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地球衞星教學設計(精選5篇)

來源:文萃谷 1.64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造地球衞星教學設計(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造地球衞星教學設計(精選5篇)

人造地球衞星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

能主動與同學交流各種人造地球衞星的用途。

過程與方法:

能設法查閲各國人造衞星的資料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能遊根據的對所研究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能設計模擬實驗證實自己的假設。

科學知識:

能用自己的話解釋人造地球衞星的飛行原理。

教學重點:

查閲資料獲得衞星用途方面的知識

教學難點:

用模擬實驗研究衞星的運動規律

教學準備:

1、課前查閲有關資料

2、相關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多種功能的衞星;

老師、今天我們來聊聊人造衞星的話題。我相信大家已經查閲了很多的資料,現在我們分小組整理自己的資料,並按照你們自己的標準給他們進行分類。

學生、活動

學生、交流各自的資料以及分類結果

老師、適時用課件進行説明

二、模擬人造衞星的飛行

老師、人類真了不起!能把這麼多的衞星送上太空!那麼這些人造衞星繞地球飛行為什麼不掉下來呢?

學生、猜測

老師、我們用一個實驗模擬一下。

介紹實驗的做法並提出問題:乒乓球模擬什麼?當乒乓球作圓周運動時,握線的手有什麼感覺?如果沒有繩子,乒乓球還會繞自己作圓周運動嗎?

學生、實驗

學生、交流以上問題

老師、人造衞星繞地球飛行與乒乓球作圓周運動是同樣的道理,只不過這時的拉力不是繩子而是地球引力。

如果改變乒乓球的質量、棉線的長度、轉動的速度,手受到的力有什麼不同?由此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活動、交流

三、拓展:地球同步衞星

設計一個實驗來解釋地球同步衞星的運動原理

板書:人造地球衞星

人造衞星的種類和用途:

人造衞星的飛行原理:地球引力

人造地球衞星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正確理解人造衞星作圓周運動時,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

2. 知道三個宇宙速度的含義,會推導第一宇宙速度。

3. 培養學生自學和應用絡資源的能力。

4. 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互動關係,培養學生科學的民主意識。

重點難點: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導

教學方法:

講授、討論並輔以多媒體演示及絡環境下的自學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體現STS教育和綜合化的思路,有效合理地應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器材:

絡設備及相應的教學軟件。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在科學技術欠發達的古代,"嫦娥奔月"只能是美麗的傳説。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從而開創人類的航天新紀元;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艘"東方號"載人飛船,尤里·加加林成為人類第一位航天員,揭開了人類進入太空的序幕;1969年7月20日,美國航天員阿姆特朗和奧爾德林駕駛"阿波羅"11號飛船的登陸艙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的靜海區,首次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理想……

人類進入了航天時代。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人造地球衞星方面的基本知識。

板書6.5 人造衞星 宇宙速度

●新課講授

離地面一定高度的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射出,由於重力作用,物體將做平拋運動即最終要落回地面。但如果射出的速度增加,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板書 一、人造地球衞星

演示牛頓設想原理圖。由於拋出速度不同,物體的落點也不同。當拋出速度達到一定大小,物體就不會落回地面,而是在引力作用下繞地球旋轉,成為繞地球運動的人造衞星。

那麼,速度多大時,物體將不會落回地面而成為繞地球旋轉的衞星呢?

