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下雨囉》美術教案(精選5篇)

來源:文萃谷 9.64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下雨囉》美術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下冊《下雨囉》美術教案(精選5篇)

四年級下冊《下雨囉》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回憶下雨的情景,體驗下雨的感覺,瞭解自然界的美妙變化。

2、學生選用各種工具材料,創造性地表現下雨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

3、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感受能力。欣賞大自然,提高審美和表現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感受人間親情、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

【教學難點】

色彩、粗細、疏密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雨,表達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雨中的視頻、投影機、範作、雨傘雨披等實物,繪畫工具、雨的音頻素材及雨的相關音樂。

學生準備:水彩筆或油畫棒,勾線筆一支,畫紙。

【教學過程】

一、雨的回憶

1、謎語和音樂導入:千根線來萬根線,顆顆珍珠線上串。看得見來摸得着,掉到地上卻不見。這則謎語的謎底是什麼。(導入課題)

2、小組接龍説説關於雨的詞語、詩句、雨中的用具。

如關於雨的詞語:大雨、中雨、毛毛雨、雷陣雨、春雨、急雨、梅雨、太陽雨、滂沱大雨、牛毛細雨、茫茫煙雨、狂風暴雨、淅瀝瀝、嘩啦啦、雨後彩虹……詩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關於雨具:雨傘、雨披、雨靴、斗笠、蓑衣??

二、感受雨聲雨景

1、播放課件,配合圖片欣賞各種雨聲,感受雨中情、雨中景。

2、説一説自己經歷過的下雨時的感覺,模仿一下不同的雨聲。

教師引導兒童回憶下雨時的情景。下小雨時,雨點淅淅瀝瀝地飄下來,沙沙,沙沙??滴答滴答??下大雨時,雨點很大很急,發出“嘩嘩”“嘩啦啦”的聲音,雨點連成線。狂風暴雨時,雨水被風颳着打到臉上很疼,風夾雜着雨拍打着雨中的人,天空中落下的急雨使地面泛出一片白。

三、瞭解雨的形成

1、為什麼會下雨?下雨的原因。(FLASH課件演示)

火紅的太陽把地上的水變成了水蒸汽,漂浮在空中,空氣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空氣變成小水珠、小冰晶,水珠集合變成白雲,當水珠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時也就越來越重,形成了積雨雲,空氣再也託不住它們了,就會落到地面形成雨。(歌詞: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2、特別的雨。

通過圖片,拓展對雨的認識,向學生介紹一些特殊的雨:太陽雨、雷陣雨、暴風雨、雨夾雪、酸雨、冰雹雨??

1、提問:下雨時人們的姿態或者動物的姿態是什麼樣?

街上的人打傘,也有兩人共打一把傘,有的人穿着雨披騎着自行車,有的穿着雨衣戴着雨帽,有的穿着高筒雨靴??

2、藉助傘、雨披等實物,分小組分別請同學用動作表演雨中印象最深、最有趣的情景。(如現場拿出一把傘讓學生體會下雨時幫助別人打傘的樂趣)

3、師在黑板用提線人偶拼擺雨中人物動態(如扛傘、撐傘、打傘、玩傘等),學生在下面畫動態小人。

四、賞析雨中畫面

1、人文薰陶。

(1)展示四幅雨中的有趣或感人的圖片,幫助學生回想他們在現實中看到的情形;

(2)交流一下在雨中遇到的小故事,鼓勵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發生或看到的.事。

2、雨帶來的變化。

下雨的時候,周圍會有什麼不一樣?人們的衣着有何變化?

雨中的畫面非常生動,街道上有什麼變化,小動物們又在幹什麼?雨天的色彩是怎樣的?

人們會穿雨衣、雨鞋、打雨傘;樹葉,地面洗得很乾淨,街道上到處都是水;小鴨子、青蛙在水裏游泳,還有一些動物躲在自己的窩裏不出來;下雨天光線比較暗,天空有時是灰色的……

3、欣賞畫家筆下的雨。

欣賞《聽雨》《風雨》《暴風雨》等作品,瞭解其表現形式。

4、欣賞學生的作品。

雨落到了小朋友的腦海裏,看他們如何用手中畫筆畫出有趣的情景。

五、示範雨中人及雨中物

嘩啦啦,下雨了,走在大街上的人們怎麼辦呢?他們會有哪些動作? (師多重演示人物或動物不同的雨傘及雨披造型圖,主要畫出雨中的神態、動作。)

