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故鄉》有感(精選15篇)

來源:文萃谷 7.08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故鄉》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故鄉》有感(精選15篇)

讀《故鄉》有感1

“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説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看到文章《故鄉》的第一句話,我就忍不住繼續仔細往下讀了起來。開頭的一句話,竟然就能抒發這麼多的情感,對故鄉的思念以及回到故鄉時候的失望與落寞,對自己不能憶起故鄉曾經樣子的懊惱。多麼真切的語句啊。

後來慢慢地往後讀,讀到母親提到搬家的時候,眼角有一絲落寞,然後又決口不提搬家的事情了。短短的一句話,將母親難捨故土,不想遠離這裏的心情描寫地淋漓盡致了。母親的眼神淒涼,一個老人在故土住了這麼多年,看到故鄉日漸荒廢,人的容顏也慢慢變了,有的人心也變了,見證了太多的滄海桑田,內心是何等的淒涼。想到自己的爺爺奶奶,一生的操勞,鍾愛的老家,內心竟也有了點心疼。

讀到作者回憶與閏土兒時交談玩耍捨不得對方離開時,我想起了從小的發小們。因為我讀書讀到中途就轉去城市裏了,幾年的不見,明顯感到與他們之間有了淡淡的隔閡,以前一起嬉戲打鬧的場景竟也不好意思提及。最悲傷的事情,是曾經熟悉的人漸行漸遠。透過文字我也能體會作者心裏的失落與無奈。

曾經那麼愛美的豆腐“西施”,再也不像年輕的時候愛擦粉,愛打扮了,坐着的'樣子也不再那麼端莊了。甚至變得有點嫉妒日子比她好的人,惹上了貪婪小便宜的惡習。時間那麼久,有的人仍然可以做出水芙蓉堅守本心,有的人卻在時光裏淪落了,變成了自己最不想變成的樣子。這是一個人的悲哀,也是一個落魄時代的悲哀。

年少的閏土和自己無所不語,長大的閏土對自己卑躬屈膝。年輕的“豆腐西施”保持着自己最美好的樣子,老了的“西施”整天思考佔小便宜,人生有時很諷刺。每一個人都曾經歷最艱苦的時刻,只是,唯有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裏沉淪。

讀《故鄉》有感2

如果説哪一本書能讓一個愛犬的孩子感同身受、悄然落淚,能讓讀者為小主人公的勇氣擊節歎服;能讓讀者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結局扼腕歎息、重新去思考理想、信念與友情的涵義,而讓美好的情愫在心中索繞不絕,心生無限神往,這本書就是——《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曾有過多少書籍的陪伴,它們如同腳下一塊塊的鋪路石,迤邐向前;它們如同一盞盞星燈,為我照明,或如清風明月水河澹澹讓人心曠神怡,或如晨露撫面葦草呵足一般讓我開懷大笑;或如星垂平野月湧大江般讓人生敬畏,或山鳴谷應萬壑雷動般讓人迴腸蕩氣。而這本書卻讓我百感交集!

家住林邊的男孩比利如此迫切地想擁有兩條小狗,但並不是隨便任意品種的狗都能打發的,而是唯一的——一獵犬!開始我不由訝然失笑,並且不無嘲諷:小小年紀,為何如此不切實際呀。既然生活那麼拮据,而獵犬又那麼昂貴,肯定得不到父母的應允。果然,比利遭遇了重重困境,導致體重驟降、偏食等一系列不良反應。我可沒見過如此痴心不改的孩子。曾經我也想養過狗,可是爸媽語重心長地告誡我養狗不僅是玩耍,而更多的是肩負的責任,讓我望而卻步,就此鳴金收兵了,所謂識實務者為俊傑嘛,可不像比利那樣愚頑不化。比利一味橫下心來,不再茫然無措。他想盡了辦法,用整整兩年時間積攢來的五十美金買了兩隻小浣熊獵犬,給它們取名老丹和小安。讀到這裏,之前的譏諷嘲弄早己遁無蹤跡,取而代之的卻是震撼與感動:比利的一意孤行不正是堅韌不拔、矢志不渝、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嗎?遠大的理想、近切的目標不正需要這樣的毅力方能實現嗎?相形之下,我不由為自己輕易妥協與放棄而汗顏!就拿最簡單的`事例來説吧:每次去旅行之前,都信心滿滿的打算每天寫下所聞所見的旅行日記。開始數天洋洋灑灑地如約執行了,可堅持不了一星期旅途的勞頓與潛滋暗長的惰性便佔據了上風,讓半途而棄敗下陣來。我心中豁然洞開:樹立高遠的志向不容易,而日復一日不離不棄地朝着這個目標努力更非易事!

