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英思維方式對學生英語的影響論文

來源:文萃谷 2.88W

摘 要:英語教育論文發表 眾所周知,英語習得通常是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學生學習中的短板很多學生平時幾乎要耗費一半的學習時間用來學習英語,但往往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工科院校學生的英語習得效率則成為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亟需解決的一個課題。

漢英思維方式對學生英語的影響論文

關鍵詞:思維方式論文發表,學生英語論文發表

眾所周知,英語習得通常是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學生學習中的“短板”———很多學生平時幾乎要耗費一半的學習時間用來學習英語,但往往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工科院校學生的英語習得效率則成為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亟需解決的一個課題。目前,許多研究成果表明漢英思維方式差異對學生的英語習得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進行這方面研究,並提出相應的可實踐性對策,進而提高學生英語習得效率,達到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最終目標,將有着重要意義。

1.漢英思維方式差異表現及影響

時間跨度、自然環境、社會結構的差異性決定了各個民族思維方式的差異性。對比東西方的思維差異,其主要表現為:國人重形象,西人重抽象;國人重整體,西人重個體;國人重悟性,西人重邏輯;國人重直覺,西人重實證;國人重綜合,西人重分析;國人重迂迴,西人重直線。而以上的這些思維差異作用在英語習得方面,便會對中國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對英文寫作方面的影響最為突出。以筆者所在學校2012級市場營銷專業68名學生為例,經過對他們四個學期期末英語筆試分數的跟蹤統計,筆者發現從學生英語寫作得分方面看,是否掌握漢英思維方式差異,對學生英語寫作得分的影響顯著。具體而言,將68名學生四個學期的期末考試作文分數(滿分15分),按以下梯度分為:12-15分———結構合理,且有極少詞彙句法錯誤;9-11分———結構較合理,且有較多詞彙句法錯誤;0-8分———結構不合理,且有大量詞彙句法錯誤。經統計,結果分佈如下:第一學期:12-15分數段為6人,佔8.82%;9-11分數段為17人,佔25%;0-8分數段為45人,佔66.18%;第二學期:12-15分數段為6人,佔8.82%;9-11分數段為30人,佔44.12%;0-8分數段為32人,佔47.06%;第三學期:12-15分數段為11人,佔16.18%;9-11分數段為26人,佔38.24%;0-8分數段為31人,佔45.59%;第四學期:12-15分數段為18人,佔26.47%;9-11分數段為22人,佔32.35%;0-8分數段為28人,佔41.18%。再具體到學生作文的內容方面,可顯示出漢英思維方式差異對學生英語寫作得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文章結構方面漢語言思維方式主要是“迂迴式”,偏向於兜圈子,循序漸進地展開論述,最後再總結主題;英語言思維方式主要是“直線式”,用寥寥幾句便開門見山,直接切入主題,然後再層層展開圍繞主題的各種論述。通俗些説就是英文重開頭,中文重結尾。但以漢語言思維方式寫英語作文,若受時間及篇幅所限,往往就會出現“頭重腳輕”的現象,即文章開端鋪墊過多,中段論述匱乏,末段匆匆收尾。考試中很多學生甚至連論點尚未明確提出就不得不結束文章,致使其文章結構鬆散,毫無邏輯可言。這也就是上述四個學期期末筆試中作文不及格人數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2)句子結構方面在文章寫作過程中,漢語句子重“意合”,句子中的分句或詞語之間不用特殊語言手段連接,句子的邏輯關係及語法含義通過分句或詞語的含義進行表達。作者少用甚至不用嚴謹的語言手段,僅憑其主觀的形象思維和經驗閲歷完成作品,句子成分的層次和功能往往置於首要地位,句中各意羣的內在關係的連接便因缺少關聯詞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相對於漢語句子的簡約和模糊,英語句子更重“形和”,句中的分句或詞語之間用特殊語言手段(如關聯詞)連接,以表達句子的.邏輯關係及語法含義。英語思維重邏輯推理、講形式,要求用關係代詞或關係副詞從形態上體現出句子成分之間的結合關係,這樣會使句子在結構上更嚴謹,更易懂。正是由於漢英句子結構上的差異,所以學生寫出來的句子往往因缺乏關聯詞而讓人感覺只是簡單羅列句子語素,邏輯性和連貫性都很差。尤其是工科院校的學生多數漢語基礎不夠紮實,漢語文章質量也不高,如此基於漢語言思維的英語文章,其句子錯誤就更加難以避免,這也是上述統計中9-11分數段的人數始終無法過半數的原因所在。

(3)詞彙使用方面在英語寫作中,詞類誤用、詞彙與漢語成語的套用、機械地逐字翻譯都是中國學生常用的手段,這種現象歸根結底也是由漢英思維方式差異造成的。首先,在闡述事物的過程中,漢語言文化以人為本,重“人”稱,多以人或生物名詞為主語,而英語言文化以自然為本,重“物”稱,多以非生物名詞為主語。簡而言之,大致就是“你、我、他對物”與“物對你、我、他”的區別。其次,漢語言重形象思維,是動態的,有偏好動詞的習慣;英語言重抽象思維,是靜態的,有偏好虛詞的習慣,特別是介詞在英語裏十分廣泛。最後,漢語言思維重感悟,為強調情感往往排序使用修飾語,且小分句較多,並按照一定內在順序層層展開,結構鬆散;英語言思維重理性,重複性語言結構很少,且刻意用一個限定動詞突出主體,配以抽象名詞、介詞、從句來表達其它意思,如樹狀,結構嚴謹,邏輯性強。

2.英語習得過程中的對策

英語習得是文化技能和語言技能雙重技能的系統工程,只有將這兩種技能完美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東西方思維差異對工科學生英語習得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把語言看作是與文化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需加強學生英語文化層面的教育,瞭解東西文化差異,將文化融入於教學。

2.1培養學生跨文化的意識

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東西方不同文化的差異,加強其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英語思維訓練,進而激發學生了解其他文化的內在動力,夯實其學習英語言的基礎,最終使之擁有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得體的語言的能力。

2.2強化閲讀英美原文材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經常瀏覽一些當下較為流行的反映英語國家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宗教、藝術、風俗等內容的報刊資料或影視作品,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其中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掌握英文獨特的寫作模式,並通過改寫、縮寫、模仿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

2.3改革傳統語法教學模式

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摒棄傳統的語法教學,積極創新教學法,鼓勵學生自主關注漢英句式對比,瞭解句子結構的不同特徵,掌握漢英句子不同的邏輯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講解詞彙、句法、篇章中語言文字要素,而且要偏重於其背後的文化背景要素、價值觀念要素,以及思維模式。只有使學生真正知曉了表達同一語義時漢英思維差異,才能最終使其以英語言思維去選詞造句、佈局文章。

3.結語

綜上所述,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思維的表現形式,而思維也指導着語言。工科學生在英語習得過程中絕不能忽視文化的重要性,更不能忽視漢英思維方式的差異性,而教師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系統地引入英語言文化,同時兼顧實用性、趣味性、實效性,最終讓學生學會習慣於用英語言思維思考,掌握英語習得的真諦。

熱門標籤