1、師示範奔跑躲雨人物動態。(如有的人會把包、報紙之類的東西頂在頭上向前跑。)

2、繼續示範打雨傘、穿雨衣的人物,雨中嬉戲的人物、動物等。

3、用粗細、疏密不同的點、線及一個個小水滴、漩渦等表現雨。

4、出示雨中圖的彩色範例,分析幾種雨中的色彩的表現方法。(如蠟筆水彩法、濕畫法、染色法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剪貼、撕貼、拼貼添畫等。)

六、創作下雨圖

畫出你所見到的雨中的場景,可以是結合人物畫,也可以以小動物為主角,自由選擇。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出示能給學生帶來啟發的雨中範圖,雨中情境音樂起。)

1、表現雨:用長短、疏密、走向不同的線、點表現出雨的大小,畫出自己對雨的感受;

2、表現雨中的情景,主要是表現人、動植物等在雨中的活動,有的可能是真實的回憶,也有的可能是建立於真實基礎上的想象。

七、作業展示及評價

1、在投影上作業個別展示。

2、在黑板上進行長卷展示,題寫落款,請學生解説雨中情景,給予鼓勵性評價。

3、作業點評:那幅畫更生動,誰畫的動態最有趣,你能提提建議嗎?

四年級下冊《下雨囉》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認識坡、割等12個生字,會寫吧、嗎等6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背誦燕子的話。

3、 初步瞭解動物活動與天氣的關係,特別是瞭解下雨前動物的活動。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導入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三個新夥伴(點擊課件),一個是在天上飛的小燕子,一個是在水裏遊的魚兒,還有一個是在地上爬的螞蟻,他們仨呀很少聚在一起,可是,今天一見面,他們卻異口同聲地説着同一句話──板書課題:要下雨了 。

2、這是為什麼呢?

3、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的童話世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做到讀準讀通

1、學生讀課文:

請輕輕地打開課本,翻到第68頁。好好讀讀!一邊讀一邊把不認識的或難讀的字、詞圈出來問一問老師、同學。然後,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查朗讀情況:

⑴ 四個語氣詞:

嗎 吧 呀 呢

指名讀──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齊讀。

⑵ 出示課文中有這四個語氣詞的句子:

先自由讀好這六個句子──再開火車讀──説説你又發現了什麼?

小結:

這四個字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語氣助詞。有了它們,我們説話方便多了,也好聽多了。

⑶ 出示生字坡、割、悶、伸:

用坡,山坡的坡這種形式認認它們。

三、由生字坡、割、悶、伸引入教學第一節

1、這三個生字寶寶可頑皮了,他們要跟你們捉迷藏呢?你能找到它們嗎?出示第一節:

先自由讀句子,再找生字凸現讀詞語。然後指名朗讀。最後齊讀。

2、正確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具體指導如下:

⑴ 讀着這些句子,你能配上那些動作?

自由朗讀,並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⑵ 指名上台表演,並在句中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⑶ 讓學生表演彎着腰在山坡上割草的動作,大概兩分鐘左右。然後問:

你們有什麼感覺?

⑷ 此時,再朗讀這一節!

四、教學第二、三兩節

1、這時候,一隻小燕子正從它頭上飛過,小白非常奇怪。(指名學生)你奇怪嗎?為什麼?

(同時打出課件)

2、是,小白兔大聲喊了起來──齊讀:

燕子,燕子,你為什麼飛得這麼低呀?

3、學生字喊:

⑴ 凸現生字,加拼音,指名讀。

⑵ 請你對小燕子喊一喊。

⑶ 喊的意思就是叫(板書)叫喊。

⑷ 指導讀好這句話:

指名喊一喊──小組讀──齊讀。

4、師生對話:

我們101班女同學多像聰明伶俐的小燕子。男同學多像勤勞善良的小白兔。小燕子,小白兔有問題想問你們,你們能耐心地解答嗎?請輕輕地捧起書本,我們來問一問,答一答。師讀旁白。

5、男同學,聽明白了嗎?指名再讀燕子的回答。

(如果你能響亮又正確地讀好燕子的話,那就説明你已經懂了)

6、都明白了,那就讓我們再響亮地回答一遍。齊讀燕子的回答。

7、哦,我也明白了。原來,燕子飛得這麼低是因為──

8、那你能用因為所以説説燕子低飛與下雨的關係嗎?