接着,比利開始不斷訓練老丹和小安。他訓練他們如何將浣熊趕到樹上;在月黑風高之夜帶着老丹和小安到荒郊野嶺打獵,比利無論做任何事都傾心投入,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隨着情節的深入,我對比利的崇敬之心亦與之俱增,待到他與獵犬們榮獲捕獵浣熊的金獎盃時,我真替比利倍感歡欣!

然而跌宕起伏的情節讓我的心提到嗓子眼。有一回他們打獵時遇見兇猛的山獅!老丹奮不顧身地去保衞比利,被山獅奪去了生命。而小安不願獨自苟活於世,也追隨而去。這份濃情厚誼驚天地泣鬼神,感人肺腑,讓我想起那句古詩:"問世間情為何物,真叫人生死相許",那是對友情與愛的詮釋與扣問!友情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獲的一部分,友情的典範照亮歷史的長空直抵當下: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知音相惜的情誼;荊柯為報知遇之恩留下"士為知己者死"的果敢與豪情;亦有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為朋友呂安挺身仁義直言而獲罪,"臨刑自若、援琴而鼓"式的清正高潔;更有如同為蘇門四學子的蘇東坡與黃庭堅亦師亦友、亦莊亦諧的友情,他們互相調侃對方的字,蘇東坡字形偏橫,而黃偏縱,蘇東坡戲稱黃字像樹稍掛蛇,而黃庭堅謔説蘇字像石壓蛤蟆,這份曠達的情誼穿越時光依然温暖着今日!而我們同樣在友情中互相砥礪奮進!

比利搬家之際,驀然發現老丹與小安的墳中長了一株美麗的紅色羊齒草,正契合了書名,讓我掩卷沉思。我查閲植物百科,紅色羊齒草是一種羽狀蕨類,現已絕跡。我突然想起書中一個古老的傳説:一個印第安男孩與女孩在暴風雪中迷了路,被凍死了。人們發現他倆時,看見他們之間架起了彩虹一般的紅色羊齒草,於是,人們就認為那是仙境的聖物,能讓男孩與女孩獲得重生!我顧悟:美好的信念與希望不會消散,它們會紮根土壤永駐人間!

讀《故鄉》有感3

兒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滿身花影,猶自追尋。攜向華堂戲鬥,亭台小、籠燈汝金。——張鎡《滿庭芳·促織兒》

“滿身花影,猶自追尋”是我在電腦中看《每個故鄉都在消逝》的簡介時看到別人留下的,我以此為我的題目。

因為,它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是這個時代的剪綵。

《每個故鄉都在消逝》從名字上就可以知道這本書講述的是中國當代問題:中國農村在消逝,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農村是人類生命的根,而我們的故鄉卻毀在了我們自己的手裏。

我還記得小時候在爺爺家後面挖野菜的畫面,那時還是泥土路,我會和爺爺在屋後挖野菜,野菜長在雜草中,很難分辨,於是爺爺手把手教我如何找野菜,如何挖野菜。我還記得小時候在外公家放風箏,我們站在高高的稻田中,一眼望去全是金色的浪,我們牽着風箏奔跑在稻田中,有時候被石頭絆倒了,爬起來拍拍褲子上的泥土,接着跑着放風箏。我也還記得在太奶奶家和弟弟一起挖竹筍,我和弟弟總會提一大籃筐的筍回來,吃也吃不掉,被爸爸媽媽數落一番,下次,接着提一大籃筐回來,太奶奶家的筍吃也吃不完,挖也挖不完。

後來,爺爺家變成了新式小區,連雜草都看不見,全是人為養的景觀花草,更別説看到野菜了,早就被化學藥劑毒死了。外公家後面變成了高爾夫球場,沒有金色的浪,只有短短的草和黃色的沙,現在土地沙化嚴重,真不知道為什麼還要把好好的農田填滿沙子。太奶奶家變成了荒地,拆遷完後便再也沒有人去弄過了,就那麼荒廢在那,連一根筍也找不到了。

這些種種美好都只是過去,現在只是殘忍的高科技,樓房代替了平房,公園代替了農田,景觀河代替了小溪流,這些都是我的故鄉,而我的故鄉卻在消逝。

試着想象一下,多少年後,我們再也看不見農村的一切,所有的美好都變成回憶,當自己的孩子問起:“媽媽,稻田是什麼樣的?”你準備怎麼和他説?只是打開電腦尋找照片嗎?還是用乏味的`文字告訴他是黃色的,像海浪一樣。當自己的孩子還在區別什麼是蟈蟈,什麼是蛐蛐的時候,我想或許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了,還怎麼告訴孩子這些。正如柴靜的《穹頂之下》所説:“我們還擁有什麼?我們還能為後代留下什麼?”是山水田園還是摩天大樓,是人文古蹟還是人造景區、即使我們無法為後代留下多少大自然的傑作,但至少不要留下人類的傑作。我們尚可隨着記憶追溯美好,我們的後代呢?他們或許連方向都找不到,又乞求什麼花影呢?這些種種的美好回憶都是老一輩的記憶了,又如何傳給下一代?我們曾置身於花海中,卻在現在尋找一朵花,一朵自己曾經置身過的花,這就是現實,但不代表未來。

