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讀後感(合集15篇)

來源:文萃谷 3.09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故鄉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鄉讀後感(合集15篇)

故鄉讀後感1

在星期二的上午,姚老師同我們一起探究了《故鄉》這篇經典而又飽含深意的作品。

從魯迅的筆中,在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面當時農村生活的鏡子,讓我從中看到了一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強烈反差:一個是開朗、樂觀、健康的孩子,但是二十多年過去,卻已經變得與魯迅生疏起來,臉上也變得灰黃有皺紋,不在有兒時的開朗。這究竟是為什麼?我不禁要這樣問。

是他多子、饑荒、苛税?還是賓、匪、官苦得他?他確實被苦得像一個木偶人。是當時腐朽的封建社會制度還有他內心的階級差別。社會的冷漠無情讓人的內心都被冰冷的'枷鎖封閉了,使得人與人之間不再那麼親熱,而產生了太多的阻礙,太多的階級差別,這差別,遙遠的讓人拒之千里。人心真的不可變,就像閏土與魯迅之間,從前,他們一起捉角雞,一起看跳魚兒,一起拾貝殼……而現在,一句看似恭恭敬敬卻冰冷無比的“老爺”,使他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也使得閏土被封建社會的禮教牢牢束縛住,變得麻木不仁。還有他那迷信神的封建思想也是這其中的一個原因。人們的內心變化讓魯迅對故鄉的那份美好的記憶都破碎了。

故鄉讀後感2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賣草莓的小女孩兒,她的草莓最甜,不過,她卻從來不收錢,這是為什麼呢?快來看看吧!。

在一個小鎮上,有一個賣草莓的小女孩兒,它的草莓是鎮上最甜的,每一個都多汁飽滿,個個都很大。有一個青年每天都來這條街上買草莓,但從來沒有到小女孩兒那裏買過草莓,這一天,他走到了小女孩兒草莓店的前面,就想去買一個,當他走過去了以後,伸手品嚐了一個,姆,好甜呀,那個青年就説:“我要買全部的草莓!”,小女孩説:“不可以,你一次只能買二十個!”。青年很奇怪,就説:“你快一點買完,就可以回家休息了,還可以在拿一點草莓來買呀?”小女孩説:“不行,今天就這一籃子,只有明天才有!”。

青年剛要付錢,小女孩就説,這草莓不要錢,你非要給錢的話,你想給多少給多少!。青年很又很奇怪,就所受丟了兩塊錢在桌子上,就走了。

那個青年想去學一學是怎樣種出這麼甜的草莓的.,有一天,他就偷偷跟着小女孩兒走到了一個山上,突然,那個小女孩不見了,只見到三隻狐狸,兩隻小的一隻大的。這時,青年才知道,原來這麼甜的草莓是狐狸種的,所以比人類種的更甜一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美麗的神話就在我們身邊,只是你沒發現罷了。

故鄉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故鄉的蘆葦,很受感動,故鄉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奮動着作者的縷縷情思,文中作敍述的小河,野花,沒菜花,棉花。雖是略寫,但經過作者飽蘸深情的筆,都顯現的非常美麗,迷人。作者博物館從它的作襯托,然後突出描寫蘆葦樸實而又蓬勃的生命和極其廣泛的用途,讚頌蘆葦樂於獻身的精神,思鄉之情由此得以昇華。

然而,多年來尤其令我夢牽魂繞,永遠不能忘懷的,卻是故鄉的蘆葦。這段寫作者對故鄉的蘆葦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忘懷。

生我養我的`故鄉啊,你給我留下多少夢幻般的,繽紛的記憶----這段寫作者在故鄉的,故鄉的蘆葦叢給了他很的回憶。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每一株花草樹木都有生命,所以我們愛護這些花草樹木。

我愛自己的家鄉,愛家鄉的一草一木,愛我身邊的每一件東西。我們一起行動吧!一定要愛護這些花草樹木和身邊的每件東西。

故鄉讀後感4

這時候,我的腦裏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瓜地,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想一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當“我”記起童年時的“故鄉”,浮現在腦海裏的`首先是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沙地上的碧綠西瓜,整個大自然是那麼靜謐,那麼安詳,但在這個靜謐的世界上,卻有着活潑的生命。這活潑的生命給這個幽靜的世界帶來了動態的感覺。“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捏一柄,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胯下逃走了。”它幽靜而沉悶,活潑——而不雜亂。和諧自然,是一個另人心曠怡的世界。