板書 二、宇宙速度

下面討論人造衞星繞地球運動的速度。假如地球和人造衞星的質量分別為M 和m,衞星的軌道半徑和線速度分別為r和v,根據萬有引力向心力可知:

由此解出: v=

對於近地人造衞星,衞星的運轉半徑約等於地球半徑R,可求出:v=

將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和地球質量M=5.89×1024kg及地球半徑R=6.37×106m代入上式,可求得v1=7.9km/s 。這就是衞星繞地面附近作圓周運動所需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也稱環繞速度。

板書 1.第一宇宙速度(環繞速度) v1=7.9km/s

請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推導第一宇宙速度的另一種表達式:v1=

推導:地面附近重力向心力:

即 mg= 所以 v=

將R=6.37×106m, g=9.8m/s2代入,求出第一宇宙速度仍為7.9km/s。

如果人造地球衞星進入軌道的水平速度大於7.9km/s,而小於11.2km/s,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就不是圓,而是橢圓。當物體的速度等於或大於11.2km/s時,物體就可以掙脱地球引力的束縛,成為繞太陽運動的人造衞星。所以,11.2km/s 是衞星脱離地球的速度,這個速度叫作第二宇宙速度,也稱脱離速度。

板書 2.第二宇宙速度(脱離速度) v2=11.2km/s

達到第二宇宙速度的物體還受太陽引力的束縛,要想使物體掙脱太陽引力的束縛,飛到太陽系以外的宇宙空間去,必須使它的速度等於或大於16.7km/s,這個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也稱逃逸速度。

板書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3=16.7km/s

人造地球衞星的種類很多,有一種特別的衞星叫地球同步衞星。

板書 三、地球同步衞星

地球同步衞星是指其公轉週期和地球自轉的週期相等的衞星。地球同步衞星有幾個明顯的特點:(演示課件)

板書 特點:

週期一定--23小時56分4秒

方位一定--赤道上空

高度一定--3.6×107m

人造地球衞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靠人工進行資源調查,速度慢、效率低,調查和開發一個礦藏一般需要十幾年的時間。現在利用人造衞星進行調查,它一天繞地球轉十幾圈,在高空拍下衞星照片,回收下來,可以大面積瞭解全局,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對北京以北十六萬平方公里地區的一次衞星勘察,就找到七個成礦預測區。

電視教育是培養人才的一種手段。但是電視靠中繼站轉播,每隔50km就要建一箇中繼站,這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利用衞星傳播,象我們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只要一顆同步通信衞星,邊遠地區也可以收看首都的電視節目。1984年4月我國發射的試驗通信衞星為我國通信事業的現代化開拓了極為廣闊的前景。1986年10月我國開始利用通信衞星進行電視教育廣播。

下面就請同學們利用絡資源,上查找有關人造衞星和航天方面的資料,增加對這方面知識的瞭解。並圍繞以下問題進行信息檢索:

1. 能否發射一顆相對靜止在北京上空的通信衞星?

2. 瞭解我國人造地球衞星的發展狀況。

3. 瞭解人造衞星的種類。

(學生上)

● 鞏固練習

1. 一顆在圓形軌道上運行的人造地球衞星,軌道半徑為r,它的線速度大小為v,問:當衞星的軌道半徑增大到2r 時,它的線速度是多大?重力變為原來的多少倍?

2. 天文台測得一顆衞星沿半徑為R的圓形軌道繞某行星轉動,週期為T,求衞星的向心加速度和行星的質量。

● 在線測試

做頁上的試題,並可現場給出分數。

● 作業

1. 複習本節課文及閲讀有關黑洞的知識。

2. 思考課本練習二第(4)、(5)、(6)題。

3. 練習二第(1)、(2)、(7)題做在練習本上。

説 明:

1. 本節教材從萬有引力向心力為出發點,講述了人造衞星的運行原理,推導了第一宇宙速度,瞭解了三個宇宙速度的含義。

2. 注意引導學生如何上查資料,使學生在掌握本節內容的同時,學會正確利用絡資源輔助自己的學習,優化了教學過程。

人造地球衞星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知道人造地球衞星、宇宙飛船是重要的探測宇宙的工具。