若我們從現在開始停止拆遷,停止砍伐,停止一切破壞大自然傑作的事情。讓故鄉不再消逝,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還是人,那種回憶至少還會停留在那,我們心的歸屬還在,人心不再冷漠,社會還有愛。

多少年後,我希望我可以自豪地告訴我的孩子:“蟈蟈的叫聲是‘唧唧唧’的,蛐蛐的叫聲是‘唧唧吱’的。”我渴望在未來與我的孩子奔走於農田小埂上,牽着風箏,笑着,跑着,即使在金燦燦的稻田裏摔倒,也可以堅強地站起來滿身花影,猶自追尋。這是成為我們的未來嗎?

讀《故鄉》有感4

太陽炙烤着大地,風是熱的,在這烈日炎炎的夏日裏,我依然選擇一到週末就去圖書館。邁着歡快的腳步,我又一次來到了圖書館。頓時,一陣清涼迎面撲來,紙墨的香味沁人心脾。我猶如往常一樣,如飢似渴地掃視着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書,這本,那本,我都想看。這次,我的眼睛停留在《紅色羊齒草的故鄉》上。雖然這本書在家裏我已讀過,可再次看到它,還是不由自主地拿出它,輕輕地撫摸着它的.封面,捧着書依偎在書架旁有滋有味地讀了起來。

可愛的男孩比利努力攢錢,買下了他夢寐以求的一對小獵犬——老丹和小安。他們一起度過了捕捉浣熊的美好時光。令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勇敢善戰的老丹和聰明伶俐的小安,他們形影不離,互相關愛,在小主人比利遭遇惡獅,生命危在旦夕時,勇敢的老丹用自己的生命守護了小主人,深情的小安絕食了。最後,小安在老丹的墳頭睡着了,在它們沉睡的地方竟長出了紅色羊齒草……

讀着讀着,我眼前浮現出了奶奶家兩隻可愛的雞,一隻叫絨絨,是隻聰明但瘦小的母雞;另一隻叫長毛,是隻健壯的公雞。每當吃午餐時,絨絨總能迅速地找到蟲子的藏身之處,隨後便咯咯地叫着去找長毛,長毛便用他強有力的爪子刨開土地,用尖尖的嘴啄出蟲子遞給絨絨吃,絨絨又會把蟲子分一半給長毛,兩個小傢伙津津有味地享用着它們的午餐。可不知為什麼,一天清晨母雞絨絨突然停止了呼吸,公雞長毛呆立在一旁,久久也不願離開!這不正如老丹和小安嗎?這種温暖心靈的故事很多很多。有一回,我下樓梯時,一不留神腳受傷了,行動不便。同學們有的替我打飯,有的幫我背書包,有的代我收作業……每當吃午餐時,送飯的同學總是自己還未吃上飯,便匆匆忙忙地端來熱騰騰飯菜,輕輕地遞到我面前,噓寒問暖,“這些飯夠嗎?”“菜是不是涼的呢,要不我明天拿個蓋子蓋吧……”我説:“以後你自己吃完飯再給我送飯吧”她總是搖頭。每次等我吃完飯,她才安心地端着空盤子往餐廳奔去。看着她一蹦一跳遠去的背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眼眶濕潤了,真想衝上前去,大聲地説:明天你吃完飯再給我送飯吧……

天氣炎熱,街口有大媽在贈送免費涼茶;馬路上少先隊員正攙扶盲人過馬路;公園裏,一位大哥哥正幫忙撿小妹妹飛走的氣球……在我們身邊,總能不經意地發現這些美好的畫面,他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論是情同手足的親人、朋友,還是素昧平生的路人,這股正能量無處不在。

讀《故鄉》有感5

男孩比利擁有一對心愛的獵犬,老丹和小安。生活中,他和它們形影不離,相依為命。經常一起穿越山嶺、尋找冰河、捕捉浣熊,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一次狩獵中,比利遇到了山獅,老丹為了保護比利,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對此,小安也不願意獨活於世。見此情景在比利心中留下的,不僅僅只有老丹和小安情誼,還有那充滿傳奇和幻想的紅色羊齒草,以及那紅葉下掩埋的美好的童年記憶。