故鄉讀後感5

《故鄉》是一部很有名的小説集,裏面彙集了狂人日記、藥、故鄉、阿Q正傳等有名的小説。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魯迅先生。

我想先介紹一下魯迅先生讓大家都認識一下。魯迅,原來的名字叫周樟壽,後改名為樹人,字豫才,是我國現代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從1918年就開始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了第一篇現代白話文小説《狂人日記》後來又發表了《孔乙己》等多篇著名小説。

魯迅先生的作品很豐富,以小説為主,他的小説充滿了無數的藝術魅力,他語言表達得很精煉,對生活的描寫細緻入微,刻畫人物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入木三分”。

《故鄉》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平凡人的`生活,一些也包含了對以前我們落後生活的諷刺。這本書以中國人的生活最為貼近,卻意境深幽,外冷內熱。

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吶喊》這個部分了,吶喊中的作品,沒有很豐富華麗的語言,故事內容和情節簡練,卻再簡單中傳遞出強大的語言藝術和震撼力。

《故鄉》這本書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看的,我在其中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寫作方法。但裏面的內容剛開始可能不會懂,可是多看幾遍就會自然明白了。

故鄉讀後感6

魯迅的文筆就是這樣。如一把利器,刺破了社會的黑暗,筆筆流露出自己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跟隨着這力道的文字,我們走進了那個時代……

第一天,楊老師剛講過《少年閏土》,我便對這文章起了興趣,一定要看個究竟,回家後,就找老爸,拿出那本《魯迅全集》細細品讀起來……霎時,那個紫色圓臉、項帶銀圈的陽光少年浮現在我眼前,他帶領着魯迅去享受童年……每一次的拾貝,每一次的捕鳥,每一次的看瓜,都那麼鮮活,有趣……

三十多年,轉瞬即逝,當魯迅再次回鄉時已是物是人非,那曾經親熱喊他“迅哥兒”的閏土改呼“老爺”,兒時的`那些友情彷彿遙不可及,正如他所説的,兩人之間隔了一展厚障壁,心,涼了……哎!——本以為會有“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的感人重逢,誰知,這結果竟是如此不堪。

不過水生與宏兒不是一樣無話不談嗎?!不是還有這純真的友誼嗎?但願,他們永遠這樣,不要重蹈覆轍……

故鄉讀後感7

魯迅的《故鄉》,我從上學就讀,現在教學了,仍在讀。以前也沒覺得多麼好。但是今年看了電影《突出重圍》後,再讀魯迅的《故鄉》時,突然佩服起魯迅的睿智來。

《故鄉》中閏土辛苦麻木的生活,楊二嫂辛苦恣睢的生活,“我”辛苦輾轉的'生活。“我”不希望“我們”的下一輩像“我們”那樣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翻開中國近代史,為了這個新生活,中國的許多革命志士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儘管歷史的長河中沒有他們的名字,但他們卻實實在在為之奮鬥過。電影《突出重圍》就是用音光聲的效果給我們視覺聽覺的衝擊,讓我們具體感受到這段普普通通的文字後面帶給當時以及後人的革命效果。

那一刻,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今天可以人人平等的生活,得益於那些革命志士。

用魯迅《故鄉》的結尾: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對那些有名字沒名字的革命志士致意崇高的謝意!

故鄉讀後感8

文中的楊二嫂又是個怎樣的人呢?從全篇來看,二十年以前的她,曾經是一個擁有“豆腐西施”美名的女子,也是一個擁有很高修養的女子。但二十年後呢?她的樣子簡直讓魯迅都認不出來。而對於她的`樣子,魯迅也只

找到一個形容詞——“圓規”。不僅如此,她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有美麗的姿態,但是唯獨她那對美的追求還保留着。她有着當時社會中代表的特徵形象——自私、尖刻、貪婪、勢力、愛搬弄是非的小市民。

而水生和宏兒這兩個孩子,大概就是這個社會中唯一的希望。相比較而言,魯迅的希望似乎非常遙不可及——為讓人民從這種麻木不仁的社會中走出來。的確,這種願望對於魯迅一個人來説,實在是力不從心,很難實現。