2.通過蒐集資料、學習資料,瞭解人造地球衞星和宇宙飛船的種類和用途

3.通過開科學討論會,培養同學們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習慣、興趣和能力

4.意識到人類對太空的認識隨技術的進步而深化和拓展。

5.關注我國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蒐集人造衞星和飛船的資料、郵票和圖片

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瞭解學生蒐集資料情況。

(1)談話:上次課要求同學們在家裏蒐集有關人造衞星與飛船的資料,現在請每一小組的組長檢查一下。

(2)各組組長檢查,教師巡視。

(3)各組彙報檢查情況。

(4)教師小結。

2.組織學生召開科學討論會。

(1)教師談話:同學們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説一説你知道的人造衞星有哪些?它們各有什麼用途?先在小組內交流,再請代表在全班交流。

(2)小組交流,並且每組組長做好紀錄,將本組蒐集的資料可以貼在大紙上。教師巡視。

(3)每一組派代表上講台交流,將本組蒐集的資料貼在黑板上,同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看法,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展開討論。當一組發言,討論完畢後,下一組再發言,再討論。

(4)討論會開始,由科代表主持,教師可作為一分子參與討論,有時可以給他們幫助。

(5)提問:通過開科學討論會,你有哪些收穫?

(6)小結:剛才同學們召開了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科學討論會,在討論會上,每一組同學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談了人造衞星的種類及用途,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發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雖然有的同學的看法不一致,但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理由。通過討論同學們對人造衞星的種類和用途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為探索太空,探索宇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學習課本資料。

(1)談話:剛才大家討論了人造衞星的種類和用途,下面大家看書52頁,請大家仔細閲讀這段資料,看看與我們剛才的討論是否一樣。

(2)學生閲讀資料,教師巡視。

(3)提問:這段資料告訴了我們什麼?

(4)學生彙報,其他同學補充。

(5)提問:這段資料告訴我們的信息與剛才大家的討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6)小結。按照衞星的用途,可以將衞星分為三類:科學衞星、技術試驗衞星和應用衞星。

4.鞏固。

(1)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你還有哪些體會?

5.佈置作業。

回家繼續蒐集有關衞星的郵票、圖片和宇宙飛船的的資料。

第二課時

1.導入。

(1)提問:上節課,我們召開了科學討論會,學習了書上的資料,誰能説一説人造衞星分哪幾種?各有什麼用途?

(2)談話:今天我們將繼續和大家共同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2.繼續研究人造衞星的相關知識。

(1)談話:上次要求大家回家繼續蒐集人造衞星的資料,下面老師來了解一下大家蒐集的情況。

(2)提問:你們又蒐集了哪些資料?

(3)先來看看郵票中有關衞星的資料,誰來説一説你搜集了哪些有關衞星的郵票?郵票上面講的是什麼內容?

(4)將郵票展示給大家觀察。

(5)小結。

(6)提問:同學們蒐集了哪些衞星的圖片?

(7)談話:觀察衞星的圖片。

(8)提問:圖中是什麼衞星,它有什麼特點?

(9)小結:有關衞星的圖片很多,圖片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信息。書上的兩幅圖片分別是中國氣象衞星——“風雲”二號和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衞星——“斯普特尼克”一號。

3.瞭解不同的衞星的不同用途。

(1)談話:同學們看教材上的四幅圖片,説出圖中告訴了我們什麼。

(2)教師提問:同是衞星傳輸的信息圖片,我們看到的`圖片為什麼完全不同?

(3)學生猜測,形成假設

可能是衞星的種類不同,或者是衞星的功能不同等等。

(4)教師出示相關資料,供學生學習。

(5)學生彙報學習結果。

(6)教師小結

不同的衞星有不同的用途,書中的幾幅圖分別是氣象衞星和通訊衞星所拍攝的照片。

4.總結我們知道的人造衞星和用途。

(1)提問: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知道了哪些人造衞星?它們各有什麼用途?

(2)談話:請大家將自己所知道的填寫在課本的54頁。每總結出一條,就給自己評一個“優”。看誰得的優多。

(3)學生活動,教師觀察、巡視。

(4)學生彙報

(5)小結:通過研究同學們知道了人造衞星的種類很多,不同種類的衞星有不同的用途。

5.瞭解載人宇宙飛船的情況。

(1)提出問題:誰來説一説什麼是宇宙飛船?

