指出西部的地貌有哪些共同特徵?

②東經87度由南向北經過了我國的哪些主要地形區?

③對照西南地區地形圖説出其河流空間分佈和流向特點,並分析原因。

④在工業區位方面,攀鋼、包鋼與上海寶鋼比較各有什麼優勢?

⑤青藏高原區和西北內陸區的人口、城鎮多分佈於何處,為什麼?在分佈形態上各有什麼特點?

六、設計開放性問題,訓練變通性思維

開放性問題有利於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於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變通性思維,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形式,因此在複習過程中要有意設計一些。例如:①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豐富,這裏能否成為第二波斯灣?請談談你的看法。

②西北內陸區水資源缺乏,應如何妥善解決?請你出出主意。

③西部地區旅遊資源豐富,潛在市場廣大,但開發程度較低,應該如何合理地進行開發?請你獻計獻策。

④樓蘭古國的消亡是哪些因素造成的?你認為對西部大開發有什麼借鑑意義?

⑤西部大開發能縮小東西部居民的經濟差距嗎?

七、要注意“問題”的新穎性、趣味性

複習課的內容和信息量具有高容量、高密度的特點,易導致學生思維疲勞,所以要儘量考慮問題的新穎性、趣味性,讓學生體味思考的樂趣,以此來調節課堂節奏,使學生能長久地維持良好的思維狀態。

學生欲對上述羅列的問題進行全面、正確地分析和解答,必須要蒐集一切有用的信息,並用一定的思維方式,進行判斷、取捨,才有可能達到複習知識和訓練思維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