所以,讀了《故鄉》之後,我要更加珍惜如今優越的社會生存條件。讓自己不懦弱,與任何人都是平等相處,也要努力學習,讓我們整個國家和社會更向前邁進一步。

故鄉讀後感9

許多人曾把絢麗多彩的朝陽描繪成徐徐向我們走來的花枝招展的少女,更多的人也曾用五彩繽紛的語言描繪出火紅的夕陽西下之後,在這一派迷人的夜色之中,偶然捕捉到了星光的星光倩影……遠處閃爍着的聖潔的光,已分不清哪裏是燈哪裏是星了,這裏是燈的海洋,這裏是星的海洋,仰望空間,那天幕上競鑲嵌着無數晶瑩的珠寶,就像那驟然揭開的灰色的貝殼,柔軟的裏層競孕育着一層迷人的飽滿的珍珠,萬頭攢動。然而這裏與之不同的是,天幕中閃爍的光是銀白色的,這,不禁使我又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潔白的荷花!但我覺得,這裏,難道不比那“剛出浴的美人”般的荷花還要醉人嗎?這竟使我的貪婪的私慾發作起來,伸開雙臂去捕捉它來盡情的玩賞。然而,那又是怎樣可笑的妄想啊!它們是聖潔的,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當我微微動了一下,由於痴神仰望而有些痠痛的脖頸的時候,與我眼光平行的.遠處,居然呈現出一片奇祕的海洋,海面上波光粼粼,但沒有洶湧的波濤,沒有吼叫的海風。然而這裏並不是寂靜的,聽,那裏有清脆的“嘀嘀嘀”的聲音,噢,還有兩顆閃亮的流星在後面緊緊追逐。啊,那故鄉的夜晚!那迷人的星光與萬家燈火!

故鄉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小鴨子尋故鄉》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記敍了小鴨子一出生就尋故鄉的事。

小鴨子比其它鴨子都大,它老愛問問題。一天,鴨媽媽告訴它鴨子的故鄉在一個叫“河”的美麗地方,小鴨子發誓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故鄉,於是它趁鴨場管理員不注意逃了出來。尋找故鄉的路上危險重重,它決定先找水喝。小鴨子發現了一小汪水,誰知這是一隻老龜的領地,老龜招待小鴨子喝了水,送小鴨子上路了。小鴨子在途中發現工廠裏都流出髒兮兮的水,再往前一點,小鴨子發現了一條“河”,它高興的跳了進去,卻又發現這不是河,而是黏糊糊的泥水,小鴨子馬上就要陷下去了,它大喊“救命啊!”,一頭大水牛把小鴨子救上岸來,大水牛聽了小鴨子的遭遇和經歷後,勸小鴨子回家,它的家鄉已經沒有了。小鴨子卻倔強地搖了搖頭,它想:我一定要把這一切告訴人類,讓他們還我們美麗的故鄉。

這個故事給我很多感想,希望人類不要再濫伐森林、開墾荒地,造成水土流失這種現象,也希望工廠裏冒出的黑煙不再污染空氣,流出的`髒水污染清澈的小河了。請還動物們一個美麗的故鄉,還給地球她原來美麗的容貌吧!

故鄉讀後感11

我看了魯迅的《故鄉》這篇小説,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閏土了。

童年的魯迅,彷彿是一個生活在天堂的魔鬼,豐衣足食卻寸步難行;而閏土則是生活在地獄的天使,生活艱辛但充滿快樂。閏土的童年必須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樂。魯迅的童年雖豐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閏土還可以去做無窮無盡的新鮮事,看無邊無際的海洋;而魯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沒有了自由,多少財富都是破銅爛鐵。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可那畢竟是幾十年前的'封建社會,離現在已經有那麼漫長而浩瀚的一段歷史。可是,到了現在的社會,大人們還是大同小異我們打造一個標準童年。《故鄉》中,魯迅不僅點到了家鄉的改變給人一種惆悵的感覺,更用閏土和楊二嫂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證明一個詞——改變。不論是家鄉的改變還是人物的改變,魯迅的文章總是給人一種微言大義的感覺,特別是最後一句:世上本是無路,人走的多了,就有了路。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故鄉讀後感12