(2)小組討論:

(3)彙報討論結果。

(4)談話:説説你所知道的載人宇宙飛船的情況。

(5)看書55頁,學習宇宙飛船的資料。

(6)説説你知道了些什麼?

(7)小結:

6.設計人造衞星和宇宙飛船。

(1)提問:通過學習我們對人造衞星和宇宙飛船有了一定的瞭解,你希望有一個怎樣的人造衞星或者宇宙飛船呢?

(2)談話:把自己的設想畫出來,並取一個名字。

(3)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4)展示作品,展示時説出自己的設計思路。

(5)教師小結學生的設計情況。

7.總結交流。

(1)談話:通過學習大家有哪些收穫?

(2)提問:你對人造衞星和宇宙飛船有了哪些瞭解?

8、佈置作業。

回家蒐集運載火箭的資料。

人造地球衞星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已掌握的識字方法方法獨立識記“造、衞、經、過、身、科、傳、視、目、另、妹”11個生字,並能在新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這些生字。認識筆畫“豎折撇”,並在老師的帶領下描摹“衞、傳”。

2、朗讀課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頓讀;並積累2句句子。

3、在反覆讀文中,能記住人造衞星和月亮姐姐説的話,瞭解人造衞星能進行電視傳送、預報天氣的神奇作用。能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表演。

二、重點和難點

1、能用自已掌握的識字方法方法獨立識記“造、衞、經、過、身、科、傳、視、目、另、妹”11個生字,並能在新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這些生字。

2、記住人造衞星和月亮姐姐説的話,瞭解人造衞星能進行電視傳送、預報天氣的神奇作用。能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表演。

三、教學準備

1、教師:生字卡片,相應的課件,課文朗讀錄音,設計探究活動資料。

2、學生:預習課文,圈出生字。

四、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每當夜晚,天空中就會有無數的星星,在這些星星裏,有一些是我們人把它們送上天空的,這些星星整天繞着地球轉,我們就把它們……

出示:rén zào wèi xīng

板書:人造衞星

自由拼讀。

指名讀。(注意讀準前後鼻音)

學習“造、衞”

造:正音(平舌音)

衞:結合課後寫一寫,練習書空。

2、人造衞星的本領可大了!補題:56、人造衞星本領大

齊讀課題

説明:

識字是低年級學習的重點。課題有7個字,要讀好也不容易,“人”既是翹舌音又是前鼻音,“造”平舌音,“星,領”都是後鼻音,“本”又是前鼻音。因此教學中要放慢速度,分步出示課題,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好課題。“造、衞”是本課的兩個生字,“衞”又是課後要求聯繫描摹的,揭示了課題之後自然學習生字,練習描摹,這樣分散了生字教學,降低了難度。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人造衞星究竟有什麼本領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交流記字方法。

説明:

小組學習,自由讀文,交流字詞,這些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也能

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説話和發言的機會。

2、交流:

1)出示:

jīng lìng shēn

經過另一顆身邊

shì chuán

電視傳送

自由拼讀。

指名小老師帶讀。

經、另:後鼻音。

傳:多音字(自傳zhuàn)

視:複習“整體認讀音節”,滲透“視字旁”。

説明:

學生初讀課文後,抓住重點句指導學生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對課文內容能大致瞭解,一方面能結合語境學習部分生字,實現分散難點,突出重點的識字要求。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音節讓學生練習拼讀,如平、翹舌音音的朗讀,前、後鼻音的朗讀,整體認讀音節的拼讀等,這些都是拼音教學中的難點,應該反覆練習。

2)指名分小節讀課文,其他同學看看他們是否做到了字字音準,説説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説明:

交流時,不作統一要求,或多,或少,或詳,或略,都可以,旨在培養學生邊讀邊記的習慣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後,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總結。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1、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人造衞星究竟有什麼本領呢?找到句子後劃下來,然後同桌一起讀一讀這些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人造衞星説:“科學家派我來傳送電視節目。”

人造衞星説:“科學家派我來為人們預報天氣。”

自由讀。

指名讀。

師生配合讀。

3、訓練説話:人造衞星本領大,它能……和……。

4、人造衞星和月亮姐姐來對起話來呢!

