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業水平測試必修3知識點清理

來源:文萃谷 1.63W

一、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地理學業水平測試必修3知識點清理

1.區域

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區域特徵: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

(1)層次性。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2)差異性。指區域與同級別區域之間的差異。一般説來,區域等級越高,區域內部越複雜,同一性越小,區域間差異性也就越大;反之,區域等級越低,區域本身越簡單,區域內同一性越大,區域間差異越小。

(3)整體性。是形成區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變性。首先是區域界線的模糊性。雖然有的區域邊界是明確的,如行政區,但大多數區域的邊界具有過渡性質,如干濕地區。其次是對同一地表空間,人們研究區域的目的不同,劃分的角度、標準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區劃方案

2.長江三角洲和鬆嫩平原的異同

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異:①地理位置差異:長位於30°N附近,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鬆位於43°N~48°N,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②氣候條件差異:長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温多雨,雨熱同期;鬆在温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温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

③土地條件差異:長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鬆黑土分佈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礦產資源貧乏,鬆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3.地理環境對農業和商業的影響

對農業:①長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兩熟至三熟;鬆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一年一熟。②長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鬆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佈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對商業:①長位於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户,對內外聯繫方便,商業貿易發達;依託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②鬆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

4.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早期:長江中下游平原河流、湖泊和沼澤分佈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作農業發展緩慢。

農業社會:

①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長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繫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隨着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長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

③隨着我國曆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規模的遷移,長人口越來越稠密。

④優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

農業社會後期:

①工商業的發展使長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於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長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於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5.遙感:RS,是人們在航天器或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術設備,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物體輻射和反射電磁波→收集→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專業圖件統計數字目標物→傳感器(最重要)→遙感地面系統→成果

特點:探測範圍大,獲得信息的速度快,週期短,受地面條件的限制少,投入的人力和財力少,工作

效果好,精度和質量高。

應用:資源調查、環境監測、自然災害防禦監測等

6.全球定位系統

GPS,主要是定位,在全球範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定位的系統。

GPS衞星星座;

三大部分

用户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7.地理信息系統GIS,專門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用於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領域。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優點: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強大;③動態監測(GIS與RS相結合)

8.地理信息技術與數字地球數字地球是指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信息進行數字化後,由計算機網絡來管理的技術系統。

9.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10.

(1)圖解地理信息系統與城市管理

圖解地理信息技術在醫療救護方面的應用

二、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1.荒漠化:

(1)概念: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

(2)表現:土地荒漠化、石質荒漠化、次生鹽漬化(或次生鹽鹼化)

(3)形成:風沙侵蝕植被破壞地面裸露土壤中水分和養分流失土

水土流失

地生產能力長期喪失荒漠化

2.我國西北地區

我國西北地區大致位於大興安嶺以西,崑崙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

在行政區劃上大致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東部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山脈和盆地相間分佈。

3.荒漠化的因素

(1)自然因素:

①乾旱的氣候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本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河流欠發育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強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生乾旱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平地多疏鬆沙質沉積物大風日數多集中在冬春乾旱季節風沙易於活動

②氣候異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態環境失衡,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2)人為因素:在荒漠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人類活動常常起決定性作用。

①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

(1)內容:①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

②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復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2)原則: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鹼、治沙相結合

(3)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

(4)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資源

牧區草原:減少水井的數量,以免牲畜的大量無序增長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綠洲外圍沙漠邊緣封沙育草生物措施綠洲前沿地帶營造防沙林帶綠洲內部建立農田防護林網流沙地區設置沙障工程

③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係

④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營造薪炭林開源興建沼氣池節流推廣省柴灶開發新能源

⑤控制人口增長

4.森林分佈

現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佈在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

它們或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5.熱帶雨林的分佈

熱帶雨林主要分佈在赤道南北兩側,但在大陸相逢地帶可以伸展道南北緯15-25度。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是熱帶雨林的三大集中分佈區。

6.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響着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儲水庫: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在生物進化史中,雨林成為地球上繁衍物種最多、保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7.雨林生態的脆弱性

(1)雨林生態環境脆弱性的背景條件

①羣落生產力高。熱帶雨林地區全年高温多雨,由於充足的熱量、豐沛的水分和連續不間斷的生長季節。雨林光合作用強烈,生物生長旺盛,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喬木為主的雨林羣落。這是羣落生產力高的表現。

②生物循環旺盛。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貯藏能量的有機物,有機物殘體(枯枝落葉)又會被微生物分解,以無機物的形式歸還到周圍環境中。這種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過程,稱為生物循環。在強大的生命活動推動下,雨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循環旺盛。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

由於有機質分解和養分再循環旺盛,產生了兩個後果,一是土壤自身很少積累和補充養分,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貧瘠,二是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

(2)雨林生態脆弱性的表現

雨林生態脆弱性主要表現在土壤貧瘠和養分集聚在植物體內兩個方面。地上植被是雨林系統中最主要、最關鍵的部位,而地上部分也是最容易遭受人類破壞的部分。人類通過焚燒和砍伐活動可將大片濃密的原始雨林頃刻化為烏有。雨林植被一旦被毀,養分遭受強烈淋洗而很快喪失,使地表植被很難恢復,整個生態系統就會陷於崩潰。

8.亞馬孫開發計劃

①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後,未開發,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②人口急劇增長,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佈了著名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移民亞馬孫平原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10.雨林的保護

在當前的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三、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1.兩類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

①煤炭資源豐富,開採條件好(特點:儲量豐富、分佈範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良)②市場廣闊

③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3.能源基地建設

①擴大煤炭開採量②提高晉煤外運能力

③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建設坑口電站;發展煉焦業

4.三條產業鏈:煤—電—鋁煤—焦—化煤—鐵—鋼

5.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採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6.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①加強生態環境的建設

②提高煤的利用技術及“三廢”的治理③調整產業結構

四、區域經濟發展

1.東北地區地理條件

區域位置:東北區位於我國的東北部,東面、北面、西面分別與朝鮮、俄羅斯、蒙古接壤。東北區所處的緯度位置較高,其最北端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地方。

東北區的區位優勢是:位於東北亞區域的中心地帶,東面、北面、西面與朝鮮、俄羅斯、蒙古接

2 . 三江平原、鬆嫩平原、遼河平原、小興安嶺、大興安嶺、長白山

3.農業佈局特點

根據氣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農業生產自然條件的差異及農業生產方式的不同,東北地區可劃分為三大農業生產區域。農業生產類型主要有耕作業、林業及畜牧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