讀着讀着,不知是何時,我默默無言的眼淚已經流到了臉頰上。浣熊犬為主人犧牲自己生命的時候,我通常認為這僅僅就是狗對主人的忠誠而已,其實我發現這裏面還有主人和犬相互之間真摯偉大的愛,以前我看到許多描寫狗忠誠的句子都不以為然,但這本書卻讓我難以忘懷,我真正體會到了“忠誠”的深刻含義,猶如春蠶到死絲不斷的這種精神。同時,讓我懂得了要牢固樹立一顆感恩的.心,就像學生對老師,孩子對家長一樣,永不忘懷。

讀了《紅色羊齒草的故鄉》這本書,使我堅信:動物和人類有着豐富的情感,它們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同樣我們要像善待人類一樣善待它們,因為那紅色羊齒草就是我們美好的見證和回憶。您説對嗎?

讀《故鄉》有感6

《紅色羊齒草的故鄉》一書講述了主人公比利的家在美國奧沙克山區一個美麗的峽谷中,他最大的心願是得到一對獵犬。他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依靠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攢錢終於買來了他心愛的獵犬——老丹和小安,並與兩條獵犬一起捕捉浣熊,得到了捕獵比賽的金獎。比利不輕言放棄的故事,不由讓我想起了學打籃球的事。

打籃球是一件十分累人的體育運動項目,爸爸媽媽希望我通過鍛鍊快點長高,於是為我報了籃球課。一開始,我天真地認為打籃球只不過是去隨便打打比賽,充其量也只是玩玩而已。我去上了第一節課後不禁“大失所望”,教練説先要熱身半小時,休息5-10分鐘,再運球30分鐘,然後打比賽30分鐘,最後是沿着球場跑上10圈。這就是我們一節課的內容。

第一節課,我們的熱身是從一個小遊戲開始的,名字叫“運球抓人”。需要一隻手運球,一隻手抓人。首先輪到我來抓,我是這裏的新生,其他的都是老生。他們一個個東躲xx跑到我前面引誘我,一會又走到我身後嚇唬我,他們就像一條條靈活的魚在水裏遊動,我怎麼也抓不住他們。我又氣又惱,心裏直埋怨教練為什麼不給我安排到新生班裏,簡直不想再學了。這時我眼前浮現出《紅色羊齒草的故鄉》的主人公比利用了兩年時間才攢到50美元買獵犬的情景,而我卻連一個多小時的運動都想放棄不做,頓時感到臉上火辣辣的。我想我也一定行的,於是咬咬牙堅持下去。

好不容易等到休息時間,我喝了一大杯水才緩解了口渴。這時,我卻感到大腿的肌肉又酸又痛,如果這裏有張牀,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躺上去。此刻,大腳趾處也傳來了一陣痛楚,原來經過剛才的熱身,我的腳趾上居然起了一個大水泡。短暫的.休息時間在教練的口哨聲中很快結束了,我一跑腳趾頭上的疼痛就一陣陣向我襲來,教練卻責備我偷懶。我心裏有委屈又惱火,明明事出有因,卻被人誤會。我忽然又想起了比利,他不就是我的榜樣嘛,不就是一個多小時的運動而已,我一定可以挺過去的。這樣為自己一打氣,似乎腳上也不再像剛才那麼疼了。

到了打比賽的時間,腳上的水泡更痛了。我正準備和教練説自己腳上已經長了一個大水泡,比賽不參加,讓我在一邊休息觀賽。話到嘴邊,我又想起了比利得到一對獵犬的經歷。我想他當時遇到的困難比我難多了,但他還是沒有輕易放棄,難道打籃球這點小事就能難倒我嗎?我相信我也一定能夠堅持並完成的!出乎意料的是,教練居然安排我打主力。我一次次想起比利的故事,那些情節就一次次鼓勵我堅持下去。當教練宣佈我們以四比三的成績打敗對方時,我興奮地大聲叫了出來,沒想到我不僅堅持下來,還在比賽中為我們隊出了不少力。此刻,我完全忘記了腳上的疼痛。

比利靠堅持和努力工作換來了心愛的獵犬,每當我遇到困難想退縮的時候,我便會想起他,他堅持不懈,不輕言放棄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給我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讀《故鄉》有感7

一本好書就是一位良師,也是一個能伴你終生的摯友。今年寒假,在老師的推薦下,我第一次接觸了魯迅先生的作品——《故鄉》。

《故鄉》是魯迅先生於1919年12月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京時,目睹農村的破敗和農民的悽苦,而寫下的著作。