同桌對讀。

分男女生讀、互換、齊讀。

同桌再次表演。

5、分學習小組表演整篇課文。

説明:

多形式的朗讀——自由散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分讀、師生配合讀,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機會,使學生能饒有興趣地沉浸在讀書中,課堂內書聲琅琅,情誼濃濃。教學中要特別關注朗讀有困難的學生,多給予機會,鼓勵大聲朗讀。同時學生在反覆讀文中認識生字,初步瞭解人造衞星有傳播電視、預報天氣的本領,體會人造衞星本領大,真正提高讀書的效益。

四)課外拓展

1、人造衞星除了這兩項本領,還會幹什麼呢?

出示句子:人造衞星能傳播電視節目,能預報台風消息……本領可真大!

2、人造衞星還有些什麼本領呢?

(出示介紹五種衞星:地球資源衞星、間諜衞星、導航衞星、救援衞星、試驗衞星)

説話訓練:用“人造衞星有的能……,有的能……,本領可真大!”

説明:

本環節,教師將自己收集的有關“人造衞星”資料,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激發了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又讓學生親自參加語言實踐活動,再次體會到了人造衞星的本領大,此時再讀課題,一定會讀出真實的感受。

五)遊戲活動,鞏固字詞,練習描摹漢字

1、遊戲:搶讀生字

2、遊戲:送衞星上天(多媒體上出現“人造衞星”,“人造衞星”上有本課新學的詞語。)

説明:

這一環節以遊戲的形式進行,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興趣,達到鞏固所學生字和詞語的目的。所讀詞語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生字與熟字構成的,在新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再一次和本課及前幾課學過的生字見面,知新温故,積累字詞。

3、指導描摹生字。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饒有趣味的科學童話,讓學生在讀讀、演演、説説中瞭解人造衞星的各種本領,由此來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早識字、多識字、快識字、是二期課改新教材的編寫特點,在閲讀中主動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遵循的教學原則,所以生字教學成為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如何很好地組織教學,使生字教學紮實、到位,但又不機械、不枯燥呢?這是我們一直關注的問題。教學初始,我用了4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了以學生自學為主的讀文識字活動。即:讀通全文,圈出生字,拼讀生字的拼音,説説如何記住字形。這一活動既充分體現了新教材提倡的學生自主識字的精神,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學生字的習慣。在識字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識字的方法已有了一定的積累,以及每個生字自身在字音、字形上難易的差別,所以在教學時不平均使力,而是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有所側重地進行識字、鞏固。老師要適時地總結,提倡環境識字,生活識字;鼓勵用認識的字和展開想象的記字好方法。

語文教學倡導“以讀為主,以學生為本”。學生要多讀些,儘量要自己讀懂讀好。二期課改的語文新教材的精神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它的着眼點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本堂課雖以識字為主,但在課堂中卻始終以朗讀為主線,琅琅書聲不絕於耳。首先學生帶着自學生字的任務讀通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第二次以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為抓手,讓學生再一次感知全文,理解課文內容;第三次則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劃劃句子,使學生更深入地瞭解課文內容。其間教師讓學生進行説話訓練,這些教學華環節的安排不僅使生字不斷地在學生腦海中再現,更使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熟讀了課文,再讀書的基礎上讀懂課文想要告訴我們的。使學生體會到讀書是識字、解決書中的疑問的好方法。