(板書)

9、小結:

大家以後如果看見燕子飛得很低很低,就趕緊回家,因為──

10、請再捧起書本,一起來讀讀2、3兩節。

11、燕子低飛,大家還有問題嗎?引導學生質疑。既然你們都明白了,那就請你們幫周老師一個忙:

我就不明白,要下雨了,燕子為什麼不像往常一樣飛得高高的呢?

12、訓練因果句式,幫助學生理解燕子低飛的原因:

因為要下雨了,所以空氣很潮濕。

因為空氣很潮濕,所以蟲子的翅膀沾滿了小水珠。

因為蟲子的翅膀沾滿了小水珠,所以它們飛不高。

因為蟲子飛不高,所以燕子只有低飛才能捉住蟲子。

13、小燕子已經説的很清楚了。讓我們再一次朗讀燕子的回答。

14、你能把燕子的話背下來嗎?

同桌試背。

15、指名背誦──齊背。

五、教學四~六節

1、聽了小燕子的回答,小白兔相信了嗎?你怎麼知道?

請接着往下讀,用了 把這個句子劃出來。

2、學習疑問句:

是要下雨了嗎?

(有點兒相信,又有點兒不相信))

3、比較朗讀,體會不同的語氣:

是要下雨了。

4、小白兔邊走邊想,不一會兒來到了一個池塘邊。(點擊課件)小白兔它又覺得奇怪了,你聽,它們在説話呢?

(放錄音)

5、同桌分角色朗讀5、6兩節。

6、同桌朗讀展示並評價。

7、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8、提煉:

因為要下雨了,所以( )。

六、教學第七節

1、小白兔,這回你們該相信了吧?

出示句子:

小白兔連忙往家跑。

⑴ 指名讀句。

⑵ 小白兔,小白兔,你們幹嗎跑呀?(師生對話)你是怎麼知道的?

2、所以,當小白兔遇到成羣結隊的小螞蟻時,它就迫不及待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它們。先讀讀第七節,然後同桌演一演,一個演小螞蟻,一個演小白兔。待會兒請幾桌同學到上面來表演。

3、上台表演小螞蟻與小白兔的對話。

(語言的流暢性與表達的體態)

4、 齊讀第七節。

5、 原來小螞蟻也會天氣預報。你能用上因為所以説説嗎?

七、教學第八、九兩節

1、小白兔,咱們快跑吧,不然就要淋雨啦!小朋友,讓我們用朗讀來為小白兔加油吧!自由朗讀最後兩節。

2、導讀:

轟隆隆與譁,譁,譁。

3、它們的氣象預報可真準啊!小白兔一進家門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媽媽。小朋友,請你們閉上眼睛,隨着老師一起走進小白兔的蘑菇屋。請睜開眼睛,現在你們都是可愛的小白兔了,我就是兔媽媽。你們打算怎樣把這個消息告訴媽媽呀?

4、孩子,還有很多呢?只要你細心觀察,你還會發現很多的動物也會天氣預報。你可以去請教,也可以去查資料,也可以去親自觀察。然後再告訴我。

5、分角色朗讀全文。

八、總結鞏固

1、全班分角色朗讀1~6節:

一男生讀小白兔,一女生讀燕子,另一女生讀小魚,其它的句子齊讀。

2、指認生字:

指認遊戲,按以下句式進行:

對,對,對,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錯,錯,錯,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這些生字寶寶可排幾隊?

潮、濕、消、喊、譁、坡、割、陣、伸、

4、書寫嗎和吧:

先範寫,講注意的地方,然後描紅臨寫。

5、指導書寫另四個生字:

蟲、往、得、很

獨體字蟲的書寫注意點是:

平撇

比較往、得、很三個字的異同,然後範寫,最後學生書寫交流。

四年級下冊《下雨囉》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畫圓形和長直線,線條頭尾相結。

2、感受雨中雨滴與水塘相映成趣的美麗畫面。

材料準備:

金色筆搭配彩色紙;銀色筆搭配16開黑色印泥紙

活動過程:

一、探討引入師:下雨啦, 雨點兒滴答滴答。下雨的時候你們都會看到什麼呀?幼兒積極探討。

教師總結:下雨的景色真是很美麗啊,水塘泛起一圈圈圓暈,雨滴像珍珠連成了線。一起來把美麗的景色畫下來吧。

二、幼兒作畫

1、跟畫水塘的圓暈師:用圈畫圓暈,小門關關牢。先畫小圈,再畫大圈,一層層圈圈,不碰到。

2、畫雨師:用長長的線來畫出雨水 。 線條儘量畫得長。膽子大一點,把畫面都畫滿。

三、作品展示幼兒一一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起來欣賞雨中的美景吧。

四年級下冊《下雨囉》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畫圓形和長直線,線條頭尾相結。

2、感受雨中雨滴與水塘相映成趣的美麗畫面。

材料準備:

金色筆搭配彩色紙;銀色筆搭配16開黑色印泥紙

活動過程:

一、探討引入師:下雨啦, 雨點兒滴答滴答。下雨的時候你們都會看到什麼呀?幼兒積極探討。

教師總結:下雨的景色真是很美麗啊,水塘泛起一圈圈圓暈,雨滴像珍珠連成了線。一起來把美麗的景色畫下來吧。

二、幼兒作畫

1、跟畫水塘的圓暈師:用圈畫圓暈,小門關關牢。先畫小圈,再畫大圈,一層層圈圈,不碰到。

2、畫雨師:用長長的線來畫出雨水 。 線條儘量畫得長。膽子大一點,把畫面都畫滿。

三、作品展示幼兒一一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起來欣賞雨中的美景吧。

教學反思:

繪畫《下雨了》是一個充滿生活情趣的內容,所以本節活動我不但把讓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來表現不同的雨作為重點,而且我把激發幼兒對大

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也同時作為本次活動的另一個重點,並以情感體驗為主線,貫穿於整個活動中。

1、藝術可以表現生活也可以表達情感,在教學開始,我通過聽——説—演——看——想,激起小朋友對雨的已有經驗,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

感所想的事物説出來,用肢體表現出來,教師再進一步對幼兒的語言進行概括,進行提升,讓幼兒對雨有進一步的認識,為下面的繪畫做了一個感

性和情感的鋪墊。

2、結合語言進行繪畫,增加了活動的情趣。在用短線、長線、斜線畫雨時,我結合生動、形象的語言。如:小雨一滴一滴一滴落下來。大雨

嘩啦啦,一條一條落下來。起風了,大雨、小雨斜斜地落下來。幼兒一邊説,一邊畫,幼兒就覺得有趣多了。

四年級下冊《下雨囉》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瞭解雨是如何形成的,雨的特性,下雨前有什麼徵兆,以及下雨後周圍的環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2、幼兒能在享受雨水帶來的歡樂,能愛小夥伴,樂於幫助小夥伴。

3、幼兒能在下雨時學會怎樣正確避雨,怎樣減輕或者避免雨水帶來的不便。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雨水的形成原因對幼兒來説過於深奧。因為被家長保護的太好,很多幼兒對雨的類型,大小等特性瞭解甚少。

活動準備

臉盆一個廢舊注射器兩隻水杯一個小澆水噴壺教學掛圖(下雨前動物帶來的徵兆)雨傘一把雨衣一個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謎語引出話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基本環節:

1、出示道具,注射器,小噴壺,水杯以及臉盆,請幾名幼兒上來分別利用他們製造小雨,中雨暴雨的狀態及效果,讓幼兒感受其大小,形狀,聲音以及觸感的不同。

2、幼兒在感受到雨水的神奇時,提問讓幼兒思考雨是從哪兒來的,怎麼來的?(教師詳解,利用圖花花的方式具體講解)

3、讓幼兒思考雨水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不便之處,哪些益處。(幼兒本辦法大膽發散思維,提出種種可能)

4、幼兒在瞭解雨水帶來的不便之後,繼續思考如何保護自己受雨淋,怎樣儘自己的力量減少雨水帶來的不便,利用雨水的便利。怎樣看出小動物帶給我們下雨的警示。

5、引導幼兒學會如何正確打傘以及穿雨衣。

結束環節:教師總結整節課的教學重點,與幼兒進行互動共同回憶重點。

延伸環節:引導幼兒在圖畫紙上畫出小雨,中雨大雨以及被封吹的雨,或者畫出自己打傘,爸爸媽媽穿雨衣等等與雨相關的事物,進一步鞏固幼兒對雨水的認知。

活動目標:

1、瞭解自然界萬物都少不了雨。

2、瞭解水形態的不斷變化。

3、知道雨水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4、懂得雨水形成的奧祕。

活動準備:

1、透明杯子1個、玻璃板1個、玻璃紙1張、50-60℃熱水(確保實驗的安全性)、吸水布、温度計1個、A3紙及展示板1個、油性筆1支、籃子1個、實驗方桌1個。

2、故事《小雨點旅行記》動畫片。

3、雨點、浪花、冰雹、雪花、霧、雷、露珠、太陽和風等圖片投影片。

活動過程:

一、談論:雨中出門的感受(5’)

1、説一説:各自喜歡或不喜歡下雨天的理由。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下雨天嗎?喜歡或者不喜歡的理由是什麼?(3-4位幼兒回答)

(喜歡:天氣變得涼爽、空氣清新;不喜歡:出行不方便、空氣潮濕陰冷。)

追問:雨天可以做哪些事情?(1-2位幼兒回答)(室內活動、觀賞雨景、陣雨後看彩虹。)

2、思考:雨水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3-4位幼兒回答)

追問:為什麼人們會説春雨貴如油(就是春天下的雨就像油一樣寶貴)?(1-2位幼兒回答)

(春天種子要發芽需要雨水,小樹長大、開花也需要雨水。另外,春雨下得少。)

小結:雨天雖然會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不便,但小樹在雨水中長大,種子在雨水中發芽,小動物要靠着雨水來解渴;雨水使空氣清新,連馬路也會被雨水沖洗得乾乾淨淨…自然界萬物都不能缺少了雨水。

二、實驗:雨從哪裏來(15’)

1、猜測(2’)(1-2位幼兒回答)

師:既然雨水是這麼重要,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雨水是從哪裏來的嗎?(幼:水蒸氣升到空中後變成雲,雲在空中遇到冷空氣後會變成雨點掉下來。)

2、實驗驗證(10’)

師:我們來做個小實驗來發現雨水形成的奧祕吧!

教師操作:(考慮到實驗的安全性,全部過程由教師操作。)

第一步:教師將熱水倒進杯子裏,讓幼兒觀察上升的水蒸氣。並拿出玻璃紙和玻璃板,讓幼兒先看,再觸摸,感受兩個都是透明的,並且玻璃板比玻璃紙的温度低。

第二步:先用玻璃紙蓋住杯口1分鐘,讓幼兒觀察玻璃紙上發生的現象(水霧,實際是很多微小的水珠形成的,在顯微鏡下就看得清楚)。

師:你們看這一塊不透明的地方是不是很像雲彩啊!

第三步:再改用玻璃板蓋住杯口2分鐘,讓幼兒觀察玻璃板上發生的現象(小水珠,並且慢慢變大,如果時間夠長會看到水珠最後會掉下去)。

提問:為什麼玻璃紙上只形成一層很微小的水珠,而玻璃板上會形成大水珠?

(水蒸氣在玻璃紙和玻璃板上都凝結成小水珠。但由於玻璃紙上的温度高,玻璃板上的温度低,小水珠只有遇到冷的東西時才會凝結成大水珠。)

3、解釋實驗,思考雨的形成過程(3’)

實驗記錄:教師邊解釋邊在展示板上畫圖。我們開始把熱水倒進杯子就是模擬太陽光照射海水,使海水經過太陽光加熱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會往上升,碰到玻璃紙後就變成很小的水珠,這些水珠就像雲朵一樣。因為玻璃紙的温度也是比較高的,杯子裏面的水珠就不會再變大了。只有當我們換成玻璃板後,玻璃板的温度很低,小水珠就會變成大水珠,最後就變成雨點落下來了。

小結:雨水形成的過程是地面上的水經過陽光照射變成水蒸氣,升入天空温度降低就變成雲朵,雲朵遇到冷空氣又凝結成雨點落下來。

三、欣賞故事《小雨點旅行記》(10’)

1、欣賞多媒體故亊《小雨點旅行記》(7’)

導語:小朋友們,你們在看的過程中要注意,小雨點在旅行途中都遇到了哪些“親戚”?

2、從投影片“小雨點的親戚”裏,為小雨點找“親戚”。(3’)

提問:請你們去圖片中找找誰是小雨點的“親戚”?(集體回答)

追問:説説你們的理由。為什麼浪花(表哥)、冰雹(表弟)、雪花(表姐)和小雨點是“親戚”?(因為它們都是水變的)

小結:水有不同的形態:氣體、液體和固體,還有不同的樣子:水珠、雪花、冰雹。

思考:小雨點的其他“親戚”(雲、霧、霜、露珠等)(1-2位幼兒回答)

(結束前可以把玻璃板拿起來,讓幼兒觀看上面的水珠掉下來的過程,就像下雨一樣。)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回家以後跟爸爸媽媽一起尋找小雨點的其他“親戚”。然後寫在記錄本上明天帶給老師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