魯迅先生在這篇小説中描寫了“我”的三個感受。一是愉快。回到家鄉,回憶閏土曾帶給“我”的那段少年時期的美好的記憶時“我”是愉快的。那段記憶中有活潑、健康、陽光的閏土,有閏土帶來的那些令人感到新鮮的經歷,有閏土和“我”之間那份沒有貴賤,不分主僕的`純潔友誼。這段回憶讓我半生回味。可當見到閏土時,“我”卻失望了,閏土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一個衰老、膽怯、可悲的“老頭”。當看到閏土為了生存,為了家人,向身份比自己“高貴”的人低頭,甚至下跪,就連對兒時的玩伴也不例外時,“我”感到深深痛心和失望。

水生的到來,多少使“我”又產生了希望,看到水生和宏兒無瑕的友誼,“我”彷彿看到了當年的“我”和閏土,也看到了希望。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為生活地那個時代的中國人感到悲哀。那時的社會使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會溜鬚拍馬、可悲的人。但同時我也看到了社會的希望,正如魯迅先生在文中所説,“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還是希望後輩們“有他們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生活。”

讀《故鄉》有感8

《回到故鄉的狼》一文中,作者將北美第一批殖民者對狼的殘忍、西歐查理曼大帝對狼的仇視與土著印第安人對狼的尊重、古埃及的呂科波利斯城市對狼的崇拜、加拿大人對狼的寬容、一箇中國朋友對狼的懷念,這兩類對狼的截然不同的態度相對照,在其具有強烈情感傾向的語言中,我們看到了作者對狼的存在的重視。作者引用了殖民者説過的一句名言:“惟一的好狼是被打死的狼”,並指出:“人在對狼的.態度轉變中,經濟利益是惟一準則,狼在生態環境中所起的作用,則從未被考慮過。”

作者的語氣中流露出了對捕殺狼的行為的憤怒,對人類以經濟利益為準則而瘋狂的捕殺狼的不滿。作者認為人不能簡單的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為了保護人類自身的利益就盲目的開展“滅狼”計劃。作者看到的是狼在生態整體中所起的作用,這與“生態整體主義”的主張是相契合的。“生態整體主義(ecological holism)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作為最高價值而不是把人類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把是否有利於維持和保護生態系統的完整、和諧、穩定、平衡和持續存在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為評判人類生活方式、科技進步、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終極標準。”

作者的出發點是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而人類大肆捕殺狼的出發點則是基於人自身的利益,根本不去考慮狼在自然整體中的作用。沒有考慮到失去了狼,鹿就會過量繁殖而超過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造成生態失衡。如果人能站在生態整體的高度,就會看到大自然的所有生命都是相互聯繫的,是不可或缺的。狼的存在雖然使鹿的生命受到了威脅,但是從生態整體來看,卻保護了整個環境的平衡。作者對大地倫理的認識恰恰就是以有機整體的世界觀為基點的倫理見解,《回到故鄉的狼》一文展現了作者的這種生態整體的倫理觀念。

讀《故鄉》有感9

野菜,顧名思義是大自然賜予的食物,生長在野外,有着獨特的吃味。

記得小時候,伯伯經常帶我去後挖野菜,想起小時看到野菜,忍不住大叫一聲詮釋心中的驚喜之感。每當我看見時,就會興致勃勃地向伯伯説:“看,我找到了好多野菜嘞!”伯伯這時就會笑咪咪的説一句:“小孩子眼睛真尖,伯伯都沒你厲害。”當時還小,就覺得好玩,每次伯伯帶我去挖野菜,便是我兒時最快樂的時刻。

《故鄉的野菜》這是一則短篇散,今天讀到這裏的時候,不禁回想起小時候伯伯帶我去後挖野菜的那一幕。這篇散讓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故鄉無比懷念之情,用野菜抒發對故鄉的愛,用真摯的語言打動的人心,由此讓我也回想起小時候挖野菜的快樂和驚喜!

第一次挖野菜,是伯伯帶我去的。春天,生機勃勃,萬物生長。

伯伯説:“春天到了,後的野菜正肥嫩,伯伯帶你去挖野菜吧!”好奇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而我不論對什麼都感到好奇,所以跟着伯伯到了上挖野菜。

早晨的後,有着獨特的魅力,眼前一片亮綠,水滴還趴在綠色的墊子上休息,有的水滴,因為太沉,從墊子上落了下,滾到了柔軟的草地上,又繼續趴着。伯伯這時就過問:“看什麼看得這麼入神呢?快和我一起去那邊看看有什麼野菜吧。”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裏,到了另一邊的地,看見許多的`野菜,便向伯伯一樣一樣指着問這是什麼?伯伯總是會很耐心的説着每一種菜的樣子和特點以及做法。

聽的最多的便是薺菜,薺菜一般用涼拌,但我最愛吃的是伯伯做的薺菜羹。味道極其鮮美,一邊是雞蛋,一邊是薺菜,一邊嫩黃,一邊嫩綠,絕不混淆,吃時攪拌在一起,吃上一碗,臉上多了幾分笑容。