本堂課以遊戲為複習手段,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我選用了搶讀生字和送衞星上天的遊戲。搶讀生字的遊戲複習的雖然是課堂教學中並未做重點進行教學的生字,但在小組長的主持下,達到了人人蔘與學習的目的。送衞星上天更是一個特為本課“量身定製”的一個遊戲,學生玩得不亦樂乎,就這樣在輕鬆愉快得氣氛中鞏固了生字,幫助了記憶。

課文結束時,教師將自己蒐集的有關“人造衞星”的資料讓學生看看,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鼓勵學生蒐集有關信息,擴大閲讀面。然後教師適時補充2篇課外閲讀作為課文學習的延伸,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通過這兩篇小短文的閲讀,讓學生了解到人類第一次發射人造衞星的時間和國家,人類第一次登月的時間和國家。

但上本課後,我也有些許遺憾。因為網絡技術已經愈來愈深入到教學的每個角落。如果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能夠結合課文內容,事先錄製一些通過通訊衞星傳送的節目,錄製一些通過氣象衞星傳送的氣象資料、衞星雲圖;或者圍繞這兩者製作幾個簡短的小媒體來創設情景,肯定能讓學生身臨其境。精彩的畫面,再加上教師生動的語言描述,就能很好地催化學習的興奮點,使學生馬上進入了狀態。學生的興奮點就會始終維持在一定的高度,學習的效果自然會達到最佳。

人造地球衞星教學設計5

教學重點

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

教學難點

人造地球衞星的發射

教學方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和計算機

教學過程

一、人造衞星的運動

問題:

1、地球繞太陽作什麼運動?

回答:近似看成勻速圓周運動.

2、誰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地球與太陽間的萬有引力.

3、人造衞星繞地球作什麼運動?

回答:近似看成勻速圓周運動.

4、誰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衞星與地球間的萬有引力.

請學生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例題1、根據觀測,在土星外圍有一個模糊不清的光環,試用力學方法判定土星的光環究竟是與土星相連的連續物,還是繞土星運轉的小衞星羣?

分別請學生提出自己的方案並加以解釋:

1、如果是連續物則:這些物體作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與半徑成正比,

2、如果是衞星則:這些物體作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與半徑的平方根成反比, 這個題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

二、人造衞星的發射

問題:1、衞星是用什麼發射升空的?

回答:三級火箭

2、衞星是怎樣用火箭發射升空的?

學生可以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

下面我們來看一道題目:

例題2、1999年11月21日,我國“神州”號宇宙飛船成功發射並收回,這是我國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型“長征”運載火箭,將重達8.4t的飛船向上送至近地軌道1,飛船與火箭分離後,在軌道1上以速度7.2km/s繞地球作勻速圓周運動.試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課文內容結合例題(2)(3)(4)問畫出圖示.

(2)軌道1離地的高度約為:

A、8000km B、1600km C、6400km D、42000km

解:由萬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1600km

故選(B)

(3)飛船在軌道1上運行幾周後,在 點開啟發動機短時間向外噴射高速氣體使飛船加速,關閉發動機後飛船沿橢圓軌道2運行,到達 點開啟發動機再次使飛船加速,使飛船速率符合圓軌道3的要求,進入軌道3後繞地球作圓周運動,利用同樣的方法使飛船離地球越來越遠,飛船在軌道2上從 點到 點過程中,速率將如何變化?

解:由萬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所以飛船在軌道2上從 點到 點過程中,速率將減小.

(4)飛船在軌道1、2、3上正常運行時:

①飛船在軌道1上的速率與軌道3上的速率哪個大?為什麼?

回答:軌道1上的速率大.

②飛船在軌道1上經過 點的加速度與飛船在軌道2上經過 點的加速度哪個大?為什麼?

回答:一樣大

③飛船在軌道1上經過 點的加速度與飛船在軌道3上經過 點的加速度哪個大?為什麼?

回答:軌道1上的加速度大.

探究活動

收集資料。組織學生編寫相關論文。

1、世界第一顆人造衞星到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衞星的歷史過程。

2、我國的人造衞星現在在天空中飛翔的有多少顆及它們的週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