我這天看了一篇小説:《故鄉》。他是周樹人(魯迅)寫的。

它講了魯迅冒着嚴寒,回到了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當他母親説了一句關於閏土的事之後他,他又想起了閏土的樣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但是當他看見中年閏土時: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明白,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着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手裏提着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從這我看出來了在海邊種地的人都很苦,還有: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明白,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説不出話。説明閏土已經脱離了小時候的思想,使得他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説出心裏話、聊天了。

從這能夠説明出當時的封建社會制度已經很深了。使得他們倆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而當時如果沒有封建社會制度,他們必須還是以哥弟稱。

故鄉讀後感13

讀了《月是故鄉明》這篇文章,我感受到作者季羨林對故鄉濃濃的思念之情。

季老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這漂泊的四十多年裏,季老曾到過將近三十個國家,他看過許許多多的地方的月亮,那些高山上的月亮、大海上的月亮、非洲大沙漠的月亮都非常美麗絕倫,但是在他心中,不管離家多少萬里,他都不忘自己家鄉的小月亮。見月思鄉成為他經常的'經歷。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我不知不覺地想起了我的故鄉。我的故鄉在內蒙古。那裏每家的房前都有瓜藤,瓜藤上結滿了大大小小的瓜,還有一大片玉米地。穿過樹林,走過沙地,就到了大河。大河裏的水時而多、時而少。水少時我們就去趟河玩,抓魚,潑水,游泳,玩沙泥,真快活!當我離開故鄉來到大城市,再也見不到故鄉那樣的美景,我多麼想念童年的小夥伴,多麼想念那條大河!

季老在月亮中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微苦中有甜美。作者忘不了家鄉的月亮,我忘不了家鄉的大河。故鄉的一草一木都是最好的,我心飛向故鄉。

故鄉讀後感14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童年:金色的童年、快樂的童年、純真的童年······童年在我們的記憶中總是那樣的美好,每每回想都會不覺嘴角上揚。無疑,我們的童年大都是從故鄉開始的。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鄉雖然比不上燕園聖地,但卻是人們童年的快樂記憶,是最寶貴的財富!古往今來,多少離家遊子寄情於明月,通過詩文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季羨林爺爺也不例外。儘管是那廣闊世界的大月亮,也萬萬比不上他心裏的那些“小月亮”。而那些“小月亮”只不過是在蘆葦坑裏的蛋,卻能與那大月亮相提並論,可見那故鄉的“小月亮”在作者的心裏多麼重要啊!“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而這就好比在《桂花雨》一文中琦君母親説的,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我看來,故鄉應是我們兒時的搖籃,是我們長大後的避風港,是我們一生最難忘的聖地。故鄉是一個儲存室,那兒儲存着我們的天真爛漫、朝氣蓬勃,儲存着我們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未來,當我們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時也定會對記憶深處的故鄉念念不忘!

故鄉讀後感15

《我愛故鄉的楊梅》這是一篇狀物的文章,重點寫了楊梅的外形、生長季節、顏色和味道,自立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故鄉楊梅的喜愛之情。

楊梅的味道是甜中帶酸的,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嘗一嘗。當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楊梅給孩子們嚐個鮮的時候,小傢伙們的眼睛都亮了,把楊梅拿在手中就是不捨得吃。輕輕咬一口,仔細觀察果肉裏面的顏色,細細品味楊梅特有的味道,再讀一讀文章中的句子,不用老師多説,那表情,那感覺,好得不得了!

這讓我想起我家門前有一棵楊梅樹,可楊梅成熟的季節我總是不在它身邊,每次看到那翠綠的葉子,徒生滿樹的思念。

人們很難看到楊梅開花的瞬間,因為它總是選擇在寧靜的夜裏悄悄綻放。大人們常説,就算你眼睜睜地盯着看一夜,你也聽不到、花心掙脱束縛的聲音,看不到花瓣伸懶腰般地舒展,而次日,當鳥語吵醒沉睡的大地時你會驚訝地發現,滿樹的楊梅像是煥發新春,一朵朵,一簇簇的花朵兒正在沐浴朝露,對着早起的人們憨憨地微笑。哎,我也想我家鄉的楊梅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