想想兒時,那是真的有趣!野菜和園種的蔬菜相比,他所多的是一種大自然的清香,而這種清香,卻填充了我整個記憶和味蕾。

時間總是太快,一轉眼伯伯就老了,沒有當年的活躍多了幾份疲憊。因為工作的壓力伯伯身體不太好。因此,有很多年沒有去過後挖野菜,也很久沒有嘗過那種清香的味道了。但是記憶中的清香味道,仍存在我的味蕾中,揮之不去。如果以後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想我會帶她挖野菜,走進自然,走進自己。

讀《故鄉》有感10

讀這本書的題目時,我的心中有一股温暖的感覺。

書中的主人公小男孩比利,最大的願望就是得到一對浣熊獵犬。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掙錢買狗,比利替釣魚人賣過魚蝦,賣過蔬菜,遭過父母的反對,聽過別人的嘲笑。可是,這些都沒有阻擋他實現願望的信念!歷盡千辛萬苦,比利終於得到了這對心愛的獵犬——老丹和小安。我在為比利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感受到:其實不是比利有什麼特別的能耐,只是他有一種很寶貴的品質,那就是意志堅強!

比利成功地訓練了這對獵犬。或許誰也沒有想到,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背後,這個小男孩和他心愛的獵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當比利在第一次打獵時,他毅然砍斷一棵幾個人合抱才能抱起來的粗壯楓樹來獲取小獵犬的信任,這是多麼艱鉅的任務,可比利做到了。

再看看老丹和小安,這兩隻獵犬勝過多少擁有貴族血統的名貴犬。這一對奇妙的組合多門有默契。老丹的勇猛與小安的睿智融為一體,取長補短,給所有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於山獅的搏鬥中,忠實的老丹,為了保護主人而身負重傷,奄奄一息。讀着,我眼前彷彿出現了老丹那無奈但是依然堅強的眼神,我忍不住停下來,一遍又一遍地讀着這些文字,心中默默地為它祈禱,希望老丹能戰勝傷痛,勇敢地站起來!可是,事與願違,老丹死了,可愛温順的小安失去了同伴,變得異常脆弱,也不願再活下去了。我再也忍不住奪眶而出的眼淚,心裏難過極了!是為獵犬難過?是為比利難過?我也説不清。

讀完這本書,我更加堅信:動物和人一樣有着豐富的情感,他們是我們忠實的夥伴。我深信,那紅色的羊齒草,就是最好的見證!

讀《故鄉》有感11

前不久,我閲讀了一本名叫《紅色羊齒草的故鄉》的書,它是由美國作家威爾遜·羅爾斯原著,翻譯成中文的小説。這本書受到《朗讀手冊II》、美國亞馬遜讀者、英國亞馬遜讀者、岡村迪安(美國加州聖馬特奧公共圖書館官員)等眾多讀者的好評。

書中講述了一個名叫比利的男孩,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擁有一對心愛的獵犬。他憑着艱苦的勞作和頑強的`毅力,最終如願以償地得到了一對獵犬——老丹與小安。比利與愛犬形影不離,一直穿越山頭、尋蹤冰河,捕捉浣熊,結下生死的情誼。

勇敢忠誠的老丹和小安獲得了捕獵比賽的金獎盃,追蹤到了最為狡猾的浣熊鬼,在奧沙克山區亨有了很大的聲譽。然而在一次狩獵中,比利遭遇山獅,生命危在旦夕,勇敢的老丹用生命守護了小主人,深情的小安也不願獨活於世……

在比利心中留下的,不僅有老丹和小安,還有它們墳頭充滿傳奇色彩的紅色羊齒草,以及那美麗紅葉掩埋的童年記憶……

這本書擁有令讀者感動落淚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讓人無從抗拒。合上這本書,我的淚不由自主地往下流,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着老丹和小安對比利的忠誠,如果沒有它們的忠誠,那就再也無法看到這本書了。老丹與小安為了比利,付出了生命,它們那種勇於獻身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

讀《故鄉》有感12

最近,我讀了一篇由被毛澤東主席譽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魯迅先生所寫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故鄉》。

在這篇《故鄉》中,描繪了社會對普通的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不公平。文章主要分三部分,分別是“回故鄉”、“在故鄉”與“離故鄉”。“回故鄉”講述了作者在回故鄉的船上,懷念自己的故鄉與故鄉的親人;“在故鄉”則寫作者回到故鄉,見到了母親。還有一個賣豆腐的楊大姐來拍馬屁,想在他們搬家之時,撈點好處,卻沒能如願,便氣呼呼地走了。之後,又來了一個閏土。閏土的外貌與兒時相比,蒼老了許多。見到閏土,作者頓時回想起了兒時的事,他覺得,現在的他們與小時候相比,他們倆之間多了一層無形的`屏障。“離故鄉”主要寫了作者在離開故鄉的時候,希望社會變成一個美好歡樂的地方。

讀了這篇《故鄉》,我深深地感到了當時社會制度的不公平。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公平,當時,很多善良、樸實、誠信的人漸漸地失去了這種美好的品質,變得以愚昧無知,變得阿諛奉承,變得爾虞我詐,誰也不再信任誰。也有更多更多的人自甘墮落,任人欺壓。這些種種結果,都是由那個不公平引起的。我們一定要讓那個不公平在人間消失。

我們一定要努力,努力創造一個人人不再爾虞我詐、斤斤計較的美好社會。

讀《故鄉》有感13

十四歲時第一次讀周作人先生的《故鄉的野菜》,感覺特別的親切。像野菜一樣樸素卻充滿生活氣息的語言,抒寫着故鄉自然清新的野趣,洋溢着淳樸又濃郁的鄉情。

“婦女小兒各拿一把剪刀一隻‘苗籃’,蹲在地上搜尋,是一種有趣味的遊戲的工作。”多有鄉野氣息!“花紫紅色,數十畝接連不斷,一片錦繡,如鋪着華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狀若蝴蝶,又如雞雛,尤為小孩所喜。”多美啊,真是妙趣橫生!“清明前後掃墓時,有些人家——大約是保存古風的`人家——用黃花麥果作供,但不作餅狀,做成小顆如指頂大,或細條如小指,以五六個作一攢,名曰繭果。”真讓人垂涎!諸如此類自然清新的文字,字裏行間充滿了獨特的故鄉鄉野意趣,讀來無不讓我遐想聯翩,心生歡喜。“薺菜馬蘭頭,姐姐嫁在後門頭。”“黃花麥果韌結結,關得大門自要吃:半塊拿弗出,一塊自要吃。”讀着這些歌謠,我的耳畔似飄蕩着那些和我一樣的鄉里孩子們俏皮的童聲了……

我從小生活在七仙嶺下,從名字看,她就很吸引人。相傳當地黎族女子勞作之餘用橘葉泡温泉洗浴,得以容顏美麗,王母娘娘聽説後,派七仙女下凡偷師,誰料七仙女來到保亭後,被熱帶雨林温泉風光所迷,化作七峯永駐人間。七仙嶺以山上的熱帶雨林和温泉著稱,位於我們縣的東北邊,是海南省的名山之一。她“身上”無奇不有,她是我們的樂園。

春天裏,七仙嶺到處是胖嫩胖嫩的野菜,簡直是一座天然的大菜園。《故鄉的野菜》中講到的這裏幾乎都有,蕨菜呀,薺菜呀,馬蘭頭呀,還有好些叫不出名的。我甚至懷疑所有的“綠葉”都是野菜,她們看起來太誘人。望着滿山的嫩綠,我們這羣山裏的孩子心都盪漾了。週末作業,父母嘮叨甚至是老師的責怪都擋不住我們的腳步。我們在山上肆意的説笑、歡呼、奔跑,時而也聚精會神的尋着自己或家人鍾情的野菜,摘野菜,挖野菜。不知不覺籃子滿了,可是心未滿,把籃子隨意放在一處,又開始追逐説笑了。每次回家的時候,籃子總是充實又美麗,因為它不僅裝着野菜,還有野花的裝扮,還有歡笑的陪伴……

在七仙嶺上我很多次想着自己壯麗的未來:像蒲公英一樣飛出大山,在更廣闊的天地裏紮根、茁壯……

可十四歲那年讀了《故鄉的野菜》後,望着大山,我矛盾了。心想:很多現在理所當然的東西在未來會變得遙不可及,或許他們還會被時間或空間與我永遠分離。眼前的“樂園”——七仙嶺,春日裏胖嫩胖嫩的野菜,夥伴俏皮的童聲,山野中奔跑着的矯捷的身影……

近日再讀《故鄉的野菜》,矛盾被解開了。或許在離開的日子裏,遺憾是美,懷念也是一種美:或許離開是為了更好的迴歸。

故鄉的野菜不會忘,故鄉的野趣不會忘,野菜旁的暢想不會忘。

讀《故鄉》有感14

《紅色羊齒草的故鄉》這本書中描寫了一個名叫比利的男孩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了兩隻獵犬後的故事。我在看書時差點潸然淚下,這個故事很感人。它大致的內容是:

男孩比利在經過兩年時間的磨練後,終於攢足了買兩隻浣熊獵狗:老丹和小安。他們一起度過了一段共同捕捉浣熊的美好時光。形影不離的小丹和老安使比利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浣熊獵人,並贏得了獵浣熊比賽的金獎盃。然而在一次狩獵中,比利遇到獅子,勇敢地老安用生命保護了主人,深情的小丹拒絕進食,最終死在了老安的墳墓上。比利他們要搬家去鎮上,去與老安與小丹告別時,看見了傳説中,只有天使才能種下的漂亮的紅色羊齒草。這就是本書名叫《紅色羊齒草的`故鄉》的緣由。

看完了這本書後,我有了幾點感悟:

1做事要堅持。比利想要兩隻浣熊獵犬,但他沒錢買,不過他沒有放棄。通過兩年時間的磨練與攢錢,終於買下了兩隻浣熊獵犬。

2要有耐心。比利剛買來的狗,什麼都不懂,在比利耐心調教下,才變成了百戰百勝的浣熊獵犬。

3要勇敢。當比利參加比賽時,天下起了大雪,他們迷了路,不過他們很鎮定,還獲得了冠軍。

4要對動物好,關心。老丹之所以會為了比利奮不顧身,是因為他知道比利對他好,不會傷害他。

這些在生活中都要有。我們不能傷害別人,遇到困難不能退縮。我在一開始聽説浣熊要被捕捉,很奇怪,經過調查知道了,原來是浣熊會偷吃食物。浣熊在晚上出來,而且一很多把戲,所以能捉到兩隻算好了。書的結尾説兩隻獵犬就像是上帝派來幫助比利的,話説得不錯,不過它們最終被收回了。這本書對我的幫助很大。

讀《故鄉》有感15

我熱愛自己的故鄉,那裏充滿了歡聲笑語,充滿了温馨與幸福,人們地位平等,安居樂業。但是,一想起魯迅先生筆下所描述的自己在舊社會中蕭索、黑暗的家鄉,我不禁暗暗痛心。 在魯迅的心目中,故鄉是美好的,漂亮的。童年時他是一位地位尊貴、家境又好的少爺,在一個大院中成長。在一次祭祀中,他結識了忙月叫來管祭器的孩子——閏土。

少年時朝氣蓬勃、見多識廣的閏土給他帶來了不同的童年記憶,但他在魯迅二十年後回鄉時所展現出的蒼老麻木卻也讓魯迅着實吃了一驚,多子、饑荒、苛税等等生活壓力將他壓迫得遲鈍且畏懼生活,繁雜的禮教更是讓他與身為“老爺”的魯迅產生了不可打破的一層隔閡。不僅是閏土,加上魯迅的家人、當年安分守己、年輕漂亮的豆腐西施楊二嫂,都被封建社會那經濟上的貧困、壓迫與精神上的摧殘折磨的叫苦不迭,便漸漸變得自私放縱,尖刻貪婪與麻木。

中國幾千年的舊制度舊文化和舊的理念到那時已經腐朽,但又猶如一顆巨大的毒瘤,想要根除是非常困難的。那時老百姓沒有一個好的領頭人,再加上人們的心靈已被黑暗吞噬得所剩無幾,被尊卑、主僕的觀念侵蝕得遲鈍木訥,所以大家不敢改變,也沒有能力改變。所以,封建社會的制度就這樣毒害了人民那麼多年,使中國農村逐漸蕭條,破敗,人們無奈之中只好把願望託付給那些不存在的`佛啊神啊,對平等社會的渴望也就自然而然的灰飛煙滅。

從碧綠的瓜田,深藍的天空,到蒼黃的天下,蕭索的荒村;從熱愛生活,無憂無慮的少年閏土,到悲哀痛苦、蒼老貧困的中年人;從與閏土是親密無間,情真意切的好朋友,到現在使用上“老爺”“磕頭”等詞的主僕身份……這一切,魯迅看在眼裏,痛在心裏。 説到這兒,我真的為魯迅與閏土那原先真真摯摯的友誼感到惋惜,如果不是社會上禮教的壓迫,他們的友誼本可以永遠保持下去。魯迅先生在目睹了人們被剝削摧殘下的慘況和中國農村在辛亥革命的後期逐漸衰敗、破落後留下了篇尾那句啟悟人心的名言:“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認為,魯迅先生這是將“路”作為一個比喻,其實這個“路”象徵着人們走向幸福與平等的革命之路,是人民百姓推翻帝國主義的成功之路。魯迅先生激勵人民要用實際行動去證明,而不是空説空想。魯迅自己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開路者,拓荒者,他犀利的筆觸,就彷彿無形的武器,將敵人打得頭破血流,為中國的革命事業指明瞭方向。 現在,我們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這都是老一輩革命者打下的基礎與條件。

所以我們新一代人們應該好好珍惜他們以生命為工具的勞動成果,學習他們的精神,也以便為以後的人們創造更美好的社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